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保存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47191发布日期:2021-04-06 12:00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保存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样本保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保存袋。



背景技术:

临床免疫学是免疫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连接环节。临床免疫学检验的免疫学技术具有高度特异、灵敏度高、简便、快速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病因、疗效评价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对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均具有重大的作用。免疫检验包含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及免疫抗体、肿瘤标志物、体液免疫等项目。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检查,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辅佐细胞,以及它们的前体细胞等。

目前,免疫细胞检测需即采血即分离迅速检测,无法一次性有效保存细胞用于后续培养、功能分析,无法及时进行多种检验以及异地传输检测,存在时间性和地域性的限制。对于需要多种检测的检查项目,及在需复检时或者进一步检验时需重新采集细胞,即需要反复采血,在增加检验成本、加重医疗负担的同时,反复采血也会增加患者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新型保存袋,可以满足抽取一次样本用于多次不同项目检测,亦可用于一次抽取的样本送往多个不同目的地送检,解决了多次检测及异地运输检测的问题。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保存袋,包括用于保存待检测样本的保存室,所述保存室的数量为多个,相邻两个保存室之间设有分隔部;所述分隔部具有连通状态和隔离状态;当所述分隔部处于连通状态时,所述分隔部对应的相邻两个保存室之间的样本相互流通;当所述分隔部处于隔离状态时,所述分隔部对应的相邻两个保存室之间的样本相互独立。

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分隔部包括封闭段以及至少一个第三连通口,所述第三连通口具有敞开状态和封闭状态,当所述第三连通口处于敞开状态时,所述分隔部处于连通状态,当所述第三连通口处于封闭状态时,所述分隔部处于隔离状态;或,所述分隔部包括第四连通口,所述第四连通口具有敞开状态和封闭状态,当所述第四连通口处于敞开状态时,所述分隔部处于连通状态,当所述第四连通口处于封闭状态时,所述分隔部处于隔离状态。

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封闭段位于中间,所述第三连通口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三连通口分别位于封闭段的两端;或,所述第三连通口的数量为一个,一个第三连通口位于在封闭段中间或一端;或,所述第三连通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三连通口间隔分布在封闭段中间或两端。

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封闭段包括经过热压处理的热封线;所述第三连通口经过热封处理后处于封闭状态;或,对应地,所述第四连通口经过热封处理后处于封闭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新型保存袋还包括用于输入所述待检测样本的进样管;所述进样管与多个所述保存室中的至少一个保存室直接连通。

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与所述进样管直接连通的保存室开设有与所述进样管连通的第一连通口。

进一步地,所述进样管远离所述保存室的一端设有用于打开或封闭所述进样管的管帽;所述进样管的第一位置处设有热封标志,第二位置处用于夹设密封夹。

进一步地,所述新型保存袋还包括分别与多个所述保存室连通的、用于取出所述待检测样本的多个取样管。

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保存室与取样管连通的一端均开设有第二连通口。

进一步地,所述取样管远离所述保存室的一端均设有用于密封所述取样管的密封组件。

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密封组件包括两个密封扣以及设置在两个密封扣之间的插口;所述插口采用经过除菌处理的无菌插口。

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新型保存袋采用pe材料制作。

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待检测样本为免疫细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新型保存袋通过内设多个保存室,在待检测样本输入多个保存室,通过控制分隔部从连通状态转为隔离状态,使多个保存室从相互连通变为相互独立或者组合式独立(如形成相邻几个连通、而其他均独立或连通的状态),可以满足抽取一次样本用于多次不同项目检测,亦可用于一次抽取的样本送往多个不同目的地送检,解决了多次检测及异地运输检测的问题。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通过热封将第三连通口或第四连通口封闭,使分隔部从连通状态转为隔离状态,操作简便。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通过热封进样管,剪下进样管位于封口以外的部分,便于缩小整个保存袋的体积,进而便于保存及运输。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取样管采用经过除菌操作的无菌插口,用于无菌取样,降低细菌污染干扰检测结果。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保存袋采用pe材料制作;pe材料具有耐寒性、透气性、安全性能高等特点,可在低温环境下短期内维持免疫细胞的活性及生物学性状,不仅可以解决了免疫细胞临床检验的时限性问题以及短期低温保存时透气不佳问题,而且可以满足细胞短期内维持生物活性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新型保存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进样管,110-管帽,120-热封标记,200-保存室,210-第一连通口,220-第二连通口,300-分隔部,310-封闭段,320-第三连通口,400-取样管,500-密封组件,510-密封扣,520-插口,610-第一标本标识码,620-第二标本标识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保存袋包括由四个分隔部300分隔形成的五个保存室200;每个保存室200对应设置有一取样管400;在五个保存室200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一个与之连通的进样管100;相邻保存室200之间通过分隔部300进行连通或隔离;取样管400均对应设置在保存室200的一端;取样管400的另一端均设置有密封组件500。

在本实施例中,分隔部300可以处于连通状态或隔离状态;当分隔部300处于连通状态时,该分隔部300对应的相邻两个保存室200内部的待检测样本可以相互流通;当分隔部300处于隔离状态时,该分隔部300对应的相邻两个保存室200内部的待检测样本相互独立,不可以流通;连通状态为分隔部300的初始状态,隔离状态为分隔部300的使用状态之一。

在本实施例中,保存室200内保存的待检测样本为免疫细胞;在其它实施例中,保存室200内保存的待检测样本为其它种类的细胞,或,不限于细胞的其它种类样本。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分隔部300包括位于中间的封闭段310以及分布在封闭段310两端的两个第三连通口320;封闭段310包括经过热封处理的热封线;相邻的两个保存室200之间通过第三连通口320连通,第三连通口320可以处于敞口状态(初始状态)或封闭状态(使用状态之一);当第三连通口320处于敞开状态时,对应的分隔部300处于连通状态,当第三连通口320处于封闭状态时,对应的分隔部300处于隔离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当新型保存袋通过进样管100获取待保存的细胞悬液时,所有保存室200之间的分隔部300均处于初始的连通状态,从进样管100输入的细胞悬液通过第一连通口210进入最靠近进样管100的一个保存室,再依次通过相邻保存室200之间的分隔部300进入各个保存室200,直至均匀分布在所有保存室200内;当检测人员需要通过取样管400获取特定含量的细胞悬液进行检测时,可以从远离进样管100的方向开始,对一定数量的保存室200之后的分隔部300进行热封,使一定数量的保存室200作为一个整体与剩下的保存室200隔离,获取特定含量的细胞悬液,比如,当检测人员需要三个保存室200内保存的细胞悬液时,从远离进样管100的方向开始,对第三个保存室200和第四个保存室200之间的分隔部300进行热封处理,再用剪刀沿着热封之后的分隔部300进行剪切,剪下作为整体的三个保存室200,进而获取三个保存室200保存的细胞悬液进行检测;当检测人员需要通过取样管400获取多份细胞悬液同时进行多项检测或将多份细胞悬液分别运输到异地进行检测时,可以从远离进样管100的方向开始,对一定数量的多个保存室200两两之间的分隔部300进行热封处理,使一定数量的保存室200各自之间相互隔离,获取特定份量的悬浮液,比如,当检测人员需要三份细胞悬液时,从远离进样管100的方向开始,对第一保存室200与第二个保存室200之间、第二个保存室200与第三个保存室之间300以及第三个保存室200与第四个保存室200之间的分隔部300进行热封处理,再用剪刀沿着热封之后的三个分隔部300进行剪切,分别剪下远离进样管100的三个保存室200,进而获取三份细胞悬液进行检测。

在本实施例中,保存袋内设有五个保存室,可以满足抽取一次样本用于一到五个不同时间段用于不同目的检验取样,亦可用于一次抽取样本运送到一到五个不同目的地送检,解决了免疫细胞临床检测多次检测需要多次采血及不能异地运输问题。

如图1所示,新型保存袋还包括用于夹紧进样管100的密封夹700;进样管100的第一位置处设有用于热封进样管100的热封标记120,第一位置距离保存室的距离约为30mm;通过进样管100加入细胞悬液之后,如果无需继续培养细胞,可以用热封设备沿着第一位置处的热封标记120对进样管100进行热封封口,再用剪刀剪下进样管100朝向热封封口外部的一端,便于缩小整个保存袋的体积,进而便于保存及运输;通过进样管100加入细胞悬液之后,如需继续培养保存室100内的细胞,可以用密封夹700在进样管100的第二位置(第二位置相比第一位置远离保存室200)处夹紧进样管100(无需热封进样管100),7-10天后取下密封夹700,再通过进样管100向保存室200内添加培养基,就可以继续培养保存室200内的细胞。

如图1所示,密封组件500包括两个密封扣510以及设置在两个密封扣510之间的插口520;插口520采用经过除菌操作的无菌插口,用于无菌取样,降低细菌污染干扰检测结果。在本实施例中,当检测人员需要通过取样管400取样时,用剪刀剪下远离取样管400的一个密封扣510,将注射器针头插入插口520,抽取位于保存室200内的细胞悬液,即可进行后续检测。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每个保存室200袋体上均设有第一标本标识码610以及第二标本标识码620;第一标本标识码610设有便撕端口611,可以撕下,便于留存相应保存室200保存的细胞悬液的检测信息;第二标本标识码620固定在相应保存室200的袋体上,用于标识保存室200保存的细胞悬液信息,便于识别管理以及资料信息核对,避免信息混乱。

在本实施例中,新型保存袋采用厚度为125μm的pe材料制作;pe材料具有耐寒性、透气性、安全性能高等特点,可在低温环境下短期内维持免疫细胞的活性及生物学性状,与现有的保存管等保存容器相比,不仅可以解决了免疫细胞临床检验的时限性问题以及短期低温保存时透气不佳问题,而且可以满足细胞短期内维持生物活性需求;与此同时,新型保存袋使用的pe材料厚度为125μm,强韧度能高,不易破损,能够系统保护贵重样本,性能优异,使免疫细胞能够低温(2-8℃)运输。

在本实施例中,新型保存袋整体长100mm,宽50mm,容量为10ml-100ml,可满足大规模细胞的保存需求,且可以直接加入培养基,便于对细胞进行扩增;进样管100的长为50mm,管径为5mm;保存室200的尺寸分别为17mm×50mm;取样管400的长为20mm,管径为5mm;第一标本标识码610以及第二标本标识码620的尺寸均为16mm×7mm。

在本实施例中,将细胞密度为1×105cell/ml-1×106cell/ml的细胞悬液注入保存袋,细胞可以在2-8℃环境下保存7-10天左右,实验结果如下表1所示;采用本实用新型中的保存袋,可以维持免疫细胞的活性及生物学性状,解决了免疫细胞临床检验的时限性及地域性。

表1采用新型保存袋保存细胞时,细胞存活率-时间表

由上表可知,采用本实施例中的新型保存袋保存免疫细胞时,免疫细胞的存活率在10天时仍然不低于95%,存活率很高。

在本实施例中,新型保存袋的操作方法如下:

s101,根据所需保存的细胞要求,按检验需求采用10-100ml细胞保存液cps-1(csti)将细胞样本调至密度为1×105cell/ml-1×106cell/ml的细胞混悬液;

s102,打开进样管的管帽,将注射筒插入进样管,通过注射筒将细胞悬液注入保存室内;

s103,当细胞悬液均匀分布至各个保存室后,将各个保存室内的残余空气排出;

s104,判断是否继续在保存袋内培养细胞,若是,进入步骤s500,若否,进入步骤s700;

s105,采用密封夹夹紧进样管,在7-10天后通过进样管向各个保存室内添加培养基继续培养细胞;

s106,判断是否还需要继续培养细胞,若是,返回步骤s500,若否,进入步骤s700;

s107,在进样管的热封标记处对进样管进行热封封口,再用干净无菌的剪刀在靠近封口处剪掉多多余进样管;

s108,将新型保存袋放置在2℃-8℃环境中保存一段时间后,摇晃均匀;

s109,根据需要取样的量,用热封机对分隔部进行热封,再用剪刀沿着热封后的分隔部剪下相应的保存室;

s110,用无菌剪刀减去步骤s109剪下的保存室的取样管的第一个密封扣,将注射器针头插入无菌插口,抽取细胞悬液后进行后续细胞检测操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在于:分隔部只包括一个第三连通口;该第三连通口位于封闭段的中间或其中一端。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区别点在于;分隔部包括多个第三连通口,可以是三个、四个、五个……;多个第三连通口间隔分布在封闭段的中间或两端。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三的区别点在于:间隔部不包括封闭段,包括第四连通口;第四连通口具有敞开状态和封闭状态,当第四连通口具有敞开状态时,分隔部处于连通状态,当第四连通口处于封闭状态时,分隔部处于隔离状态;第四连通口的初始状态为敞开状态,经过热封处理后由敞开状态变为封闭状态。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三或实施例四的区别点在于:新型保存袋包括多个保存室,可以是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