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生态猪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48668发布日期:2021-08-31 13:33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智能化生态猪圈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器材技术领域,具体为智能化生态猪圈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的不断进步,人们的饲养技术越来越发达,而随着饲养猪数量的增多,需要的猪圈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多。

传统的部分猪圈的围墙较高,在进行喂食的时候需要进入猪圈内进行喂食,这种喂食的方法十分麻烦,而且猪圈内较脏,进入猪圈内容易弄脏衣服,同时传统的猪圈进行喂水时需要手动加水,因为水槽较浅,这种加水方式每天需要的次数较多,因此亟需智能化生态猪圈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化生态猪圈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喂食十分麻烦和需要加水的次数较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智能化生态猪圈结构,包括生态猪圈本体和伺服电机,所述生态猪圈本体的外侧安装有猪圈门,所述生态猪圈本体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饮水槽,且饮水槽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水槽底座,所述水槽底座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水桶,所述生态猪圈本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滚轮,所述生态猪圈本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固定板的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收线筒,所述固定板的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收线筒,所述生态猪圈本体的内部开设有滑槽,且滑槽内插设有卡条,所述卡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猪食槽,且猪食槽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脚,所述卡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安装调节的训练用双杠设置有伺服电机和猪食槽,伺服电机带动连接杆转动拉动猪食槽向外侧滑动,往猪食槽内添加饲料,控制伺服电机反向转动,使猪食槽往回收,使投喂更加方便,水桶通过水槽底座内部的水管与饮水槽连接,当饮水槽内的水被喝完时,水压将水桶内的水压进饮水槽内,从而不需手动加水。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伺服电机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与第一收线筒相互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伺服电机通过连接杆带动第一收线筒转动。

进一步,所述第一收线筒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收线筒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绳索。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第一收线筒通过第一绳索拉动猪食槽。

进一步,所述第二收线筒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收线筒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绳索。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第二收线筒通过第二绳索拉动猪食槽。

进一步,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互啮合,且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组成转动式结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第一齿轮转动时带动第二绳索转动。

进一步,所述卡块为矩形结构,且卡块与滑槽组成滑动式结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卡块带动猪食槽进行滑动。

进一步,所述水槽底座与饮水槽之间通过水管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水桶通过水管往内注水。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化生态猪圈结构的附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化生态猪圈结构的饮水槽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化生态猪圈结构的固定板的仰视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生态猪圈本体;2、猪圈门;3、滚轮;4、猪食槽;5、伺服电机;501、连接杆;6、第一收线筒;601、第一齿轮;602、第一绳索;7、第二收线筒;701、第二齿轮;702、第二绳索;8、水槽底座;9、水桶;10、固定板;15、饮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智能化生态猪圈结构,包括生态猪圈本体1和伺服电机5,生态猪圈本体1的外侧安装有猪圈门2,生态猪圈本体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饮水槽15,且饮水槽1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水槽底座8,水槽底座8与饮水槽15之间通过水管连接,便于水桶9通过水管往16内注水,水槽底座8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水桶9,生态猪圈本体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滚轮3,生态猪圈本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0,固定板10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5,该伺服电机5的型号为。

伺服电机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501,且连接杆501与第一收线筒6相互连接,便于伺服电机5通过连接杆501带动第一收线筒6转动,固定板10的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收线筒6,第一收线筒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601,第一收线筒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绳索602,便于第一收线筒6通过第一绳索602拉动猪食槽4,第一齿轮601与第二齿轮701相互啮合,且第二齿轮701与第一齿轮601组成转动式结构,便于第一齿轮601转动时带动第二绳索702转动,固定板10的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收线筒7,第二收线筒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绳索702,便于第二收线筒7通过第二绳索702拉动猪食槽4,生态猪圈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滑槽,且滑槽内插设有卡条,卡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猪食槽4,且猪食槽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脚,卡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块,卡块为矩形结构,且卡块与滑槽组成滑动式结构,便于卡块带动猪食槽4进行滑动。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智能化生态猪圈结构。

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伺服电机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501,且连接杆501与第一收线筒6相互连接。

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收线筒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601,所述第一收线筒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绳索602。

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收线筒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701,所述第二收线筒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绳索702。

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齿轮601与第二齿轮701相互啮合,且第二齿轮701与第一齿轮601组成转动式结构。

具体的,所述卡块为矩形结构,且卡块与滑槽组成滑动式结构。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水槽底座8与饮水槽15之间通过水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为:使用时,当进行加饲料时,根据附图1,打开伺服电机5,使伺服电机5带动连接杆501转动,连接杆501带动第一收线筒6和第一齿轮601转动,使第一齿轮601带动第二齿轮701和第二收线筒7进行转动,第一收线筒6转动收缩第一绳索602,使第一绳索602拉动猪食槽4向外侧滑动,猪食槽4带动卡条在滑槽内滑动,支撑脚支撑猪食槽4来保持平衡,卡块防止卡条脱离滑槽的卡合,往猪食槽4内添加饲料,控制伺服电机5反向转动,使伺服电机5带动第一收线筒6和第一齿轮601反向转动,使第一齿轮601带动第二齿轮701和第二收线筒7进行转动,第二收线筒7收缩第二绳索702,使第二绳索702拉动猪食槽4向左滑动,猪食槽4带动卡条在滑槽内向左滑动,从而使猪食槽4拉回生态猪圈本体1内,使投喂更加方便。

使用时,根据附图1,当需要进行加水时,转动水桶9,使水桶9底端的外螺纹,与水槽底座8内部的内螺纹脱离,将水桶9内水填满,将水桶9插设在水槽底座8内部进行旋转,使水桶9与水槽底座8转动连接在一起,水桶9通过水槽底座8内部的水管与饮水槽15连接,当饮水槽15内的水被喝完时,水压将水桶9内的水压进饮水槽15内,从而不需要进行多次的加水,使加水更加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