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天蛾幼虫饲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96360发布日期:2021-06-18 16:05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豆天蛾幼虫饲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豆天蛾幼虫饲养装置。



背景技术:

豆天蛾(clanisbilineatawalker),属于昆虫纲鳞翅目天蛾科豆天蛾属,是一种全变态昆虫,其整个生活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虫态,幼虫共有5个龄期,以5龄期的老熟幼虫入土越冬。豆天蛾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淮流域、长江流域及华南地区,主要寄主植物有大豆、绿豆、豇豆和刺槐等,因其幼虫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以及独特的风味,被称为“豆丹”,其蛋白质含量极高。在我国很多地区均有食用豆丹的习惯,尤其是江苏省灌云县,以出产及食用豆丹而出名。“灌云豆丹”已经成为该地区的著名小吃和地方名片,是当地人招待贵客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田间自然产生的幼虫量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目前,只能通过种植大豆来饲养豆丹。一般情况下,每亩大豆需要接种12000~15000粒卵,30~40天后只能收获80~100斤豆丹。而且,在田间自然条件下,豆天蛾幼虫还会遭到寄生蜂、寄生蝇、螳螂、蜘蛛、青蛙和鸟类等的寄生和捕食,这些天敌对豆天蛾幼虫的寄生和捕食可导致豆丹减产约5%~10%。更重要的是:1~3龄幼虫被寄生和捕食概率要高于4~5龄幼虫。因此,对1~3龄幼虫采用室内规模化养殖至3~4龄后再放养到田间,可以显著缩短田间养殖的时间、降低田间养殖过程的损失,将豆丹的上市时间提早30~50天,显著提高销售价格和经济效益。

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提供一种适合于集中饲养豆天蛾幼虫的饲养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合于集中饲养豆天蛾幼虫的饲养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豆天蛾幼虫饲养装置,所述的饲养装置包括:

箱体部分100,所述的箱体部分包括底座部分101和上盖部分102,且所述的底座部分和上盖部分共同构成中空结构;所述的中空结构用于容纳以下部件:

幼虫攀爬架116,所述的幼虫攀爬架具有:

一个或多个幼虫攀爬柱106,所述的幼虫攀爬柱垂直均匀分布于所述的箱体部分中;

幼虫取食平台,所述的幼虫取食平台架设于所述的幼虫攀爬柱之间,并连接所述的幼虫攀爬柱。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幼虫攀爬架具有多个连接横梁115,且所述的连接横梁用于连接幼虫攀爬柱,从而形成所述的幼虫取食平台。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连接横梁115连接于所述幼虫攀爬柱106的中上部。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上盖部分上具有多个透气孔105,以便在饲养过程中进行换气。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透气孔优选采用较小的半径并密集分布。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箱体部分是透明塑料箱体。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豆天蛾幼虫饲养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1)提供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饲养装置,并将豆天蛾幼虫或豆天蛾卵置于所述的底座部分中;

(2)将所述的幼虫攀爬架置于所述的底座部分中,并将饲料放置于所述的幼虫取食平台上;

(3)关闭上盖部分,完成饲养装置组装;

(4)对于所述的豆天蛾幼虫和豆天蛾卵进行饲养,得到豆天蛾成虫。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方法还包括:组装完成后,将所述的饲养装置置于具有温度和/或湿度控制系统的规模化豆丹养殖装置或规模化豆丹养殖室内,在设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饲养。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规模化豆丹养殖装置包括:

养殖架,所述的养殖架包括顶板,以及一层或多层水平设置的养殖板;

位于所述养殖板上的一个或多个豆天蛾幼虫饲养装置。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顶板和所述的养殖板下表面设置有光照系统。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光照系统包括:光源,和光周期控制器。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顶板和各个所述的养殖板下方的光周期控制器是互相独立的。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简易孵化养殖箱单元叠放于所述的各层养殖板上。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顶板和所述的养殖板下表面设置有控温系统。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顶板和各个所述的养殖板下方的控温系统是互相独立的。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养殖架为180×50×50cm养殖架。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单层养殖板上可以叠放5层简易孵化养殖箱单元。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简易孵化养殖箱单元长宽高分别为6×6×8cm。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规模化豆丹养殖室包括:

养殖室;

位于养殖室中的多个养殖架,所述的养殖装置在所述养殖室中相对分布,且相邻的养殖架之间形成通道;且

所述的通道与所述的养殖架是等宽的。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养殖室顶棚设置有杀菌装置。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杀菌装置为杀菌灯。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养殖室具有透明顶棚。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养殖室还具有一个或多个采光窗。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步骤(1)中还包括:对所述的装置进行消毒。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豆天蛾卵用甲醛消毒。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装置用双氧水或84消毒液进行消毒。

在另一优选例中,在规模化豆丹养殖装置或规模化豆丹养殖室内,所述的饲养装置进行多层叠放。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步骤(4)中,所述的饲养在25~30℃,相对湿度60~80%条件下进行。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步骤(4)中,所述的饲养包括:孵化后,对所述的豆天蛾幼虫在上述的条件下饲养直至完成幼虫阶段发育。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饲养过程中,所述的豆天蛾3~5天可以脱皮进入2龄,7~10天可以脱皮进入3龄,25~30天可以完成整个幼虫阶段的发育,与常规大豆上取食的豆丹幼虫发育历期基本一致。

应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中,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例)中具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之间都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的豆天蛾幼虫规模化饲养装置箱体部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的豆天蛾卵规模化饲养装置底座部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的豆天蛾规模化饲养装置上盖部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的幼虫攀爬柱板示意图。

上述各图中,100为箱体部分,101为底座部分,102为上盖部分,105为透气孔,106为幼虫攀爬柱,115为连接横梁,116为幼虫攀爬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豆天蛾幼虫规模化饲养装置及养殖新技术。利用该装置和养殖新技术,可以在100平方米的室内空间,饲养获得18~20亩大豆才能收获的豆丹数量,非常适合豆丹的规模化人工养殖。

术语

如本文所用,术语“豆天蛾”(clanisbilineatawalker),指昆虫纲鳞翅目天蛾科豆天蛾属,是一种全变态昆虫,其整个生活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虫态,幼虫共有5个龄期。本文中,术语“豆天蛾幼虫”和“豆丹”可以互换使用,均指处于幼虫期的豆天蛾。

如本文所用,术语“低龄豆天蛾”指1-2龄的豆天蛾幼虫。

豆天蛾规模化饲养装置

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豆天蛾规模化饲养装置,所述的装置包括箱体部分100,所述的箱体部分包括底座部分101和上盖部分102,二者共同构成中空结构。为了便于在规模化饲养时进行叠放从而有效提高空间利用率,优选采用底座部分的深度较深而上盖部分深度较浅的结构。

所述的上盖部分上具有多个透气孔105,以便在饲养过程中进行换气。为使饲养装置与外界形成相对封闭的空间,所述的透气孔优选采用较小的半径并密集分布。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饲养装置需要进行叠放,因此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下,所述的箱体部分是透明的,以便随时观察幼虫的生长状态。同时,透明箱体结构亦有助于改善幼虫生长过程中的光照条件。此外,箱体部分的底面的底座部分上优选地还可以具有第一固定组件,而顶面的上盖部分上还具有第二固定组件,从而更好地叠放所述的饲养装置。

参见图4,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的幼虫攀爬架116的结构,所述的幼虫攀爬架上具有多个幼虫攀爬柱106的结构,以及连接各个幼虫攀爬柱的连接横梁115。使用时,幼虫攀爬架116置于所述的底座部分中,使得所述的幼虫攀爬柱垂直均匀分布于所述的箱体部分,而连接横梁115则形成一个幼虫取食平台,用于放置饲料。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下,连接横梁115连接于所述幼虫攀爬柱106的中上部。

在饲养过程中,将未孵化的豆丹卵,或者孵化的1-2龄的幼虫放置于所述底座部分,饲养过程中,幼虫会沿着所述的幼虫攀爬柱攀爬至幼虫取食平台,并在幼虫取食平台上生长直至达到大虫期。由于每个饲养装置中仅放置1-3粒卵(通常为1粒卵),在饲养的过程中便可确保每头豆丹具有独立的生活空间,避免发生纠缠等现象。

应理解,附图中的结构仅为示意性质,本领域技术人员亦可采用其他合适的饲养装置,只需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目的即可。

规模化豆丹养殖装置

豆丹的生长发育对温度、湿度和光照都有一些特殊的要求,而且豆丹又属于独居型生物,无法进行群养,需要我们为每头豆丹准备一个独立的空间。为了进行豆丹的工厂化、规模化养殖,在一定的空间内获得更多的豆丹,就需要一种合适的豆丹养殖装置。

具体地,所述的养殖装置包括:

养殖架,所述的养殖架包括顶板,以及一层或多层水平设置的养殖板;

位于所述养殖板上的一个或多个简易孵化养殖箱单元。

为了提供合适的光照条件,所述的顶板和所述的养殖板下表面设置有光照系统。所述的光照系统可以包括光源,和光周期控制器。特别地,为了能够分别控制不同层的养殖条件,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顶板和各个所述的养殖板下方的光周期控制器是互相独立的。

为了提供合适的饲养温度,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顶板和所述的养殖板下表面设置有控温系统。所述的顶板和各个所述的养殖板下方的控温系统优选是互相独立的。如果不具备这一条件,亦可在养殖环境中设置统一的控温系统,以控制温度在适宜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养殖架被所述的养殖板分隔为多个单层,每个单层的空间为180×50×50cm。与此同时,所使用的简易孵化养殖箱单元长宽高分别为6×6×8cm。所述的简易孵化养殖箱单元可以多层叠放于所述的各层养殖板上,例如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单层养殖板上叠放5层简易孵化养殖箱单元。

在叠放情况下,所述的简易孵化养殖箱单元优选为透明的孵化箱,以便对于每个简易孵化养殖箱单元中幼虫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

规模化豆丹养殖室

豆丹的生长发育对温度、湿度和光照都有一些特殊的要求,而且豆丹又属于独居型生物,无法进行群养,需要我们为每头豆丹准备一个独立的空间。为了进行豆丹的工厂化、规模化养殖,在一定的空间内获得更多的豆丹,就需要一种合适的豆丹养殖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豆丹养殖室,所述的养殖室中包括位于养殖室中的多个养殖架,所述的养殖装置在所述养殖室中相对分布,且相邻的养殖架之间形成通道。所述的通道可以确保豆丹养殖过程中,豆丹生长环境具有足够的光照。

由于豆丹生长对于环境无菌程度要求较高,因此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下,所述的养殖室顶棚设置有杀菌装置。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杀菌装置为杀菌灯,以确保生长环境中菌落的生殖被抑制。

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下,所述的养殖室中不设置照明装置,而是具有透明顶棚,形成类似于日光温室的结构,在这一情况下,所述的养殖室优选地还具有一个或多个采光窗,以保证足够的光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例中,按设计尺寸,建立一个长10米、宽10米,总实用面积为100平方米的豆丹养殖日光温室,并在屋顶每隔1米安装1只杀菌灯。然后,在温室内安装1个10米长的豆丹养殖架,18个4.5米长的豆丹养殖架。各养殖架之间形成与养殖架等宽的通道,以确保每个养殖架能够得到足够的采光。

经测算,1个长4.5米,宽0.50米,高2米的豆丹养殖架,至少可以设置四层,每层0.50米。根据我们的养殖经验,用长宽均为6cm的单头豆丹养殖盒,在三层叠放的情况下,每层可以饲养1800头豆丹,4层就可以放7200只。也就是说,每一个4.5米长的养殖架,其养殖量就相当于一亩大豆田的饲养量。100平方米的日光温室,可以放置20个4.5米长的养殖架,按90%的饲养成功率,100平方米的豆丹养殖温室至少相当于18亩大豆田的养殖量。因此,该豆丹养殖温室的饲养量相当于18-20亩大豆田的豆丹产量。

豆天蛾幼虫养殖方法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相应的豆天蛾幼虫养殖方法,具体地,所述的养殖方法包括步骤:

第一步,将上述所有装置用双氧水或84消毒液按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消毒。操作人员应佩戴口罩、手套进行所有相关操作。

第二步,将带柱子的支架放入塑料盒内,每个饲养盒内放置1头1~2龄的幼虫,盖上透气的盖子后,可以将2~3个饲养盒叠放。然后将其放置在25~30℃,相对湿度60~80%条件下,30~35天即可发育到5龄。

本实用新型的方法中,由于饲养盒本身可以提供一个单独的生长空间,因此为了更加节约空间并进行集约化饲养,可以将多个饲养盒组装形成规模化饲养装置,并在条件适合的饲养室中设置多个饲养装置以完成规模化饲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包括: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和相应养殖技术可以保障刚孵化出的幼虫直接到人工饲料上取食,从而解决幼虫孵化后相互缠绕致死或相互残杀致死的问题,为豆丹的大量、集约化人工饲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除非另外说明,否则百分比和份数按重量计算。

实施例1豆天蛾规模化饲养装置的安装

将上述所有装置用双氧水或84消毒液进行消毒(操作人员应佩戴口罩、手套进行所有相关操作),然后将带柱子的支架放入塑料盒内,每个饲养盒内放置1头1~2龄的幼虫,盖上透气的盖子后,可以将2~3个饲养盒叠放。然后将其放置在25~30℃,相对湿度60~80%条件下,30~35天即可发育到5龄。

实施例2养殖室设计

我们对100平方米的厂房进行了设计和测算,在100平方米的厂房内设置1个10米(m)长的饲养架和18个4.5米长的饲养架,每个饲养架的宽度均为50厘米(cm),可以放8排规模化饲养装置。中央走廊宽度1米,饲养架之间的走廊宽度均为0.5米。

与规模化饲养装置配套的每个饲养架设计高度为2米,以50厘米为一层,在顶层不用的情况下,每个架子的可用空间为4层。

以4.5米(450cm)长的架子为例,每个规模化饲养装置的长宽均为6cm,在450cm长度方向内均匀放置75列盒子;在50cm宽度方向内均匀放置8排盒子,综合考虑空间利用和处理方便等因素,高度方向进行3层叠放。每层放置规模化饲养装置1800个,4层饲养架中分布7200个规模化饲养装置。利用0.5米宽,2米高,4.5米长的饲养架及相应空间,可以出产约相当于后期被放养于一亩大豆田的饲养量。

采用该技术,可以在100平方米的厂房中完成相当于18~20亩大豆田的豆丹养殖产量;如果以出售3~4龄豆丹为目的,则可以为18~20亩大豆田提供3~4龄豆丹种苗。

实施例3豆天蛾幼虫养殖试验

利用该规模化饲养装置,我们分别进行了三批次,每批10000粒卵的养殖测试,结果如下表:

注:1龄幼虫成活率依据孵化成功的幼虫数量计算,2龄幼虫成活率依据存活的2龄幼虫数量占存活的1龄幼虫比例计算。

根据卵的质量不同,每一批虫卵的孵化率有一定浮动,但结果显示,本申请的装置中,成功孵化出的1龄幼虫在本实用新型装置中饲养,其存活率均达到了85%以上,而2龄幼虫的存活率达到了91%以上,显著高于将卵直接放到田间后,仅有约60%的低幼虫成活率。

在本实用新型提及的所有文献都在本申请中引用作为参考,就如同每一篇文献被单独引用作为参考那样。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