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快速取出育苗盘的油用牡丹幼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43279发布日期:2021-05-07 19:35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快速取出育苗盘的油用牡丹幼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育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快速取出育苗盘的油用牡丹幼苗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牡丹油的营养价值高,我国对油用牡丹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油用牡丹的种植量也越来越大。牡丹种苗培育多为大面积培育,目前,在油用牡丹种植中,大多采用的方法是先培育牡丹种苗,然后将培育好的牡丹种苗移植进行栽种。为了提高育苗产量,一般采用立式多层培育装置进行植物幼苗的培育。然而,当培养箱的高度较高时,不便于将育苗盘从培养箱中取出,费时费力,降低工作效率。除此之外,由于培养箱为敞口结构,当需要转运立式多层培育装置时,培养箱内的培养液容易溢出,造成浪费。

综上所述,现有的立式多层培育装置存在不便于将育苗盘从培养箱中取出,工作效率低,且在转运过程中,容易溢出培养液造成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立式多层培育装置存在不便于将育苗盘从培养箱中取出,工作效率低,且在转运过程中,容易溢出培养液造成浪费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取出育苗盘的油用牡丹幼苗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能够快速取出育苗盘的油用牡丹幼苗装置,它包括支撑组件和多组培育单元,支撑组件包括底座11、培养箱支撑架12和营养箱支撑架13,在底座11水平设置,培养箱支撑架12和营养箱支撑架13并排设置在底座11上;多组培育单元由上至下水平设置在培养箱支撑架12和营养箱支撑架13上,每组培育单元包括缓冲组件21、育苗组件22和供液组件23,缓冲组件21设置在培养箱支撑架12的培养箱中间隔板123上,供液组件23包括培养箱231、供液管232和营养箱233,培养箱231安装在缓冲组件21上部,培养箱231上方设有开口,营养箱233安装在营养箱支撑架13的营养箱中间隔板133上,供液管232设置在培养箱231和营养箱233之间,供液管232的一端与培养箱231连通,供液管232的另一端与营养箱233连通,育苗组件22包括育苗盘221、两个导轨222、两个升降单元223和四个导向杆224,育苗盘221安装在培养箱231内,育苗盘221的两端沿水平方向向外延伸有凸台,两个升降单元223竖直设置在育苗盘221的两侧,两个导轨222分别沿育苗盘221的宽度方向水平固定在两个升降单元223上部的动力输出端,育苗盘221两端的凸台分别与两个导轨222滑动连接,两个升降单元223的下部固定在缓冲组件21上,育苗盘221每一侧的两个导向杆224竖直固定在两个升降单元223外侧的缓冲组件21上,导向杆224的内侧设有滑槽,导向杆224分别与两个升降单元223的动力输出端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培养箱支撑架12包括培养箱顶盖121、两个培养箱支撑立板122和多个培养箱中间隔板123,两个培养箱支撑立板122竖直并排固定在底座11的上端面上,多个培养箱中间隔板123由上至下水平均布在两个培养箱支撑立板122之间,培养箱中间隔板12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培养箱支撑立板122的内侧端面上,培养箱顶盖121的两端水平搭接在两个培养箱支撑立板122的上端。

进一步地,营养箱支撑架13包括营养箱顶盖131、两个营养箱支撑立板132和多个营养箱中间隔板133,两个营养箱支撑立板132竖直并排固定在底座11的上端面上,多个营养箱中间隔板133由上至下水平均布在两个营养箱支撑立板132之间,营养箱中间隔板13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营养箱支撑立板132的内侧端面上,营养箱顶盖131的两端水平搭接在两个营养箱支撑立板132的上端。

进一步地,缓冲组件21包括上支撑座211、下支撑座212和多个缓冲单元213,上支撑座211和下支撑座212由上至下水平设置在培养箱中间隔板123上部,下支撑座212固定在培养箱中间隔板123的上端面上,多个缓冲单元213竖直均布在上支撑座211与下支撑座212之间,缓冲单元213的上端与上支撑座211的下端面连接,缓冲单元213的下端与下支撑座212的上端面固接。

进一步地,缓冲单元213包括弹簧2131、定位螺栓2132、锁紧螺母2133和定位套筒2134,下支撑座212上均布多个螺纹孔,锁紧螺母2133螺纹安装在定位螺栓2132的下端,定位螺栓2132的上端穿过下支撑座212的螺纹孔并与下支撑座212螺纹配合,弹簧2131的下端竖直套装在定位螺栓2132的上端,弹簧2131的上端插装在定位套筒2134的下端内孔中,所述定位套筒2134的上端固定在上支撑座211的下端面上。

进一步地,升降单元223包括伺服电机2231、传动轴2232、两个齿轮2233、两个连接键、两个齿条2234、两个轴承和两个轴承座2235,传动轴2232沿育苗盘221的宽度方向水平设置在缓冲组件21的上方,传动轴2232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轴承座2235安装在缓冲组件21上,传动轴2232的轴端与轴承座2235之间设有轴承,两个齿轮2233套装在传动轴2232上,齿轮2233与传动轴2232之间设有连接键,两个齿条2234分别竖直设置在两个齿轮2233与两个导向杆224之间,齿条2234的一侧与齿条2234啮合,齿条2234的另一侧与导向杆224内侧的滑槽滑动配合,伺服电机2231位于传动轴2232的端部,伺服电机2231的输出轴与传动轴2232连接。

进一步地,支撑组件还包括四个脚轮14,四个脚轮14均布在底座11下方四角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能够快速取出育苗盘的油用牡丹幼苗装置,通过将装置设计成立式结构,解决了设备的占地面积,通过在装置内部由上至下设置多组培育单元,有效地增加了育苗面积,提高了育苗产量,育苗盘采用抽拉式结构,且在育苗盘与培养箱之间设置缓冲组件,在实现植物高效育种的基础上,能够实现育苗盘的快速取出,提高了育苗效率,省时省力,降低了人力成本。底座下方四角处设有四个脚轮,便于设备的转运和移动,同时在安装育苗盘的培养箱底部设有缓冲组件,在整体设备进行移动时,缓冲组件对培养箱起到缓冲和减震的作用,避免培养箱内的营养液溢出,避免造成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能够快速取出育苗盘的油用牡丹幼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组培育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缓冲组件和育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缓冲组件和供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至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能够快速取出育苗盘的油用牡丹幼苗装置,它包括支撑组件和多组培育单元,支撑组件包括底座11、培养箱支撑架12和营养箱支撑架13,在底座11水平设置,培养箱支撑架12和营养箱支撑架13并排设置在底座11上;多组培育单元由上至下水平设置在培养箱支撑架12和营养箱支撑架13上,每组培育单元包括缓冲组件21、育苗组件22和供液组件23,缓冲组件21设置在培养箱支撑架12的培养箱中间隔板123上,供液组件23包括培养箱231、供液管232和营养箱233,培养箱231安装在缓冲组件21上部,培养箱231上方设有开口,营养箱233安装在营养箱支撑架13的营养箱中间隔板133上,供液管232设置在培养箱231和营养箱233之间,供液管232的一端与培养箱231连通,供液管232的另一端与营养箱233连通,育苗组件22包括育苗盘221、两个导轨222、两个升降单元223和四个导向杆224,育苗盘221安装在培养箱231内,育苗盘221的两端沿水平方向向外延伸有凸台,两个升降单元223竖直设置在育苗盘221的两侧,两个导轨222分别沿育苗盘221的宽度方向水平固定在两个升降单元223上部的动力输出端,育苗盘221两端的凸台分别与两个导轨222滑动连接,两个升降单元223的下部固定在缓冲组件21上,育苗盘221每一侧的两个导向杆224竖直固定在两个升降单元223外侧的缓冲组件21上,导向杆224的内侧设有滑槽,导向杆224分别与两个升降单元223的动力输出端滑动配合。

本实施方式的供液管232上设有阀门,用于控制营养箱233内的营养液向培养箱231注入的启停和流速。

本实施方式的育苗盘221的底部开设若干过液孔,使培养箱231内的营养液能够进入育苗盘221,为育苗盘221内的植物提供营养。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培养箱支撑架12包括培养箱顶盖121、两个培养箱支撑立板122和多个培养箱中间隔板123,两个培养箱支撑立板122竖直并排固定在底座11的上端面上,多个培养箱中间隔板123由上至下水平均布在两个培养箱支撑立板122之间,培养箱中间隔板12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培养箱支撑立板122的内侧端面上,培养箱顶盖121的两端水平搭接在两个培养箱支撑立板122的上端。如此设置,培养箱中间隔板123的数量与培育单元的数量一致,通过在装置内部由上至下设置多组培育单元,有效地增加了育苗面积,提高了育苗产量。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营养箱支撑架13包括营养箱顶盖131、两个营养箱支撑立板132和多个营养箱中间隔板133,两个营养箱支撑立板132竖直并排固定在底座11的上端面上,多个营养箱中间隔板133由上至下水平均布在两个营养箱支撑立板132之间,营养箱中间隔板13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营养箱支撑立板132的内侧端面上,营养箱顶盖131的两端水平搭接在两个营养箱支撑立板132的上端。如此设置,营养箱中间隔板133的数量与培育单元的数量一致,通过在装置内部由上至下设置多组培育单元,有效地增加了育苗面积,提高了育苗产量。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缓冲组件21包括上支撑座211、下支撑座212和多个缓冲单元213,上支撑座211和下支撑座212由上至下水平设置在培养箱中间隔板123上部,下支撑座212固定在培养箱中间隔板123的上端面上,多个缓冲单元213竖直均布在上支撑座211与下支撑座212之间,缓冲单元213的上端与上支撑座211的下端面连接,缓冲单元213的下端与下支撑座212的上端面固接。如此设置,缓冲组件21对培养箱231起到缓冲和减震的作用,避免培养箱231内的营养液溢出,避免造成浪费。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或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缓冲单元213包括弹簧2131、定位螺栓2132、锁紧螺母2133和定位套筒2134,下支撑座212上均布多个螺纹孔,锁紧螺母2133螺纹安装在定位螺栓2132的下端,定位螺栓2132的上端穿过下支撑座212的螺纹孔并与下支撑座212螺纹配合,弹簧2131的下端竖直套装在定位螺栓2132的上端,弹簧2131的上端插装在定位套筒2134的下端内孔中,所述定位套筒2134的上端固定在上支撑座211的下端面上。如此设置,定位套筒2134和定位螺栓2132对弹簧2131起到限位的作用,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便于实现零件的更换。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或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1和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升降单元223包括伺服电机2231、传动轴2232、两个齿轮2233、两个连接键、两个齿条2234、两个轴承和两个轴承座2235,传动轴2232沿育苗盘221的宽度方向水平设置在缓冲组件21的上方,传动轴2232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轴承座2235安装在缓冲组件21上,传动轴2232的轴端与轴承座2235之间设有轴承,两个齿轮2233套装在传动轴2232上,齿轮2233与传动轴2232之间设有连接键,两个齿条2234分别竖直设置在两个齿轮2233与两个导向杆224之间,齿条2234的一侧与齿条2234啮合,齿条2234的另一侧与导向杆224内侧的滑槽滑动配合,伺服电机2231位于传动轴2232的端部,伺服电机2231的输出轴与传动轴2232连接。如此设置,启动伺服电机2231,伺服电机2231带动传动轴2232转动,传动轴2232上的两个齿轮2233分别与两个齿条2234相啮合,带动两个齿条2234沿导向杆224做直线运动,进而实现导轨222的上升或下降。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或五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支撑组件还包括四个脚轮14,四个脚轮14均布在底座11下方四角处。如此设置,便于设备的移动。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或六相同。

工作原理

结合图1至图6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能够快速取出育苗盘的油用牡丹幼苗装置的工作原理:工作前,先向培养箱231内注入营养液,开启供液管232上设有阀门,使营养箱233内的营养液经过供液管232注入培养箱231内。同时启动育苗盘221两侧的伺服电机2231,伺服电机2231带动传动轴2232转动,传动轴2232上的两个齿轮2233分别与两个齿条2234相啮合,带动两个齿条2234沿导向杆224做直线运动,进而实现导轨222的下降,直至育苗盘221底部完全浸入培养箱231内的营养液的液面以下。当育苗盘221内的植物完成育苗后,同时启动育苗盘221两侧的伺服电机2231,实现导轨222的上升,直至育苗盘221底部完全脱离培养箱231,拉动两个导轨222上的育苗盘221,实现育苗盘221与培养箱231的分离。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