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淮地区饲料油菜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806127发布日期:2021-04-23 16:49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黄淮地区饲料油菜种植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黄淮地区饲料油菜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2.黄淮地区春(早)播花生、春谷、烟叶、水稻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需要在4月底以前播种,但由于冬季作物小麦、油菜收获较晚,部分农户选择冬季弃耕,造成大量的冬闲田,土地生产力降低,农民收益减少。
3.经过研究,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选育了专用饲料油菜品种,在黄淮地区种植饲料油菜,油菜花期结束,4月20后左右就可收获可以有效缓解与烟叶、春花生、优质春谷等早茬作物的茬口衔接矛盾,形成周年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减少土地撂荒,提高土地产出,提高种植收益。
4.油菜可以作为饲料作物。油菜终花后1周左右收获的整株秸秆是一种优质饲料,蛋白质含量与豆科牧草相当,产量可达3

5吨,比豆科牧草高1

2倍,亩产蛋白质显著高于豆科牧草,且适口性好。一亩饲料油菜可供3

5头羊的饲料,产值超过2000元。每斤饲料按0.25

0.3元/kg算,亩收入千元左右。
5.综合起来,黄淮地区发展饲料油菜具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是饲用油菜种植成本低,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产量优势明显;二是能够与多种作物间作套种,解决茬口衔接矛盾,有利于种植结构调整;三是满足肉蛋奶消费增加对国产青储饲料的需求,同时具有肥田、覆土、观光等功能,综合效益显著。
6.目前尚未出现黄海地区关于饲料油菜种植栽培方法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提供一种黄淮地区饲料油菜种植方法,有效缓解与烟叶、春花生、优质春谷等早茬作物的茬口衔接矛盾,形成周年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减少土地撂荒,提高土地产出,提高种植收益。
8.本发明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黄淮地区饲料油菜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品种选择:选择适合黄淮地区种植,生物产量高的双低优质油菜杂交种,例如丰油10号。要求种子含水量不高于9%,净度不低于97%,发芽率80%以上;(2)播种:9月上旬至10月中旬播种;(3)施肥:同一般油菜施肥方法;为了改善适口性和降低成本,可以减少n肥的施用量,可减量25%左右,亩用复合肥(n:p:k=15:15:15)40kg,全部底施;返青期施用尿素7

10kg。
9.(4)合理密植:在黄淮地区种植密度为每667m
2 60000

70000株,可以得到较大的生物量,该密度下播种方法采用条播,行间距减少为20cm。和常规油菜种植方法不同之处:常规油菜种植密度为每667m220000

30000株,行距33cm;
(5)田间管理:同常规种植。花期可喷施浓度为0.2%的磷酸二氢钾,防止早衰;重点抓好蚜虫和病毒病的防治工作。蚜虫防治采用基施“地蚜灵”轻简高效防治技术。病毒病防治每667m2可用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300倍液或者1.5%植病灵乳油1000倍液喷雾。草害防治以化学除草为主,也可在4

6叶期及冬前、开春后进行中耕除草;(6)收获:在4月中下旬油菜花期结束后收割,此时油菜生物产量最大,作为饲料品质也最佳。常规油菜种植一般在5月中下旬油菜籽成熟后收获;(7)收割方法:人工收割,从油菜根部贴近地表的高度刈割。也可采用机械化联合收获,直接粉碎;(8)青贮:油菜秸秆含水量较高,在80%以上,不能直接青贮,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方法降低含水量:一是先割倒晾晒2

3天,待含水量降至60%

65%时,粉碎青贮;二是联合收获,同时在油菜粉碎秸秆中添加含水量低于65%的玉米秸秆、小麦秸秆中的至少一种,降低含水量到60%

65%;其它青贮技术同一般青贮技术。
10.本发明提供一种黄淮地区饲料油菜种植方法,有效缓解与烟叶、春花生、优质春谷等早茬作物的茬口衔接矛盾,形成周年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减少土地撂荒,提高土地产出,提高种植收益。
附图说明
11.图1 为不同种植密度对饲用生物产量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1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本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熟练人员可以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内容做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13.目前黄淮地区冬季寒冷干燥,最低气温低于0
°
。采用的品种丰油10号,抗寒,抗旱性较好,能够适应黄淮地区的气候条件。
14.一、不同种植方式对生物产量和和营养品质的影响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丰油10号为材料,通过设置7个不同的种植密度:1万株/亩、2万株/亩、3万株/亩、4万株/亩、5万株/亩、6万株/亩、7万株/亩;以及3个不同的种植行距:20cm、撒播、33.3cm。分析不同种植方式下的油菜植株饲用生物产量和营养品质等的差异,明确饲用油菜高产优质相协调的栽培技术,为黄淮海地区饲用油菜适宜轻简化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15.(1)不同行距对苗期和角果初期生物产量的影响如下表表1所示。
16.注:表1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p <0.05)。
17.分别在苗期和角果初期对在不同行距下的油菜生物产量进行了比较分析。苗期在33.3cm行距下的生物产量是最小的,为32346.22kg/hm2,与另外两个行距20cm和撒播的生物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20cm行距下的生物产量是最大的,为43555.38kg/hm2。角果初期在20cm行距下的生物产量是最大的,为71633.692kg/hm2,与在33.3cm行距下的生物产量差异不显著,与撒播下的生物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可以看出,在20cm的行距下,饲用油菜生物产量最高,可以作为最适宜的种植行距。
18.(2)不同行距对品质性状的影响如下表表2所示。
19.注:表2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p <0.05)。
20.通过表2数据,分析发现,在20cm,33.3cm和撒播的不同行距下,大部分品质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方差分析表明:在20cm行距下的粗灰分,粗脂肪,粗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两个行距。磷含量在撒播下最高,为0.35%,与在20cm行距下差异不显著;钙含量在33.3cm行距下最高,为1.30%,与在20cm行距下差异不显著。中性洗涤纤维受行距影响不大,行距间差异不显著;酸性洗涤纤维在20cm行距下最高,为39.08%,在33.3cm行距下最低,为37.06%。无氮浸出物含量在撒播条件下最高,为34.18%,与在33.3cm行距下差异不显著,与在20cm行距下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为29.78%。秸秆总能量不受行距影响,在三个行距下均为15.80 kj/g。
21.(3)不同种植密度对饲用生物产量的影响如图1所示,注:图1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p <0.05)。
22.由图1可见,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饲用油菜的生物产量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当种植密度为1万株/亩,生物产量最小,仅为47789.13kg/hm。当种植密度从2万株/亩增加到5万株/亩时,与种植密度为1万株/亩的生物产量差异不显著。当种植密度增加到6万株/亩和7万株/亩时,生物产量最高,分别为68600.34 kg/hm和72433.70 kg/hm,与种植密度为1万株/亩的生物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
23.(4)不同种植密度对饲用油菜品质的影响如下表表3所示。
24.分别对在7个种植密度下取样的饲用油菜植株进行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钙,磷,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等品质性状测定(见表3)。分析发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钙,磷,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等七个品质性状均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
25.降湿青贮油菜秸秆含水量较高,在80%以上,不能直接青贮。
26.不同种植方法终花期收获油菜生物体含水量在82

85%,收割后放置田间自然凉晒,一天可降低含水量5%左右,凉晒3天后可粉碎青贮。
27.结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饲用油菜的生物产量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当种植密度增加到6万株/亩和7万株/亩时,生物产量最高,分别为68600.34 kg/hm和72433.70 kg/hm。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钙,磷,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等品质性状不受种植密度的影响。通过比较3种不同的行距,发现在20cm的行距下,饲用油菜生物产量最高,可以作为最适宜的种植行距。同时在20cm的行距下,饲用油菜也表现出较高的粗脂肪,粗蛋白,粗灰分,钙和磷含量等较高的营养品质。
28.实施例1一种黄淮地区饲料油菜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品种选择:选择适合黄淮地区种植,生物产量高的双低优质油菜杂交种丰油10号。要求种子含水量不高于9%,净度不低于97%,发芽率80%以上;
(2)播种:2018年9月10日播种;(3)施肥:同一般油菜施肥方法;为了改善适口性和降低成本,可以减少n肥的施用量,可减量25%左右,亩用复合肥(n:p:k=15:15:15)40kg,全部底施;返青期施用尿素8kg。;(4)合理密植:在黄淮地区种植密度为每667m
2 60000株,可以得到较大的生物量,该密度下播种方法采用条播,行间距减少为20cm。和常规油菜种植方法不同之处:常规油菜种植密度为每667m220000

30000株,行距33cm;(5)田间管理:同常规种植。选取排灌方便、田块平整、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地块,采用机械化播种。重点抓好蚜虫和病毒病的防治工作。蚜虫防治采用基施“地蚜灵”轻简高效防治技术。病毒病防治每667m2可用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300倍液或者1.5%植病灵乳油1000倍液喷雾。草害防治以化学除草为主,也可在4

6叶期及冬前、开春后进行中耕除草;(6)收获:油菜花期结束后收割。
29.在2019年4月15日

22日进行收割,此时油菜生物产量最大,作为饲料品质也最佳。常规油菜种植一般在5月中下旬油菜籽成熟后收获;(7)收割方法:人工收割,从油菜根部贴近地表的高度刈割。也可采用机械化联合收获,直接粉碎;(8)青贮:油菜秸秆含水量较高,在80%以上,不能直接青贮,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方法降低含水量:一是先割倒晾晒2

3天,待含水量降至65%时,粉碎青贮;二是联合收获,同时在油菜粉碎秸秆中添加含水量低于65%的玉米秸秆,降低含水量到65%;其它青贮技术同一般青贮技术。
30.最终收获:饲用油菜生物产量为70363.76 kg/hm,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钙,磷,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等品质性状也较高,其中粗蛋白含量为12.56%,粗脂肪含量为4.1%,粗灰分含量为8.6%,钙含量为1.20g/kg,磷含量为0.31%,中性洗涤纤维为46.2%,酸性洗涤纤维为38.4%。
31.实施例2一种黄淮地区饲料油菜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品种选择:选择适合黄淮地区种植,生物产量高的双低优质油菜杂交种丰油10号。要求种子含水量不高于9%,净度不低于97%,发芽率80%以上;(2)播种:2018年10月15日播种;(3)施肥:同一般油菜施肥方法;为了改善适口性和降低成本,可以减少n肥的施用量,可减量25%左右,亩用复合肥(n:p:k=15:15:15)40kg,全部底施;返青期施用尿素10kg。
32.(4)合理密植:在黄淮地区种植密度为每667m
2 70000株,可以得到较大的生物量,该密度下播种方法采用条播,行间距减少为20cm。和常规油菜种植方法不同之处:常规油菜种植密度为每667m220000

30000株,行距33cm;(5)田间管理:同常规种植。选取排灌方便、田块平整、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地块,采用机械化播种。重点抓好蚜虫和病毒病的防治工作。蚜虫防治采用基施“地蚜灵”轻简高效防治技术。病毒病防治每667m2可用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300倍液或者1.5%植病灵乳油1000倍液喷雾。草害防治以化学除草为主,也可在4

6叶期及冬前、开春后进行中耕除草;(6)收获:在油菜花期结束后收割。
33.在2019年4月18日

28日进行收割,此时油菜生物产量最大,作为饲料品质也最佳。
常规油菜种植一般在5月中下旬油菜籽成熟后收获;(7)收割方法:人工收割,从油菜根部贴近地表的高度刈割。也可采用机械化联合收获,直接粉碎;(8)青贮:油菜秸秆含水量较高,在80%以上,不能直接青贮,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方法降低含水量:一是先割倒晾晒2

3天,待含水量降至65%时,粉碎青贮;二是联合收获,同时在油菜粉碎秸秆中添加含水量低于60%的玉米秸秆、小麦秸秆中的至少一种,降低含水量到65%;其它青贮技术同一般青贮技术。
34.最终收获:饲用油菜生物产量为68760.54 kg/hm,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钙,磷,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等品质性状也较高,其中粗蛋白含量为12.76%,粗脂肪含量为4.2%,粗灰分含量为8.2%,钙含量为1.20g/kg,磷含量为0.30%,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为43.9%,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为36.0%。
35.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及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整体构思前提下,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及作出的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