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雄麝养殖用的嘴套

文档序号:25135251发布日期:2021-05-25 12:11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雄麝养殖用的嘴套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嘴套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雄麝养殖用的嘴套。



背景技术:

林麝是偶蹄目麝属中的一种体型较小的动物,由于其能够分泌麝香,而具有了很强的经济价值,在林麝的养殖过程中,由于林麝在发情的时候好斗,从而导致林麝之间容易发生互相撕咬而造成的损伤,因此饲养员往往在其发情期间为林麝戴上嘴套,达到保护林麝的目的,而传统的固定扣调节松紧往往不够方便,常常在固定扣尚未完成固定之前,被林麝挣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了一种雄麝养殖用的嘴套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雄麝养殖用的嘴套,包括有防护嘴套,所述防护嘴套呈片体,所述防护嘴套壳体上连接有松紧调节组件,所述防护嘴套通过松紧调节组件首尾相邻构成环形,所述松紧调节组件包括有限位机构和调整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和调整机构分别位于所述防护嘴套的两端,所述调整机构包括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缝接于所述防护嘴套的一端,所述固定带的一侧表面固定有多个逐一等距设置的棘齿,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有供所述固定带穿插的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内部穿插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外周面固定有残缺棘轮。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带远离所述防护嘴套一端的一侧表面缝接有魔术贴针面,所述固定带通过魔术贴针面与魔术贴毛面相连接,所述魔术贴毛面固定于所述防护嘴套远离所述固定框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嘴套横截面的中轴线处设有折缝。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嘴套的壳体上开设有多个透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嘴套上固定有两条颈带,两个所述颈带之间通过日字调节扣相互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嘴套远离所述防护嘴套的一侧表面缝接有桃绒垫,所述桃绒垫与所述防护嘴套大小形状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嘴套的壳体上嵌入有塑性金属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能够轻松、快速调节防护嘴套的松紧,从而方便使用者使用嘴套,具体为:通过防护嘴套和松紧调节组件的配合,使得将防护嘴套卡在林麝的嘴部后,拉动松紧调节组件中穿过固定框的的固定带,由于固定带和固定框分别固定在呈片体的防护嘴套的两端,使得首尾相连成环形的防护嘴套的两端之间距离随着固定带的移动而逐渐变小,直至环形的防护嘴套的半径适应林麝嘴部,在此过程中,由于固定带的棘齿不断滑过固定框内所固定的残缺棘轮表面并紧紧贴在其上,从而利用残缺棘轮的轮齿对固定带棘齿的阻挡,防止固定带回位,进而固定防护嘴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机构和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魔术贴针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护嘴套;11、折缝;12、颈带;13、日字调节扣;14、透气孔;15、桃绒垫;16、塑性金属条;2、松紧调节组件;21、限位机构;211、固定框;212、残缺棘轮;213、固定轴;22、调整机构;221、固定带;222、棘齿;223、魔术贴针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请参照附图1-4,一种雄麝养殖用的嘴套,包括有防护嘴套1,所述防护嘴套1呈片体,所述防护嘴套1壳体上连接有松紧调节组件2,所述防护嘴套1通过松紧调节组件2首尾相邻构成环形,所述松紧调节组件2包括有限位机构21和调整机构22,所述限位机构21和调整机构22分别位于所述防护嘴套1的两端,所述调整机构22包括有固定带221,所述固定带221缝接于所述防护嘴套1的一端,所述固定带221的一侧表面固定有多个逐一等距设置的棘齿222,所述限位机构21包括有供所述固定带221穿插的固定框211,所述固定框211的内部穿插有固定轴213,所述固定轴213的外周面固定有残缺棘轮212。

具体的,请参照附图1,所述防护嘴套1的壳体上开设有多个透气孔14,使得林麝的皮毛得以通过防护嘴套1上所开设的透气孔14与外界相连通,从而增添了林麝使用防护嘴套1时的舒适感。

具体的,请着重参照附图1,所述防护嘴套1上固定有两条颈带12,两个所述颈带12之间通过日字调节扣13相互连接,使用者得以通过防护嘴套1、两条颈带12和日字调节扣13依次相连而构成一个环绕林麝头部的环体,而该环体可以通过日字调节扣13来调节两条颈带12与防护嘴套1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该环体的半径而适应不同林麝的头部。

具体的,请再次参照附图1,所述防护嘴套1远离所述防护嘴套1的一侧表面缝接有桃绒垫15,所述桃绒垫15与所述防护嘴套1大小形状相同,使得防护嘴套1得以通过其上缝接的形状、大小相同的桃绒垫15增添其与林麝皮肤接触部分的柔软感,从而提高了林麝使用防护嘴套1时的舒适感。

具体的,请再次着重参照附图1,所述防护嘴套1横截面的中轴线处设有折缝11,使得使用者得以沿防护嘴套1上所冲压的折缝11将其进行折叠,从而方便防护嘴套1的携带。

具体的,请再次着重参照附图1至4,所述固定带221远离所述防护嘴套1一端的一侧表面缝接有魔术贴针面223,所述固定带221通过魔术贴针面223与魔术贴毛面224相连接,所述魔术贴毛面224固定于所述防护嘴套1远离所述固定框211的一端,使得固定带221穿过固定框211以固定框211为转折点朝固定带221固定在防护嘴套1的一端进行移动时,固定带221通过其上所缝接的魔术贴针面223粘接于防护嘴套1上所固定的魔术贴毛面224上完成其位置的固定,由于固定带221、固定框211等元件均设置于穿戴嘴套后的林麝的下颚位置,从而减小传统的嘴套在林麝的头顶处调节松紧而对其所造成的恐惧,减少可不必要的麻烦。

具体的,请参照附图4,所述防护嘴套1的壳体上嵌入有塑性金属条16,使得防护嘴套1通过其壳体内嵌入的塑性金属条16的折弯进行塑性,使得防护嘴套1得以贴合林麝面部。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在使用防护嘴套1保护林麝时,使用者首先通过依次相连的防护嘴套1、两条颈带12和日字调节扣13构成一个环绕林麝头部的环体,通过松紧调节组件2环绕成环形的的一端开口大一端开口小,从而将防护嘴套1卡在林麝的嘴部上,使得林麝的嘴部无法开阖,再拉动松紧调节组件2中的固定带221,使得固定带221穿过防护嘴套1上的固定框211并以固定框211为转折点朝固定带221固定在防护嘴套1的一端进行移动,由于固定带221和固定框211分别固定在呈片体的防护嘴套1的两端,使得首尾相连成环形的防护嘴套1的两端之间距离随着固定带221的移动而逐渐变小,直至环形的防护嘴套1的半径适应林麝嘴部,在此过程中,由于固定带221的棘齿222不断滑过固定框211内所固定的残缺棘轮212表面并紧紧贴在其上,从而利用残缺棘轮212的轮齿对固定带221棘齿222的阻挡,防止固定带221回位,进而固定防护嘴套1;

需要将固定带221从固定框211上拆卸下来时,只需将固定带221向林麝的颚部提拉,使得固定带221不紧贴在残缺棘轮212上即可。

上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这种非实质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