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种禽限饲本交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49192发布日期:2021-04-20 23:23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种禽限饲本交笼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种鸡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种禽限饲本交笼。


背景技术:

2.现代化禽业中,种禽作为养禽业发展的核心,营养水平关乎优质品种的后期发展,管理水平更是决定其发展的质量。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带来禽业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如动物福利、疾病、肉质下降等系列问题。目前规模养殖场多为单笼层叠式养殖,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进行育种与繁殖,这种方式提高种公鸡的利用效率的同时,增加了人工劳动强度,也对种禽造成不可避免的应激。传统本交笼虽然解决了上述部分问题,但无法对产蛋期种鸡个体进行限饲,容易出现种公鸡抢食及后期母鸡脂肪沉积过多,影响种禽的繁殖性能和品种选育。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进行产蛋期种鸡个体进行限饲、避免公鸡抢食及后期母鸡脂肪沉积、提升种禽的繁殖性能和品种选育的种禽限饲本交笼。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一种种禽限饲本交笼,包括笼体,所述笼体包括前笼壁、后笼壁、左笼壁、右笼壁、上笼壁、下笼壁且共同围成一个柱状壳体,所述上笼壁上设置有用于种禽进出的出入口,所述出入口内设置有门体,所述下笼壁倾斜设置,所述下笼壁的后端高于下笼壁的前端,所述前笼壁包括上边框、下边框、左边框、右边框、分界边框、多个第一栏杆、多个第二栏杆,所述上边框、下边框、左边框、右边框共同围成一个回形框体,所述下边框与下笼壁的前端存在5

6厘米的间隙,所述分界边框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上边框和下边框上,所述多个第一栏杆均布在左边框与分界边框之间且每个第一栏杆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上边框和下边框上,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栏杆之间的间距为4

5厘米,所述多个第二栏杆均布在分界边框与右边框之间且每个第二栏杆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上边框和下边框上,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栏杆之间的间距为6.5

7.5厘米,所述多个第一栏杆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料槽,所述多个第二栏杆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料槽,所述第一料槽的长度与第二料槽的长度之和与前笼壁的长度相匹配,所述第二料槽的底部与第一料槽的底部存在高度差且第二料槽的底部位于第一料槽的底部的上方,所述下笼壁包括前边框、后边框、左侧边框、右侧边框、多个第三栏杆,所述前边框、后边框、左侧边框、右侧边框共同组成一个回形框体,所述多个第三栏杆均布在左侧边框、右侧边框之间,每个第三栏杆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在前边框和后边框上,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三栏杆之间的间距为2

3厘米,所述下笼壁的前端设置有集蛋盒,所述下笼壁下方设置有用于拨动鸡蛋的拨动装置,所述拨动装置包括电动主滚筒、从动滚筒、第一无头皮带、第二无头皮带、拨条,所述电动主滚筒的两端通过支架分别固定在左笼壁的后端、右笼壁的后端,所述电动主滚筒与位于下笼壁的后端的下方且二者存在间隙,所述从动滚筒的两端分别通过支架分别固定在左笼壁的前端、右笼壁的前端,所述从动滚筒位于下笼壁的前端下方且二者存在间隙,所述第一无头
皮带套设在电动主滚筒的左端、从动滚筒的左端,所述第二无头皮带套设在电动主滚筒的右端、从动滚筒的右端,所述下笼壁位于第一无头皮带或第二无头皮带的上层传送带的上方,所述下笼壁与第一无头皮带或第二无头皮带互相平行且存在间隙,所述拨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无头皮带的上层传送带、第二无头皮带的上层传送带上,所述拨条与电动主滚筒的中心轴线互相平行,当拨条转动至第一无头皮带的上层时,所述拨条与下笼壁的下表面滑动接触。
5.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料槽和第二料槽的左侧端面均为直角梯形状,所述第一料槽的前侧壁高于第一料槽的后侧壁,所述第二料槽的前侧壁高于第二料槽的后侧壁。
6.进一步的是,所述集蛋盒的内壁和底壁上均设置有缓冲垫。
7.进一步的是,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栏杆之间的间距为4.5厘米。
8.进一步的是,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栏杆之间的间距为7厘米。
9.进一步的是,:所述拨条采用柔性材质制成。
10.进一步的是,所述左笼壁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长度与左笼壁的长度相匹配;所述右笼壁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的长度与右笼壁的长度相匹配。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一种种禽限饲本交笼使用时,通过门体将公鸡和母鸡分别放入笼体内,由于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栏杆之间的间距为4

5厘米,所述多个第一栏杆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料槽,第一料槽用于母鸡进食,同时阻止头部显著宽于母鸡的公鸡采食第一料槽内饲料,进一步的是,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栏杆之间的间距为6.5

7.5厘米,所述多个第二栏杆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料槽,第二料槽用于公鸡进食,所述第一料槽的长度与第二料槽的长度之和与前笼壁的长度相匹配,所述第二料槽的底部与第一料槽的底部存在高度差且第二料槽的底部位于第一料槽的底部的上方,第二料槽的高度依据公鸡体高而设定,可以防止体高较矮的母鸡采食第二料槽中的饲料,这样就可以将公鸡和母鸡依据体型差异和头部大小分开进行投料喂养,另外母鸡产蛋后,鸡蛋会沿着倾斜设置的下笼壁滚落至下边框与下笼壁的前端存在的间隙处然后掉落至集蛋盒内,在此过程中,由于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三栏杆之间的间距为2

3厘米,可能会出现鸡蛋卡在相邻的两个第三栏中的情况,鸡蛋部分会超过下笼壁的下表面但不会完全掉出,为此设置了拨动装置,通过拨动装置便可将鸡蛋拨动使其顺利的滑落至集蛋盒内,进一步的是,当拨条转动至第一无头皮带的上层时,所述拨条与下笼壁的下表面滑动接触,这样拨条在转动的过程中便可拨动卡住的鸡蛋使其掉落至集蛋盒内。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种禽限饲本交笼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笼壁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拨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5.图中标记说明:前笼壁1、后笼壁2、左笼壁3、右笼壁4、上笼壁5、门体6、上边框101、下边框102、左边框103、右边框104、分界边框105、第一栏杆106、第二栏杆107、第一料槽7、第二料槽8、第二挡板9、集蛋盒10、电动主滚筒11、从动滚筒12、第一无头皮带13、第二无头皮带14、拨条15。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17.如图1

3所示,该一种种禽限饲本交笼,包括笼体,所述笼体包括前笼壁1、后笼壁2、左笼壁3、右笼壁4、上笼壁5、下笼壁且共同围成一个柱状壳体,所述上笼壁5上设置有用于种禽进出的出入口,所述出入口内设置有门体6,所述下笼壁倾斜设置,所述下笼壁的后端高于下笼壁的前端,所述前笼壁1包括上边框101、下边框102、左边框103、右边框104、分界边框105、多个第一栏杆106、多个第二栏杆107,所述上边框101、下边框102、左边框103、右边框104共同围成一个回形框体,所述下边框102与下笼壁的前端存在5

6厘米的间隙,所述分界边框105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上边框101和下边框102上,所述多个第一栏杆106均布在左边框103与分界边框105之间且每个第一栏杆106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上边框101和下边框102上,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栏杆106之间的间距为4

5厘米,所述多个第二栏杆107均布在分界边框105与右边框104之间且每个第二栏杆107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上边框101和下边框102上,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栏杆107之间的间距为6.5

7.5厘米,所述多个第一栏杆106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料槽7,所述多个第二栏杆107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料槽8,所述第一料槽7的长度与第二料槽8的长度之和与前笼壁1的长度相匹配,所述第二料槽8的底部与第一料槽7的底部存在高度差且第二料槽8的底部位于第一料槽7的底部的上方,所述下笼壁包括前边框、后边框、左侧边框、右侧边框、多个第三栏杆,所述前边框、后边框、左侧边框、右侧边框共同组成一个回形框体,所述多个第三栏杆均布在左侧边框、右侧边框之间,每个第三栏杆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在前边框和后边框上,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三栏杆之间的间距为2

3厘米,所述下笼壁的前端设置有集蛋盒10,所述下笼壁下方设置有用于拨动鸡蛋的拨动装置,所述拨动装置包括电动主滚筒11、从动滚筒12、第一无头皮带13、第二无头皮带14、拨条15,所述电动主滚筒11的两端通过支架分别固定在左笼壁3的后端、右笼壁4的后端,所述电动主滚筒11与位于下笼壁的后端的下方且二者存在间隙,所述从动滚筒12的两端分别通过支架分别固定在左笼壁3的前端、右笼壁4的前端,所述从动滚筒12位于下笼壁的前端下方且二者存在间隙,所述第一无头皮带13套设在电动主滚筒11的左端、从动滚筒12的左端,所述第二无头皮带14套设在电动主滚筒11的右端、从动滚筒12的右端,所述下笼壁位于第一无头皮带13或第二无头皮带14的上层传送带的上方,所述下笼壁与第一无头皮带13或第二无头皮带14互相平行且存在间隙,所述拨条1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无头皮带13的上层传送带、第二无头皮带14的上层传送带上,所述拨条15与电动主滚筒11的中心轴线互相平行,当拨条15转动至第一无头皮带13的上层时,所述拨条15与下笼壁的下表面滑动接触。该一种种禽限饲本交笼使用时,通过门体6将公鸡和母鸡分别放入笼体内,由于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栏杆106之间的间距为4

5厘米,所述多个第一栏杆106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料槽7,第一料槽7用于母鸡进食,同时阻止头部显著宽于母鸡的公鸡采食第一料槽7内饲料,进一步的是,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栏杆107之间的间距为6.5

7.5厘米,所述多个第二栏杆107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料槽8,第二料槽8用于公鸡进食,所述第一料槽7的长度与第二料槽8的长度之和与前笼壁1的长度相匹配,所述第二料槽8的底部与第一料槽7的底部存在高度差且第二料槽8的底部位于第一料槽7的底部的上方,第二料槽8的高度依据公鸡体高而设定,可以防止体高较矮的母鸡采食第二料槽8中的饲料,这样就可以将公鸡和母鸡依据体型差异和头部大小分开进行投料喂养,另外母鸡产蛋后,鸡蛋会沿着倾斜设置的下笼壁滚落至下
边框102与下笼壁的前端存在的间隙处然后掉落至集蛋盒10内,在此过程中,由于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三栏杆之间的间距为2

3厘米,可能会出现鸡蛋卡在相邻的两个第三栏中的情况,鸡蛋部分会超过下笼壁的下表面但不会完全掉出,为此设置了拨动装置,通过拨动装置便可将鸡蛋拨动使其顺利的滑落至集蛋盒10内,进一步的是,当拨条15转动至第一无头皮带13的上层时,所述拨条15与下笼壁的下表面滑动接触,这样拨条15在转动的过程中便可拨动卡住的鸡蛋使其掉落至集蛋盒10内。
18.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料槽7和第二料槽8的左侧端面均为直角梯形状,所述第一料槽7的前侧壁高于第一料槽7的后侧壁,所述第二料槽8的前侧壁高于第二料槽8的后侧壁。这样就可以避免采食过程中饲料洒出。
19.为了避免鸡蛋在掉落到集蛋盒10内出现破损的情况,所述集蛋盒10的内壁和底壁上均设置有缓冲垫。
20.根据实际情况,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栏杆106之间的间距为4.5厘米。
21.根据实际情况,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栏杆107之间的间距为7厘米。
22.为了防止在拨条15转动过程中损伤鸡蛋,所述拨条15采用柔性材质制成。
23.为了避免鸡蛋从左笼壁3或右笼壁4下端掉落出去,所述左笼壁3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长度与左笼壁3的长度相匹配;所述右笼壁4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挡板9,所述第二挡板9的长度与右笼壁4的长度相匹配。通过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9便可将鸡蛋挡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