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进全出批次化流水线楼层育肥猪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46984发布日期:2021-06-15 19:48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进全出批次化流水线楼层育肥猪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物养殖舍的构建,具体涉及一种全进全出批次化流水线楼层育肥猪舍。



背景技术:

现有的猪场及圈舍设计不合理,猪只生存空间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影响猪只健康度,同时建设面积浪费和建设成本过高。现有的猪场及圈舍的设计,既不能达到育肥猪生长空间和与猪舍建筑面积的有效平衡,且育肥猪在不同的圈舍之间转圈,转圈次数过多,也直接影响着育肥猪的健康和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猪圈面积设置与育肥猪生长所需的空间不匹配,要么浪费了建筑面积,要么限制了育肥猪的活动空间,同时由于生长周期中多次转圈,也增大了病毒细菌交叉感染的风险,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进全出批次化流水线楼层育肥猪舍,解决猪圈面积与育肥猪生长所需的空间最佳匹配,且减少育肥猪转圈次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全进全出批次化流水线楼层育肥猪舍,包括多个楼层,每个楼层包括多个单元圈舍,所述多个单元圈舍按阵列分布,所述阵列包括m行n列,所述n列单元圈舍按顺序依次表示育肥猪从断奶到出栏的n个生长阶段,所述n列单元圈舍之间通过隔墙分隔,所述m行单元圈舍之间通过栅栏分隔,第i列中每个所述单元圈舍的面积根据第i阶段育肥猪所需要的活动空间来确定,每一行单元圈舍中,相邻列单元圈舍之间的隔墙底部设置有门,所述门的大小与所述第i+1阶段育肥猪的大小相匹配,其中,i为小于或等于n的自然数,m和n均为自然数。

本实用新型的全进全出批次化流水线楼层育肥猪舍,将育肥猪生长阶段所需空间与单个的圈舍结合起来,以期建筑面积与育肥猪产能之间的最佳匹配。根据育肥猪生长阶段来设置猪舍里面单元圈舍的列数,每一列代表一个生长阶段的育肥猪,也就是一列代表一个批次。不同批次的圈舍通过隔墙分隔开,隔墙底部设置有处于常闭状态的门。一个单元圈舍用于养殖同一窝猪,避免猪与猪之间的相互影响或感染。

当育肥猪达到出栏标准时,打开常闭状态的门,将出达到出栏标准的育肥猪进行转移或出售,然后将每个生长阶段的育肥猪通过两个单元圈舍之间的门,朝大一个生长阶段的单元圈舍依次赶入,也就空出了断奶猪的单元圈舍,即第一生长阶段对应的单元圈舍,与此同时,母猪已达到一个完整的生产周期,将断奶小猪送入第一个生长阶段对应的单元圈舍中,母猪进入下一个生产周期。以母猪的生产周期为一个批次周期,本实用新型的猪舍达到了楼层批次化养猪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猪舍的按行划分,每一行均为一个完整的育肥猪生产链,做到同一窝猪的“全进全出”,即同时进入第一生长阶段的单元圈舍,成长过程中,依次穿过各生长阶段的单元圈舍,同时从最后一个生长阶段的单元圈舍出栏。

进一步的,还包括人行通道,所述人行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外围通道和内部通道,所述外围通道围绕所述多个单元圈舍。布置人行通道方便对单元圈舍的查看和管理,通过人行通道能到达任意一个单元圈舍。

进一步的,所述内部通道沿横向间隔两行单元圈舍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内部通道沿纵向间隔一列单元圈舍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n为育肥猪生长周期与母猪生产批次的比值取整后的数值。以母猪的生产周期为一个批次周期,结合育肥猪生长周期母猪生产批次的比值,取整后的数值作为本实用新型猪舍的列数,以最大化的利用现场建筑空间与育肥猪生长特性。

进一步的,所述n为6或9。由于母猪生产批次一般分为3周或4周,育肥猪从断奶到出栏的周期一般为180天左右,因此可以得出,n的最佳取值为6或9。

进一步的,所述m为偶数,所述m行单元圈舍均分为两组单元圈舍,所述两组单元圈舍之间设置有出风通风井,远离所述出风通风井的两组单元圈舍外侧设置有进风通风井。偶数行设置猪舍,方便管理。

进一步的,所述m为8、10、12、14或16。

进一步的,所述多个楼层均为二楼及以上楼层。将猪舍设置在二楼及以上,即方便排粪设备的设置,又有利于猪舍通风。

进一步的,第i列单元圈舍中的所有单元圈舍大小尺寸相同,第j行单元圈舍中的所有单元圈舍宽度相同,其中j为小于或等于m的自然数。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每一行单元圈舍均为一个完整的育肥猪生产链,做到同一窝猪的“全进全出”,每一列单元圈均为同一生长阶段的育肥猪,减少了转圈次数,降低了病毒细菌交叉感染的风险,也降低了转圈带来的应激反应,同时方便了饲养人员对猪舍的管理;

2、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列数,即育肥猪的生长阶段数,通过育肥猪的生长阶段与母猪的生产周期来获得,使得育肥猪出栏与断奶猪入栏在时间上达到无缝连接,没有空栏的情况,最大限度的提高了猪舍的利用率;

3、本实用新型将每个单元圈舍的面积与其所在的养殖的育肥猪需要的活动空间结合考虑,做到了即没有浪费建筑面积,又没有限制育肥猪的活动空间。随着育肥猪的成长和转圈,育肥猪所在的单元圈舍面积也在增大,解决了猪圈面积与育肥猪生长所需的空间最佳匹配。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2-人行通道,3-出风通风井,4-进风通风井,101-第一生长阶段,102-第二生长阶段,103-第三生长阶段,104-第四生长阶段,105-第五生长阶段,106-第六生长阶段,107-第七生长阶段,108-第八生长阶段,109-第九生长阶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传统保育育肥只设置两个阶段,即保育舍和育肥舍两个圈舍或从断奶一直到育肥用同一个圈舍,造成保育舍空间过大,因保育猪怕冷,所以保温难度很大,造成因温度问题而产生拉稀生病,而从保育猪舍空间却造成了40%的浪费,而同样40公斤保育猪到育肥舍,40公斤猪只需要0.43平米/头,而育肥舍每头猪是1.18平米/头,按10000头存栏猪计算,传统育肥舍需要11800平米,所以,保育猪到育肥舍空间相当的空旷,在冬天时,保温难度相当大,在冬季容易出现拉稀的问题,同时也浪费了40%的建筑面积,再者是保育到育肥转圈时应激很大,转圈后容易发病。

实施例1

本实施例1是一种全进全出批次化流水线楼层育肥猪舍,包括多个楼层,每个楼层包括多个单元圈舍,多个单元圈舍按阵列分布,阵列包括m行n列,n列单元圈舍按顺序依次表示育肥猪从断奶到出栏的n个生长阶段,n列单元圈舍之间通过隔墙分隔,m行单元圈舍之间通过栅栏分隔,第i列中每个单元圈舍的面积根据第i阶段育肥猪所需要的活动空间来确定,每一行单元圈舍中,相邻列单元圈舍之间的隔墙底部设置有门5,门5的大小与第i+1阶段育肥猪的大小相匹配,其中,i为小于或等于n的自然数,m和n均为自然数。多个楼层均为二楼及以上楼层。第i列单元圈舍中的所有单元圈舍大小尺寸相同,第j行单元圈舍中的所有单元圈舍宽度相同,其中j为小于或等于m的自然数。

本实施例1的全进全出批次化流水线楼层育肥猪舍,将育肥猪生长阶段所需空间与单个的圈舍结合起来,以期建筑面积与育肥猪产能之间的最佳匹配。根据育肥猪生长阶段来设置猪舍里面单元圈舍的列数,每一列代表一个生长阶段的育肥猪,也就是一列代表一个批次。不同批次的圈舍通过隔墙分隔开,隔墙底部设置有处于常闭状态的门。一个单元圈舍用于养殖同一窝猪,避免猪与猪之间的相互影响或感染。

当育肥猪达到出栏标准时,打开常闭状态的门,将出达到出栏标准的育肥猪进行转移或出售,然后将每个生长阶段的育肥猪通过两个单元圈舍之间的门,朝大一个生长阶段的单元圈舍依次赶入,也就空出了断奶猪的单元圈舍,即第一生长阶段对应的单元圈舍,与此同时,母猪已达到一个完整的生产周期,将断奶小猪送入第一个生长阶段对应的单元圈舍中,母猪进入下一个生产周期。以母猪的生产周期为一个批次周期,本实施例1的猪舍达到了楼层批次化养猪的目的。

本实施例1猪舍的按行划分,每一行均为一个完整的育肥猪生产链,做到同一窝猪的“全进全出”,即同时进入第一生长阶段的单元圈舍,成长过程中,依次穿过各生长阶段的单元圈舍,同时从最后一个生长阶段的单元圈舍出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还包括人行通道2,人行通道2包括相互连通的外围通道和内部通道,外围通道围绕多个单元圈舍。内部通道沿横向间隔两行单元圈舍设置。母猪生产批次为4周时,本实施例2的猪舍的单元圈舍按6个批次,即6列进行设置。

保育育肥4周批6阶段流水线设置,每个阶段到下一阶段不需要转圈,间隔4周自动进入下一单元圈舍从低生长阶段单元圈舍的一头进入高生长阶段单元圈舍,每隔28天全进全出清栏消毒,经过6个28天后从第6个生长阶段对应的单元圈舍端出栏,无任何转圈应激,同时不需要专门时间转圈。

第一列中的单元圈舍101为7公斤至20公斤断奶猪,按0.21平米/头(2米*2.8米)的面积进行设置;

第二列中的单元圈舍102为20公斤至40公斤育肥猪,按0.43平米/头(4米*2.8米)的面积进行设置;

第三列中的单元圈舍103为40公斤至70公斤育肥猪,按0.54平米/头(6米*2.8米)的面积进行设置;

第四列中的单元圈舍104按70公斤至100公斤育肥猪,按0.80平米/头(7.5米*2.8米)的面积进行设置;

第五列中的单元圈舍105按100至125公斤育肥猪,按0.97平米/头(9米*2.8米)的面积进行设置;

第六列中的单元圈舍106按125公斤至150公斤育肥猪,按1.13平米/头(10.5米*2.8米)的面积进行设置。

本实施例2平均0.68平米/头猪,按此计算存栏10000头只需要6800平米。而传统平层猪场需要11800平米,节约建筑面积40%,相当于节约猪舍建设成本40%,养殖密度适合猪只各阶段需求。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还包括人行通道2,人行通道2包括相互连通的外围通道和内部通道,外围通道围绕多个单元圈舍。内部通道沿纵向间隔一列单元圈舍设置。母猪生产批次为3周时,本实施例3的猪舍的单元圈舍按9个批次,即9列进行设置。

保育育肥3周批九阶段流水线设置,每个阶段到下一阶段不需要转圈,间隔3周自动进入下一单元圈舍从低生长阶段单元圈舍的一头进入高生长阶段单元圈舍,每隔21天全进全出清栏消毒,经过9个21天后,从第9个生长阶段对应的单元圈舍端出栏,无任何转圈应激,同时不需要人为花时间转圈,节约了转圈时间。

第一列中的单元圈舍101为7公斤至15公斤断奶猪,按0.11平米/头(1米*2.8米)的面积进行设置;

第二列中的单元圈舍102为15公斤至25公斤育肥猪,按0.27平米/头(2.5米*2.8米)的面积进行设置;

第三列中的单元圈舍103为25公斤至40公斤育肥猪,按0.43平米/头(4米*2.8米)的面积进行设置;

第四列中的单元圈舍104为40公斤至60公斤育肥猪,按0.54平米/头(5米*2.8米)的面积进行设置;

第五列中的单元圈舍105为60公斤至80公斤育肥猪,按0.64平米/头(6米*2.8米)的面积进行设置;

第六列中的单元圈舍106为80至100公斤育肥猪,按0.8平米/头(7.5米*2.8米)的面积进行设置;

第七列中的单元圈舍107为100公斤至120公斤育肥猪,按0.97平米/头(9米*2.8米)的面积进行设置;

第八列中的单元圈舍108为120公斤至140公斤育肥猪,按1.07平米/头(10米*2.8米)的面积进行设置;

第九列中的单元圈舍109为140公斤至155公斤育肥猪,按1.18平米/头(11米2.8米)的面积进行设置;按此计算存栏10000头只需要6600平米。

根据母猪的存栏量来设置猪舍中单元圈舍的行数,偶数行更方便管理。一般可以设置分成两组,每组为4行、6行或8行,总共8行、12行或16行,两组单元圈舍之间的空间用于负压风机抽风。当超过16行时,不利于通风。

为了实现了猪只批次化管理和饲养,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实际饲养场所的情况,因地制宜,行数和列数做出相应的变化。比如,当母猪生产批次为1-5周不等,相应的育肥猪猪舍的列数可以设置为3-9列,行数可以设置为8、10、12、14、16行等。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