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式快速绿化系统

文档序号:24943019发布日期:2021-05-07 19:34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绵式快速绿化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绿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绵式快速绿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绿化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城市绿化是栽种植物以改善城市环境的活动,是在城市中植树造林、种草种花,把一定的地面(空间)覆盖或者是装点起来,以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

目前,城市绿化多集中在道路隔离带绿化、园区绿化、楼顶空间等区域,绿化的方式基本采用土壤回填,再种植植物的方案。这就导致前期种植的施工量大,难度高,时间长,同时在后期一旦面临移载时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对于上述问题也提供有相关的解决方案。

公开号cn103229646a的发明公开了一种简易式屋顶绿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使用蓄水种植盆种植绿化植物;(2)按照国家行业标准对屋顶楼面进行清理施工、找平层施工、防水层施工以及保护层施工;(3)将步骤(1)用蓄水种植盆种好的绿化植物搬上屋顶进行拼装;所述蓄水种植盆包括储水层和基质层,所述储水层的高度为45-50mm,所述基质层的高度为80-85mm。该绿化方法造价便宜,经济实惠,蓄水种植盆采用聚丙烯pp材料,成本较低,使用寿命长,具有较大的蓄水空间,截留雨水多,能长时间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

该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屋顶绿化方法,但是对于其他道路隔离带绿化、园区绿化不能有效适用,同时其蓄水种植盆的结构落后,容易产生积水发臭的问题;并且形成的绿化系统功能单一,无法形成整体的控制管理。

公告号twi517787b的专利公开一种具给水及节水功能设计之组合式花盆,包括有一底板;以及复数个组合体,各组合体以一体成型为具有外壁板、相对的内壁板、两侧壁板以及上壁板、下壁板的中空壳状结构,各组合体在一侧壁板下段镂设进水套孔而另一侧壁板下段凸设出水套管,而於内壁板下段凹设为对应底板厚度的横向嵌槽,横向嵌槽上侧上侧的内壁板设有进水孔、出水孔;由各组合体的横向嵌槽嵌结於底板外周边,而以两侧壁板出水套管与进水套孔套结对接围构结合;藉此组成能快速拆解及重新组合使用的花盆,且可导引集收盆内积水形成长效给水调节,又能提供顶楼阳台做为空中花园不同景观区隔排列使用,达到复合式组装结合之多元使用,具多重进步性者。

该技术方案主要涉及一种花盆,虽然可以排列使用,但是没有形成完成的绿化整体方案,同时其花盆的的结构落后,容易产生积水发臭的问题。

公告cn211430255u的实用新型公开种用于城市生态修复的快速绿化装置,包括支撑毯,装载槽,承载体,栽培土壤,盛液槽,吸液管和注液孔,所述支撑毯设为柔性可卷绕的地毯,该地毯采用可降解纤维材质,且铺设在地面上;所述支撑毯上端开设有装载槽,且装载有承载体,该承载体上部开设有容置槽,且盛有栽培土壤,该栽培土壤内种植有绿化植物。本实用新型的盛液槽和吸液管的设置,有利于随着植物的生长,其根系缠绕在吸液管上,并利用吸液管吸取盛液槽内的水分和养分,从而,避免了将植物直接浸泡在水里的弊端,同时,有利于防止水分的流失。

该技术方案中的用于种植植物的承载体的结构落后,容易产生积水发臭的问题;并且形成的绿化系统功能单一,无法形成整体的控制管理。

公告号cn211406987u的实用新型涉及城市绿化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城市建筑物顶部用绿化装置,包括多个种植单元,所述种植单元包括蓄水槽,所述蓄水槽的中部水平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中部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边缘的隔板底部连接有吸水槽,所述吸水槽为金属滤网制成,所述吸水槽内填充有粗砂层,所述粗砂层的上部位于隔板的上方,所述粗砂层上部的蓄水槽内填充有细沙层,所述细沙层上部的蓄水槽内填充有泥土层,所述蓄水槽的侧壁开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隔板下方的蓄水槽内部连通。本实用新型能够合理利用雨水,并且进行持续供水。

该技术方案中的用于种植植物的种植单元的结构落后,容易产生积水发臭的问题;并且形成的绿化系统功能单一,无法形成整体的控制管理。

综上所述,可规模化、模块化推广的海绵式快速绿化系统成为城市发展的急切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绵式快速绿化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海绵式快速绿化系统,包括呈阵列布置的绿化单元,绿化单元放置在承载层上,形成绿化覆盖区,所述绿化单元包括种植箱,种植箱下端封闭、上端敞口,种植箱内设有带孔的隔离架将其分隔为上部箱体和下部箱体,上部箱体内放置基质,绿植种植在上部箱体的基质处,下部箱体内形成储水腔,且储水腔内放置吸水海绵体;上部箱体的侧壁设有排水孔组。

所述阵列布置的绿化单元之间形成纵向和横向交叉的网格线,沿网格线处对应布置有供水管,供水管放置在承载层上,形成供水网,供水网处还分区域设有供水控制阀;在网格线的交点处布置有向上延伸出种植箱的支管,支管与供水管连接,支管的上端设有喷头;

所述承载层上分布设有集水孔,集水孔向外连接有集水管,集水管接储水箱,储水箱并与供水管连接,形成水循环系统。

所述种植箱为下小上大的圆台或棱台结构,种植箱的上端边沿设有卡扣,相邻种植箱的卡扣互相卡接连接;以每四个呈田字分布的绿化单元为一组,其中心处的卡扣之间形成间隙,支管由该间隙处穿过。

相邻种植箱在底部处形成间隙,供水管布置在对应间隙处。

所述支管包括外层的支撑管和内层的喷管,支撑管向下支撑在承载层上,支撑管向上延伸出种植箱;喷管一端与供水管连接,喷管另一端伸出承载管与喷头连接。

所述支管包括外层的支撑管和内层的喷管,支撑管向下支撑在承载层上,支撑管向上延伸出种植箱;支撑管上端之间还架设有横管;喷管一端与供水管连接,喷管另一端沿承载管延伸至横管内并向下垂出,喷管的端部与喷头连接。

所述供水管的上游还接有营养液加注箱,营养液加注箱与供水管上游通过加注管连接,加注管上设有加注控制阀,形成营养液加注系统。

所述储水箱为沉淀池结构,其包括池体,池体内设有竖向隔板将其分隔为一侧的沉淀池和另一侧的清水池,隔板的高度低于池体的整体高度,使沉淀池和清水池在隔板顶部形成溢流连接;集水管与沉淀池连接,供水管与清水池连接。

所述隔离架上铺设有无纺布,无纺布上放置基质。

所述承载层包括在承载面上布置的防水布,以及其上布置的土工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绿化单元包括种植箱,其上部箱体内放置基质,绿植种植在上部箱体的基质处,下部箱体内形成储水腔,且储水腔内放置吸水海绵体,从而形成海绵式绿化单元,这样进入储水腔的水会被吸入海绵体内,直接将水中携带的基质杂质分离到海绵体外,从而避免基质杂质一直在储水腔的水中,防止发生变质;在工作时,海绵体内的水分蒸发上升至基质处,进行补水。

2.本实用新型中阵列布置的绿化单元之间形成纵向和横向交叉的网格线,沿网格线处对应布置有供水管,供水管放置在承载层上;在网格线的交点处布置有向上延伸出种植箱的支管,支管与供水管连接,支管的上端设有喷头,喷头向各绿化单元喷淋供水。

同时,承载层上分布设有集水孔,集水孔向外连接有集水管,集水管接储水箱,储水箱并与供水管连接,从而实现了对多余供水或雨水的收集及再次循环使用,

3.本实用新型在供水管的上游还接有营养液加注箱,营养液加注箱与供水管上游通过加注管连接,加注管上设有加注控制阀,通过营养液加注箱实现供水同时的营养液加注。

4.本实用新型的储水箱为沉淀池结构,其包括池体,池体内设有竖向隔板将其分隔为一侧的沉淀池和另一侧的清水池,隔板的高度低于池体的整体高度,使沉淀池和清水池在隔板顶部形成溢流连接;集水管与沉淀池连接,供水管与清水池连接,从而实现在储水箱内的杂质与水分离,方便进行下次循环使用。

5.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规模化、模块化推广,尤其适用于城市快速绿化和道路隔离绿化,方便移动搬迁,实现重复利用,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海绵式绿化单元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海绵式绿化单元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海绵体水位采集终端的布置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海绵式绿化单元组合后加上水循环系统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海绵式绿化单元组合后加上水循环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以及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海绵式快速绿化系统,包括呈阵列布置的绿化单元,绿化单元放置在承载层5上,形成绿化覆盖区。本实施例中,承载层5包括在承载面上布置的防水布,以及其上布置的土工布。

绿化单元包括种植箱1,种植箱下端封闭、上端敞口,种植箱1内设有带孔的隔离架13将其分隔为上部箱体11和下部箱体12,上部箱体11内放置基质,绿植种植在上部箱体的基质处,下部箱体12内形成储水腔,且储水腔内放置吸水海绵体10,海绵体10的形状与储水腔相适配,形成海绵式绿化单元。

本发明采用海绵式绿化单元,这样进入储水腔的水会被吸入海绵体10内,直接将水中携带的基质杂质分离到海绵体外,从而避免基质杂质一直在储水腔的水中,防止发生变质;在工作时,海绵体10内的水分蒸发上升至基质处,进行补水。

上部箱体11的侧壁设有排水孔组14,排水孔组14在上部箱体的侧壁呈十字交叉布置,方便储水箱内水满后,基质内的水从排水孔组14排出。

本实施例中,隔离架13上铺设有无纺布,无纺布上放置基质,且基质选用轻质基质。

本实施例中,种植箱1为下小上大的棱台结构,种植箱1的上端边沿设有卡扣15,相邻种植箱的卡扣15互相卡接连接。卡扣为现有技术,可选用公扣、母扣配合形式,也可选用其他形式,其具体结构不再详述。种植箱也可选用下小上大圆台结构或其他,其形状可根据需要灵活设定。

阵列布置的绿化单元之间形成纵向和横向交叉的网格线,沿网格线处对应布置有供水管2,供水管2放置在承载层5上,形成供水网,供水网处还分区域设有供水控制阀(供水控制阀选用电磁阀)。本实施例中,由于种植箱1为下小上大的棱台结构,相邻种植箱1在底部处形成间隙,供水管2刚好布置在对应间隙处。在网格线的交点处布置有向上延伸出种植箱的支管,支管与供水管连接,支管的上端设有喷头6。

以每四个呈田字分布的绿化单元为一组,其中心处的卡扣之间形成间隙,支管由该间隙处穿过。

本实施例中,支管的具体布置方案如下:支管包括外层的支撑管61和内层的喷管62,支61撑管向下支撑在承载层上,支撑管61向上延伸出种植箱;支撑管61上端还固定连接有横管63;喷管62一端与供水管2连接,喷管另一端沿承载管61延伸至横管63并向下垂出,喷管62的端部与喷头6连接,喷头向各绿化单元喷淋供水。

喷管通过上述布置方案,使其位于绿化单元之间的间隙处,必须影响绿植生长,并且悬挂布置能够尽可能喷淋覆盖更大的区域。

喷管的设置以能覆盖全部绿化覆盖区为宜,若喷头的喷洒面积大,则适应减少布置密度;若喷头的喷洒面积小,则适应提高布置密度。

承载层5上还分布设有集水孔31,集水孔31向外连接有集水管3,集水管3接储水箱4,储水箱4并与供水管2连接,形成水循环系统,从而实现了对多余供水或雨水的收集及再次循环使用。

本实施例中,供水网分为多个单独控制的区域,储水箱4通过供水主管与各个区域的供水网连接,且各连接处设置供水控制阀,从而实现对供水网的分区域供水控制。

储水箱4为沉淀池结构,其包括池体,池体内设有竖向隔板41将其分隔为一侧的沉淀池42和另一侧的清水池43,隔板41的高度低于池体的整体高度,使沉淀池42和清水池43在隔板顶部形成溢流连接;集水管3与沉淀池42连接,供水管2与清水池43连接,从而实现在储水箱内的杂质与水分离,方便进行下次循环使用。

本实施例中,储水箱在沉淀池42一侧设有沉淀池污泥监控终端,方便根据清理污泥;污泥监控机构为现有技术。清水池43一侧设有清水池水位监控终端,方便监控水位,避免溢出;清水池水位监控终端为现有技术。

供水管2的上游还接有营养液加注箱7,营养液加注箱7与供水管2上游通过加注管连接,加注管上设有加注控制阀,形成营养液加注系统,通过营养液加注箱实现供水同时的营养液加注。加注控制阀选用电磁阀。

本实施例在绿化覆盖区处还配合设有光照采集终端、温度采集终端、湿度采集终端、基质成分采集终端和气体采集终端,以及设置在水循环系统和营养液加注系统上的水流水压采集终端,上述各采集终端均为现有技术。各采集终端(包括沉淀池污泥监控终端和清水池水位监控终端)采集信号并发送至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处理信号并显示在远程操作终端上,形成数据监控系统;数据监控系统可进行以下操作:数据处理系统根据信号处理结果自动发送控制指令至供水控制阀或加注控制阀,进行自动供水或加注营养液;远程操作终端手动发生控制指令至供水控制阀或加注控制阀,进行手动动供水或加注营养液;数据处理系统根据信号处理结果发生报警指令至程操作终端,进行报警。数据监控系统实现了自动智能控制管理。

本实施例中,湿度采集终端在种植箱的基质内按高度不同分层布置至少两个,提高湿度信息采集准确性和全面性。

本实施例中,海绵体水位采集终端的布置形式如下:储水腔的侧壁设有立式的通道8,通道面向海绵体一侧布置有通孔组,在通道8内放置水位仪81。

在具体工作时,本实施例的数据监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作业1:光照采集终端、温度采集终端、湿度采集终端采集的信号发送至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处理信号,当表示基质内湿度低于最低设定值时,数据处理系统发送控制指令至供水控制阀,进行自动供水。供水直至,基质内湿度到达于最高设定值时,数据处理系统发送控制指令至供水控制阀,停止供水。

作业2:结合作业1,同时基质成分采集终端采集信号发送至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处理信号,当表示基质内营养成分低于最低设定值时,数据处理系统根据信号处理结果自动发送控制指令至供水控制阀和加注控制阀,进行自动供水和加注营养液同时作业,其中加注控制阀根据需要营养液的量确定打开时间,满足要求后自动关闭。

作业3:气体采集终端集的信号发送至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处理信号,当表示该区域空气pm指数大于最高设定值时,数据处理系统发送控制指令至供水控制阀,进行自动喷淋,以改善局部空气质量,进而改善城市生态功能。当表示该区域空气pm指数恢复正合理范围后,数据处理系统发送控制指令至供水控制阀,停止喷淋。

作业4:光照采集终端、温度采集终端、湿度采集终端、基质成分采集终端和气体采集终端,以及设置在水循环系统和营养液加注系统上的水流水压采集终端,采集的信号发送至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处理信号根据处理结果(各参数超出参数设定范围,且持续时间超出设定要求)发生报警指令至程操作终端,进行报警。

作业5:沉淀池污泥监控终端和清水池水位监控终端,采集的信号发送至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处理信号根据处理结果发送清楚污泥指令和水位溢出报警指令至远程操作终端,工作人员根据收到指令进行排水或排污泥作业,排水作业可与作业1结合。

作业6:除了作业1、2、3的自动模式外,且还有手动模式,工作人员根据远程操作终端显示的各采集信号,通过远程操作终端手动发生控制指令至供水控制阀或加注控制阀,进行手动动供水或加注营养液。

上述各作业可单独作业也可结合作业,数据处理系统的信号处理要结合各自植物的习性设定。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支管的布置形式不同,具体如下:支管包括外层的支撑管61和内层的喷管62,支撑61管向下支撑在承载层上,支撑管61向上延伸出种植箱;喷管62一端与供水管2连接,喷管62另一端伸出承载管61与喷头6连接。该种布置方式,结构简单,节省成本。

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规模化、模块化推广,尤其适用于城市快速绿化和道路隔离绿化,方便移动搬迁,实现重复利用,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内容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