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蜂箱

文档序号:26363153发布日期:2021-08-24 12:09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温蜂箱

本实用新型涉及蜜蜂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温蜂箱。



背景技术:

蜂箱是蜜蜂饲养的必备器物,为蜂群生存繁衍提供必要的场所。自1851年,美国费城的杰出养蜂家朗氏发现了蜂路原理之后,世界各地研制出多种适合蜜蜂饲养的蜂箱,如郎氏蜂箱、达旦蜂箱、十二框方形箱、高仄式中蜂箱、从化式中蜂箱、中一式中蜂箱、中蜂十框标准蜂箱等等。这些蜂箱在蜂路结构,巢框长宽比例等方面略有不同,但它们的外观形状、制作材料等均基本一致,当前世界养蜂生产中应用最多的仍然是木制的蜂箱。

专利号cn206024870u公布了一种蜂箱,包括多个层叠的蜂箱箱体箱体底板及设置于蜂箱箱体上的覆盖及顶盖,所述箱体由四面围合的箱体侧板构成,所述箱体侧板包括一对外板及设置于一对外板之间的芯板构成,所述芯板由多个均布排列的支撑体构成。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因采用多层结构同时芯材为具有连续的闭孔结构,在带来很好的保温隔热效果同时提高了蜂箱整体的强度,利于蜂箱长期使用,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蜂箱整体的重量,方便养蜂管理的操作,尤其是用于转地放蜂的蜂箱;本实用新型成本低廉加工性能优良,同时各个蜂箱之间通过锁扣连接拆装方便,配合紧密,可模具化生产,生产标准化程度高。

上述专利具有以下缺点:1、夏天温度过高,不适合蜜蜂采蜜,无法为蜂箱进行降温处理;2、冬天温度过低,不适合蜜蜂生存,无法为蜂箱进行升温处理;3、不便于对蜂箱内的蜂巢和蜜蜂进行管理,降低了养蜂效率;4、无法自动调节温度,对蜂箱进行保温。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保温蜂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保温蜂箱,设计新颖,便于操作且使用效果好,旨在通过静音风扇和降温风管,可在夏天温度过高时,为蜂箱进行降温处理,方便适合蜜蜂采蜜;通过电加热梯柱器和升温蒸汽腔,可在冬天温度过低时,为蜂箱进行升温处理,方便适合蜜蜂生存;通过蜂巢屉,可将蜂箱设计为双层,便于对蜂箱内的蜂巢和蜜蜂进行管理,提高了养蜂效率;通过温湿度传感器、控制系统装置和太阳能板,可对蜂箱进行自动调节温度,对蜂箱进行保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保温蜂箱,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端固定安装有蜂箱和控制系统装置,所述蜂箱内部开设有蜂箱腔,所述蜂箱腔内部镶嵌安装有两层的蜂巢屉,所述蜂巢屉和蜂箱右端连通开设有蜂巢口,所述蜂箱腔内部底端开设有升温蒸汽腔,所述升温蒸汽腔与蜂箱腔连接处固定安装有汲热层,所述升温蒸汽腔右侧壁上连通安装有水液注入口,所述水液注入口上固定镶嵌安装有水液注入阀,所述升温蒸汽腔下端焊接安装有电加热腔,所述电加热腔和升温蒸汽腔连接处镶嵌安装有多个的电加热梯柱器。

可选的,所述蜂箱腔上端侧壁上固定镶嵌安装有降温风管和温湿度传感器,所述降温风管上端连通安装有静音风扇,所述静音风扇通过通电线电性连接于控制系统装置上,所述蜂箱上端外侧壁通过支撑架焊接安装有遮阳板,所述遮阳板上端固定安装有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同样通过通电线电性连接于控制系统装置上。

可选的,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中心内部安装有温湿感信号件,所述温湿感信号件上端安装有温湿感信号传输管,所述温湿感信号传输管上固定安装有温湿感信号发射件和温湿感信号补偿件,所述温湿感信号传输管上端固定连接有通电线。

可选的,所述温湿感信号件下端连接安装有温湿感转换安装件和温湿感安装件,所述温湿感安装件下端固定安装有感温湿管。

可选的,所述静音风扇内部安装有扇机,所述扇机上固定安装有扇叶,所述静音风扇上端安装有进气格栅,所述静音风扇两端连接安装有通电柱。

可选的,所述电加热梯柱器上安装有电加热梯柱棒,所述电加热梯柱棒下端安装有绝缘保护套,所述绝缘保护套下端贯穿固定连接有通电线。

可选的,所述蜂巢屉左端焊接安装有屉板,所述屉板外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拉手,所述蜂巢屉内部开设有蜂巢腔,所述蜂巢屉滑动于滑槽上。

可选的,所述控制系统装置内部下层安装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上端固定安装控制系统模块,所述控制系统装置上端外侧壁固定安装有电源柱。

可选的,所述降温风管上安装有主风管,所述主风管下端连通安装有进风嘴,所述进风嘴上导通开设有多个的风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便于操作且使用效果好,通过设有静音风扇和降温风管,当在夏天温度过高时,需要对蜂箱进行降温,打开电源开关,静音风扇通电工作,扇机旋转,带动扇叶旋转,产生吸取气流,通过进气格栅吸入,进入到降温风管中,由降温风管的主风管流通至各个的进风嘴,由进风嘴上的风孔吹至蜂箱的蜂箱腔中,风孔提高了进风气流的流速,使得气流温度下降,对蜂箱的蜂箱腔温度进行降温效果,如此,可在夏天温度过高时,为蜂箱进行降温处理,方便适合蜜蜂采蜜。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电加热梯柱器和升温蒸汽腔,当在冬天温度过低时,需要对蜂箱进行升温,打开电源开关,电加热梯柱器通电工作,电加热梯柱器上的电加热梯柱棒是一个巨大的电阻棒,通电时,电阻棒会产生巨大的热量,电压越大,电阻棒产生热量越大,蓄电池向电加热梯柱器上的电加热梯柱棒提供巨大的电压,电加热梯柱棒产生热,将热传递给升温蒸汽腔内部的水液,对其进行加热,产生高温蒸汽,由升温蒸汽腔上端的汲热层进行汲取热量,向蜂箱的蜂箱腔中进行传递温度,进行升温效果,如此,可在冬天温度过低时,为蜂箱进行升温处理,方便适合蜜蜂生存。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蜂巢屉,在蜂箱的蜂箱腔中镶嵌安装有两层的蜂巢屉,而蜂巢屉和蜂箱右端连通开设有蜂巢口,蜂巢口方便于蜜蜂的进出,蜂巢屉内的蜂巢腔用于蜜蜂筑巢采蜜,当需要对蜂箱内的蜂巢和蜜蜂进行管理、观察和取蜜时,养蜂人员只需手动拉动蜂巢屉的拉手进行拉动蜂巢屉,将蜂巢屉抽出即可,如此,可将蜂箱设计为双层,便于对蜂箱内的蜂巢和蜜蜂进行管理,提高了养蜂效率。

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温湿度传感器、控制系统装置和太阳能板,蜂箱内部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而温湿度传感器上安装有感温湿管,感温湿管用于对蜂箱内的温湿度进行感测,感温湿管感测到温湿度,通过温湿感安装件和温湿感转换安装件进行转换为电输信号,由温湿感信号件和温湿感信号发射件进行发射,通过温湿感信号传输管进行传输,由传输线传至控制系统模块,由控制系统模块进行判断,显示出温湿度数据,再根人为设定的恒定温度值,进行控制静音风扇和电加热梯柱器的工作状态,进行对蜂箱内部升温和降温,如此,可对蜂箱进行自动调节温度,对蜂箱进行保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保温蜂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保温蜂箱的温湿度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保温蜂箱的静音风扇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保温蜂箱的电加热梯柱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保温蜂箱的蜂巢屉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保温蜂箱的控制系统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保温蜂箱的降温风管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保温蜂箱的进风嘴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座;2.控制系统装置;3.汲热层;4.蜂巢屉;5.通电线;6.温湿度传感器;7.静音风扇;8.太阳能板;9.降温风管;10.遮阳板;11.支撑架;12.蜂箱腔;13.蜂箱;14.蜂巢口;15.水液注入口;16.水液注入阀;17.升温蒸汽腔;18.电加热腔;19.电加热梯柱器;20.感温湿管;21.温湿感安装件;22.温湿感转换安装件;23.温湿感信号件;24.温湿感信号发射件;25.温湿感信号补偿件;26.温湿感信号传输管;27.扇叶;28.通电柱;29.进气格栅;30.扇机;31.电加热梯柱棒;32.绝缘保护套;33.拉手;34.屉板;35.蜂巢腔;36.滑槽;37.电源柱;38.控制系统模块;39.蓄电池;40.主风管;41.进风嘴;42.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将结合图1~图8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保温蜂箱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保温蜂箱,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上端固定安装有蜂箱13和控制系统装置2,所述蜂箱13内部开设有蜂箱腔12,所述蜂箱腔12内部镶嵌安装有两层的蜂巢屉4,所述蜂巢屉4和蜂箱13右端连通开设有蜂巢口14,所述蜂箱腔12内部底端开设有升温蒸汽腔17,所述升温蒸汽腔17与蜂箱腔12连接处固定安装有汲热层3,所述升温蒸汽腔17右侧壁上连通安装有水液注入口15,所述水液注入口15上固定镶嵌安装有水液注入阀16,所述升温蒸汽腔17下端焊接安装有电加热腔18,所述电加热腔18和升温蒸汽腔17连接处镶嵌安装有多个的电加热梯柱器19,可在夏天温度过高时,为蜂箱进行降温处理,方便适合蜜蜂采蜜,并且可在冬天温度过低时,为蜂箱进行升温处理,方便适合蜜蜂生存,还可将蜂箱设计为双层,便于对蜂箱内的蜂巢和蜜蜂进行管理,提高了养蜂效率,能够对蜂箱进行自动调节温度,对蜂箱进行保温。

参照图1所示,所述蜂箱腔12上端侧壁上固定镶嵌安装有降温风管9和温湿度传感器6,所述降温风管9上端连通安装有静音风扇7,所述静音风扇7通过通电线5电性连接于控制系统装置2上,所述蜂箱13上端外侧壁通过支撑架11焊接安装有遮阳板10,所述遮阳板10上端固定安装有太阳能板8,所述太阳能板8同样通过通电线5电性连接于控制系统装置2上,静音风扇7为蜂箱13内部进行降温处理。

参照图2所示,所述温湿度传感器6中心内部安装有温湿感信号件23,所述温湿感信号件23上端安装有温湿感信号传输管26,所述温湿感信号传输管26上固定安装有温湿感信号发射件24和温湿感信号补偿件25,所述温湿感信号传输管26上端固定连接有通电线5,温湿度传感器6用于对蜂箱进行自动调节温度,对蜂箱进行保温。

参照图2所示,所述温湿感信号件23下端连接安装有温湿感转换安装件22和温湿感安装件21,所述温湿感安装件21下端固定安装有感温湿管20。

参照图3所示,所述静音风扇7内部安装有扇机30,所述扇机30上固定安装有扇叶27,所述静音风扇7上端安装有进气格栅29,所述静音风扇7两端连接安装有通电柱28。

参照图4所示,所述电加热梯柱器19上安装有电加热梯柱棒31,所述电加热梯柱棒31下端安装有绝缘保护套32,所述绝缘保护套32下端贯穿固定连接有通电线5,电加热梯柱器19用于为蜂箱进行升温处理,方便适合蜜蜂生存。

参照图5所示,所述蜂巢屉4左端焊接安装有屉板34,所述屉板34外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拉手33,所述蜂巢屉4内部开设有蜂巢腔35,所述蜂巢屉4滑动于滑槽36上,蜂巢屉4将蜂箱设计为双层,便于对蜂箱内的蜂巢和蜜蜂进行管理,提高了养蜂效率。

参照图6所示,所述控制系统装置2内部下层安装有蓄电池39,所述蓄电池39上端固定安装控制系统模块38,所述控制系统装置2上端外侧壁固定安装有电源柱37,控制系统装置2用于控制电力储存和蜂箱保温控制。

参照图7和8所示,所述降温风管9上安装有主风管40,所述主风管40下端连通安装有进风嘴41,所述进风嘴41上导通开设有多个的风孔4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温蜂箱,使用时,静音风扇7和电加热梯柱器19均由蓄电池39进行控制供电,通过设有静音风扇7和降温风管9,当在夏天温度过高时,需要对蜂箱13进行降温,打开电源开关,静音风扇7通电工作,扇机30旋转,带动扇叶27旋转,产生吸取气流,通过进气格栅29吸入,进入到降温风管9中,由降温风管9的主风管40流通至各个的进风嘴41,由进风嘴41上的风孔42吹至蜂箱13的蜂箱腔12中,风孔42提高了进风气流的流速,使得气流温度下降,对蜂箱13的蜂箱腔12温度进行降温效果,如此,可在夏天温度过高时,为蜂箱13进行降温处理,方便适合蜜蜂采蜜;通过设有电加热梯柱器19和升温蒸汽腔17,当在冬天温度过低时,需要对蜂箱13进行升温,打开电源开关,电加热梯柱器19通电工作,电加热梯柱器19上的电加热梯柱棒31是一个巨大的电阻棒,通电时,电阻棒会产生巨大的热量,电压越大,电阻棒产生热量越大,蓄电池39向电加热梯柱器19上的电加热梯柱棒31提供巨大的电压,电加热梯柱棒31产生热,将热传递给升温蒸汽腔17内部的水液,对其进行加热,产生高温蒸汽,由升温蒸汽腔17上端的汲热层3进行汲取热量,向蜂箱13的蜂箱腔12中进行传递温度,进行升温效果,如此,可在冬天温度过低时,为蜂箱13进行升温处理,方便适合蜜蜂生存;通过设有蜂巢屉4,在蜂箱13的蜂箱腔12中镶嵌安装有两层的蜂巢屉4,而蜂巢屉4和蜂箱13右端连通开设有蜂巢口14,蜂巢口14方便于蜜蜂的进出,蜂巢屉4内的蜂巢腔12用于蜜蜂筑巢采蜜,当需要对蜂箱13内的蜂巢和蜜蜂进行管理、观察和取蜜时,养蜂人员只需手动拉动蜂巢屉4的拉手33进行拉动蜂巢屉4,将蜂巢屉4抽出即可,如此,可将蜂箱13设计为双层,便于对蜂箱13内的蜂巢和蜜蜂进行管理,提高了养蜂效率;通过设有温湿度传感器6、控制系统装置2和太阳能板8,蜂箱13内部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6,而温湿度传感器6上安装有感温湿管20,感温湿管20用于对蜂箱13内的温湿度进行感测,感温湿管20感测到温湿度,通过温湿感安装件21和温湿感转换安装件22进行转换为电输信号,由温湿感信号件23和温湿感信号发射件24进行发射,通过温湿感信号传输管26进行传输,由传输线传至控制系统模块38,由控制系统模块38进行判断,显示出温湿度数据,再根人为设定的恒定温度值,进行控制静音风扇7和电加热梯柱器19的工作状态,进行对蜂箱13内部升温和降温,如此,可对蜂箱进行自动调节温度,对蜂箱13进行保温。

上述静音风扇7为市面上一种常见的dm-d-263-138-h型号;上述电加热梯柱器19为市面上一种常见的dn50型号;上述蓄电池39为市面上一种常见的三元/磷酸铁锂电池型号。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保温蜂箱,包括基座1、控制系统装置2、汲热层3、蜂巢屉4、通电线5、温湿度传感器6、静音风扇7、太阳能板8、降温风管9、遮阳板10、支撑架11、蜂箱腔12、蜂箱13、蜂巢口14、水液注入口15、水液注入阀16、升温蒸汽腔17、电加热腔18、电加热梯柱器19、感温湿管20、温湿感安装件21、温湿感转换安装件22、温湿感信号件23、温湿感信号发射件24、温湿感信号补偿件25、温湿感信号传输管26、扇叶27、通电柱28、进气格栅29、扇机30、电加热梯柱棒31、绝缘保护套32、拉手33、屉板34、蜂巢腔35、滑槽36、电源柱37、控制系统模块38、蓄电池39、主风管40、进风嘴41、风孔42,上述电器元件均为现有技术产品,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使用的需要,选取、安装并完成电路的调试作业,确保各用电器均能正常工作,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申请人在这里不做具体限制。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