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种用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97089发布日期:2022-06-22 05:49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栽种用袋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栽种用袋,用于在供植物种植的地面种植并固定该植物。


背景技术:

2.在形成于路边的护坡等被修成的地面,进行用于防止砂土的流出、地表面的崩塌,或者提高景观的栽种,但被修成的地面成为难以培育植物的环境的情况较多。因此,作为用于在被修成的地面种植并固定植物的方法,采用将包含植物生长所需的成分的培土填充于袋体而形成的栽种用袋。
3.为了使种植的植物固定于地面,必须使该植物的根茎从栽种用袋中向地面伸长并生长,从而栽种用袋的袋体不能阻碍其伸长。因此,采用由随时间老化的材质形成构成栽种用袋的袋体,并使袋体的强度随着根茎的生长而降低的方法。然而,在该方法中,在袋体的老化速度、老化部位不适于植物的生长的情况下,存在培土成为干燥或过湿的状态,或者生长的根茎成为无法从袋体中伸长的状态等问题。
4.因此,提出了用于使构成栽种用袋的袋体的老化速度、老化部位适于植物的生长,并保持适于植物生长的环境的方法。并且,作为这样的方法,例如在日本特开2006-101820公报中,提出了保水性与透根性这两方面优良的栽种用袋。在该栽种用袋中,通过组合使用生物降解速度不同的线与片状体,使袋体的强度随着根茎的生长而降低。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01820公报
6.包含上述栽种用袋在内,现有的栽种用袋通常在与供植物种植的地面的所在地(现场)不同的场所被生产,并根据需要从生产的场所被搬运到现场。另外,生产的栽种用袋存在在被生产出后,在生产的场所被保管规定期间的情况。然而,在保管的期间超过了根茎的伸长所设定的袋体的老化期间的情况下,存在在搬运作业中,培土从在袋体产生的透根用的间隙流出,从而对搬运造成障碍的问题。并且,该问题在作为使袋体的强度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降低的手段使用生物降解性线的情况下尤其显著。


技术实现要素:

7.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栽种用袋,使用生物降解性线维持不妨碍根茎的伸长地使上述根茎生长的功能,并且能够不对搬运造成障碍地长期保管。
8.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栽种用袋中,在形成接地面的不透水性的底面片状体设置的透根用矩形开口的较长的边缘的附近沿着上述较长的边缘向上述底面片状体的接地的一侧被折返,上述透根用矩形开口被具有不透水性与生物降解性的封闭片状体封闭,其中,使用生物降解性线将上述封闭片状体遍及上述较长的边缘的全长地缝合于上述被折返的部位,而不使用生物降解性线将上述封闭片状体沿着上述透根用矩形开口的较短的边缘且遍及上述较短的边缘的全长地缝合于上述底面片状体。
9.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栽种用袋中,一组同一形状的呈四边形且具有不透水性的第一片状体以在一个边缘的附近沿着上述边缘被折返,且上述被折返的部位在对置的方向
空开间隔并成为线对称的状态进行配置,通过将呈四边形且具有不透水性与生物降解性的第二片状体缝合于上述第一片状体的被折返的部位的双方而形成的底面片状体成为以上述第二片状体为外侧的接地面,在上述第一片状体与上述第二片状体的缝合部设置有使用了生物降解性线的部位。
10.在本发明中,使用上述生物降解性线进行缝合的部位的一部分也可以通过不使用生物降解性线进行缝合的部位加强。
11.在使用上述生物降解性线进行缝合的部位,上述生物降解性线也可以在上述底面片状体侧露出,与在接地侧露出的非生物降解性线组合使用。
12.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栽种用袋,使用生物降解性线将对在形成接地面的底面片状体设置的透根用矩形开口进行封闭的封闭片状体遍及透根用矩形开口的较长的边缘的全长进行缝合,因此根茎能够通过由生物降解性线的分解而形成的间隙,随着其生长从袋体内部向地面伸长。另外,在具有生物降解性的封闭片状体分解后,根茎能够通过相对于地面被释放的透根用矩形开口从袋体内部向地面伸长。即,维持不妨碍根茎的伸长地使根茎生长的功能。
13.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栽种用袋,在形成成为接地面的底面片状体的第一片状体与第二片状体的缝合部设置有使用了生物降解性线的部位,因此根茎能够通过由生物降解性线的分解而形成的间隙,随着其生长从袋体内部向地面伸长。另外,在第二片状体分解后,根茎能够通过相对于地面被释放的第一片状体的间隔从袋体内部向地面伸长。即,维持不妨碍根茎的伸长地使根茎生长的功能。
14.另外,第一栽种用袋中的在袋体的外侧配置的沿着透根用矩形开口的较长的边缘被折返的部位,或者第二栽种用袋中的在袋体的外侧配置的第一片状体的被折返的部位的缝合部成为不与被填充的培土接触的状态。即,使用生物降解性线进行缝合的部位不与被填充的培土接触,因此能够抑制培土所引起的生物降解,从而能够延长直至老化的期间。因此,能够不对搬运造成障碍地长期保管。
15.其中,若使用生物降解性线的部位过短,则存在在直到生根后封闭片状体腐蚀分解为止的期间引起生长阻碍的担忧,若使用生物降解性线的部位过长,则存在在强度因被保管的期间的老化的进行而下降时,在搬运时因内部培土的重量而崩坏从而使培土排出的担忧。因此,需要考虑根茎的生长与搬运时所需的强度,形成适当的长度尺寸。例如,在填充的培土的量为20升的情况下,优选为5~15cm。
16.另一方面,存在使用生物降解性线进行缝合的部位因底面片状体的形状、尺寸、及制造条件等,无法形成考虑了根茎的生长与搬运时所需的强度的适当的长度尺寸,而成为更长的情况。与此相对,在本发明中,使用生物降解性线进行缝合的部位的一部分通过不使用生物降解性线进行缝合的部位加强,因此通过将使用了生物降解性线的部位的连续的长度形成适当的尺寸,能够不引起生长阻碍,而防止搬运时的内部培土的重量所引起的崩坏。因此,能够不对搬运造成障碍地长期保管。
17.另外,在使用生物降解性线进行缝合的部位,生物降解性线在底面片状体侧露出,与在接地侧露出的非生物降解性线组合使用,由此能够抑制供栽种用袋载置的面所引起的生物降解,从而能够更加延长直至老化的期间。因此,能够不对搬运造成障碍地更长期保管。
18.此外,在本发明中,非生物降解性线是指,在生长的根茎从袋体的内部向地面伸长,种植的植物的固定所需的程度的期间,具有强度不降低而维持初始的状态的性质的线。只要具有在种植的植物固定之前维持袋体的形状的程度的耐候性、耐腐蚀性即可,能够使用公知的合成树脂制的线。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栽种用袋的实施方式的仰视图。
20.图2是沿着图1的a-a向视线的横向剖视图。
21.图3是沿着图1的b-b向视线的横向剖视图。
22.图4是沿着图1的c-c向视线的横向剖视图。
23.图5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栽种用袋的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24.图6是将使用生物降解性线进行缝合的部位放大示出的剖视图。
25.图7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栽种用袋的实施方式的仰视图。
26.图8是沿着图7的a-a向视线的横向剖视图。
27.图9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栽种用袋的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参照图1~图6,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栽种用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图2~图4中,为了便于说明,片状体的厚度相对于宽度方向、高度方向的尺寸表现得较大,从而厚度尺寸相对于宽度方向、高度方向的尺寸的比率并不准确。
29.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栽种用袋1通过在由不透水性的材质形成的袋体10填充包含植物生长所需的成分的培土11而形成。
30.在本实施方式中,袋体10由合成树脂形成,但只要袋体10具有不透水性,则其材料没有限制。也可以根据制造条件、使用环境,而使用其他公知的材料。
31.培土11只要适合于种植的植物的培育,则没有限制,能够使用公知的培养土。
32.袋体10由在载置于供植物种植的地面的状态下形成接地面的底面片状体12和以与底面片状体12相对的形式被附着的顶面片状体13构成。
33.底面片状体12与顶面片状体13呈矩形,底面片状体12的三个边被折返并重叠在顶面片状体13的三个边上,沿着顶面片状体13的边缘被缝合。
34.在底面片状体12与顶面片状体13的缝合部设置有不被缝合而使袋体10的外侧与内侧连通的部位。而且,该部位形成向袋体10的内部导入雨水的供水口14。
35.袋体10的底面片状体12未被折返的边缘形成培土11的填充口,在填充培土11后,通过适当的方法将上述填充口封闭。
36.顶面片状体13通过将矩形的两个片部接合而形成,在中央具备双方的片部的一个边缘相互相对并立起的立起部15。在立起部15设置有双方的片部不被接合而使袋体10的外侧与内侧连通的植物的插入口16。在本实施方式中,立起部15的两端附近翻倒而粘贴于顶面片状体13的表面,从而维持立起状态的中央部分成为插入口16。
37.在将栽种用袋1载置于地面的状态下,在底面片状体12的接地的部位设置有透根用矩形开口17。
38.透根用矩形开口17的较长的边缘的附近沿着其较长的边缘向底面片状体12的接地的一侧被折返。然后,使用生物降解性线将对透根用矩形开口17进行封闭的封闭片状体18遍及透根用矩形开口17的较长的边缘的全长地缝合于被折返的部位19,而不使用生物降解性线将上述封闭片状体18沿着透根用矩形开口17的较短的边缘且遍及该较短的边缘的全长地缝合于底面片状体12。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使用生物降解性线遍及透根用矩形开口17的较长的边缘的全长进行缝合的部位设为透根部21,将不使用生物降解性线遍及透根用矩形开口17的较短的边缘的全长进行缝合的部位设为接合部22。
39.透根部21在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附近,沿着透根部21的长度方向通过不使用生物降解性线进行缝合的部位(以下,称为加强部23)加强。
40.透根部21由在底面片状体12侧露出的生物降解性线与在接地侧露出的非生物降解性线形成。即,如图6所示,在底面片状体12形成上表面且封闭片状体18形成下表面的情况下,将上线24设为生物降解性线,并将下线25设为非生物降解性线进行缝合。由此,能够抑制供栽种用袋1载置的面所引起的生物降解,从而能够更加延长直至老化的期间。其中,也可以根据在栽种用袋2的保管中被载置的面的状态,将下线25设为生物降解性线。
41.在本实施方式中,透根部21的长度尺寸约为25cm,接合部22的长度尺寸约为12cm,加强部23的长度尺寸约为3cm。但是,这些尺寸没有限制,只要考虑根茎的生长与搬运时所需的强度,设为适当的长度尺寸即可。例如,在所填充的培土的量为20升的情况下,能够将透根部21的连续的长度尺寸设为5~15cm的范围。
42.在本实施方式中,顶面片状体13的片部以及底面片状体12采用合成树脂制的片材,但只要具有不透水性,则其材料没有限制。也可以根据制造条件、使用环境,使用其他公知的材料。
43.封闭片状体18具有生物降解性,并且通过将不接地的一侧的面设为不透水面19而具有不透水性。在本实施方式中,封闭片状体18采用单面被实施防水加工的生物降解性塑料片材,但也可以采用具有生物降解性与不透水性的其他公知的材料。
44.在本实施方式中,生物降解性线采用棉纱、麻线等天然材料所形成的线,但只要在生长的根茎从袋体10的内部向地面伸长时分解,则也可以使用由其他材料形成的线。
45.接下来,参照图7~图9,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栽种用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图8中,为了便于说明,片状体的厚度相对于宽度方向、高度方向的尺寸表现得较大,从而厚度尺寸相对于宽度方向、高度方向的尺寸的比率并不准确。另外,对与图1~图6所示的第一栽种用袋的实施方式实质相同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或简化其说明。
46.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栽种用袋2的底面片状体12由一组同一形状的空开间隔配置的具有不透水性的四边形的第一片状体12a和具有不透水性与生物降解性的四边形的第二片状体12b构成。
47.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栽种用袋2中,第一片状体12a采用合成树脂制的片材,但只要具有不透水性,则其材料没有限制。也可以根据制造条件、使用环境,使用其他公知的材料。
48.一组第一片状体12a以在一个边缘26的附近沿着该边缘26被折返,且被折返的部位19在对置的方向空开间隔17并成为线对称的状态进行配置,将第二片状体18缝合于被折返的部位19的双方。
49.第二片状体12b与第一片状体12a的缝合沿着第一片状体12a的边缘进行。而且,在第一片状体12a的被折返的部位19中的、与边缘26平行的方向(以下,称为被折返的部位19的长边方向)的中央的规定的长度尺寸的部位(透根部21)使用生物降解性线。此外,在第一片状体12a的被折返的部位19中的从长边方向的两端到透根部21的端部的部位(接合部22)不使用生物降解性线。另外,在透根部21的长边方向的中央部分附近,沿着透根部2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不使用生物降解性线进行缝合的部位(加强部23)。
50.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栽种用袋2中,透根部21的长度尺寸约为25cm,设置于长边方向的两端的接合部22的长度尺寸约为12cm,设置于透根部21的长边方向的中央部分的加强部23的长度尺寸约为3cm。但是,这些尺寸没有限制,只要考虑根茎的生长与搬运时所需的强度,设为适当的长度尺寸即可。
5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栽种用袋2中,透根部21与接合部22设置于与折返部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以下,称为折返部的宽度方向)不重叠的位置,但也可以设置于宽度方向重叠的位置。
52.另外,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栽种用袋1、2均经由供水口14将雨水导入袋体10的内部,由此防止培土11的干燥,但在仅利用初始状态的培土11所含的水分就能够进行培育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供水口14,而使袋体10的结构更简单。
53.再者,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栽种用袋1、2均在俯视时呈矩形,但其形状没有限制,例如,也可以是梯形。
54.附图标记说明
55.1、2

栽种用袋;10

袋体;11

培土;12

底面片状体;12a

第一片状体;12b

第二片状体;13

顶面片状体;14

供水口;15

立起部;16

插入口;17

透根用矩形开口;18

封闭片状体;19

被折返的部位;21

透根部;22

接合部;23

加强部;24

上线;25

下线;26

被折返的边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