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于保墒的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17938发布日期:2021-06-25 16:19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于保墒的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地膜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利于保墒的全生物降解地膜。



背景技术:

地膜即地面覆盖薄膜,通常是透明或黑色pe薄膜,也有绿、银色薄膜,用于地面覆盖,以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维持土壤结构,防止害虫侵袭作物和某些微生物引起的病害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

现有的,公告号为cn20153352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覆盖种植农作物的专用地膜,包括在地膜面上均布设置着的纵横交错的加强筋,纵向加强筋和横向加强筋与地膜结合在一起,在地膜的两侧分别设置着纵向加强筋,纵向加强筋与横向加强筋连为一体。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地膜在使用时地膜的渗透速度较慢,大量水分会在地膜表面被风干,影响地膜的保水保墒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提高地膜的保水保墒能力,本申请提供一种利于保墒的全生物降解地膜。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利于保墒的全生物降解地膜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利于保墒的全生物降解地膜,包括地膜本体,所述地膜本体上开设有若干个出苗孔;所述地膜本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膜层、纤维层和下膜层;所述上膜层设置有两个,两个上膜层沿纤维层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两个上膜层相向的一侧与纤维层的上端面围设成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海绵条;所述上膜层的上端面设置有透明膜层;所述透明膜层上且位于海绵条上方的位置开设有多个渗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两个上膜层之间设置海绵条,能够提高地膜本体的吸水性能,有利于快速将地膜本体表面的雨水导入到纤维层内,进而可以通过纤维层沿着出苗孔导入到地膜本体下方,由地膜本体上表面缓慢渗透至地膜本体覆盖的农田土壤里,大大提高了地膜本体的保水保墒性能。透明膜层覆盖于两个上膜层上,有利于加强地膜本体的整体性。

优选的,若干个所述出苗孔沿地膜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若干个出苗孔沿地膜本体的宽度方向排列成两排;所述透明膜层且位于出苗孔的上方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固定孔;多个所述固定孔围设成环形孔,且环形孔的圆心与出苗孔的圆心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幼苗生长一段时间后,幼苗顶起透明膜层,由于透明膜上且位于出苗孔上开设有环形孔,能够使得透明膜上且位于出苗孔处撕裂,从而减小对幼苗生长的阻碍。透明膜层覆盖于出苗孔上,能够提高地膜本体的保水性能,且透明膜层上的小孔有利于保持地膜本体的透气性。

优选的,所述透明膜层上且位于环形孔的外侧开设有条形孔;所述条形孔沿着出苗孔的圆心环形分布有多个;所述条形孔的一端与环形孔中的一个固定孔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幼苗生长后顶破透明膜层后,由于条形孔与一个固定孔相连通,使得透明膜的开口能够更大,从而更加有利于幼苗的生长。

优选的,所述纤维层由若干经向纤维和若干纬向纤维经纬编织而成;所述经向纤维为聚乙烯醇纤维;所述纬向纤维为聚乳酸纤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纬编织的纤维层,结构强度更高,有利于增强地膜本体整体的韧性,使得地膜本体不易被撕裂。聚乙烯醇纤维和聚乳酸纤维为可降解材料,土壤中存在大量能够降解聚乙烯醇纤维和聚乳酸纤维的细菌,能够使得地膜本体被更快降解。

优选的,所述地膜本体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降解膜层;所述降解膜层的厚度与地膜本体的厚度一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地膜本体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呈降解膜层,是因为一般地膜本体宽度方向的最外侧需埋在土壤内,在地膜本体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降解膜层,即使埋设于土壤内的一部分未能被处理,也能够在土壤内自行降解,不会造成对土壤的污染。

优选的,所述上膜层为除草膜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上膜层设置成除草膜层,有利于减小地膜本体覆盖于农田土壤上时杂草的生长。

优选的,所述下膜层为聚乙烯醇、复合肥料以及树脂混合制成的涂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膜层与农田土壤直接接触,聚乙烯醇为可降解材料,在土壤中细菌和微生物的作用下,使得下膜层能够降解,从而能够缓慢释放出有机肥供给给幼苗,有利于幼苗的生长。

优选的,所述下膜层上开设有若干个通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下膜层上开设多个通槽,能够提高土壤与地膜本体的接触,加快下膜层的降解,且通槽的设置,能够便于纤维层与土壤接触,使得地膜本体上表面的雨水渗透到土壤内,为幼苗的生长提供水分。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在两个上膜层之间设置海绵条,能够提高地膜本体的吸水性能,有利于快速将地膜本体表面的雨水导入到纤维层内,进而可以通过纤维层沿着出苗孔导入到地膜本体下方,由地膜本体上表面缓慢渗透至地膜本体覆盖的农田土壤里,大大提高了地膜本体的保水保墒性能;

幼苗生长一段时间后,幼苗顶起透明膜层,由于透明膜上且位于出苗孔上开设有环形孔,能够使得透明膜上且位于出苗孔处撕裂,从而减小对幼苗生长的阻碍;

下膜层与农田土壤直接接触,聚乙烯醇为可降解材料,在土壤中细菌和微生物的作用下,使得下膜层能够降解,从而能够缓慢释放出有机肥供给给幼苗,有利于幼苗的生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地膜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地膜本体;11、出苗孔;12、上膜层;121、安装槽;13、纤维层;131、经向纤维;132、纬向纤维;14、下膜层;141、通槽;15、海绵条;2、降解膜层;3、透明膜层;31、渗水孔;32、固定孔;33、条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利于保墒的全生物降解地膜。参照图1、图2,一种利于保墒的全生物降解地膜,包括地膜本体1和降解膜层2,地膜本体1铺设于农田土壤的种植区域处,且地膜本体1上开设有若干个出苗孔11,若干个出苗孔11沿地膜本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若干个出苗孔11沿地膜本体1宽度方向排列成两排。降解膜层2热压成型于地膜本体1宽度方向的两侧,且降解膜层2的长度方向与地膜本体1的长度方向一致。降解膜层2的厚度与地膜本体1的厚度一致。降解膜层2埋设于土壤下方,经过土壤中的微生物的作用下,能够发生降解。

参照图2,地膜本体1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膜层12、纤维层13和下膜层14。上膜层12为除草膜层,由普通地膜加入黑色母粒的地膜,能够遮挡阳光,减少杂草的生长。上膜层12沿纤维层13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纤维层13是由若干经向纤维131和若干纬向纤维132经纬编织而成,经向纤维131为聚乙烯醇纤维,纬向纤维132为聚乳酸纤维。下膜层14是为聚乙烯醇、复合肥料以及树脂混合制成的涂层,聚乙烯醇为可降解材料,地膜本体1覆盖于农田土壤上时,下膜层14与农田土壤直接接触,在土壤中细菌和微生物的作用下,使得下膜层14能够降解,从而能够缓慢释放出有机肥供给给幼苗。下膜层14上开设有若干个通槽141,能够提高地膜本体1的渗透能力。

参照图1、图2,上膜层12的上端面热压有透明膜层3。两个上膜层12相向的一侧与纤维层13的上端面围设成安装槽121,透明膜层3覆盖于安装槽121的上方。安装槽121内粘接固定有海绵条15,海绵条15的长度方向与安装槽121的长度方向一致。透明膜层3上且位于海绵条15上方的位置开设有渗水孔31,渗水孔31沿透明膜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海绵条15的上端面与透明膜层3的下方贴合。

参照图2、图3,透明膜层3且位于出苗孔11的上方开设有固定孔32。固定孔32间隔设置有多个,位于每个出苗孔11上方的多个固定孔32围设成环形孔,且环形孔的圆心与出苗孔11的圆心重合,环形孔的直径小于出苗孔11的直径。透明膜层3上且位于环形孔的外侧开设有条形孔33,条形孔33沿着出苗孔11的圆心环形分布有多个,条形孔33的一端与环形孔中的一个固定孔32相连通,且条形孔33远离环形孔的一端与出苗孔11的外侧间隔设置。在出苗孔11上方的透明膜层3上,间隔设置的多个固定孔32,能够在幼苗生长后被顶破,由于条形孔33的一端与一个固定孔32连通,从而能够增大透明膜层3的开口,有利于幼苗的生长。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利于保墒的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实施原理为:通过人工或者机械覆膜机将地膜本体1覆盖于所需种植的土壤上,使得降解膜层2埋设于土壤内,从而对地膜本体1进行固定。出苗孔11与幼苗种植处对齐。在幼苗生长一段时间后,由于透明膜层3较薄,在透明膜层3上且位于出苗孔11处开设有多个固定孔32,使得幼苗能够轻易顶破透明膜层3,从而使得透明膜层3位于出苗孔11处形成较大的缺口,便于幼苗生长。雨水在经过渗水槽缓慢渗入到纤维层13处,再经由出苗孔11和通槽141继续渗透,供给水分给幼苗生长。在幼苗生长一段时间后,位于土壤上方的下膜层14降解,使得下膜层14内的肥料能够供给给幼苗生长。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