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树池石及树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63926发布日期:2021-06-29 23:25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树池石及树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树池石及树池。



背景技术: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市政工程建设中,树池石是最常用到的一种构件,传统的树池石为长方体结构,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将树池石人工摆放,最终形成树池围挡。

但是发明人发现,在实际工程中会遇到以下几个问题:

1.由于路基沉降不均匀导致树池石倾倒、错位,突出等现象,位于人行道一侧树池石出现此类病害会造成人行道行人安全隐患。

2.因树池内植物灌溉,导致树池石内侧嵌挤作用降低,树池石向内侧倾倒。导致树池石漏水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树池石,能够避免树池的倾倒等现象,避免了树池病害造成的安全隐患。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树池石,包括砖块本体,所述砖块本体一端具有与第一凸起部,砖块本体的另一端具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与砖块本体形成插槽,所述第一凸起部能够插入所述插槽中。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施方式,所述砖块本体为长方体块结构。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施方式,所述砖块本体为弧形块结构。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施方式,所述弧形块结构的弧度为120°。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的外侧面与砖块本体的外侧面平齐设置。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均为立方体结构,第二凸起部与砖块本体形成与第一凸起部相匹配的立方体结构的插槽。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施方式,所述插槽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槽面和第二槽面,所述第一槽面为砖块本体的端面,第二槽面为第二凸起部侧面,所述第一凸起部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插接面和第二插接面,第一插接面与砖块本体端面平行,第二插接面与砖块本体垂直,第一插接面尺寸与第二槽面尺寸相同,第二插接面与第一槽面尺寸相同。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施方式,所述砖块本体、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的边缘设置圆弧面过渡。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施方式,所述砖块本体、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采用花岗岩材质制成。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树池,由第一方面所述的树池石拼接构成,相邻两个树池石中,其中一个树池石的第一凸起部插入另一个树池石的插槽中。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树池,树池石通过第一凸起部和插槽插接连接,相邻树池石具有嵌挤作用,能够保证整个树池石的结构稳定,当路基沉降不均匀或树池内职务灌溉导致树池石内侧嵌挤作用降低时,树池石也不会发生倾倒、错位或突出等现象,也不会发生漏水现象,避免了造成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树池石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树池结构示意图;

其中,1.砖块本体,2.第一凸起部,3.第二凸起部,4.第一槽面,5.第二槽面,6.第一插接面,7.第二插接面。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为了方便叙述,本实用新型中如果出现“上”、“下”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目前的树池石容易发生倾倒、错位或突出现象,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树池石。

本申请的一种典型实施方式实施例1中,如图1所示,一种树池石,包括砖块本体1,本实施例中,所述砖块本体采用长方体结构,所述砖块本体的两端分别一体式连接有第一凸起部2和第二凸起部3,砖块本体、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采用花岗岩材质制成,可由一整块长方体花岗岩加工而成,所述第二凸起部与砖块本体的端面形成插槽,所述插槽与所述第一凸起部相匹配,第一凸起部能够插入所述插槽中,实现相邻两个树池石的拼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均采用立方体结构,第二凸起部与砖块本体形成的插槽也为立方体结构,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的外侧面均与砖块本体的外侧面相平齐,所述插槽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槽面4和第二槽面5,所述第一槽面为砖块本体的端面,第二槽面为第二凸起部与砖块本体垂直的侧面,所述第一凸起部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插接面6和第二插接面7,第一插接面与砖块本体端面平行,第二插接面与砖块本体端面垂直,相邻两块树池石插接时,第一插接面与第二槽面接触,第二插接面与第一槽面接触,第一插接面尺寸与第二槽面尺寸相同,第二插接面与第一槽面尺寸相同,使得相邻两块树池石插接后,其中一个树池石砖块本体、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的外侧面能够与另一个树池石的第二凸起部平行与砖块本体端面的侧面相平齐,保证树池石拼接后外侧面为一平面,满足了美观的需求。

本实施例中,所述砖块本体、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的边缘处均采用圆弧面进行过渡,防止边缘处具有尖角结构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本申请的另一种典型实施方式实施例2中,所述树池石为弧度为120°的弧形块结构,其两端设置有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的设置形式与实施例1中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的设置方式相同,在此不进行详细叙述。

本实施例中,采用三块树池石,能够通过第一凸起部和插槽的配合形成一个完成的圆环状结构的树池。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树池,由实施例1或实施例2所述的树池石拼接构成。

当采用实施例1所述的树池石时,如图2所示,采用四块树池石进行拼接,相邻两个树池石中,其中一块树池石的第一凸起部插入另一个树池石的插槽中,四块树池石依次拼接,构成正方形框架结构的树池石。

当采用实施例2所述的树池石拼接时,采用三块树池石进行拼接,邻两个树池石中,其中一块树池石的第一凸起部插入另一个树池石的插槽中,三块树池石依次拼接,构成圆环状结构的树池石。

采用本实施例的树池石,树池石之间具有嵌挤作用,当出现路基沉降不均匀或树池内植物灌溉时,树池石会在相邻树池石的嵌挤作用下,不发生倾倒、错位或突出现象,避免了安全隐患,同时避免了树池石漏水等现象。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