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果桑双篱架

文档序号:27269573发布日期:2021-11-06 02:39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果桑双篱架

1.本实用新型属于果桑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果桑双篱架。


背景技术:

2.桑树起源我国,栽培历史悠久,自然分布广泛,野生资源丰富,后传入世界各地。传统的桑树品种是以采叶养蚕为主,不结桑果或结果较小。桑果,又称桑椹,其营养极为丰富,具有明目健脾、补肾乌发等药食同源的保健功能,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随着人们对采摘鲜食、桑椹酒、桑果汁、桑果酱、桑果冻、桑椹醋、桑椹花青素等需求的日趋增多,科技人员利用传统技术、生物技术和现代科技,从众多结果少的桑树中选育培养出了果形大产果量高的系列桑树品种,因这些桑树品种以结果为主和或果叶兼用故称果桑。果桑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生物制药、印染、造纸、饲料、蚕业等领域;随着果桑产业的发展和相关新产品的精深开发,对果桑原料需求量越来越大。
3.传统的果桑栽植形式多种植在平地或缓坡地,平地采用宽行密株或宽窄行栽植形式,缓坡地还可以采用等高栽植形式,栽植密度以400

600株/亩为宜。传统的果桑管理存在采光不均衡通风效果差,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因此在树体管理上以树形养成、实施夏伐、合理留条、通风透光和养采结合为主,但仍存在单位面积产出比小,收益不高等诸多问题。为此,果桑的速生高产高效种植模式成为期盼。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果桑双篱架,果桑在双篱架上生长能够提升果桑种植的产量和效益,对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的经济收益,发展立体农业、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提供了技术支撑。
5.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果桑双篱架,包括由若干横杆和一竖立杆组成的支架,所述横杆固定于所述竖立杆上,所述竖立杆埋于垄埂中,垄埂之间为垄沟,所述支架至少有两个,由拉线通过同一水平高度的所述横杆两端相连接。
7.优选的,所述竖立杆在所述垄埂中埋的深度为0.3

0.7米。
8.优选的,所述横杆包括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和第三横杆,所述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和第三横杆在所述竖立杆上的长度依次延长,呈“丰”字结构。
9.进一步优选的,第一横杆的长度为0.3

0.7米,所述第二横杆的长度为0.5

0.9米,所述第三横杆的长度为0.7

1.1米。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横杆距离垄埂的高度为0.7

1.1米,所述第二横杆距离垄埂的高度为1.5

1.9米,所述第三横杆距离垄埂的高度为2.1

2.5米。
11.优选的,所述支架及拉线呈南北走向。
12.优选的,所述垄埂横截面呈梯形结构,上边宽0.1

0.3米,下边宽0.6

1米,高0.2

0.4米。
13.优选的,所述垄沟横截面呈倒梯形结构,上边宽1.4

1.8米、下边宽0.8

1.2米、高0.1

0.3米。
14.优选的,所述竖立杆通过斜拉固定线与地面固定物相连接。
1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斜拉固定线为三条。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7.果桑在本实用新型的双篱架上栽培,能有效利用高度空间,使枝叶通风透光均匀,克服了果桑种植管理中单位面积产量低、质量差、效益不高的问题。通过对枝条、叶片有序布局,将枝条均匀的分布于篱架之上,克服了自由生长造成的枝条、枝叶重叠或倒伏,通风透光均匀的同时解决了枝叶重叠光和效率低的问题。
18.果桑在本实用新型双篱架上生长,能利用顶端优势驱使枝条向上生长,花芽、隐芽不易萌发,避免了结果枝条盲节出现,且果实大、上浆好、糖分高、着色均匀,与同等树龄的其他管理模式相比更具丰产性,成熟期、成熟度可控,既能适合酿酒等原料种植也适合采摘和或反季节生产。
19.本实用新型的果桑双篱架栽培方法应用范围广,适用各果桑品种,同时也适应陆地、拱棚、暖棚种植模式。同时更方便果实统一采收,为将来机械采收奠定了基础;本实用新型对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的经济收益,发展立体农业、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提供了技术支撑。
附图说明
20.图1为果桑双篱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不同横杆的垂直高度示意图;
22.图3为不同横杆的长度示意图;
23.图4为垄埂和垄沟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果桑在双篱架上生长示意图。
25.其中,1、竖立杆;21、第一横杆;22、第二横杆;23、第三横杆;3、拉线;4、斜拉固定线;5、垄埂;6、垄沟;70、主干;71、一级支干;72、二级支干;73、三级支干。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27.实施例1
28.如图1所示,果桑双篱架是由多行或单行的多个支架经拉线3连接组成的形似篱笆的架式结构。果桑双篱架包括由若干横杆和一竖立杆1组成的支架,横杆固定于竖立杆1上,竖立杆1埋于垄埂5中,垄埂5之间为垄沟6;支架至少有两个,由拉线3通过同一水平高度的横杆两端相连接。
29.支架包括竖立杆1以及固定于竖立杆1上的三个横杆,由下往上依次为第一横杆21、第二横杆22和第三横杆23,第一横杆21、第二横杆22和第三横杆23的长度分别为0.50米、0.70米和0.90米,形成单行上宽下窄的“丰”字形支架结构(图2)。竖立杆1与垄埂5同方向且深埋于垄埂5台面中间,竖立杆1高度为3米,在垄埂5台面下埋0.50米、垄埂5台面上露
2.50米。竖立杆1的行距为1.8米。第一横杆21、第二横杆22和第三横杆23的固定高度自垄埂5台面向上分别为0.9米、1.7米和2.3米(图3)。
30.连接单行各支架的第一横杆21与第一横杆21、第二横杆22与第二横杆22、第三横杆23与第三横杆23两端的拉线3,形成双篱架构架。支架通过三条斜拉固定线4与埋设在土中的固定物相连接并向外侧紧固,防止受重力后向中间倾斜。
31.竖立杆1和横杆可选水泥、木质、铁质等材料,从便于施工和牢固程度比较,优选铁管焊接丰字形双篱架支架。拉线3和斜拉固定线4可以为金属和或尼龙材料,优选粗铁丝。
32.设计双篱架为南北朝向,有利于通风透光。沿双篱架支架的走向培土做水平梯形垄埂5,垄埂5自垄沟6取土向垄埂5上培土,垄埂5垄高0.30米、垄埂5顶宽0.20米、底边宽0.80米。取土培垄后垄埂5横截面呈梯形结构,上边宽0.20米、下边宽0.80米、高0.30米。对应的,取土培垄后垄沟6横截面呈倒梯形结构,上边宽1.60米、下边宽1米、高0.30米(图4)。
33.选择当年生和或2至3年生无虫害的果桑壮苗定植于垄埂5台面,株距0.8米、行距1.8米且成南北走向,定干高度为0.20米,定植后浇两次透水有利于苗木成活。
34.地面到一级支干71间为主干70,定干后在主干70上培养出来的枝条为一级支干71,一级枝干上培养出来的枝条为二级支干72,二级枝干上培养出来的枝条为三级支干73。每个二级支干72和三级支干73上保留一至二个向上的顶芽继续生长,其余腋芽抹掉、枝条剪除。当枝条的生长点高于水平拉线3时,将枝条均匀排列在篱架拉线3的内侧并捆扎牢固,如此反复向上修剪与捆扎(图5)。
35.果桑采收结束及时进行更新修剪,每次成熟采摘后保留主干和一级支干,在二级支干基部留3

5厘米长的枝条,其余部分全部剪除,继续使用九叶摘心法培养当年生的二级、三级支干枝条。
36.本实用新型通过双篱架栽培有效利用高度空间,使枝叶通风透光均匀,克服了果桑种植管理中单位面积产量低、质量差、效益不高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对枝条、叶片有序布局,克服了自由生长造成的枝条、枝叶重叠或倒伏;能提高果品质量减少落果,同时更方便果实统一采收,为将来机械采收奠定了基础;本发明对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的经济收益,发展立体农业、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提供了技术支撑。
3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