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作物补种补苗用辅助工具

文档序号:26522932发布日期:2021-09-04 10:38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作物补种补苗用辅助工具

1.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作物补种补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作物补种补苗用辅助工具。


背景技术:

2.在农作物中大豆、玉米、花生的种植过程中,不管是采用机械化的播种作业,还是采用传统的人工播种作业,由于镇压覆土厚度、湿度等各种原因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苗现象。如果缺苗情况严重,直接降低玉米、花生、大豆等种植的亩产量,将低其农业经济效益。
3.对于缺苗的情况,进行人工针对性补种补苗作业是满足农艺种植密度要求的必要的措施。采用人工针对性补种补苗作业,是一种高效快速的方式,同时人工的补种补苗作业,能够保证二次补种补苗的出苗率;但是前提是整个种植区域,在缺苗不严重的情况下。人工补种补苗作业,一般需要两个人的配合才能进行补种补苗作业,在讲究高效种植农业的今天,显然效率低下的配合式的人工补种补苗作业,不能满足现代化农业种植的要求。发明人基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研发了一种农作物补种补苗用辅助工具,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农作物补种补苗用辅助工具,其设计结构简单、科学合理、补种补苗作业高效方便;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中空的圆管的一端设置倾斜刺尖部,同时在倾斜刺尖部的对应位置设置与其配合活动的定位舌,操作人员用单脚踩踏踏板,将倾斜刺尖部连通定位舌一起插入到所补种或补苗的位置,然后操作人员将种子或苗投入到圆管的上部开口中,随着圆管的拔出,定位舌将种子或苗定位到固定位置。
5.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农作物补种补苗用辅助工具,包括钢管、刺尖部、固定环、旋转轴;钢管为中空状,刺尖部设置在钢管的底部一侧位置,所述刺尖部为倾斜状;固定环固定设置在所述刺尖部的上部左侧位置,所述固定环在刺尖部的上部左侧呈前后对称设置,旋转轴固定在前后固定环的中心孔中;踏板与定位舌垂直铸造成型为一体,所述踏板和定位舌呈7字型,定位舌为从上至下逐渐变窄的v型,所述定位舌与刺尖部的形状形同;所述踏板和定位舌的折弯处与所述旋转轴的外侧面固定焊接,踏板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实现上下摆动,定位舌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实现左右摆动;投种口固定设置在钢管的上部位置,用于投送种子或幼苗。
6.所述刺尖部是将钢管底端通过加工设备切割成的倾斜状,刺尖部用于插入到需要补种补苗的田地中。
7.所述固定环为中空的圆环,旋转轴穿过前后对称焊接的固定环的中心,并通过铆接固定。
8.所述踏板至刺尖部底部的深度为3

~5


9.所述定位舌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实现左右摆动,当定位舌摆动到与刺尖部的倾斜面接触时,所述定位舌与刺尖部的倾斜面紧密贴合。
10.这种农作物补种补苗用辅助工具的使用过程为:当播种后的农作物,出现缺苗时,需要用这种农作物补种补苗用辅助工具,进行补种补苗时,首先操作人员用手提起钢管,将刺尖部对准需要补种补苗的位置,此时操作人员用脚踩在踏板上,用力向下踩,同时由于踏板受力,带动定位舌以旋转轴为中心,向刺尖部倾斜面的位置移动,并使定位舌与刺尖部的倾斜面接触贴合,与此同时操作人员将种子或幼苗通过投种口投入到钢管中,当种子或幼苗自由落入到刺尖部的底部位置时,由于定位舌与刺尖部的倾斜面接触贴合状,此时将种子或幼苗暂时定位到定位舌与刺尖部底部位置,当操作人员将钢管提起时,由于此时踏板不受力,定位舌随着钢管和刺尖部同时离开土壤,当定位舌完全脱离土壤时,定位舌自动离开刺尖部的倾斜面;这样完成了整个补种补苗作业。
11.所述钢管为中空状,刺尖部设置在钢管的底部一侧位置,所述刺尖部为倾斜状。其中利用钢管的中空结构为种子或幼苗提供了自由落入到预定补种补苗位置的通道,同时利用钢管底部的刺尖部可以轻松地将钢管插入到田地中。
12.所述固定环固定设置在所述刺尖部的上部左侧位置,所述固定环在刺尖部的上部左侧呈前后对称设置;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一方面固定环的设置,可以将旋转轴铆接固定在前后固定环的中间位置,为踏板和定位舌的焊接固定提供了固定连接的平台;另一方面利用旋转轴的转动可以实现踏板的上下摆动和定位舌的左右摆动。
13.所述踏板与定位舌垂直铸造成型为一体,所述踏板和定位舌呈7字型,定位舌为从上至下逐渐变窄的v型,所述定位舌与刺尖部的形状形同;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踏板和定位舌的一体式结构,实现了踏板和定位舌以旋转轴为中心的联动摆动。
14.所述定位舌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实现左右摆动,当定位舌摆动到与刺尖部的倾斜面接触时,所述定位舌与刺尖部的倾斜面紧密贴合。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定位舌与刺尖部的倾斜面紧密贴合,起到对种子或幼苗的暂时定位,为补种或补苗作业准确预定位置的补种或补苗创造了条件。
15.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农作物补种补苗用辅助工具,其设计结构简单、科学合理、补种补苗作业高效方便;提高了补种补苗效率,保证了补种补苗的成活率。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放大示意图;
18.图中标记:1、钢管,2、刺尖部,3、固定环,4、旋转轴,5、踏板,6、定位舌,7、投种口。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0.如图所示,一种农作物补种补苗用辅助工具,包括钢管1、刺尖部2、固定环3、旋转轴4;钢管1为中空状,刺尖部2设置在钢管1的底部一侧位置,所述刺尖部2为倾斜状;固定环3固定设置在所述刺尖部2的上部左侧位置,所述固定环3在刺尖部2的上部左侧呈前后对称
设置,旋转轴4固定在前后固定环3的中心孔中;踏板5与定位舌6垂直铸造成型为一体,所述踏板5和定位舌6呈7字型,定位舌6为从上至下逐渐变窄的v型,所述定位舌6与刺尖部2的形状形同;所述踏板5和定位舌6的折弯处与所述旋转轴4的外侧面固定焊接,踏板5以所述旋转轴4为中心实现上下摆动,定位舌6以所述旋转轴4为中心实现左右摆动;投种口7固定设置在钢管1的上部位置,用于投送种子或幼苗。
21.所述刺尖部2是将钢管1底端通过加工设备切割成的倾斜状,刺尖部2用于插入到需要补种补苗的田地中。
22.所述固定环3为中空的圆环,旋转轴4穿过前后对称焊接的固定环3的中心,并通过铆接固定。
23.所述踏板5至刺尖部2底部的深度为3

~5


24.所述定位舌6以所述旋转轴4为中心实现左右摆动,当定位舌6摆动到与刺尖部2的倾斜面接触时,所述定位舌6与刺尖部2的倾斜面紧密贴合。
25.这种农作物补种补苗用辅助工具的使用过程为:当播种后的农作物,出现缺苗时,需要用这种农作物补种补苗用辅助工具,进行补种补苗时,首先操作人员用手提起钢管1,将刺尖部2对准需要补种补苗的位置,此时操作人员用脚踩在踏板5上,用力向下踩,同时由于踏板受力,带动定位舌6以旋转轴4为中心,向刺尖部2倾斜面的位置移动,并使定位舌6与刺尖部2的倾斜面接触贴合,与此同时操作人员将种子或幼苗通过投种口7投入到钢管1中,当种子或幼苗自由落入到刺尖部2的底部位置时,由于定位舌6与刺尖部2的倾斜面接触贴合状,此时将种子或幼苗暂时定位到定位舌6与刺尖部2底部位置,当操作人员将钢管1提起时,由于此时踏板5不受力,定位舌6随着钢管1和刺尖部2同时离开土壤,当定位舌6完全脱离土壤时,定位舌6自动离开刺尖部2的倾斜面;这样完成了整个补种补苗作业。
26.对上述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