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坡绿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31566发布日期:2021-04-27 18:00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边坡绿化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边坡生态绿化整治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边坡绿化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基本建设速度加快,因实施交通、水利、矿山、电力等建设项目而形成了大量的裸露坡面。这些裸露坡面不仅影响了生态环境景观,有些还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影响主体绿化工程的安全稳定;由此,很多地方开始大力开展边坡绿化;边坡绿化的环保意义十分明显,边坡绿化可美化环境,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和滑坡,净化空气;对于石质边坡而言,边坡绿化的环保意义尤其突出。
3.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101932227b的专利文件中公告了一种加固型边坡绿化结构,通过设置多个填充有填料且可透气、透水的植生袋铺设于所需绿化的边坡上,将植物种子以及土壤肥料等置于植生袋内,植生袋铺设于边坡上,在植生袋上以及相应边坡上打孔,利用牵引钉穿过植生袋和边坡上的孔,实现植生袋与边坡的固定。
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对于需进行绿化的边坡而言,铺设植生袋后对边坡绿化植物的维护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在绿化植物形成的前一两年,而维护最主要的一点在于对绿化植物所需水资源的喷灌;在夏季时,由于炎热的气候易致使绿化植物长期处于缺水的状态,需经常进行喷灌;而夏季又是暴风雨较为频繁的气候,下雨时,雨水一般直接汇流至市政管道进行排放,若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用以后续浇灌绿化,则能够起到节约资源的效果,现有中无可解决此类问题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边坡绿化结构,其具有储存雨水并对边坡绿化结构进行喷灌维护的效果。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7.一种边坡绿化结构,包括边坡、固定于边坡坡面的加固层、铺设于加固层上的植生袋,所述边坡的坡顶开设有储水池,所述边坡上端设置有喷灌管,所述喷灌管连接有一端延伸至储水池内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喷灌管之间连通有取水器;所述取水器包括壳体,壳体下端开设有与进水管连通的进水口,侧壁开设有与喷灌管连通的出水口;所述壳体内部竖直滑动有与壳体内壁周面抵接的活塞,活塞中部设有通孔,所述活塞上端竖直连接有开合通孔的第一阀门;所述壳体内壁底部竖直连接有开合进水口的第二阀门;所述活塞上方固定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延伸出壳体外且远离取水器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壳体外表面固定有支撑杆,支撑杆与第二连杆靠近第一连杆的部位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远离第一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杆,所述边坡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三连杆一端与第二齿轮偏心转动,所述第二齿轮还连接有驱动装置。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驱动装置使第二齿轮持续转动,第三连杆随第二齿轮的转动做偏心转动,进而驱使第二连杆以支撑杆远离第一连杆的一端为支点做弧形往复摆动,进
而带动第一连杆与活塞上下移动;当取水器内的活塞向上移动时,第一阀门受到大气压的作用而关闭,因此活塞的下面空气稀薄,气压小于外界的大气压,于是,储水池内的水受到大气压的作用推开第二阀门进入取水器壳体内;当活塞向下移动时,第二阀门由于水流的压迫而关闭,水流被阻挡而不能向下流出,于是冲开第一阀门向上,水进入取水器的上部;再提起活塞时,活塞上面的水将第一阀门关闭,水即从出水口随喷灌管流出,对边坡绿植进行灌溉,实现雨水的资源利用,达到节约资源的效果。
9.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转动连接于边坡上的第一齿轮、以及绕卷于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上的传动链,所述第一齿轮的外径大于第二齿轮的外径;所述第一齿轮的一端面固定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呈l型。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通过转动转动杆驱使第一齿轮转动,经由传动链将运动传递至第二齿轮,由于第一齿轮大于第二齿轮,故第一齿轮转动一圈时,第二齿轮可转动多圈,可达到省力的效果。
11.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动杆设置有两根且分别设置于第一齿轮的两个端面,并沿第一齿轮轴线对称设置;转动杆远离第一齿轮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踏板。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通过用脚上下踩踏踏板实现转动杆的转动,无需一直用手转动,达到使操作更省力的目的。
13.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齿轮上方固定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远离所述边坡的一端固定有坐垫。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可坐在坐垫上对踩踏板进行踩踏,既提升操作过程的舒适度,同时还有锻炼身体的效果,舒缓因工作而造成的疲惫。
15.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杆为可伸缩的圆柱形杆。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调节固定杆的高度,圆柱形杆平滑的外周面不会造成刮伤工作人员的困扰,达到提升操作实用性和便捷性的目的。
17.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齿轮、传动链与第二齿轮外覆盖安装有保护壳。
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有效防止因外部的泥土或其它杂质卡入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传动链内而造成的操作不便,同时有效避免因外界重物碰撞而造成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传动链损坏。
19.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加固层上垂直插接有若干呈菱形排布的安装板,安装板上连接有若干固定于边坡内的锚杆,所述植生袋放置于安装板内;所述植生袋远离边坡的一侧固定有合金网。
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植生袋内填充土壤、生根液、肥料及花草种子等,加固层由水泥等材料制成,植生袋通过水泥固定在加固层上,设置安装板以容纳放置若干个植生袋,进一步防止植生袋因重力作用下落,锚杆实现安装板、加固层和边坡三者的稳定连接,植生袋放置于安装板内;合金网使植生袋紧贴加固层,防止植生袋被雨水冲刷掉落出安装板内的空间。
21.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若干所述植生袋的外周设有加固
绳;所述安装板靠近植生袋的内壁上固定有若干供加固绳连接的环形钩。
2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加固绳穿过环形钩对植生袋进行捆绑,安装板内的若干植生袋通过加固绳捆成一个整体,使各植生袋间相互紧贴且不易发生相对移动,使各植生袋间的相对位置趋于稳定。
23.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合金网远离边坡一侧的四个边缘分别抵接有压条,所述压条连接有若干插接于安装板内壁的锚钉。
2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压条将合金网固定连接在加固层内壁,使合金网、植生袋及加固层组合成一个稳定的整体,锚钉的安装简便,且抗老化、耐寒耐热性及抗拉性能好,有效提高稳定连接的寿命,以支持边坡整体绿化结构的形成。
25.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锚杆顶部与安装板间设有垫圈,所述垫圈包括与锚杆抵接的防松垫圈和与安装板抵接的减摩垫圈。
2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防松垫圈能适应性张开,使锚杆不易被拉断而失效;减摩垫圈可减小锚杆与安装板间的摩檫阻力,进而提高锚杆的顶紧力;当安装板与锚杆间有松动时,防松减摩组合垫圈利用自身一定的弹性可以克服松动,从而保证锚杆的支护作用。
2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8.1.实现将储水池内的水浇灌于边坡坡面,对边坡绿化结构整体进行维护;
29.2.设置踏板、坐垫和可伸缩固定杆提升操作的便利性;
30.3.加固层、安装板、加固绳和合金网使植生袋稳定的固定于边坡,构成边坡稳定的整体绿化结构,植生袋内的土壤及种子不易流失。
附图说明
3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是图1中驱动装置、喷灌管、进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33.图3是图2中取水器的内部结构图。
34.图4是图1中边坡坡面的结构示意图。
35.图中,1、边坡;2、植生袋;3、加固层;4、储水池;51、取水器;511、壳体;512、活塞;5121、通孔;513、第一阀门;514、第二阀门;515、第一连杆;516、第二连杆;517、支撑杆;52、进水管;53、喷灌管;54、第三连杆;55、第二齿轮;6、驱动装置;61、第一齿轮;62、传动链;63、转动杆;64、踏板;65、固定杆;66、坐垫;67、保护壳;7、安装板;71、环形钩;8、锚杆;9、加固绳;10、合金网;11、压条;12、垫圈;121、防松垫圈;122、减摩垫圈;13、支撑板一;14、支撑板二。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7.参照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边坡绿化结构,包括边坡1,边坡1的顶部开设有储水池4,于储水池4的周面和底部涂抹水泥;边坡1坡面固定有加固层3,加固层3远离边坡1的侧面垂直固定有安装板7,植生袋2(参照图4)放置于安装板7内;边坡1处于最上方的植生袋2之上平行设置有喷灌管53,储水池4内连接有进水管52,进水管52与喷灌管53之间设置有取水器51,实现进水管52与喷灌管53的连通;经取水器51驱使储水池4内的水流
经进水管52输送至喷灌管53,以对植生袋2进行喷灌。
38.参照图2、图3,取水器51包括壳体511,壳体511的底部开设有与进水管52连通的进水口,壳体511侧壁上部开设有与喷灌管53连通的出水口;壳体511内竖直滑动有与壳体511内壁周面抵接活塞512,活塞512的中部开设通孔5121,活塞512远离坡顶的侧面铰接有可开合活塞512的通孔5121的第一阀门513,壳体511内壁底部铰接有可开合进水口的第二阀门514;第一阀门513、第二阀门514铰接处的一侧均设置有抵接块(图中未示出),第一阀门513、第二阀门514翻转过程中,两抵接块分别抵接于活塞512顶部和壳体511侧壁时,第一阀门513、第二阀门514的倾斜角度为60
°

39.活塞512上端竖直连接有第一连杆515,第一连杆515延伸出壳体511外,第一连杆515外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516,且第二连杆516开设有腰型槽,第一连杆515上固定有插接于腰型槽内的转轴;第二连杆516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杆515外端;壳体511上端固定有支撑杆517,第二连杆516朝向第一连杆515的部分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支撑杆517上端;边坡1上固定有支撑板一13,支撑板一13上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55,第二齿轮55一侧设有驱动装置6,第二齿轮55相对支撑板一13的端面偏心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杆54,第三连杆54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连杆516远离第一连杆515的一端;驱动装置6驱使第二齿轮55转动,带动第三连杆54做偏心转动,进而驱使第二连杆516做往复弧形摆动,从而经第一连杆515带动活塞512上下位移,实现取水工作。
40.驱动装置6包括外径大于第二齿轮55的第一齿轮61,坡顶上固定有支撑板二14,第一齿轮61转动连接于支撑板二14,且第一齿轮61与第二齿轮55外绕卷有传动链62;第一齿轮61两端面分别同轴固定有转动杆63,转动杆63呈l形设置,且沿第一齿轮61轴线对称;转动杆63远离第一齿轮6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踏板64;本实施例中,支撑板一13、支撑板二14上固定有罩设于第一齿轮61、第二齿轮55以及传动链62外的保护壳67;经转动杆63带动第一齿轮61转动,在传动链62的带动作用下,实现第二齿轮55的转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6的各部件表面均涂抹有防锈漆。
41.为方便工作人员脚踩踏板64,支撑板二14上端倾斜固定有固定杆65,固定杆65的上端固定有坐垫66,且固定杆65为圆柱形的伸缩杆。随着操作人员坐在坐垫66上用脚上下踩踏踏板64,驱使转动杆63转动,第一齿轮61随转动杆63的转动而转动,经过传动链62带动第二齿轮55转动,最终带动取水器51中活塞512不停地上下移动。
42.参照图1、图4,安装板7的横截面呈菱形设置,安装板7与加固层3间构成菱形凹槽;通过填充水泥对安装板7进行固定;安装板7与加固层3对应开设若干个限位孔,边坡1上对应开设若干限位孔,通过锚杆8穿过安装板7和加固层3,插接固定于边坡1内;本实施例中,安装板7的四个侧壁中心位置分别固定一锚杆8;锚杆8远离边坡1的一端连接有螺母,螺母与安装板7之间套接有垫圈12,垫圈12由防松垫圈121和减摩垫圈122组合而成。
43.安装板7的内壁上一体固定有四个环形钩71,植生袋2侧面连接有加固绳9,安装板7内相邻植生袋2之间通过加固绳9缠绕于一体,且最边缘植生袋2的加固绳9对应固定于环形钩71内;实施例中,加固绳9采用钢丝绳;植生袋2侧面涂抹水泥与加固层3连接,安装板7内设置有盖于植生袋2远离边坡1的一端的合金网10,合金网10远离植生袋2一端的四个边缘分别抵接有压条11,通过锚钉穿过压条11与安装板7连接,实现合金网10的固定。
44.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经踏板64带动第一齿轮61转动,经由传动链62带动外径
较小的第二齿轮55转动,进而带动第三连杆54做偏心转动,驱使第二连杆516做弧形往复摆动,第二连杆516将支撑杆517的顶端作为支点,驱使第一连杆515使其上下移动,进而驱使活塞512上下移动;活塞512向上移动时,第一阀门513受大气压向下的作用力保持关闭,同时储水池4内的水由于气压差沿进水管52打开第二阀门514,水流积蓄于活塞512下方的空间,当活塞512向下移动时,由于受到水流挤压的作用力第二阀门514保持关闭,同时水流挤压打开第一阀门513经由喷灌管53喷出,从而利用储水池4的水实现对绿化结构的浇灌。
45.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