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叶甲越冬成虫繁殖寿命生物学观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04081发布日期:2021-02-27 01:04阅读:67来源:国知局
粟叶甲越冬成虫繁殖寿命生物学观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昆虫研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粟叶甲越冬成虫繁殖寿命生物学观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粟叶甲(oulema tristis herbst)又名谷子负泥虫,属鞘翅目(coleoptera)、负泥虫科。粟叶甲主要危害谷子,也危害糜黍、小麦、玉米和多种禾本科杂草。上世纪五十年代已有其危害的记录,但一直零星发生,从本世纪初开始,其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逐渐上升为谷子、黍子的主要害虫。粟叶甲成虫越冬后从土缝内爬出,经过充分取食谷子等叶片,交尾产卵,卵散产于谷苗的第1-6片叶的背面,个别产在叶片正面。为准确掌握粟叶甲越冬成虫的生物学特性,需进行人工饲养观察。
[0003]
现有的技术方案4月10日左右播种谷子,上面搭小拱棚,盖防虫网,防止粟叶甲在谷苗上产卵。按照株距5厘米,行距10厘米间苗、定苗。在谷苗旁插竹竿,4个一组从上面用细铁丝捆住,用钳子拧紧,像插西红柿架杆一样,在竹竿上距地面大约40-50厘米处的扎一道细铁丝,铁丝头用钳子弯成钩子。在木塞子粗头一端靠里1厘米处用钢锯条锯一圈,成为深0.1厘米左右的凹槽,将棉花包在木塞子上,厚约0.15厘米,再用塑料膜整个包住,用细绳子从凹槽处扎紧。矿泉水瓶从中间用剪刀剪开,去下留上,剪口仔细修剪不留毛茬,取防虫网一块盖在剪口上,用橡皮筋扎紧,瓶体上用缝衣针按照1厘米见方扎孔利于通风透气。把矿泉水瓶盖子拧去,取细绳40厘米左右一段,一端系在瓶口上,另一端打结成为一个环状结构。取雌雄配对的粟叶甲成虫一对放在瓶内,迅速取一上面无卵的谷苗叶片从瓶口伸入8厘米左右,用塞子塞紧(叶片紧贴瓶口壁)。把绳子挂在钩子上,使谷子叶片保持约45度倾斜向上。
[0004]
每天同一时间从靠近瓶口处把叶片用剪刀剪下,将养虫瓶整个带回到室内,拔出塞子,用镊子取出谷子叶片轻轻放在一张白纸上,拧上瓶盖子防止成虫逃跑,有时成虫随着叶片出来,马上把成虫放回瓶子再拧上盖子。将叶片上、塞子里端膜上的卵计数,从瓶子外面可以看到瓶子内壁和防虫网内面是否着卵,如有,取下防虫网,把成虫暂时放在一个空瓶内,边数边将卵抹去,然后还将成虫放回、把防虫网盖上扎紧。汇总各处卵数,作为当日该对成虫的产卵数。拧去瓶盖子换上塞子塞紧瓶口,带到室外谷苗旁,选一无卵叶片(剪去一段的叶片如长度大于15厘米还可以使用),把成虫抖到瓶底(防虫网上),拔去塞子、插入叶片、塞紧塞子、挂上钩子,完成当日的卵计数工作。当雌成虫死亡后,结束卵粒计数工作,当雌雄成虫都死亡后,结束该对成虫的寿命观察。利用当地气象局逐日气温、湿度、降雨等资料,分析成虫产卵量、寿命与气温、湿度和降雨等的关系。
[0005]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6]
1、竹竿、饲养瓶遮挡阳光,影响谷子等苗光照条件。2、试验用地较多,租地费用较高。3、产卵面较大,数卵时间较长。4、不能在人工气候箱内饲养粟叶甲成虫。5、在室外谷子苗行间插入叶片时,粟叶甲成虫仍然逃脱的机会。6、劳动强度较大,试验操作条件较差。7、
试验操作时间较长。
[0007]
用现有技术饲养观测存在影响谷苗光照、试验用地多、租地费用高、试验操作时间长、不能在人工气候箱内饲养、成虫逃脱、劳动强度较大、试验操作条件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8]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粟叶甲越冬成虫繁殖寿命生物学观测装置。
[0009]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粟叶甲越冬成虫繁殖寿命生物学观测装置,包括饲养盘以及设置在饲养盘上的饲养试管,所述的饲养盘包括平底盘和平底盘盖板,平底盘顶部设置有平底盘盖板,平底盘盖板上设置有若干组均匀设置的试管插孔,所述的饲养试管插设在试管插孔内,饲养试管为两端开口的管装结构,饲养试管两端分别堵有塞子,其中饲养试管上端的塞子与饲养试管内壁之间设置有叶段,叶段上下端延伸出塞子的封闭段。
[0010]
进一步的,饲养试管上端开口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湿棉布和保鲜膜,湿棉布和保鲜膜通过橡皮筋绑扎。
[0011]
进一步的,塞子外侧设置有拉绳。
[0012]
进一步的,平底盘底部设置有光源。
[0013]
进一步的,平底盘侧壁中部设置有进水口,平底盘侧壁底部设置有出水口。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
1、对谷子等苗无遮挡。
[0016]
现有技术方案在谷子行间插有竹竿,苗子上有饲养瓶,竹竿、饲养瓶都对谷苗有遮挡阳光的弊端,影响谷苗生长发育。
[0017]
本方案,谷子等苗行间没有其他物体,避免了其他物体对谷子等苗的遮挡影响,使谷子等苗光照充足。
[0018]
2、减少了试验用地,降低了租地费用。
[0019]
现有技术方案谷苗行间由于有竹竿、饲养瓶等遮阴,每天在行间还要进行更换叶片的操作,谷子等苗行距最少为10厘米,株距最少为5厘米;每天伸入饲养瓶叶片8厘米左右,无论宽窄,都是整段。
[0020]
本方案谷子等苗行间没有遮挡物,光照充足,不用在行间进行更换叶片操作,在行距不变的情况下,株距可以缩小到2.5厘米,培育同样数量的苗子,试验用地仅次一项比方案一减少一半;每天伸入试管的叶段长度是6厘米,宽0.5厘米左右,叶片窄是用整段,如果叶片宽度超过1厘米,可以分成2份、甚至3份,这一个环节又可以比方案一节约叶片1/2到2/3,试验用地可以相应减少1/2到2/3。
[0021]
3、饲养占用空间缩小。
[0022]
现有技术方案饲养1对粟叶甲的饲养瓶体积大约为190毫升。
[0023]
本方案饲养1对粟叶甲的试管体积=0.75*0.75*3.14*15=26.5(毫升),饲养空间是方案一的14%,饲养占用空间明显缩小。
[0024]
4、可以在在人工气候箱内饲养。
[0025]
现有技术方案,饲养一对粟叶甲使用4根100厘米长的竹竿、而且必须用谷苗上的
叶片饲养,所以不能在在人工气候箱内饲养。
[0026]
本方案不用竹竿,而且饲养占用空间小,饲养80对粟叶甲的占用空间≈80*26.5=2119.5(立方厘米),叶段一端插入水中,剪下的谷子等叶片可以保鲜72小时,每日一换,完全可以满足粟叶甲的饲料要求,可以在在人工气候箱内饲养。
[0027]
5、成虫逃脱的机会减少,减少了因成虫逃脱造成数据作废的情况发生。
[0028]
现有技术方案,换叶片是需到室外,粟叶甲偶然跑出养虫装置,一般会飞的无影无踪,这一对粟叶甲的试验数据就作废了。
[0029]
用本方案,换试管、塞子、叶段、统计卵粒数的整个过程都是在室内,成虫偶然跑出养虫装置,可以很方便地捕到、放回去,明显减少了成虫逃脱的机会,减少了因成虫逃脱造成数据作废的情况发生。
[0030]
6、降低了劳动强度,改善了试验条件。
[0031]
现有技术方案,换叶片需到室外,而且长时间蹲在谷苗行间,完成换叶片作业后,往往引起腰酸背痛,同时有日晒雨淋之苦。
[0032]
用本方案,换试管、塞子、叶段、统计卵粒数的整个过程都是在室内,从室外采集叶片的时间大约是方案一换叶片的1/20,劳动强度明显降低,工作条件明显改善,日晒雨淋的时间明显缩短。
[0033]
7、减少了试验操作时间。
[0034]
更换叶片、试管、塞子方便省时。叶段更换由方案一的室外田间操作,变为本方案的室内操作台上操作,更方便舒适,节省时间;换试管、塞子操作也比方案一方便快捷。数卵时间减少。饲管内表面积大约是方案一饲养瓶内表面积的41%((1.5*3.14*(15-1.5*2)+0.75*0.75*3.14*2)/(190/2+4*4*3.14+0.8*0.8*3.14)≈41%,方案一饲养瓶截口直径8厘米左右,瓶口直径大约为1.6厘米),粟叶甲成虫着卵面积相应减少41%,着卵比方案一集中,数卵更方便,数卵时间减少。
[0035]
2019年做了不同饲料对粟叶甲成虫繁殖寿命的影响试验,共4个处理(用谷子、莠子、狗尾草、马唐饲养),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重复5对成虫,用本方案共饲养观测粟叶甲成虫60对,每天换试管、塞子、叶段、数卵共需1.5个小时,如果使用方案一大约需要2个小时,用本方案饲养观测粟叶甲成虫的繁殖寿命,平均每对可节约试验操作时间0.5分钟。
附图说明
[003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37]
图2为饲养盘结构示意图;
[0038]
图3为饲养盘俯视图;
[0039]
图4为饲养试管结构示意图;
[0040]
图中1-平底盘,2-平底盘盖板,3-进水口,4-出水口,5-饲养试管,6-橡皮筋,7-湿棉布,8-保鲜膜,9-试管插孔,10-环形台,11-塞子,12-拉绳,13-粟叶甲成虫,14-叶段,15-光源。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42]
如图1-4所示,一种粟叶甲越冬成虫繁殖寿命生物学观测装置,包括饲养盘以及设置在饲养盘上的饲养试管5,所述的饲养盘包括平底盘1和平底盘盖板2,平底盘1侧壁中部设置有进水口3,平底盘1侧壁底部设置有出水口4,平底盘1顶部设置有平底盘盖板2,平底盘盖板2上设置有若干组均匀设置的试管插孔9,所述的饲养试管5插设在试管插孔9内,饲养试管5为两端开口的管装结构,饲养试管5两端分别堵有塞子11,其中饲养试管5上端的塞子与饲养试管5内壁之间设置有叶段14,叶段14上下端延伸出塞子11的封闭段。饲养试管5上端开口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湿棉布7和保鲜膜8,湿棉布7和保鲜膜8通过橡皮筋绑扎。塞子11外侧设置有拉绳12。平底盘1底部设置有光源15。光源15与外界电源连接。
[0043]
4月10日左右播种谷子、莠子、狗尾草、马唐等粟叶甲饲料植物,上面搭小拱棚,盖防虫网,防止粟叶甲在苗子上产卵。按照株距2.5厘米,行距10厘米间苗、定苗。
[0044]
将饲养试管一端用塞子塞住封口, 塞子外平面与饲养试管口平齐;取当日越冬出土的粟叶甲成虫,雌雄配对放入试管,迅速用塞子塞住试管另一端,每个试管1对,用油性记号笔在试管的一端写上该对粟叶甲的编号(试管这一端以下称编号端),插在平底盘盖板上的试管插孔内,编号端向下,接通平底盘下面光源的电源,使编号端朝向光源,如图1所示,粟叶甲成虫具有趋光性,一般会爬向光源一端,这根试管称为饲养试管。
[0045]
当同处理同重复的粟叶甲成虫全部放入饲养试管后,开始插入叶段供成虫取食。从谷子等苗子上剪下叶片,按照长6厘米左右,宽0.5厘米左右的规格剪切加工成叶段,左手把饲养试管从试管插孔拿起,如果粟叶甲不在编号端,竖直饲养试管,编号端朝下,用右手手指轻弹试管壁,粟叶甲就会掉下去到编号端,取叶段一段,顶端朝向试管内顺试管方向贴在试管外壁未写编号的一端(试管这一端以下称饲料端),用左手与试管捏在一起,叶段底端长出试管口1.5厘米左右,右手捏住饲料端塞子上的拉绳往外拉,拉出0.3厘米左右,用右手手指把塞子与谷叶段同时捏住继续往外拉,当塞子拉出试管时,再将叶段与塞子同时塞入试管,塞子外端进入试管口1厘米左右,叶段紧贴试管内壁,外端与试管口齐平。
[0046]
所有同处理同重复的试管都插入叶段后,断开平底盘下面光源的电源,饲料端朝上,棉布蘸水后蒙在饲养试管上,保鲜膜再盖在棉布上,减少水分蒸发,用橡皮筋将保鲜膜、棉布扎紧在饲养试管上,编号端向下,插在平底盘盖板上的试管插孔内,放入室内或者人工气候箱内。粟叶甲越冬成虫在饲养试管内取食、交配、产卵。
[0047]
第二天更换试管、塞子、叶段,同时记录产卵数量、成虫存活状况。将饲养试管上的保鲜膜、棉布去掉,翻转,饲料端向下重新插在试管孔内,隔一个孔插一根饲养试管,将清洗好的试管、塞子、新叶段放在操作台上,试管一端塞入塞子,将同编号的空试管与饲养试管两两紧挨插在试管插孔内,接通平底盘下面光源的电源,利用粟叶甲成虫的趋光性,粟叶甲成虫一般会爬向饲料端,左手拿起饲养试管观测,如果粟叶甲不在饲料端,饲料端朝下用手指轻弹试管壁,粟叶甲就会跌下去到饲料端,用左手同时捏住同编号空试管,开口与饲养试管的饲料端并齐,向上。用手捏住拉绳拔出饲养试管编号端的塞子,迅速倒立,居上,与空试管开口一端相接对齐,用左手在两根试管接口处同时将两根试管捏住,右手手指轻弹饲养着粟叶甲的试管外壁,当一对粟叶甲全部跌落到空试管中时,迅速用干净的塞子塞住试管
口,及时将刚才拔出的塞子重新塞回到原来的饲养管上,当同处理同重复的粟叶甲全部更换到干净试管后,用前述方法更换新叶段,饲料端蒙湿布、保鲜膜,用橡皮筋扎紧在饲养管上,编号端朝下插在试管插孔内,断开平底盘下面光源的电源,放入室内或者人工气候箱内,进行下一日饲养观测。
[0048]
逐一观测上一日更换下的饲养管内壁、塞子内表面、叶段正反面上面的卵,计数。每日更换试管、塞子、谷叶段,记录产卵数量,观测粟叶甲成虫存活状况,直到成虫死亡。
[0049]
当日产下的卵,可以进行卵粒大小测量、卵孵化发育等后续试验,当卵全部孵化后,将谷叶段放到田间沤肥,试管、塞子用清水洗净晾干,可重复利用。
[0050]
1、本方案中谷子等叶片的叶尖方向称顶端,叶鞘方向称底端,由于叶片上面有朝顶端方向的绒毛,塞入试管时顶端要朝向试管内,否则,叶片容易随着塞子伸入试管过长,但不容易调整拔出。
[0051]
2、每天从同一株谷子等苗上剪叶片最好不要超过一片,轮换采集,减少对谷子等苗子生长发育的影响。
[0052]
3、最少用两根橡皮筋扎紧饲养管上面的保鲜膜,防止因为橡皮筋老化断裂,导致湿棉布、保鲜膜脱落,叶段干枯萎蔫,影响粟叶甲食物供应,影响粟叶甲成虫繁殖存活。
[0053]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