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和电力互补的大棚供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48933发布日期:2021-08-06 12:40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太阳能和电力互补的大棚供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棚供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太阳能和电力互补的大棚供暖系统。



背景技术:

采用蔬菜大棚来培植各种蔬菜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这些蔬菜大棚大多都是利用太阳光照为蔬菜大棚提供温度、湿度及用电需求。但是,各地区的光照强度、光照时间都不一样,一旦遇上阴雨、下雪等恶劣的天气,便会导致蔬菜大棚供电系统出现电力不足的情况,难以满足蔬菜大棚的温度和湿度及用电需求。在落实节能减排政策的前提下,以太阳能为主,电力作为辅助的供暖系统被推广开来。

为了更好地发挥太阳能和电力互补系统中太阳能部分的应用,该行业技术人员尽可能的优化太阳能的吸收转化率和降低热能储备的损耗,以此来减少辅助用的电能在该互补系统中所占的比重,而目前大棚供暖用太阳能只是铺设在顶部的一层太阳能集热板,无法完成角度调节和太阳光束聚集,导致太阳能收集和转化率低下,进而加大互补系统中的电能配比,违背了节能减排的初衷。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和电力互补的大棚供暖系统,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太阳能和电力互补的大棚供暖系统,包括集热板、储热罐、加热罐、支撑框架、固定架和联动杆,所述集热板的背部固定连接在支撑框架的上端,所述集热板的上端设置有导热铜管,所述加热罐的内部插接有电加热器,所述导热铜管和加热罐均通过管道联通在储热罐的内部,所述支撑框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支座,所述转动支座的中部和固定架的表面均开设有第一转孔,所述转动支座的底部和联动杆的表面均开设有第二转孔,所述储热罐的内部通过管路环绕在大棚的内部。

可选的,所述固定架和转动支座通过第一转孔转动连接,所述联动杆和转动支座通过第二转孔转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固定架的上端转动连接有若干个转动支座,若干个转动支座的底部均转动连接在联动杆的上端。

可选的,所述联动杆设置在固定架的下方,所述联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控制杆。

可选的,所述固定架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底部铰接有调节腿。

可选的,所述调节腿根据长度分为长短两种,且长短两种调节腿分别位于横杆的两端。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和电力互补的大棚供暖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太阳能和电力互补的大棚供暖系统,通过转动支座和底座的配合设置,转动支座可以通过第一转孔沿固定架的上端转动,从而使得底座上端的支撑框架转动,实现了对集热板的角度进行调节的效果,另外,通过联动杆的设置,可以使得一整排并列的集热板同时调整角度,从而达到了自动跟踪太阳光束的目的,即使在微弱的光照下也能充分利用聚集的光源,大大提高的太阳能的使用转化率,从而减少互补系统中电力所占比重,减少能源的损耗。

2、该太阳能和电力互补的大棚供暖系统,通过加热罐和电加热器的配合设置,在储热罐内部介质无法达到预定温度时,可通过电能使得加热罐内部介质溶液被加热,之后再通入到储热罐的内部,从而与太阳能供热系统形成互补,始终保持大棚内部供热的稳定性,且该太阳能和电力互补的大棚供暖系统,所耗电能被大大减少,更加节能,利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集热板的第一展示形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集热板的第二展示形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调节腿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集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集热板;2、储热罐;3、加热罐;4、支撑框架;5、固定架;6、联动杆;7、电加热器;8、转动支座;9、第一转孔;10、第二转孔;11、控制杆;12、横杆;13、调节腿;14、底座;15、导热铜管;16、大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太阳能和电力互补的大棚供暖系统,包括集热板1、储热罐2、加热罐3、支撑框架4、固定架5和联动杆6,固定架5的上端转动连接有若干个转动支座8,若干个转动支座8的底部均转动连接在联动杆6的上端,集热板1的背部固定连接在支撑框架4的上端,集热板1的上端设置有导热铜管15,加热罐3的内部插接有电加热器7,通过加热罐3和电加热器7的配合设置,在储热罐2内部介质无法达到预定温度时,可通过电能使得加热罐3内部介质溶液被加热,之后再通入到储热罐2的内部,从而与太阳能供热系统形成互补,始终保持大棚内部供热的稳定性,且该太阳能和电力互补的大棚供暖系统,所耗电能被大大减少,更加节能,利于推广,导热铜管15和加热罐3均通过管道联通在储热罐2的内部,支撑框架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14,通过转动支座8和底座14的配合设置,转动支座8可以通过第一转孔9沿固定架5的上端转动,从而使得底座14上端的支撑框架4转动,实现了对集热板1的角度进行调节的效果,另外,通过联动杆6的设置,可以使得一整排并列的集热板1同时调整角度,从而达到了自动跟踪太阳光束的目的,即使在微弱的光照下也能充分利用聚集的光源,大大提高的太阳能的使用转化率,从而减少互补系统中电力所占比重,减少能源的损耗,底座14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支座8,转动支座8的中部和固定架5的表面均开设有第一转孔9,固定架5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杆12,横杆12的底部铰接有调节腿13,调节腿13根据长度分为长短两种,且长短两种调节腿13分别位于横杆12的两端,转动支座8的底部和联动杆6的表面均开设有第二转孔10,固定架5和转动支座8通过第一转孔9转动连接,联动杆6和转动支座8通过第二转孔10转动连接,联动杆6设置在固定架5的下方,联动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控制杆11,储热罐2的内部通过管路环绕在大棚16的内部。

使用时,该太阳能和电力互补的大棚供暖系统利用太阳能和电能来为大棚内部进行供热,并且以太阳能为主,电能为辅助,该系统利用水作为循环导热的介质,成本低廉,便于控制,白天利用集热板1和导热铜管15充分吸收太阳能,并转化为热能储存在储热罐2的内部,当且仅当太阳能供热系统无法完成供热时,启动电力辅助加热系统,对加热罐3内部进行加热,并使加热后的水汇流到储热罐2的内部,用于大棚供暖;若干个集热板1通过支撑框架4均匀排布在固定架5的上端,支撑框架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14,底座14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转动支座8,并通过转动支座8使得整个支撑框架4可在固定架5的上端转动,另外在固定架5的下方设置有联动杆6,联动杆6的上端通过第二转孔10转动连接有若干个转动支座8,从而同时控制一整排的支撑框架4沿固定架5转动,并且通过联动杆6一端的控制杆11实现对联动杆6的控制,极大的方便了对若干个支撑框架4整体进行调节,从而保证了所有的集热板1始终正对着太阳光束,提高太阳能的收集和转化,从而在该太阳能和电力互补的大棚供暖系统总能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少电能的输出,实现了电能的节约利用,体现了节能环保的初衷。

综上所述:该太阳能和电力互补的大棚供暖系统,通过转动支座8和底座14的配合设置,转动支座8可以通过第一转孔9沿固定架5的上端转动,从而使得底座14上端的支撑框架4转动,实现了对集热板1的角度进行调节的效果,另外,通过联动杆6的设置,可以使得一整排并列的集热板1同时调整角度,从而达到了自动跟踪太阳光束的目的,即使在微弱的光照下也能充分利用聚集的光源,大大提高的太阳能的使用转化率,从而减少互补系统中电力所占比重,减少能源的损耗,通过加热罐3和电加热器7的配合设置,在储热罐2内部介质无法达到预定温度时,可通过电能使得加热罐3内部介质溶液被加热,之后再通入到储热罐2的内部,从而与太阳能供热系统形成互补,始终保持大棚内部供热的稳定性,且该太阳能和电力互补的大棚供暖系统,所耗电能被大大减少,更加节能,利于推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