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苗木培育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42280发布日期:2021-12-08 10:03阅读:98来源:国知局
园林苗木培育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育苗培育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园林苗木培育架。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长引起土地资源的日趋紧张。如何更好的利用有限的土地,考验着每个城市决策者。于是城市周边的花木场和科研院所的苗木培育基地可使用的土地日趋减少,故能立体培植苗木的装置应运而生。
3.公告号为cn20669889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移动式种子培育架,包括培育灯管光照板、锁紧螺栓、培育架锁紧板、培育架折角板、培育架侧挡板、培育架横梁托板、控制电路主板、温度显示屏、启动开关、培育架支脚、支脚转向轮,培育灯管光照板安装于培育架横梁托板下方,培育架折角板与培育架侧挡板相连接,培育架锁紧板与培育架侧挡板通过锁紧螺栓活动连接,控制电路主板安装于培育架锁紧板前方,启动开关与温度显示屏通过控制电路主板相连接,支脚转向轮与培育架锁紧板之间设有培育架支脚,培育架支脚与支脚转向轮活动连接。
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培育架横梁托板固定连接在培育架侧挡板上,操作者无法对培育架横梁托板的高度进行调节,不便于操作者对不同高度或者高度变化快的培育苗进行培养。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园林苗木培育架,其具有的效果是:通过限位杆对置物板和培养槽进行定位,便于操作者对相邻的两个培养槽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以便于对不同高度的培育苗进行培养。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7.一种园林苗木培育架,包括上框体和下框体以及设置在上框体与下框体之间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沿下框体的长度方向设有两对,两对所述支撑杆之间设有置物板,所述置物板上设有培养槽;所述支撑杆上套设有限位筒,所述限位筒固定连接在置物板上,所述支撑杆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限位槽,所述限位筒上插接有与限位槽相配合的限位杆。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者培养较高的培育苗时,操作者推动置物板沿支撑杆的长度方向移动,并且置物板带动限位筒一同移动,操作者将置物板调节到适当的位置后,操作者将限位杆从限位筒中穿过,使得限位杆插接到限位槽中,此时限位槽对限位杆进行限制,从而限位杆对置物板和培养槽起到了定位的作用,进而便于操作者对相邻的两个培养槽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以便于对不同高度的培育苗进行培养。
9.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筒背离支撑杆的侧壁上设有匚形框,所述匚形框相对的两个侧壁固定连接在限位筒上,所述限位杆从匚形框远离限位筒的侧壁上穿过;所述限位杆在限位筒与匚形框之间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限位杆在挡块与匚形框之间套设有弹簧,当限位杆插接到限位槽中时,所述弹簧处于部分压缩状态。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限位杆插接在限位槽中时,挡块对弹簧进行压缩,弹簧受压缩具有弹性恢复力,并且弹簧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弹簧推动挡块向限位筒靠近,使得挡块带动限位杆抵紧在限位槽中,进而减少限位杆从限位槽中脱离的情况发生,以减少限位筒出现下滑的可能。
11.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下框体朝向上框体的一侧沿长度方向设有两对定位管,所述支撑杆滑动连接在定位管中,所述定位管从限位筒与支撑杆之间穿过;所述下框体上转动连接有与支撑杆螺纹连接丝杆,所述丝杆沿定位管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丝杆延伸至下框体背离支撑杆的一侧,所述定位管的侧壁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与限位槽位于同侧。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转动丝杆,丝杆驱动支撑杆沿定位管的长度方向移动,使得支撑杆带动上框体向远离下框体的一侧移动,此时上框体和下框体之间的距离增加,从而增加了置物板的调节范围,进而便于操作者对相邻的两个培养槽之间的距离作进一步调节,扩大了培养架的适用范围,并且操作者可以将限位杆插接到限位孔中,以实现对置物板定位的目的。
13.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杆的侧壁上嵌设有与定位管内壁相抵触的滚珠,所述滚珠沿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个。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沿定位管的长度方向移动时,支撑杆带动滚珠于定位管的内壁产生摩擦,使得滚珠自身产生滚动,此时滚珠将支撑杆与定位管之间的摩擦转换为滚动摩擦,从而滚珠减小了支撑杆与定位管之间的摩擦力,进而便于操作者快速便捷的调节支撑杆的高度。
15.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上框体和下框体均向外侧延伸有延边,两个所述延边之间设有保温罩,所述保温罩固定连接在上框体的延边上,所述保温罩可折叠。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者将培育苗种植到培养槽中以后,操作者可以通过保温罩对培育苗进行遮盖,使得保温罩与上框体和下框体之间形成密闭的空间,从而保温罩对培育苗的培养区起到了保温的作用,进而便于操作者对培育苗培养区的温度进行调节,以提高培育苗的成活率。
17.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保温罩远离上框架的一侧设有配重框,所述上框体的延边上铰接有用于固定配重框的挂钩;当所述保温罩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挂钩对配重框进行固定。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配重框可以增加保温罩自身的重力,当操作者展开保温罩时,配重框可以带动保温罩抵紧在下框体的延边上,从而配重框便于操作者充分的展开保温罩,进而增加保温罩与下框体之间的密封性,以提升保温罩的保温效果,并且操作者在收纳保温罩时,操作者可以对保温罩进行折叠,然后通过挂钩对配重框进行固定,从而便于操作者对保温罩进行收纳,以减少保温罩长期展开出现受损的可能。
19.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培养槽朝向置物板的一侧设有两对滚轮,两对所述滚轮沿培养槽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在取出培养槽时,操作者可以推动培养槽在置物板上滑动,使得培养槽带动滚轮在置物板上滚动,此时滚轮将培养槽与置物板之间的摩擦
转换为滚动摩擦,从而滚轮减小了培养槽与置物板之间的摩擦力,进而便于操作者快速便捷的移动培养槽,以便于操作者将培育苗取出。
21.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置物板朝向培养槽的一侧开设有两对凹槽,两对所述凹槽分别与两对滚轮对应;当所述培养槽放置到置物板上时,所述滚轮嵌设在凹槽中。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者将培养槽放置到置物板上时,滚轮嵌设到凹槽中,此时凹槽对滚轮的移动方向进行限制,从而增加培养槽的稳定性,进而减少培养槽从置物板上滑落的情况发生。
2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限位杆对置物板和培养槽进行定位,便于操作者对相邻的两个培养槽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以便于对不同高度的培育苗进行培养;
25.2.操作者通过丝杆对上框体和下框体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增加了置物板的调节范围,以便于操作者对相邻的两个培养槽之间的距离作进一步的调节,扩大了培养架的适用范围;
26.3.通过保温罩对培育苗的培养区进行保温,便于操作者对培育苗培养区的温度进行调节,以提高培育苗的成活率。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丝杆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30.图4是图1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31.图中,1、上框体;11、延边;12、保温罩;13、配重框;14、挂钩;2、下框体;21、脚轮;3、支撑杆;31、限位槽;32、滚珠;4、置物板;41、限位筒;42、匚形框;43、限位杆;44、挡块;45、弹簧;5、培养槽;51、滚轮;52、凹槽;6、定位管;61、丝杆;62、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园林苗木培育架,包括尺寸相同的上框体1和下框体2,且下框体2和上框体1均为四边形。上框体1和下框体2之间设有定位管6和支撑杆3,支撑杆3滑动连接在定位管6中,定位管6固定连接在下框体2上,支撑杆3固定连接在上框体1上。定位管6沿下框体2的长度方向设有两对,四个定位管6分别设置在下框体2的四个拐角处,并且支撑杆3与定位管6的数量相同,四个支撑杆3固定连接在上框体1的四个拐角处。同时下框体2背离定位管6的一侧设有四个脚轮21,以便于操作者对下框体2进行移动。
34.参照图1和图2,定位管6沿竖直方向转动设置有与支撑杆3螺纹连接的丝杆61,丝杆61转动连接在下框体2上,且丝杆61穿过下框体2并延伸到下框体2背离定位管6的一侧,以便于操作者转动丝杆61。操作者同时转动四个丝杆61,丝杆61驱动支撑杆3沿定位管6的长度方向移动,使得支撑杆3带动上框体1向远离下框体2的一侧移动,从而丝杆61对上框体1与下框体2之间的距离起到了调节的作用,以便于操作者对上框体1的高度进行调节。
35.参照图2和图3,插接在同一对定位管6中的两个支撑杆3相背离的侧壁,以及相邻的两个侧壁上均嵌设有一组滚珠32,同一组滚珠32沿支撑杆3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滚珠32均滚动连接在支撑杆3上,且滚珠32与定位管6的内壁相抵触。支撑杆3在沿定位管6中滑动时,支撑杆3带动滚珠32与定位管6的内壁产生摩擦。此时滚珠32自身产生滚动,从而滚珠32可以将支撑杆3与定位管6之间的摩擦转换为滚动摩擦,进而减少支撑杆3与定位管6之间的摩擦力,以便于操作者驱动支撑杆3移动,节省了操作者的劳动力。
36.参照图2和图3,两对定位管6之间设有置物板4,置物板4在背离下框体2的一侧设有用于种植培育苗的培养槽5,且置物板4沿定位管6的竖直方向设有若干个。每一个置物板4上都设有四个限位筒41,四个限位筒41分别套设在四个定位管6上,且限位筒41滑动连接在定位管6上。同一对两个定位管6相对的侧壁上均开设有一组限位孔62,同一组限位孔62沿定位管6竖直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并且插接在同一对定位管6中的两个支撑杆3相对的侧壁上均开设有一组限位槽31,同一组限位槽31沿支撑杆3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个,且限位孔62与限位槽31的直径相同。
37.参照图2和图3,套设在同一对定位管6上的两个限位筒41相对的侧壁上均设有一个匚形框42,匚形框42相对的两个侧壁固定连接在限位筒41上,匚形框42远离限位筒41的侧壁上穿设有同时穿过限位筒41的限位杆43,且限位杆43与限位孔62的直径相同,常态时,限位杆43插接在限位孔62或限位槽31中。限位杆43在限位筒41与匚形框42之间固定连接有挡块44,且挡块44与匚形框42之间设有弹簧45,弹簧45套设在限位杆43上,并且弹簧45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挡块44和匚形框42上。
38.参照图2和图3,当操作者种植较高的培育苗时,操作者需要对相邻的两个置物板4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操作者先拉动限位杆43从限位孔62或限位槽31中脱离,此时限位杆43带动挡块44向远离限位筒41的一侧移动,使得挡块44对弹簧45进行压缩,弹簧45受压缩具有弹性恢复力。接着操作者推动置物板4沿定位管6和支撑杆3的竖直方向移动,直至置物板4移动到适当的位置后,操作者松开限位杆43。此时弹簧45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弹簧45推动挡块44向限位筒41靠近,挡块44带动限位杆43插接在限位孔62或限位槽31中,限位槽31或限位孔62对支撑杆3进行限位,使得限位杆43对限位筒41进行定位,从而限位筒41对置物板4起到了定位的作用,进而便于操作者对相邻的两个培养槽5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以便于槽者对不同高度的培育苗进行培养。
39.参照图2和图4,培养槽5朝向置物板4的一侧设有四个滚轮51,四个滚轮51分别设置在培养槽5的四个拐角上,且置物板4在与滚轮51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四个凹槽52。当操作者将培养槽5放置在置物板4上时,滚轮51嵌设在凹槽52中,凹槽52对滚轮51进行限位,从而增加培养槽5的稳定性,进而减少培养槽5从置物板4上滑落的情况发生。当操作者需要取出培养槽5时,操作者拉动培养槽5,此时滚轮51从凹槽52中脱离,并且带动培养槽5在置物板4上滑动,从而滚轮51可以将培养槽5与置物板4之间的摩擦转换为滚动摩擦,进而便于操作者快速便捷的拉动培养槽5,以便于操作者将培育苗取出。
40.参照图2,上框体1和下框体2均向外侧延伸有一个延边11,且延边11沿上框体1或下框体2的周缘方向设置呈环形。两个延边11之间设有可折叠的保温罩12,保温罩12沿竖直方向的一端固定连接上框体1的延边11上,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配重框13。当操作者将培育苗放置到置物板4上以后,操作者将保温罩12由上至下展开。此时配重框13可以增加保温罩12
下部的重力,并且带动保温罩12充分的展开。同时保温罩12与下框体2的延边11相贴合,使得保温罩12与上框体1和下框体2之间形成密闭的空间,从而保温罩12对培育苗的培养区起到了保温的作用,使得整个培养架形成小的温室,以提升培育苗的成活率。
41.参照图2,上框体1的延边11上铰接有用于固定配重框13的挂钩14,操作者在不使用保温罩12时,操作者可以推动配重框13向上框体1靠近,以达到折叠保温罩12的效果。此时操作者可以将挂钩14挂在配重框13上,以实现对配重框13定位的目的,以便于操作者对保温罩12进行收纳。
42.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操作者先将培育架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接着操作者转动丝杆61,丝杆61驱动支撑杆3在定位管6中滑动,支撑杆3带动上框体1向远离下框体2的一侧移动。当操作者将上框体1移动到适当位置后,操作者再根据待培养的培育苗的高度对培养槽5的位置进行调节,操作者推动置物板4沿定位管6和支撑杆3的竖直方向移动。直至置物板4移动到适当的距离以后,操作者通过限位杆43和限位筒41对置物板4进行固定。然后操作者将种植有培育苗的培养槽5放到置物板4上,同时操作者将保温罩12展开,以实现培养培育苗的目的。
43.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