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全膜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47984发布日期:2021-05-14 12:44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全膜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播种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全膜播种机。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的播种机种类较多,但都是裸地播种,能同时施肥、覆土、打药、覆膜、播种和铺设滴灌带机械却很少,也不完善,如施肥离种子位置较远,影响肥料吸收,而且都是先播种后覆膜,覆膜后在播种带上覆土,并要求土质保持松散不结板,种的植物才能破膜出苗,而且有些薄膜易碎,不便于回收,容易对地里的土壤环境造成破坏、污染,回收需投入大量人力。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96246957.2一种悬挂深施肥播种机,它在传统的单体播种机的前面增加了深度可调的施肥开沟器,施肥时,拖拉机带动播种机,播种机左右两侧的地轮转动带动施肥器,施肥器中的肥料经排肥器通过施肥开沟器排到地里,播种机后部的播种单体完成施肥和播种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实用性强、可移动操作,使用便捷的多功能全膜播种机。
4.实现上述目的所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全膜播种机,包括机架、开沟器、振压装置、施肥装置、打药装置、覆膜装置、覆土装置、切膜装置、压膜轮、播种器和镇压轮,机架由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组合而成,机架的前端面上设有牵引连接耳,第一横梁的前端设有开沟器,开沟器的后方设有覆土装置,覆土装置的下方与第一横梁相连接,覆土装置的后方设有振压装置,振压装置随着牵引机械的前进而随之运动,振压装置通过螺旋升降器固定于第一横梁上;振压装置的后方设有打药装置,打药装置的后方设有覆膜装置;覆膜装置的后方设有压膜轮,压膜轮的后方设有播种器,播种器的后方设有镇压轮;所述的覆土装置中部与第二横梁相连接,使得覆土装置固定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上,且呈斜向设置;覆土装置斜向上的一端下方连接有分土装置;第二横梁的上方设有变速箱,变速箱的前端设有输入轴,与牵引机械的输出轴相连接从而获取动力;变速箱左侧设有第一输出轴,其通过链轮与覆土装置相连接,为覆土装置提供驱动力;变速箱的第二输出轴通过链轮与分土装置相连接,为分土装置提供驱动力;第三横梁的上方设有施肥装置,施肥装置通过施肥管与开沟器相连接,开沟器包括开沟刀和覆土盘,施肥装置通过链轮与振压装置相连接,从振压装置上获取动力。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三横梁的上方还设有滴管带铺设装置,滴管带铺设装置包括收纳转盘、收纳转盘支架和滴灌带铺设支架,所述的收纳转盘两侧通过收纳转盘支架固定在第三横梁上,收纳转盘支架上盘旋缠绕有滴灌带;滴灌带下部穿过滴灌带铺设支架伸入在覆膜装置的下方随着覆膜装置进行铺设;覆膜装置包括覆膜支架、地膜、覆膜支轴和覆膜滚轴,地膜通过覆膜支轴和覆膜支架固定在第一横梁下方,覆膜支架下端通过覆膜滚轴将地膜铺设在地面上;覆膜装置的后方还设有切膜装置;所述的覆土装置包括拖带辊子、上土输送带、覆土支撑架、张紧器和轴承座,所述的覆土支撑架斜向设置
在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上,覆土支撑架两端通过轴承座和张紧器分别固定设有拖带辊子,两拖带辊子通过设有上土输送带包裹相连接,其中一侧拖带辊子通过链轮与第一输出轴相连接,上土输送带上均匀分布设有取土盒,覆土支撑架上端的下部设有覆土导流槽,覆土导流槽将取土盒内取上的土导入到分土装置内,所述的分土装置包括分土滚筒和螺旋分土器,螺旋分土器由螺旋杆、螺旋叶组成;螺旋分土器设置在分土滚筒内,螺旋分土器固定在第一横梁上部,螺旋分土器的上部设有取土承接口,承接覆土导流槽内落下的土,所述的螺旋叶由中部向两侧方向螺旋,螺旋杆通过链轮与第二输出轴相连接,获取驱动力将分土滚筒里的土分别向两侧输送;分土滚筒下部设有分土引流导管将分土滚筒向两侧输送的土引导落下至地膜表面进行覆盖作业;所述的振压装置包括振压滚子、活动振压块、扎土防滑轮和振压滚子轴,振压滚子轴通过螺旋升降器固定于第一横梁上,振压滚子中部设有活动振压块,两侧分别设有扎土防滑轮;打药装置包括打药泵、药剂箱、导液管和打药喷淋管,打药泵和药剂箱设在第三横梁上通过导液管与打药喷淋管相连接。
5.进一步的,所述的覆土装置外部整体包裹设有护土防护罩,一方面防止覆土扬尘,另一方面使覆土集中倾倒;所述的分土引流导管至少设有两组;所述的滴灌带铺设支架的前方设有打药喷淋管,打药喷淋管上设有喷淋头;覆土盘、活动振压块、喷淋头、分土引流导管、压膜轮、播种器和镇压轮均可活动调节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6.进一步的,所述的覆土盘、活动振压块、喷淋头、分土引流导管、压膜轮、播种器和镇压轮的数量保持一致,至少设有两组。
7.进一步的,所述的切膜装置包括切刀和电动推杆,切刀通过电动推杆竖向固定于第一横梁下方,电动推杆通过导线与牵引机械的发电机相连接获取电能。
8.进一步的,所述的切膜装置的切刀宽于地膜,切刀的前方设有撑膜叉,用于切刀切除地膜后将地膜撑起。
9.进一步的,所述的撑膜叉至少设有两个。
10.进一步的,所述的,施肥装置通过施肥管与开沟器相连接;进而通过施肥管将化肥输送到开沟器的后方埋于土中。
11.进一步的,所述的覆土盘、活动振压块、喷淋头、分土引流导管、压膜轮、播种器和镇压轮设有两组或三组。
12.进一步的,所述的分土引流导管上设有引流导管盖,用于选择封堵分土引流导管,进而控制实施播种行数。
13.本实用新型功能齐全、设计合理,款式新颖、操作方便,使用效益显著,其集开沟、施肥、覆土、镇压、打药、覆膜、压膜、播种和铺设滴灌带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农用配套机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4.1、节省人力,原来10~13人/亩小时,现只需要1~2人/小时可以完成3亩作业,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15.2、作业质量提高,播种位置准确,避免了种子在播种过程中的浪费。
16.3、播种、施肥、镇压都可调节,适用于不同的地块,不同墒情,农民可根据播种小麦、水稻、玉米或作物进行设置机械的组合搭配,进而便捷的进行种植作业。
17.4、施肥机,可将肥料均匀搅拌埋设在种子两侧,为植物的生长蓄积储备能量。
18.5、在播种的同时还可进行喷药作业,可避免人工施药中毒,大大增强了安全性。
19.6、压膜、切膜机可自行实现薄膜的铺设与切割分离,提高了人工效率。
2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效益显著,可以一次性完成施肥、开沟、覆膜、压土、铺管、播种功能,是在全国推广的垄沟种、宽窄垄、全覆膜、高产种植技术的配套机械,在播种时先在种子下面施肥,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有利于种植物对肥料的吸收,尤其是磷肥,主要是在苗期需要能充分满足植物苗的生长要求,该机在播种前先覆膜,然后打孔播种,随之覆土镇压,这样有利于植物苗从播种孔钻出,不需人工引苗,省工省力,对地膜的要求也不严格,遇到降雨,由于覆土带阻拦,雨水可沿播种孔渗入膜下,有利于种植物对水分的利用,特别适用于风沙多的半干旱地区播种,覆膜不易碎,便于回收,不容易对地里的土壤环境造成破坏、污染,且不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调整维护容易,适于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右视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4本实用新型振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本实用新型分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本实用新型分土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7.图7本实用新型螺旋分土器的结构示意图。
28.图8本实用新型切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机架 101.第一横梁 102.第二横梁 103.第三横梁 104.牵引连接耳 2.开沟器 201.开沟刀 202.覆土盘 3.振压装置 301.振压滚子 302.活动振压块 303.扎土防滑轮 304.振压滚子轴 305.螺旋升降器 4. 施肥装置 401.施肥管 5.打药装置 501.打药泵 502.药剂箱 503.导液管 504.打药喷淋管 505.喷淋头 6.覆膜装置 601.覆膜支架 602.地膜 603.覆膜支轴 604.覆膜滚轴 7.覆土装置 701.拖带辊子 702.上土输送带 703.覆土支撑架 704.张紧器 705.取土盒 706.覆土导流槽 707.护土防护罩 8.切膜装置 801.切刀 802.电动推杆 803.撑膜叉 9.压膜轮 10.播种器 11.镇压轮 12.分土装置 1201.分土滚筒 1202.螺旋分土器 1203.取土承接口 1204.螺旋杆 1205.螺旋叶 1206.分土引流导管 1207. 引流导管盖 13.变速箱 1301.输入轴 1302.第一输出轴 1303.第二输出轴 14.链轮 15.滴管带铺设装置 1501.收纳转盘 1502.收纳转盘支架 1503.滴灌带铺设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的描述。
31.如附图1

8所示的一种多功能全膜播种机,包括机架1、开沟器2、振压装置3、施肥装置4、打药装置5、覆膜装置6、覆土装置7、压膜轮9、播种器10和镇压轮11,机架1由第一横梁101、第二横梁102和第三横梁103组合而成,机架1的前端面上设有牵引连接耳104,第一横梁101 的前端设有开沟器2,开沟器2的后方设有覆土装置7,覆土装置7的下方与第一横梁101相连接,覆土装置7的后方设有振压装置3,振压装置 3随着牵引机械的前进而随之运
动,振压装置3通过螺旋升降器305固定于第一横梁101上;振压装置3的后方设有打药装置5,打药装置5的后方设有覆膜装置6;覆膜装置6的后方设有压膜轮9,压膜轮9的后方设有播种器10,播种器10的后方设有镇压轮11;所述的覆土装置7中部与第二横梁102相连接,使得覆土装置7固定于第一横梁101和第二横梁102上,且呈斜向设置;覆土装置7斜向上的一端下方连接有分土装置12;第二横梁102的上方设有变速箱13,变速箱13的前端设有输入轴1301,与牵引机械的输出轴相连接从而获取动力;变速箱13左侧设有第一输出轴1302,其通过链轮14与覆土装置7相连接,为覆土装置7提供驱动力;变速箱13的第二输出轴1303通过链轮14与分土装置12相连接,为分土装置12提供驱动力;第三横梁103的上方设有施肥装置4,施肥装置4通过施肥管401与开沟器2相连接,开沟器2包括开沟刀201 和覆土盘202,施肥装置4通过链轮14与振压装置3相连接,从振压装置3上获取动力。
32.所述的第三横梁103的上方还设有滴管带铺设装置15,滴管带铺设装置15包括收纳转盘1501、收纳转盘支架1502和滴灌带铺设支架1503,所述的收纳转盘1501两侧通过收纳转盘支架1502固定在第三横梁103 上,收纳转盘支架1502上盘旋缠绕有滴灌带;滴灌带下部穿过滴灌带铺设支架1503伸入在覆膜装置6的下方随着覆膜装置6进行铺设;覆膜装置6包括覆膜支架601、地膜602、覆膜支轴603和覆膜滚轴604,地膜 602通过覆膜支轴603和覆膜支架601固定在第一横梁101下方,覆膜支架601下端通过覆膜滚轴604将地膜602铺设在地面上;覆膜装置6的后方还设有切膜装置8,切膜装置8包括切刀801和电动推杆802,切刀 801通过电动推杆802竖向固定于第一横梁101下方,电动推杆802通过导线与牵引机械的发电机相连接获取电能;切膜装置8的切刀801宽于地膜602,切刀801的前方设有撑膜叉803,撑膜叉803至少设有两个,用于切刀801切除地膜602后将地膜602撑起;所述的覆土装置7包括拖带辊子701、上土输送带702、覆土支撑架703、张紧器704和轴承座,所述的覆土支撑架703斜向设置在第一横梁101和第二横梁102上,覆土支撑架703两端通过轴承座和张紧器704分别固定设有拖带辊子701,两拖带辊子701通过设有上土输送带702包裹相连接,其中一侧拖带辊子701通过链轮14与第一输出轴1302相连接,上土输送带702上均匀分布设有取土盒705,覆土支撑架703上端的下部设有覆土导流槽706,覆土导流槽706将取土盒705内取上的土导入到分土装置12内,所述的分土装置12包括分土滚筒1201和螺旋分土器1202,螺旋分土器1202由螺旋杆1204、螺旋叶1205组成;螺旋分土器1202设置在分土滚筒1201 内,螺旋分土器1202固定在第一横梁101上部,螺旋分土器1202的上部设有取土承接口1203,承接覆土导流槽706内落下的土,所述的螺旋叶1205由中部向两侧方向螺旋,螺旋杆1204通过链轮14与第二输出轴 1303相连接,获取驱动力将分土滚筒1201里的土分别向两侧输送;分土滚筒1201下部设有分土引流导管1206将分土滚筒1201向两侧输送的土引导落下至地膜602表面进行覆盖作业;所述的振压装置3包括振压滚子301、活动振压块302、扎土防滑轮303和振压滚子轴304,振压滚子轴304通过螺旋升降器305固定于第一横梁101上,振压滚子301中部设有活动振压块302,两侧分别设有扎土防滑轮303;打药装置5包括打药泵501、药剂箱502、导液管503和打药喷淋管504,打药泵501和药剂箱502设在第三横梁103上通过导液管503与打药喷淋管504相连接。
33.覆土装置7外部整体包裹设有护土防护罩707,一方面防止覆土扬尘,另一方面使覆土集中倾倒;所述的分土引流导管1206至少设有两组;所述的滴灌带铺设支架1503的前方设有打药喷淋管504,打药喷淋管504 上设有喷淋头505;覆土盘202、活动振压块302、喷
淋头505、分土引流导管1206、压膜轮9、播种器10和镇压轮11均可活动调节保持在一条直线上;覆土盘202、活动振压块302、喷淋头505、分土引流导管1206、压膜轮9、播种器10和镇压轮11的数量保持一致,至少设有两组。优选的,覆土盘202、活动振压块302、喷淋头505、分土引流导管1206、压膜轮9、播种器10和镇压轮11设有两组用于种玉米和葵花等作物或设有三组用于种植小麦、水稻和花生等作物;分土引流导管1206上设有引流导管盖1207,用于选择封堵分土引流导管1206,进而控制实施播种行数。
34.使用时,工作人员可根据种植作物的类型确定实际播种的行数,先将本实用新型与牵引机械相连接,牵引机械的输出轴与变速箱13的输入轴相连接传输动力,第一输出轴1302为覆土装置7提供动力,第二输出轴 1303为分土装置12提供动力;振压装置通过链轮为施肥装置4提供动力;在牵引机械的驱动作用下,开沟器2上的开沟刀201将土壤挖开,施肥装置4通过施肥管401将肥料输送至土壤中,然后通过覆土盘202将土壤向两侧排开,经振压装置3的振压滚子振压后分行形成一条条凹沟,被排开的土壤堆积将凹沟隔开,其中位于中部堆积的土壤经覆土装置7 上的上土输送带702输送至分土装置12;被振压后分行后的凹沟可通过覆膜装置6进行覆膜,与此同时将压膜轮9同时跟在覆膜装置6之后进行振压,便于分土装置12顺着通过分土引流导管1206导出土壤进行覆盖,将分行后的凹沟形成培养槽,然后经播种器10进行正常的种植作业;每当单次种植作业结束后,还可通过切膜装置8上的切刀801将地膜602 切断,并通过撑膜叉803将剩余地膜602端头叉起,便于收纳;进一步的,便于种植作业在覆膜装置6铺设地膜602之前将滴灌带经滴灌带铺设支架1503进行铺设,然后经地膜602进行包裹,为作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补充。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创作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