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屋白蚁地下监测防治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06947发布日期:2021-12-15 08:14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房屋白蚁地下监测防治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白蚁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房屋白蚁地下监测防治设备。


背景技术:

2.众所周知,白蚁个体虽小但危害却很大,几乎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用无不遭受其害,尤其是对房屋建筑、通讯设备和水库提坝等危害十分明显,而且后果严重。为此人们采取了许多办法来消灭白蚁,但往往是在遭受白蚁严重危害之后才想到采取措施。理想的办法应该是在白蚁造成对人们的实际危害之前能发现并加以控制,把白蚁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3.专利号201020193682.x的公布了一种白蚁防治装置,具体为一种白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装卸盖和内胆;所述的内胆由分隔柱分隔成至少一条贯通的孔道,孔道内设置饵木,相邻的饵木内开有至少一条挖空的孔道并装入非金属珠粒体后由导线连通,构成白蚁监测传感器。上述一种白蚁监测装置,利用了白蚁对木材蛀食造成破坏的特征,受环境因素影响极小,该监测装置对白蚁具有专一、稳定、可靠的检测能力,其稳定性、准确性可靠;该监测装置构思巧妙、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大量适用于有线或无线白蚁监测控制系统的使用。
4.上述技术的白蚁防治装置有以下缺点:1、该装置在进行对白蚁的监测时,无法进行对白蚁的诱杀,使得工作人员无法观察到白蚁属于什么品种,无法从根本上整治;2、该装置在进行安装时,壳体表面没有做出防护措施,壳体被破坏无法进行监测和防护的作用,且无法便捷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房屋白蚁地下监测防治设备,该装置在进行对白蚁的监测时,能够进行对白蚁的诱杀,使得工作人员观察到白蚁属于什么品种,从根本上整治,在进行安装时,壳体表面做出防护措施,壳体能够正常进行监测和防护的作用,且方便便捷更换。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房屋白蚁地下监测防治设备,包括壳体、上盖和底座,所述壳体上方固定连接有上盖,所述壳体下方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内部设置有蓄水槽,所述蓄水槽上方镶嵌连接有圆锥体,所述圆锥体中间设置有引诱棒,所述壳体表面开设有通孔a,且通孔a为多个,所述通孔a右侧开设有通孔b,且通孔b为多个。
8.可选的,所述壳体表层设置为铁皮层,所述铁皮层上方设置有抗压层,所述抗压层上方设置有防腐蚀层,所述防腐蚀层上方设置有耐磨层。
9.可选的,所述上盖中间镶嵌连接有内盖,所述内盖两侧设置有卡扣。
10.可选的,所述内盖与圆锥体之间配合连接。
11.可选的,所述防腐蚀层采用聚乙烯材料制成。
12.可选的,所述引诱棒采用材料为松木。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房屋白蚁地下监测防治设备:
15.1、通过人工将壳体通过底部的底座固定于地下,在壳体的表面开设有多个通孔a与通孔b,能够方便更多的白蚁进入,方便进行更多的观察,且在壳体放入时顶部设置有上盖,上盖的内部设置有内盖,内盖的下方连接有圆锥体,能够方便进行拿取,且在圆锥体的内部设置有引诱棒,引诱棒采用松木材料制成,松木白蚁更加喜好,能够方便引诱白蚁,且在引诱时,圆锥体为倒圆锥体,能够方便白蚁落入下方的蓄水槽内部,能够方便工作人员进行观察白蚁的品种,从而有效地进行根治,该装置在进行对白蚁的监测时,能够进行对白蚁的诱杀,使得工作人员观察到白蚁属于什么品种,从根本上整治。
16.2、壳体在放置于内部时,需要抗白蚁的啃食,且避免白蚁抗拒,且在壳体采用铁片层制成,能够有效避免白蚁的啃食,且在铁皮层的外部设置有抗压层,能够防止外部泥土的紧和造成壳体的变形,使得白蚁能够正常进入,且在抗压层的上方设置有防腐蚀层,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和隔水性,与管道表面有较强的附着力,能抗化学破坏和有一定的机械强度,能够有效避免白蚁的啃食,且在防腐蚀层的外部设置有耐磨层,避免长时间的磨损放置于地下,造成损坏,且在内部松木用完时,通过卡扣打开内盖,将内部圆锥体取出更换引诱棒,该装置在进行安装时,壳体表面做出防护措施,壳体能够正常进行监测和防护的作用,且方便便捷更换。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房屋白蚁地下监测防治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房屋白蚁地下监测防治设备的壳体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房屋白蚁地下监测防治设备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房屋白蚁地下监测防治设备的俯视图。
22.图中:1、壳体;2、上盖;3、圆锥体;4、引诱棒;5、底座;6、蓄水槽;7、通孔a;8、通孔b;9、铁皮层;10、抗压层;11、防腐蚀层;12、耐磨层;13、内盖;14、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下面将结合图1~图4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房屋白蚁地下监测防治设备进
行详细的说明。
25.参考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房屋白蚁地下监测防治设备,包括壳体1、上盖2和底座5,所述壳体1上方固定连接有上盖2,所述壳体1下方安装有底座5,所述底座5内部设置有蓄水槽6,所述蓄水槽6上方镶嵌连接有圆锥体3,所述圆锥体3中间设置有引诱棒4,所述壳体1表面开设有通孔a7,且通孔a7为多个,所述通孔a7右侧开设有通孔b8,且通孔b8为多个。
26.示例的,通过人工将壳体1通过底部的底座5固定于地下,在壳体1的表面开设有多个通孔a7与通孔b8,能够方便更多的白蚁进入,方便进行更多的观察,且在壳体1放入时顶部设置有上盖2,上盖2的内部设置有内盖13,且在圆锥体3的内部设置有引诱棒4,引诱棒4采用松木材料制成,且在引诱时,圆锥体3为倒圆锥体3,能够方便白蚁落入下方的蓄水槽6内部,能够方便工作人员进行观察白蚁的品种,从而有效地进行根治,壳体1在放置于内部时,需要抗白蚁的啃食,且避免白蚁抗拒。
27.参考图3所示,所述壳体1表层设置为铁皮层9,所述铁皮层9上方设置有抗压层10,所述抗压层10上方设置有防腐蚀层11,所述防腐蚀层11上方设置有耐磨层12。
28.示例的,在壳体1采用铁片层制成,能够有效避免白蚁的啃食,且在铁皮层9的外部设置有抗压层10,能够防止外部泥土的紧和造成壳体1的变形,使得白蚁能够正常进入,且在抗压层10的上方设置有防腐蚀层11,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和隔水性,与管道表面有较强的附着力,能抗化学破坏和有一定的机械强度,能够有效避免白蚁的啃食,且在防腐蚀层11的外部设置有耐磨层12,避免长时间的磨损放置于地下,造成损坏。
29.参考图4所示,所述上盖2中间镶嵌连接有内盖13,所述内盖13两侧设置有卡扣14。
30.示例的,在内部松木用完时,通过卡扣14打开内盖13,将内部圆锥体3取出更换引诱棒4。
31.参考图1和图4所示,所述内盖13与圆锥体3之间配合连接。
32.示例的,内盖13的下方连接有圆锥体3,能够方便进行拿取。
33.参考图3所示,所述防腐蚀层11采用聚乙烯材料制成。
34.示例的,聚乙烯树脂为无毒、无味的白色粉末或颗粒,外观呈乳白色,有似蜡的手感,吸水率低,小于0.01%。聚乙烯膜透明,并随结晶度的提高而降低。
35.参考图1所示,所述引诱棒4采用材料为松木。
36.示例的,松木白蚁更加喜好,能够方便引诱白蚁。
37.使用时,通过人工将壳体1通过底部的底座5固定于地下,在壳体1的表面开设有多个通孔a7与通孔b8,能够方便更多的白蚁进入,方便进行更多的观察,且在壳体1放入时顶部设置有上盖2,上盖2的内部设置有内盖13,内盖13的下方连接有圆锥体3,能够方便进行拿取,且在圆锥体3的内部设置有引诱棒4,引诱棒4采用松木材料制成,松木白蚁更加喜好,能够方便引诱白蚁,且在引诱时,圆锥体3为倒圆锥体3,能够方便白蚁落入下方的蓄水槽6内部,能够方便工作人员进行观察白蚁的品种,从而有效地进行根治,壳体1在放置于内部时,需要抗白蚁的啃食,且避免白蚁抗拒,且在壳体1采用铁片层制成,能够有效避免白蚁的啃食,且在铁皮层9的外部设置有抗压层10,能够防止外部泥土的紧和造成壳体1的变形,使得白蚁能够正常进入,且在抗压层10的上方设置有防腐蚀层11,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和隔水性,与管道表面有较强的附着力,能抗化学破坏和有一定的机械强度,能够有效避免白蚁
的啃食,且在防腐蚀层11的外部设置有耐磨层12,避免长时间的磨损放置于地下,造成损坏,且在内部松木用完时,通过卡扣14打开内盖13,将内部圆锥体3取出更换引诱棒4。
38.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房屋白蚁地下监测防治设备,包括1、壳体;2、上盖;3、圆锥体;4、引诱棒;5、底座;6、蓄水槽;7、通孔a;8、通孔b;9、铁皮层;10、抗压层;11、防腐蚀层;12、耐磨层;13、内盖;14、卡扣,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39.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