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培外植体的灭菌装置

文档序号:26634737发布日期:2021-09-14 23:25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培外植体的灭菌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培外植体的灭菌装置。


背景技术:

2.植物的组织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这个理论,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无性繁殖的新技术。植物的组织培养广义又叫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在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及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狭义是指组培指用植物各部分组织,如形成层、薄壁组织、叶肉组织、胚乳等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也指在培养过程中从各器官上产生愈伤组织的培养,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物。
3.植物组织培养时,首先要对外植体进行清洗灭菌,通常使用液体灭菌液浸泡灭菌等方式,目前的灭菌流程大多是在超净工作上,人为将外植体放入灭菌液中,必要时震荡,但是灭菌液大多对身体有害,而且容易造成有害液体气体扩散,而且容易造成局部灭菌不完全,影响后续培养。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组培外植体的灭菌装置,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组培外植体的灭菌装置,包括灭菌外箱体1、灭菌内箱体2、外植体放置篮3;所述灭菌内箱体2设置在灭菌外箱体1的内部;灭菌内箱体2和灭菌外箱体1之间设置有隔层4;所述灭菌内箱体2的顶部敞口设置,隔层4密封设置;所述外植体放置篮3活动设置在灭菌内箱体2内;
7.所述灭菌外箱体1的顶部铰连接设置有外箱体盖5;外箱体盖5的内顶部上设置有灭菌液喷淋管6;灭菌液喷淋管6的末端设置有进液管7;进液管7的末端设置在外箱体盖5的外部;
8.所述灭菌内箱体2的底部设置有灭菌液出口8;所述灭菌液出口8设置为漏斗状;灭菌内箱体2和灭菌液出口8连接处设置有支撑网板9;外植体放置篮3 设置在支撑网板9的上方;灭菌液出口8的末端连接设置有出液管10;出液管 10经过隔层4且末段设置在灭菌外箱体1的外部。
9.进一步的,所述隔层4内部设置有回流管11;所述回流管11的一端穿过隔层4与进液管7连通设置;回流管11的另一端与出液管10连通设置;所述回流管11上设置有输送泵12;所述进液管7、出液管10、回流管11上分别设置有阀门13。
10.进一步的,所述外箱体盖5上设置有进气口14和出气口15;所述进气口14 上设置
有空气净化器16。
11.进一步的,所述回流管11设置为伸缩软管。
12.进一步的,所述外植体放置篮3内部设置有若干层隔板18;所述隔板18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出液孔19;外植体放置篮3的内壁固定设置有搁置条20;所述隔板18设置在搁置条20上。
13.进一步的,所述外植体放置篮3的外壁上边缘处设置有把手21。
14.进一步的,所述外箱体盖5的下边缘设置有橡胶密封条17。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组培外植体的灭菌装置通过设置进液管、出液管和回流管,可以实现灭菌液自动注入、排出,还可以实现灭菌液的内部循环流动,不仅操作简便,避免了人为操作,持续流动的灭菌液也可以提高灭菌效果,为后续组培实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7.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组培外植体的灭菌装置同时具备干燥功能,将灭菌完毕的外植体及时干燥,避免了灭菌液长时间残留对外植体本身的损害;
18.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组培外植体的灭菌装置可以同时对多个外植体进行灭菌,并且拿取方便,提高了灭菌效率;
19.综上,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减少了对工作人员的身体伤害,灭菌效率高,质量高,适宜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箱体盖5闭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箱体盖5开启状态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外植体放置篮3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回流管11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隔板18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5.图中:灭菌外箱体1;灭菌内箱体2;外植体放置篮3;隔层4;外箱体盖5;灭菌液喷淋管6;进液管7;灭菌液出口8;支撑网板9;出液管10;回流管11;输送泵12;阀门13;进气口14;出气口15;空气净化器16;橡胶密封条17;隔板18;出液孔19;搁置条20;把手21。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7.如图所示:
28.实施例1:
29.一种组培外植体的灭菌装置,包括灭菌外箱体1、灭菌内箱体2、外植体放置篮3;所述灭菌内箱体2设置在灭菌外箱体1的内部;灭菌内箱体2和灭菌外箱体1之间设置有隔层4;所述灭菌内箱体2的顶部敞口设置,隔层4密封设置;所述外植体放置篮3活动设置在灭菌内箱体2内;
30.所述灭菌外箱体1的顶部铰连接设置有外箱体盖5;外箱体盖5的内顶部上设置有
灭菌液喷淋管6;灭菌液喷淋管6的末端设置有进液管7;进液管7的末端设置在外箱体盖5的外部;
31.所述灭菌内箱体2的底部设置有灭菌液出口8;所述灭菌液出口8设置为漏斗状;灭菌内箱体2和灭菌液出口8连接处设置有支撑网板9;外植体放置篮3设置在支撑网板9的上方;灭菌液出口8的末端连接设置有出液管10;出液管10经过隔层4且末段设置在灭菌外箱体1的外部。
32.实施例2:
3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隔层4内部设置有回流管11;所述回流管11的一端穿过隔层4与进液管7连通设置;回流管11的另一端与出液管10连通设置;所述回流管11上设置有输送泵12;所述进液管7、出液管10、回流管11上分别设置有阀门13。
34.实施例3:
35.在实施例1

2的基础上,所述外箱体盖5上设置有进气口14和出气口15;所述进气口14上设置有空气净化器16。
36.实施例4:
37.在实施例1

3的基础上,所述回流管11设置为伸缩软管。
38.实施例5:
39.在实施例1

4的基础上,所述外植体放置篮3内部设置有若干层隔板18;所述隔板18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出液孔19;外植体放置篮3的内壁固定设置有搁置条20;所述隔板18设置在搁置条20上。
40.实施例6:
41.在实施例1

5的基础上,所述外植体放置篮3的外壁上边缘处设置有把手 21。
42.实施例7:
43.在实施例1

6的基础上,所述外箱体盖5的下边缘设置有橡胶密封条17。
4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组培外植体的灭菌装置运作流程为:将灭菌装置置于运行的超净工作台中央,首先将待灭菌的外植体依次放置在外植体放置篮3 的隔板18上;然后将整个外植体放置篮3放入灭菌内箱体2中,关闭外箱体盖 5;打开进液管7上的阀门,从外部通入灭菌液,灭菌液由灭菌液喷淋管6向灭菌内箱体2喷淋灭菌液,灭菌液由隔板18上出液孔19的由上到下喷淋,直至浸没外植体;当注入的灭菌液浸没外植体之后,停止继续进液,然后打开回流管11上的阀门和输送泵,使灭菌液在回流管11的作用下形成流动状态,持续一段时间后,将液体由出液管10排出,之后按上述灭菌液注入的流程,注入无菌水冲洗外植体一遍;排出液体后,向灭菌内箱体2通过进气口14通入超净工作台吹出的洁净气流,气流再经过空气净化器杀菌后对外植体进行干燥。
4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组培外植体的灭菌装置通过设置进液管、出液管和回流管,可以实现灭菌液自动注入、排出,还可以实现灭菌液的内部循环流动,不仅操作简便,避免了人为操作,持续流动的灭菌液也可以提高灭菌效果,为后续组培实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组培外植体的灭菌装置同时具备干燥功能,将灭菌完毕的外植体及时干燥,避免了灭菌液长时间残留对外植体本身的损害;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组培外植体的灭菌装置可以同时对多个外植体进行灭菌,并且拿取方便,提高了灭菌效率;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放置于超净工作台内部,配合超净工作台使用。
46.综上,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减少了对工作人员的身体伤害,灭菌效率高,质量高,适宜推广使用。
4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