一种电子发光浮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63960发布日期:2020-12-22 10:39阅读:6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发光浮漂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用具,具体为一种电子发光浮漂。



背景技术:

浮漂是钓鱼时所需的必备工具之一。在钓鱼的过程中,钓鱼者一般只能根据浮漂漂尾的上下波动情况来判断鱼咬鱼钩上饵料的情况,浮漂在钓鱼的过程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在钓鱼的过程中,当鱼咬住鱼饵或钓钩后,鱼运动时,会通过鱼线牵动浮在水面的漂尾产生适当的下沉或上浮动作,钓鱼者就是通过浮漂漂尾的此下沉或上浮动作从而判断是否有鱼咬钩,漂尾是钓鱼者的第二只眼,因此,能否清楚的观察到浮漂的下沉或上浮动作就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能清楚观察浮漂动作,普通浮标都是在漂尾(浮于水中时处于上面的一截)交替涂有不同颜色的漂目,通过浮于水面上的漂尾部分的颜色改变来判断浮漂下沉或上浮动作。此种浮漂虽然能从一度程度上通过浮漂动作了解鱼咬钩情况,但当阴雨天光线较暗,或者是夜钓时,垂钓者很难看清浮漂动作甚至完全看不到浮漂动作,为此,有人发明了夜光浮漂,其是在浮漂内安装微型电池(一般都是安装于漂尾内),漂尾内安装通电发光体,使用时接通电源后漂尾发光,便于垂钓者观察浮漂动作,但此种夜光浮标是将重量相对较大的发光体及其电子元件设置在漂尾内,漂尾过重,浮漂整体头重脚轻,导致浮漂立于水体中时的稳定性较差,同时,夜光浮漂的漂尾一般为统一大小/直径的柱体且柱体较小,导致其可视性较差,并且,因为电池安装于漂尾与漂身连接处的内部,需要经常通过拧开螺纹连接处并正向或反向安装电池来实现发光体的发光或熄灭,而且,在甩杆的过程中,漂身最上方与漂尾的连接处易碰触到水边其他物体而遭损坏出现“爆顶”现象,浮漂的使用寿命缩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发光浮漂,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子发光浮漂,包括依次连接的漂尾、漂身、漂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漂身与漂脚采用螺纹式的活动连接,所述漂身的底端内部安装有发光体并配套有安装于漂身与漂脚连接处的电池,所述漂身的内部还开有一条自漂身顶端向下延伸至底部发光体处的漂尾安装孔,所述的漂尾为光导纤维体,光导纤维体的底端插入漂身的漂尾安装孔中。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漂尾的顶端套接有一条透光套筒。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与漂身连接处的漂尾上套接有一条防爆套筒,所述防爆套筒的底端开有与漂尾顶端形状一致的锥形口。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插接安装于漂身与漂脚连接处的漂身底端,并通过电路与发光体连接。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漂尾上涂有两种不同颜色相间的漂目或刻画有刻痕或图案。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透光套筒为圆筒状或十字状或螺旋形或其他多面体形状。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漂尾与漂尾安装孔的对接,以及透光套筒、防爆套筒与漂尾的对接,都为过盈配合。

有益效果:1、本电子浮漂将发光体及其配套的电池安装于浮漂整体的下半部,其重心下降,在水体中的稳定性更好;2、在漂尾的顶端加装了可移动的透光套筒,增加了漂尾的可视度并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调整更可视位置;3、漂尾与漂身的连接处加装了防爆套筒,有效保护了漂身顶端,防止了漂身“爆顶”现象的发生,延长了浮漂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漂尾,2-漂身,3-漂脚,4-发光体,5-电池,6-漂尾安装孔,7-漂脚与漂身的连接处,8-透光套筒,9-防爆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附图1所示,一种电子发光浮漂,包括依次连接的漂尾1、漂身2、漂脚3,所述的漂身与漂脚采用螺纹式的活动连接,所述漂身的底端内部安装有发光体4并配套有安装于漂身与漂脚连接处的电池5,所述漂身的内部还开有一条自漂身顶端向下延伸至底部发光体处的漂尾安装孔6,所述的漂尾为光导纤维体,光导纤维体的底端插入漂身的漂尾安装孔中。

在具体实施时:

1、漂身与漂脚采用螺纹式的活动连接,其连接处如附图中7所示,该连接处位于漂身的下部适当位置。如普通的电子浮漂的漂尾与漂身的连接处一样,本连接处的漂脚上设置有螺纹,漂身上设置有螺孔,将漂脚上的螺纹拧入漂身上的螺孔中即可实现漂脚与漂身的连接,且该连接处应保证充分的密封性,防止连接后水从该连接处渗入。同时,在漂身的连接处开有电池的安装孔,漂脚的连接处开有电池的放置孔,电池从漂身上的安装孔中正向插入后即可与漂身内的发光体电路连接,发光体发光,在电池插入电池安装孔中后,会有一截露于外面,该露于外面的一截则在漂脚与漂身连接后处于漂脚上的电池放置孔中。

2、关于发光体与其配套的电池:发光体采用普通的通电后即可发光的led灯珠即可。电池采用现有夜光漂所常采用的、正负极在同一端的圆条状电池。电池安装孔内设置有与发光体连接的正负极电路,当电池正向插入电池安装孔中后,电池的正负极与发光体的正负极电路接通,发光体发光,当需要熄灭发光体时,拧下漂脚,拔下正向插入的电池,再反向插入电池安装孔中后再拧上漂脚即可。

3、漂尾采用普通的光导纤维制作,但要保证足够的同轴度,粗细要均匀,要笔直,插入漂身内的一端端部呈适当尖锥状,方便插入漂尾安装孔中;同时,在漂尾的最顶端端部涂有反光材料,一是可以防止发光体发出的光线从其端部漏出,使用时在空中形成光柱从而影响钓鱼者观察,二是在防止漏光的同时增加光导纤维的亮度,使钓鱼者能更清楚的观察浮漂动作。漂尾与漂身的连接采用插接式:在漂身的中心线上开一条自漂身顶端向下延伸至底部发光体处的漂尾安装孔,组装时,将漂尾光导纤维体的下端自上向下插入漂尾安装孔中,并使漂尾的最底端尽量靠近甚至与发光体接触,最后再用胶水将漂尾安装孔的最顶端密封即可;漂尾与漂尾安装孔采用过盈配合,需要用适当的力才能将漂尾插入漂尾安装孔中,如此才能保证漂尾插入漂尾安装孔中后不会轻易松动、脱落。在电池接通,发光体发光后,发光体的光线会让光导纤维发光,钓鱼者在夜钓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发光的漂尾来更清楚的观察浮漂动作。

4、为了更好的增加漂尾的可视性与稳定性,本浮漂还采用了以下一些技术方案:首先,可以在漂尾的顶端套接一条透光套筒8,该透光套筒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即可,过盈配合套接在漂尾顶端,可以用适当的力将其在漂尾上上下移动以改变其套接位置。在漂尾发光后,透光套筒透光,同时,由于透光套筒直径大于漂尾直径,从而使得透光套筒的可视面积大于漂尾的可视面积,能让钓鱼者更清楚的观察浮漂动作;其次,漂尾上涂有两种不同颜色相间的漂目,也可刻画一些刻痕,或者是绘制一些特定的图案;再次,一般情况正点,透光套筒为圆筒性,但为了更好的增加浮漂在水体中的稳定性,以及更加增加其可视性,可将透光套筒设计为十字状(横截面为“十”字形)或螺旋形(外表面如螺纹)或其他多面体形状(比如方形等);甚至还可在透光套筒外壁上带设计圆形或菱形的颗粒,以增加或丰富光的多样性或聚合性。

5、漂身顶端破损(爆顶)是浮漂使用过程中常见的现象,本浮漂为了尽可能防止爆顶现象的发生,有效保护浮漂,延长浮漂的使用寿命,本浮漂还在与漂身连接处的漂尾上套接有一条防爆套筒9,该防爆套筒与漂尾过盈配合套接,且在防爆套筒的底端开有与漂尾顶端形状一致的锥形口,在漂尾组装到漂身上后,可向下滑动防爆套筒,使漂身的顶端嵌入防爆套筒底端的锥形口中,有效保护漂身顶端,防止漂身爆顶现象发生。

6、在生产制作的过程中,应当充分保证漂尾、漂身、漂脚,以及透光套筒、防爆套筒、电池、发光体等各部件的同轴度,同轴度不好,则会使浮漂在使用时立于水体中产生偏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