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绿化植物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48579发布日期:2021-08-06 12:39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体绿化植物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绿化植物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体绿化植物墙。



背景技术:

植物墙在室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很多人为了让家看起来更加自然,会在书房、客厅、卧室等区域布置植物墙。而植物墙的应用也不仅仅局限于家里,在大型的商场,高级的咖啡厅很多店主为给客户留下良好的印象,也会大面积的用植物进行装饰,因为适用的范围较广,这时就需要植物墙需要适应更多的墙体结构。

专利cn206413466u公布了一种立体绿化植物墙,该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体绿化植物墙,包括墙体以及栽植于墙体上的绿色植物,墙体包括框架龙骨、安装于框架龙骨上的防水承载板和立体种植模块,填充于所述立体种植模块间的生长基质以及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植物生长辅助系统和装饰体,立体种植模块为多边形斜杯状镂空盆体结构,镂空盆体结构底部设置有蓄水槽和螺丝固定孔,镂空盆体外沿口安装有挡板,镂空盆体外沿上设置有安装部,通过安装部可将多个所述立体种植模块拼接,镂空盆体与防水承载板表面之间设置有倾斜角度α,该植物墙具有结构稳固,形状多变、植物生长健康持久,能有效缩短植物墙施工周期、大幅降低植物墙的建造成本等优点,有利于市场的推广和使用。

上述一种立体绿化植物墙的不足之处:1、在使用上述一种立体绿化植物墙时由于其形状单一且不可变,这样就导致了对一些有拐角的墙体结构安装就会造成很大的麻烦;2、上述一种立体绿化植物墙在使用时,需要用使用盆体结构,这样就大大的降低了美观度,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立体绿化植物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体绿化植物墙,旨在通过四个环形锁对突出块和转杆进行固定,给了整个装置一个转动的条件这样可以适应更多的墙体结构,通过外壳内壁安装的固定槽对骨架进行固定,从而让骨架更加的稳定让种植土更加的稳定,减少了盆体的使用大大的增加了美观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立体绿化植物墙,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表面左侧位置焊接有突出块,所述突出块表面上下两端均焊接有转杆,所述外壳表面右侧位置焊接有环形锁且环形锁有四个,所述环形锁内壁配合滑动连接有弧形滑块,所述弧形滑块表面配合连接有推动块,所述外壳内壁安装有固定槽且固定槽有八个均匀分布于外壳内壁,所述固定槽内壁焊接有弹簧且弹簧有两个,所述弹簧表面焊接有限位块,所述外壳内壁安装有骨架,所述骨架表面焊接有t型块且t型块有八个。

可选的,所述骨架表面包裹有种植土。

可选的,所述环形锁内直径与转杆直径相同。

可选的,所述外壳表面焊接有锁孔且锁孔有四个。

可选的,所述t型块与固定槽相互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立体绿化植物墙:

1、植物墙在室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很多人为了让家看起来更加自然,会在书房、客厅、卧室等区域布置植物墙。而植物墙的应用也不仅仅局限于家里,在大型的商场,高级的咖啡厅很多店主为给客户留下良好的印象,也会大面积的用植物进行装饰,为了让人感觉到更加贴近自然,上述装置在使用时,在外壳的内壁安装有固定槽,为了有效的对骨架进行固定,在固定槽的内壁焊接有两个弹簧,在弹簧的表面安装有限位块,且整个固定槽为t型,这时在骨架的表面焊接有t型块,正好和固定槽相互配合连接,在进行插接时只需要将骨架上的t型块全部都插入固定槽中,对其进行固定,这时弹簧就完美的起到了减震固定的效果,当有人或者物不注意撞到该墙体时能有一定的缓冲力,大大的降低了对整体结构的破坏,并且方便拆卸骨架,这时就可以将种植土包裹于骨架上,这时在包裹时需要将其用力的挤压在骨架上,这样就可以确保种植土在前期不会掉了,这时在进行种植植物,在植物生长时就会把根茎缠绕到骨架上,这样就会把种植土牢牢的附着在骨架,放弃了盆体增加了整体的美观度。

2、因为适用的范围较广,这时就需要植物墙需要适应更多的墙体结构,这时在使用上述的植物墙时,在每块植物墙的左右两端均分别安装有突出块、转杆和环形锁,突出块整体为弧形,当两块植物墙需要结合时,只需要将突出块上的转杆插入环形锁中,在插入后通过推动推动块将弧形滑块推进将转杆进行锁住,由于推动块的表面为螺纹状,在推到位置时通过拧动推动块对其进行锁定,这时四个环形锁就会将转杆牢牢的锁定在内部,由于突出块为弧形,这样就不会限制两个外壳进行转动了,在安装时只需要将其贴合在墙体上这样就可以使用绝大多数的墙体,特别是有拐角的墙体都可以进行精密的贴合,这时就可以将两个外壳上的骨架用铁丝相连,这样就会有很明显的接口,匹配后通过螺丝将锁孔进行固定即可对整个装置进行固定,大大的增加了使用的方便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立体绿化植物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立体绿化植物墙的环形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立体绿化植物墙的外壳内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种植土;3、突出块;4、转杆;5、环形锁;6、推动块;7、弧形滑块;8、固定槽;9、弹簧;10、骨架;11、限位块;12、锁孔;13、t型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将结合图1~图3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立体绿化植物墙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立体绿化植物墙,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表面左侧位置焊接有突出块3,所述突出块3表面上下两端均焊接有转杆4,所述外壳1表面右侧位置焊接有环形锁5且环形锁5有四个,所述环形锁5内壁配合滑动连接有弧形滑块7,所述弧形滑块7表面配合连接有推动块6,所述外壳1内壁安装有固定槽8且固定槽8有八个均匀分布于外壳1内壁,所述固定槽8内壁焊接有弹簧9且弹簧9有两个,所述弹簧9表面焊接有限位块11,所述外壳1内壁安装有骨架10,所述骨架10表面焊接有t型块13且t型块13有八个。

示例的,通过四个环形锁5对突出块3和转杆4进行固定,给了整个装置一个转动的条件这样可以适应更多的墙体结构,通过外壳1内壁安装的固定槽8对骨架10进行固定,减少了盆体的使用大大的增加了美观。

参考图1所示,所述骨架10表面包裹有种植土2。

示例的,将种植土2包裹于骨架10上,这时在包裹时需要将其用力的挤压在骨架10上,这样就可以确保种植土2在前期不会掉了,这时在进行种植植物,在植物生长时就会把根茎缠绕到骨架10上,这样就会把种植土2牢牢的附着在骨架10,放弃了盆体增加了整体的美观度。

参考图1和图2所示,所述环形锁5内直径与转杆4直径相同。

示例的,环形锁5内直径与转杆4直径相同,这样就可以紧紧的锁住转杆4,防止后期乱动的现象。

参考图1所示,所述外壳1表面焊接有锁孔12且锁孔12有四个。

示例的,通过锁孔12对整个装置进行固定。

参考图3所示,所述t型块13与固定槽8相互配合连接。

示例的,在骨架10的表面焊接有t型块13,正好和固定槽8相互配合连接,在进行插接时只需要将骨架10上的t型块13全部都插入固定槽8中,对其进行固定,这时弹簧就完美的起到了减震固定的效果,当有人或者物不注意撞到该墙体时能有一定的缓冲力,大大的降低了对整体结构的破坏,并且方便拆卸骨架10。

使用时,挑选好需要的骨架10,在外壳1的内壁安装有固定槽8,为了有效的对骨架10进行固定,在固定槽8的内壁焊接有两个弹簧9,在弹簧9的表面安装有限位块11,且整个固定槽8为t型,这时在骨架10的表面焊接有t型块13,正好和固定槽8相互配合连接,在进行插接时只需要将骨架10上的t型块13全部都插入固定槽8中,对其进行固定,这时弹簧就完美的起到了减震固定的效果,当有人或者物不注意撞到该墙体时能有一定的缓冲力,大大的降低了对整体结构的破坏,并且方便拆卸骨架10,在每块植物墙的左右两端均分别安装有突出块3、转杆4和环形锁5,突出块3整体为弧形,当两块植物墙需要结合时,只需要将突出块3上的转杆4插入环形锁5中,在插入后通过推动推动块6将弧形滑块7推进将转杆4进行锁住,由于推动块6的表面为螺纹状,在推到位置时通过拧动推动块6对其进行锁定,这时四个环形锁5就会将转杆4牢牢的锁定在内部,由于突出块3为弧形,这样就不会限制两个外壳1进行转动了,在安装时只需要将其贴合在墙体上这样就可以使用绝大多数的墙体,特别是有拐角的墙体都可以进行紧密的贴合,这时就可以将两个外壳1上的骨架10用铁丝相连,这样就会有很明显的接口,匹配后通过螺丝将锁孔12进行固定即可对整个装置进行固定,大大的增加了使用的方便性和实用性。这时就可以将种植土2包裹于骨架10上,这时在包裹时需要将其用力的挤压在骨架10上,这样就可以确保种植土2在前期不会掉了,这时在进行种植植物,在植物生长时就会把根茎缠绕到骨架10上,这样就会把种植土2牢牢的附着在骨架10,放弃了盆体增加了整体的美观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立体绿化植物墙,包括1、外壳;2、种植土;3、突出块;4、转杆;5、环形锁;6、推动块;7、弧形滑块;8、固定槽;9、弹簧;10、骨架;11、限位块;12、锁孔;13、t型块,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