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智能诱鱼鱼漂

文档序号:24675393发布日期:2021-04-14 02:40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智能诱鱼鱼漂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智能诱鱼鱼漂。


背景技术:

2.鱼漂是垂钓时鱼儿咬钩的讯息反应工具。人们通过鱼漂的动作,不但可以判断鱼儿吃食的情况,从而决定提竿的时机,还可以通过鱼漂的动作判断出是什么鱼在咬钩。
3.电子鱼漂是一种创新产品,其在传统鱼漂的基础上传承鱼漂原有的精度精、轻巧、定位准的优点,并加入了传统鱼漂在夜晚所不能具备的新功能。电子鱼漂的出现,让钓友免去了夏季烈日直晒所带来的痛苦,充分享受到了夏日晚上河(湖)边的凉爽与幽静,附加上鱼的快乐,可谓是一举多得。
4.现有市面上的电子鱼漂大致分为荧光漂、电子夜光漂、重力感应变色漂几种。
5.1、荧光漂
6.荧光漂的优点是成本低廉,缺点是对于整个浮漂来说,使用荧光漂会存在清晰度不够的问题,需要另外开灯进行辅助,使用效果不理想。
7.2、电子夜光漂
8.电子夜光漂的优点就是看得比较清晰、敞亮,不用开灯。缺点是性价比较低,且容易有倒影,导致目数判断出错(例如两目很可能就会看成是四目),影响坐钓。
9.3、重力感应变色漂
10.重力感应变色漂的优点是灵敏度较高,鱼吃口变色迅速,颜色是比较醒目。缺点是在起风、水流较大或水面有杂物等情况发生时,鱼漂就会变色产生错误的信号,导致垂钓者做出误判,影响使用体验。
11.综上,有必要对电子鱼漂的构造进行改进,以规避现有电子鱼漂所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12.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智能诱鱼鱼漂,不仅清晰度足够醒目,且变色不受风,水流,水面杂物的影响,极大程度上传承了目前发光鱼漂的优点,并规避了其缺点。
1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14.一种电子智能诱鱼鱼漂,包括外壳,与外壳连通的缩回筒,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第一led提示灯、第二led提示灯、供电装置、导电金属片、金属圆杆、弹性伸缩防水机构和用于连接漂座的漂针;
15.所述第一led提示灯与第二led提示灯并联,并接供电装置,且第一led提示灯与第二led提示灯灯光颜色不同;所述导电金属片、金属圆杆、漂针依次连接;
16.所述弹性伸缩防水机构与漂针连接;当鱼未咬住连接漂针的漂座时,导电金属片与第一led提示灯连通形成回路,第一led提示灯亮起,第二led提示灯断开;当鱼咬住漂座并拉扯漂座时,导电金属片在外力作用下移动至与第二led提示灯连通形成回路,第二led
提示灯亮起,第一led提示灯灭,直至外力消失时在弹性伸缩防水机构作用下,导电金属片复位,并重新连通第一led提示灯;同时,当鱼未咬钩时,漂座至少有三分之一位于缩回筒内。
17.具体地,所述弹性伸缩防水机构包括一端与漂针连接、另一端固定在外壳内部的弹簧,以及同时与缩回筒内壁和漂针连接的可拉伸式褶皱防水胶。
18.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导电金属片防撞击机构;所述金属圆杆上开设有开口,所述的导电金属片防撞击机构包括设置在金属圆杆上并位于开口处的磁铁,固定在外壳内并位于开口旁的斜面,设置在斜面两侧的导轨,通过轴承与导轨滑动连接的金属棒,以及与供电装置连接的水导电磁性吸附机构;所述的水导电磁性吸附机构未通电时,金属棒被磁铁吸附卡入开口中,对金属圆杆进行限位;水导电磁性吸附机构通电时,金属棒被吸附脱离开口。
19.再进一步地,所述水导电磁性吸附机构包括与供电装置连接的电磁铁,以及设置在电磁铁与供电装置回路中的水导电开关。
20.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设置在外壳内部并靠近漂针的诱鱼灯,该诱鱼灯与供电装置连接,并通过一诱鱼灯开关控制启闭。
21.具体地,所述供电装置包括同时与第一led提示灯和第二led提示灯电连接的第一蓄电池,同时与电磁铁和诱鱼灯电连接的第二蓄电池,以及同时与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连接、并位于外壳上开设的凹槽里的充电接头。
2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蓄电池与充电接头、第二蓄电池与充电接头之间均设有一个二极管。
23.再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接头上设有防水结构。
24.具体地,所述防水结构包括嵌入凹槽的防水罩,以及设置在防水罩上的防水滑片;所述凹槽处设有第一胶圈,所述防水滑片上设有防滑槽,防滑槽表面覆盖有防滑胶,并且防水滑片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胶圈配合实现防水的第二胶圈。
25.更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内部还设有填充物。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7.(1)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一led提示灯和第二led提示灯(两个led提示灯的灯光颜色不同),由供电装置供电,结合导电金属片、金属圆杆、漂针和弹性伸缩防水机构的设计,采用双开关的原理,当鱼未咬住连接漂针的漂座时,导电金属片与第一led提示灯连通形成回路,第一led提示灯亮起,第二led提示灯断开;当鱼咬住漂座并拉扯漂座时,导电金属片在外力作用下移动至与第二led提示灯连通形成回路,第二led提示灯亮起,第一led提示灯灭,直至外力消失时在弹性伸缩防水机构作用下,导电金属片复位,并重新连通第一led提示灯。如此一来,即可很好地实现鱼漂智能变色预警的功能,并且清晰度足够,不仅能为垂钓者带来准确的鱼咬钩讯息,而且在鱼没咬钩时也能通过常亮的第一led提示灯观察鱼漂的位置,解决了夜钓带来的烦恼,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28.(2)本实用新型中,当鱼未咬钩时,漂座至少有三分之一位于缩回筒内,结合弹性伸缩防水机构的设计,可以帮助鱼漂不受水流的影响。因为水流大多数情况是向左右流动的,基于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水流不会冲刷到漂针,即使是冲刷到露出来的一点漂座,也会因为水流的撞击,在缩回筒内震荡,这样就不会拖动漂针向下,产生虚假的警示信号。同时,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也可以帮助鱼漂不受水面风的影响,当风吹向鱼漂(漂在水中是竖直向下的),漂尾可能会歪斜,此时漂针也会歪斜,漂针歪斜,线也会拉拽着漂针,但漂针也会因为受到一个具有斜度的拉力让其撞击到缩回筒内,所以同样不会造成漂针因大幅度伸缩而产生虚假信号。
29.(3)本实用新型中的弹性伸缩防水机构,采用弹簧复位的方式,不仅设计简单、成本低廉,而且能确保导电金属片始终与两个led提示灯交替连通,为判断鱼咬钩情况和观察鱼漂位置提供准确的判断。同时,通过可拉伸式褶皱防水胶的设计,一方面,它具有防水性,提升外壳内部的防水性能;另一方面,它类似于吸管上弯曲时有皱褶的部分,具有方向随意性和一定的伸缩性,配合弹簧的使用,能充分提高整个弹性伸缩防水机构的弹性回复性能。
30.(4)本实用新型中的导电金属片防撞击机构,采用磁铁、斜面、导轨、轴承、金属棒、水导电磁性吸附机构的设计,并且本实用新型中的导电磁性吸附机构主要由电磁铁+水导电开关构成,当鱼漂入水时,电磁铁回路接通,出水时断开。这样设计,当水导电磁性吸附机构未通电时,金属棒被磁铁吸附卡入金属圆杆上开设的开口中,对金属圆杆进行限位;水导电磁性吸附机构通电时,金属棒被吸附脱离开口。如此一来,可以防止在抛饵时因为鱼漂自身重力和抛出去的力,使得弹簧随意移动带动导电金属片,导致接触点受到撞击,充分确保两个led提示灯回路的正常使用。
31.(5)本实用新型还增设了诱鱼灯,可以改善鱼漂诱鱼的效果,大幅提高了上鱼率。并且诱鱼灯由单独的开关控制启闭,使用上也非常方便。
32.(6)本实用新型中的供电装置,采用双电池供电设计(其中,第一蓄电池为两个led提示灯供电,第二蓄电池为诱鱼灯和电磁铁供电),大幅增加了鱼漂整体的续航能力。
33.(7)本实用新型还设计了防水结构,主要由防水罩、防水滑片、第一胶圈、防滑槽、防滑胶、第二胶圈构成,一方面,防水罩可以起到防水的作用;另一方面,用户在充电后,将滑片向下滑动并覆盖充电接头所在的凹槽时,第一胶圈和第二胶圈相互挤压,将滑片上的胶圈与凹槽处的胶圈间的空气挤压出去,使得两胶圈紧密贴合,抑制空隙的产生,防止鱼漂入水后水的浸入,避免内部器件进水发生损坏。如此一来,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这种防水结构的设计,可以起到双层防水的作用,极大地提升了鱼漂上接口处的防水性能,提高产品的整体质量。
附图说明
3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
3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工作原理示意框图。
36.图3为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中第一led提示灯、第二led提示灯、导电金属片、金属圆杆配合的原理示意图。
37.图4为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中弹性伸缩防水机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38.图5为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中导电金属片防撞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9.图6为金属棒的结构示意图。
40.图7为浮漂入水前金属棒的状态示意图。
41.图8为浮漂入水后金属棒的状态示意图。
42.图9为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中防水结构的示意图。
43.图10为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中防水滑片与防水罩的配合示意图。
44.图11为漂针与漂座的配合示意图。
45.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
[0046]1‑
外壳,2

第一led提示灯,3

第二led提示灯,4

电源开关,5

充电接头,6

二极管,7

第一蓄电池,8

第二蓄电池,9

导电金属片,10

金属圆杆,11

磁铁,12

斜面,13

导轨,14

轴承,15

金属棒,16

电磁铁,17

水导电开关,18

诱鱼灯,19

诱鱼灯开关,20

缩回筒,21

填充物,22

弹簧,23

可拉伸式褶皱防水胶,24

漂针,25

漂座,26

防水罩,27

防水滑片,28

主线,29

太空豆。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0048]
如图1~1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智能诱鱼鱼漂,包括外壳1(外壳内部设有填充物21),与外壳1连通的缩回筒20,以及设置在外壳1内的第一led提示灯2、第二led提示灯3、供电装置、导电金属片9、金属圆杆10、弹性伸缩防水机构、导电金属片防撞击机构和用于连接漂座的漂针24。
[0049]
所述第一led提示灯2与第二led提示灯3并联,并接供电装置,且第一led提示灯与第二led提示灯灯光颜色不同(本实施例中,第一led提示灯的灯光颜色为蓝光,第二led提示灯的灯光颜色为红光)。所述导电金属片9、金属圆杆10、漂针24依次连接。
[0050]
所述的弹性伸缩防水机构包括一端与漂针24连接、另一端固定在外壳内部的弹簧22,以及同时与缩回筒20内壁和漂针24连接的可拉伸式褶皱防水胶23。
[0051]
当鱼未咬住连接漂针的漂座时,导电金属片9与第一led提示灯2连通形成回路,第一led提示灯亮起,第二led提示灯断开;当鱼咬住漂座并拉扯漂座时,导电金属片9在外力作用下移动至与第二led提示灯3连通形成回路,第二led提示灯亮起,第一led提示灯灭,直至外力消失时在弹性伸缩防水机构作用下,导电金属片复位,并重新连通第一led提示灯。同时,当鱼未咬钩时,漂座至少有三分之一位于缩回筒内。
[0052]
另外,所述金属圆杆10上开设有开口,而所述的导电金属片防撞击机构则包括设置在金属圆杆10上并位于开口处的磁铁11,固定在外壳1内并位于开口旁的斜面12,设置在斜面12两侧的导轨13,通过轴承14与导轨13滑动连接的金属棒15,以及水导电磁性吸附机构。进一步地说,所述的水导电磁性吸附机构包括与供电装置连接的电磁铁16,以及设置在电磁铁与供电装置回路中的水导电开关17。
[0053]
当水导电磁性吸附机构未通电时,金属棒15被磁铁11吸附卡入开口中,对金属圆杆10进行限位;水导电磁性吸附机构通电时,金属棒15被电磁铁16吸附脱离开口。如此设计,可以防止在抛饵时因为鱼漂自身重力和抛出去的力,使得弹簧随意移动带动导电金属片,导致接触点受到撞击,充分确保两个led提示灯回路的正常使用。
[0054]
上述具体设计原理是:金属圆杆10是与弹簧22连接在一起的,并且连接弹簧后再与插入漂座25的漂针24连接。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漂座25是连接在主线28(用于连接鱼竿,
且漂座上固定有作为鱼饵的太空豆29)上的,当漂针24自然插入漂座25后,鱼漂会因为自身重力m而在主线上向下弯折,此时伸缩部分(弹簧)承受了鱼漂m的重力,再加上垂钓者要将饵料抛向远处,会给鱼线一个加速度a,此时,由于鱼漂与鱼线是同步运动的,所以漂也会有一个加速度a。由公式f=ma可知,这会给弹簧一个拉力,从而导致导电金属片在外壳内上下随意运动,使得两个led提示灯随意接通,并且时间长了后,嵌入处会有磨损,造成导片间的接触不良,造成灯不亮的结局。所以为了避免此类情况,本实用新型在金属圆杆的中间开口处添加了一块小磁铁,这块小磁铁磁力极小,目的是为了金属棒在斜面滚动下来时,给金属棒一个吸引力,让其精准复位于金属圆杆上的开口处,从而阻止弹簧上下运动(没有入水时)。当入水后,通过水导电方式使电磁铁回路导通,此时电磁铁工作,产生很强的磁力,将金属棒沿斜面通过两端轨道滚动吸附至电磁铁上,此时鱼漂已完全入水,只有鱼吃饵才能带动弹簧,从而带动金属圆杆和导电金属片移动,实现灯光变色。当鱼漂离开水面时,电磁铁断电不工作,金属棒便沿着斜面滚到金属圆杆上的开口处,并且在磁铁吸附作用下,精准复位,以抵抗下一次抛杆所产生的力作用,达到抑制导电金属片随意运动的目的。
[0055]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在外壳内部设置了诱鱼灯18,该诱鱼灯18与供电装置连接,并通过一诱鱼灯开关19控制启闭。诱鱼灯的设计可以改善鱼漂诱鱼的效果,大幅提高了上鱼率;并且诱鱼灯由单独的开关控制启闭,使用上也非常方便。
[0056]
所述的供电装置用于为第一led提示灯2、第二led提示灯5、电磁铁16以及诱鱼灯18提供工作电源,其包括同时与第一led提示灯和第二led提示灯电连接的第一蓄电池7,同时与电磁铁和诱鱼灯电连接的第二蓄电池8,以及同时与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连接、并位于外壳上开设的凹槽里的充电接头5(第一蓄电池与充电接头、第二蓄电池与充电接头之间均设有一个二极管,并且接入一个电源开关4,用于控制两个led提示灯的启闭)。供电装置采用双电池供电设,大幅增加了鱼漂整体的续航能力。
[0057]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设计了防水结构,该防水结构采用双层防水设计,包括嵌入凹槽的防水罩26,以及设置在防水罩26上的防水滑片27(如图10所示,防水滑片从防水罩顶部侧面设置的一个凹槽滑入与防水罩紧密贴合)。所述凹槽处设有第一胶圈,所述防水滑片上设有防滑槽,防滑槽表面覆盖有防滑胶,并且防水滑片上设置有第二胶圈,本实施例中,防滑槽设置在防水滑片正面(如图9所示),第二胶圈设置在防水滑片的背面。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防水结构,一方面,防水罩可以起到防水的作用;另一方面,用户在充电后(可采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手机数据线充电模式,避免因特殊充电器带来的充电器遗失的麻烦,并且可以用充电宝移动充电,减少对固定插座的依赖),将滑片向下滑动并覆盖充电接头所在的凹槽时,第一胶圈和第二胶圈相互挤压,将滑片上的胶圈与凹槽处的胶圈间的空气挤压出去,使得两胶圈紧密贴合,抑制空隙的产生,防止鱼漂入水后水的浸入,避免内部器件进水发生损坏。再一个是本实用新型的滑片的打开方式为向上滑动打开,如此可以避免在鱼漂水中时滑片完全浸没于水中,避免防水滑片发生松动(因为在上鱼时提竿速度极快,会造成防水滑片的凹槽部在水中与水的摩擦,这个摩擦力是向下的,久而久之防水滑片可能会发生松动,水也会浸入,但向上打开的方式可以规避这一缺点)。
[0058]
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大幅改善了电子鱼漂的整体性能,充分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其具有极大的创新性、实用性和经济性。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的特点和进步。
[0059]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不应当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或润色,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致的,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