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大棚用施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44163发布日期:2021-04-06 11:58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温室大棚用施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温室大棚施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温室大棚用施肥装置。



背景技术:

温室又称暖房。能透光、保温(或加温),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温室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温室的种类多,依不同的屋架材料、采光材料、外形及加温条件等又可分为很多种类。

在温室大棚内种植植物后,就需要对温室大棚内的植物进行施肥,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所需要的养分。目前,在对温室大棚内的植物进行施肥作业时,主要采用将肥料与水混合后,利用滴灌的方式输送至植物的根部附近,从而达到施肥的效果;但是,目前市场上使用的肥料多数都为颗粒制品,在将肥料颗粒与水混合时,肥料颗粒在水中融化的速度会减慢,而且在罐体的底部经常会残留部分肥料颗粒,还会造成肥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温室大棚用施肥装置。

一种温室大棚用施肥装置,包括肥料磨碎组件、水肥混合组件、施肥组件,肥料磨碎组件、水肥混合组件、施肥组件依次设置,所述水肥混合组件包括混合罐、搅拌部件,所述搅拌部件安装在混合罐内部,所述混合罐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接收槽,所述肥料磨碎组件包括肥料上料设备、磨碎部件,所述磨碎部件的出口端与混合罐上设置的接收槽连通,所述磨碎部件的入口端与肥料上料设备的出口端连通,且磨碎部件的入口端高于其出口端,使磨碎部件倾斜设置在肥料上料设备与混合罐之间,便于将颗粒肥料磨碎后输送至混合罐内,所述施肥组件的入口端与水肥混合组件的出口端连通,用于将制备的肥料溶液输送至温室大棚内的植被根部。

优选的,所述磨碎部件包括溜槽、揉搓板、动力机构,所述溜槽倾斜固定设置在肥料上料设备与水肥混合组件之间,溜槽的入口端与肥料上料设备的出口端连通,溜槽的出口端与水肥混合组件的入口端连通,揉搓板设置在溜槽内的上部,并且溜槽的两个侧壁与溜槽内的两个侧壁滑动连接,动力机构固定设置在溜槽的上方,动力机构与揉搓板固定连接,并能够带动揉搓板沿溜槽的长度方向上往复滑动。

优选的,所述溜槽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凸起,溜槽的两个侧壁上开设有滑槽。

优选的,所述揉搓板包括连接板、挤压板、刷板,连接板的两个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滑块,滑块的尺寸与滑槽的尺寸相匹配,滑块卡入到滑槽中,并能够沿滑槽相对滑动,挤压板固定设置在连接板的下方,挤压板与溜槽的底面平行设置,刷板可拆卸的固定设置在挤压板远离连接板的一侧,且刷板与溜槽的底部之间留有间距。

优选的,所述挤压板的上端向上弯折翘起。

优选的,所述凸起的顶部呈圆弧状,并且在凸起的圆弧状顶部表面上还固定设置有凸块。

优选的,所述搅拌部件包括搅拌电机、搅拌轴、搅动杆,所述搅拌电机固定设置在混合罐的顶部,搅拌轴的上端与搅拌电机固定连接,搅拌轴的下端延伸至混合罐内的下部,搅动杆固定设置在搅拌轴上。

优选的,所述施肥组件包括第一肥液输送泵、第二肥液输送泵、肥液缓存罐、肥液分配管、施肥管,所述第一肥液输送泵、第二肥液输送泵、肥液缓存罐依次连接,所述肥液分配管设置在温室大棚内,且肥液分配管的入口端与第二肥液输送泵的出口端连通,所述施肥管铺设在温室大棚内的植被根部,施肥管的入口端与肥液分配管连通。

优选的,所述肥料上料设备的入口端上方固定设置有料仓。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有益效果在于:该实用新型包括肥料磨碎组件、水肥混合组件、施肥组件,肥料磨碎组件、水肥混合组件、施肥组件依次设置,水肥混合组件包括混合罐、搅拌部件,搅拌部件安装在混合罐内部,混合罐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接收槽,肥料磨碎组件包括肥料上料设备、磨碎部件,磨碎部件的出口端与混合罐上设置的接收槽连通,磨碎部件的入口端与肥料上料设备的出口端连通,且磨碎部件的入口端高于其出口端,使磨碎部件倾斜设置在肥料上料设备与混合罐之间,施肥组件的入口端与水肥混合组件的出口端连通;本实用新型利用磨碎部件将肥料上料设备输送过来的肥料颗粒磨碎成碎末后,再加入到混合罐内,通过混合罐内的搅拌部件将肥料碎末充分溶解在混合罐内的水中,不仅加快了肥料的溶解速度,而且降低了肥料在混合罐内的残留量,大大提高了肥料的利用效率,通过施肥组件将混合后的肥料溶液均匀的输送至温室大棚内的植被根部,从而可以提高施肥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溜槽与揉搓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揉搓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溜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混合罐与搅拌部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肥料磨碎组件11、肥料上料设备111、料仓1111、磨碎部件112、溜槽1121、凸起11211、滑槽11212、凸块11213、揉搓板1122、连接板11221、挤压板11222、刷板11223、动力机构1123、水肥混合组件12、混合罐121、接收槽1211、搅拌部件122、搅拌电机1221、搅拌轴1222、搅动杆1223、施肥组件13、第一肥液输送泵131、第二肥液输送泵132、肥液缓存罐133、肥液分配管134、施肥管135。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看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室大棚用施肥装置,包括肥料磨碎组件11、水肥混合组件12、施肥组件13,肥料磨碎组件11、水肥混合组件12、施肥组件13依次设置,所述水肥混合组件12包括混合罐121、搅拌部件122,所述搅拌部件122安装在混合罐121内部,所述混合罐12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接收槽1211,所述肥料磨碎组件11包括肥料上料设备111、磨碎部件112,所述磨碎部件112的出口端与混合罐121上设置的接收槽1211连通,所述磨碎部件112的入口端与肥料上料设备111的出口端连通,且磨碎部件112的入口端高于其出口端,使磨碎部件112倾斜设置在肥料上料设备111与混合罐121之间,便于将颗粒肥料磨碎后输送至混合罐121内,所述施肥组件13的入口端与水肥混合组件12的出口端连通,用于将制备的肥料溶液输送至温室大棚内的植被根部。利用磨碎部件112将肥料上料设备111输送过来的肥料颗粒磨碎成碎末后,再加入到混合罐121内,通过混合罐121内的搅拌部件122将肥料碎末充分溶解在混合罐121内的水中,不仅加快了肥料的溶解速度,而且降低了肥料在混合罐121内的残留量,大大提高了肥料的利用效率,通过施肥组件13将混合后的肥料溶液均匀的输送至温室大棚内的植被根部,从而可以提高施肥的效率。

所述磨碎部件112包括溜槽1121、揉搓板1122、动力机构1123,所述溜槽1121倾斜固定设置在肥料上料设备111与水肥混合组件12之间,溜槽1121的入口端与肥料上料设备111的出口端连通,溜槽1121的出口端与水肥混合组件12的入口端连通,揉搓板1122设置在溜槽1121内的上部,并且溜槽1121的两个侧壁与溜槽1121内的两个侧壁滑动连接,动力机构1123采用往复式的机械动力结构,例如液压式的伸缩缸、气动式伸缩杆、电动式伸缩杆等,动力机构1123固定设置在溜槽1121的上方,动力机构1123与揉搓板1122固定连接,并能够带动揉搓板1122沿溜槽1121的长度方向上往复滑动。所述溜槽112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凸起11211,凸起11211的顶部呈圆弧状,并且在凸起11211的圆弧状顶部表面上还固定设置有凸块11213。溜槽1121的两个侧壁上开设有滑槽11212。

所述揉搓板1122包括连接板11221、挤压板11222、刷板11223,连接板11221的两个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滑块,滑块的尺寸与滑槽11212的尺寸相匹配,滑块卡入到滑槽11212中,并能够沿滑槽11212相对滑动,挤压板11222固定设置在连接板11221的下方,挤压板11222与溜槽1121的底面平行设置,挤压板11222的上端向上弯折翘起,可以使肥料颗粒能够更好的落入到挤压板11222与溜槽1121之间。刷板11223可拆卸的固定设置在挤压板11222远离连接板11221的一侧,且刷板11223与溜槽1121的底部之间留有间距。肥料颗粒从肥料上料设备111的出口端落至刷板11223与溜槽1121之间后,在动力机构1123的带动下,挤压板11222沿溜槽1121的长度方向上往复滑动,使刷板11223也跟随一起同步的沿与溜槽1121底面平行的方向往复运动,而溜槽1121的底部表面上有设置有凸起11211,在刷板11223往复运动的时候,刷板11223与溜槽1121底部设置的凸起11211相互配合,通过刷板11223挤压揉搓刷板11223与溜槽1121之间的肥料颗粒,可以将肥料颗粒揉搓成碎末状。

所述搅拌部件122包括搅拌电机1221、搅拌轴1222、搅动杆1223,所述搅拌电机1221固定设置在混合罐121的顶部,搅拌轴1222的上端与搅拌电机1221固定连接,搅拌轴1222的下端延伸至混合罐121内的下部,搅动杆1223固定设置在搅拌轴1222上。

所述施肥组件13包括第一肥液输送泵131、第二肥液输送泵132、肥液缓存罐133、肥液分配管134、施肥管135,所述第一肥液输送泵131、第二肥液输送泵132、肥液缓存罐133依次连接,所述肥液分配管134设置在温室大棚内,且肥液分配管134的入口端与第二肥液输送泵132的出口端连通,所述施肥管135铺设在温室大棚内的植被根部,施肥管135的入口端与肥液分配管134连通。

所述肥料上料设备111的入口端上方固定设置有料仓1111。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