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粉碎侧输送还田及残膜回收一体机

文档序号:26014619发布日期:2021-07-27 13:13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秸秆粉碎侧输送还田及残膜回收一体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秸秆粉碎侧输送还田及残膜回收一体机。



背景技术:

地膜覆盖是当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技术手段,尤其在干旱缺水地区,地膜结合滴灌技术更是成为农业转型升级的支柱技术。但是在地膜推广过程中,存在地膜好用难回收的问题。

专利zl200520113239.6公开了一种棉秸秆粉碎后抛送还田及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但该机为向后抛送粉碎秸秆的方式,对作业环境影响较大;此外,其残膜清理滚筒捡拾起的残膜直接被脱送膜装置送入膜箱回收,无法将杂质剔除,使得回收的残膜中夹杂着秸秆、泥土等杂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秸秆粉碎侧输送还田及残膜回收一体机,其将粉碎的秸秆从侧部抛洒,以降低对作业环境的影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秸秆粉碎侧输送还田及残膜回收一体机,包括机架,该机架上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牵引架、边膜铲、秸秆粉碎机、抛撒装置、残膜捡拾滚筒、起膜滚筒和残膜收集箱,在所述残膜捡拾滚筒的下方设置有松土齿,还包括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用于将动力传递至所述秸秆粉碎机、抛撒装置、残膜捡拾滚筒和起膜滚筒,所述抛撒装置包括沿所述机架的宽度方向设置的皮带输送机,该皮带输送机包括主动辊、被动辊和绕设在该主动辊和被动辊外周的输送带,该输送带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布置有若干挡板,该挡板沿所述输送带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抛撒装置还包括抛撒辊,该抛撒辊的外周圆周均布有若干抛撒板,该抛撒板沿所述抛撒辊的轴线方向设置;所述抛撒辊与所述被动辊传动连接,使得所述抛撒辊和所述被动辊同向转动,且所述抛撒板的远离抛撒辊的一端的运动轨迹与所述挡板远离输送带的一端的运动轨迹相互靠近。

优选地,所述抛撒辊与所述被动辊带传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挡板的长度与所述输送带的宽度一致。

优选地,所述抛撒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与所述挡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齐平。

优选地,所述起膜滚筒靠近所述残膜捡拾滚筒的一侧外周设置有罩板,该罩板的底部安装有膜杂分离装置,该膜杂分离装置的底部设置有排杂板,该排杂板靠近所述残膜捡拾滚筒的外表面,在所述排杂板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第一缺口,以便于所述残膜捡拾滚筒上的挑膜齿通过。

优选地,所述膜杂分离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罩板连接的基板,该基板与所述排杂板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在该连接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二缺口,该第二缺口与所述第一缺口一一对应,且该第二缺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缺口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基板为角钢,且该基板与所述罩板焊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基板之间,以及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排杂板之间均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地,所述排杂板为橡胶材质,其底部与所述残膜捡拾滚筒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2-4mm。

优选地,所述排杂板倾斜设置,且其底部相对于其顶部向所述残膜捡拾滚筒的运动方向的前侧倾斜。

本实用新型的秸秆粉碎侧输送还田及残膜回收一体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摒弃了传统的向后抛撒粉碎秸秆的还田方式,而是采用皮带输送机结合抛撒辊的侧输送还田方式,其对作业环境影响较小,更加环保。在工作时,经秸秆粉碎机处理后的粉碎秸秆落在皮带输送机上,在皮带输送机的带动下输送至抛撒辊处,抛撒辊在旋转过程中,借助离心力,将粉碎的秸秆从机架的侧部抛撒在田地上,实现了秸秆还田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秸秆粉碎侧输送还田及残膜回收一体机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秸秆粉碎侧输送还田及残膜回收一体机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抛撒装置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抛撒装置的二维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膜杂分离装置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膜杂分离装置的二维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膜杂分离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牵引架;2-边膜铲;3-秸秆粉碎机;4-抛撒装置;41-皮带输送机;411-主动辊;412-被动辊;413-输送带;414-挡板;42-抛撒辊;421-抛撒板;5-残膜捡拾滚筒;6-起膜滚筒;61-罩板;62-基板;63-连接板;631-第二缺口;64-排杂板;641-第一缺口;7-残膜收集箱;8-松土齿;9-传动机构;10-行走轮;11-液压油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秸秆粉碎侧输送还田及残膜回收一体机,包括机架,该机架上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牵引架1、边膜铲2、秸秆粉碎机3、抛撒装置4、残膜捡拾滚筒5、起膜滚筒6和残膜收集箱7,在残膜捡拾滚筒5的下方设置有松土齿8,还包括传动机构9、行走轮10和液压油缸11,其中,传动机构9用于将动力传递至秸秆粉碎机3、抛撒装置4、残膜捡拾滚筒5和起膜滚筒6,液压油缸11的缸筒端与机架连接,缸杆端与残膜收集箱7连接,用于翻转残膜收集箱7,完成卸膜。

本实施例中,秸秆粉碎侧输送还田及残膜回收一体机的工作过程如下:牵引架1用于将机架连接在拖拉机的后方,作业时,拖拉机的动力输出轴通过传动机构9将动力传递至秸秆粉碎机3、抛撒装置4、残膜捡拾滚筒5和起膜滚筒6;边膜铲2将压边膜的压膜土疏松,便于后续边膜的捡拾,秸秆粉碎机3对秸秆进行粉碎,粉碎后的秸秆落入抛撒装置4上,由抛撒装置4进行抛撒还田作业;松土齿8插入土壤中使土壤疏松,残膜捡拾滚筒5上的挑膜齿将残膜挑起,并带动残膜转动,起膜滚筒6可以将残膜从残膜捡拾滚筒5上脱下并疏松到残膜收集箱7中,完成残膜回收。本实施例中,牵引架1、边膜铲2、秸秆粉碎机3、残膜捡拾滚筒5、起膜滚筒6、残膜收集箱7、松土齿8和行走轮10结构均为现有技术,具体可以参考专利zl200520113239.6中公开的相关内容。

具体地,上述抛撒装置4包括沿机架的宽度方向设置的皮带输送机41,该皮带输送机41包括主动辊411、被动辊412和绕设在该主动辊411和被动辊412外周的输送带413,该输送带413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布置有若干挡板414,该挡板414沿输送带413的宽度方向设置,且挡板414的长度与输送带413的宽度一致;抛撒装置4还包括抛撒辊42,该抛撒辊42的外周圆周均布有若干抛撒板421,该抛撒板421沿抛撒辊42的轴线方向设置,且抛撒板42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与挡板414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齐平。本实施例中,抛撒辊42与被动辊412带传动连接,使得抛撒辊42和被动辊412同向转动,且抛撒板421的远离抛撒辊42的一端的运动轨迹与挡板414远离输送带413的一端的运动轨迹相互靠近。经秸秆粉碎机3处理后的粉碎秸秆落在皮带输送机41上,在皮带输送机41的带动下输送至抛撒辊42处,抛撒辊42在旋转过程中,借助离心力,将粉碎的秸秆从机架的侧部抛撒在田地上,实现了秸秆还田操作。

具体地,在上述起膜滚筒6靠近残膜捡拾滚筒5的一侧外周设置有罩板61,该罩板61的底部安装有膜杂分离装置,该膜杂分离装置包括基板62、连接板63和排杂板64,其中,基板62为与罩板61焊接的角钢,连接板63为折弯钢板,其与基板62螺栓连接,排杂板64为橡胶材质,其与连接板63之间螺栓连接。上述排杂板64的底部靠近残膜捡拾滚筒5的外表面,具体地,排杂板64的底部与残膜捡拾滚筒5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2-4mm,本实施例中,该距离优选为3mm。在排杂板64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第一缺口641,以便于残膜捡拾滚筒5上的挑膜齿通过,在连接板63上设置有若干第二缺口631,该第二缺口631与第一缺口641一一对应,且该第二缺口631的宽度大于第一缺口641的宽度。

本实施例中,上述排杂板64倾斜设置,其底部相对于其顶部向残膜捡拾滚筒5的运动方向的前侧倾斜(图1中,残膜捡拾滚筒5顺时针转动)。

排杂板64与残膜捡拾滚筒5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较小,刚好允许挑起的残膜通过,而秸秆与其他杂质则被排杂板64阻挡而无法通过,使得起膜滚筒6脱下的残膜中夹杂的杂质量较低,提高残膜回收质量。在作业时,残膜捡拾滚筒5通过下方的松土齿8将地膜挑起后经过上方设置的膜杂分离装置将一并挑起的秸秆与土分离,只将回收上来的地膜通过起膜滚筒6输送到残膜收集箱7内;待残膜收集箱7装满后通过液压油缸11对残膜收集箱7进行翻转卸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