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烤烟涝害防控及应对综合管理方法

文档序号:24968670发布日期:2021-05-07 22:38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控措施及应对技术相结合控制烟田涝害对烤烟危害的综合管理方法,属于烟草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涝害是农业生产中的主要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危害极其严重,造成的损失也较大。烤烟是我国农业生产中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对水分的胁迫极其敏感,极不耐涝,涝害形成后不仅使烤烟减产,还使烤烟品质严重下降。据研究,烟田淹水时间超过24小时就会对烤烟构成明显的危害,导致烤烟受损,主要是因为土壤淹水后,烟株根系供氧受阻,有毒物质进入根系土壤后,造成根系活力下降,营养物质运输能力减弱。随着淹水胁迫强度增加,叶片组织含水量和水势会下降,气孔开度缩小,蒸腾强度减弱,同时严重损害烟株光合作用能力,淹水时间一旦过长,最终导致烟株根系腐烂,烟根死亡,同时增加了土壤病原菌的侵染风险,加重了根茎病及由叶片侵染病害的发生,导致黑茎病、青枯病和白粉病的爆发。同时,由于涝害使土壤水分过重,烟田径流量较大,土壤养分过量流失,使烤烟养分供应不足,烟叶提前落黄,干物质积累不够,造成产量和质量下降。

涝害形成主要是由于地势低洼积水,烟田排水不良,地下水位高,频繁降雨所致。目前,针对烤烟涝害防控,现有技术主要以预防为主,一般为增加田间排水设施和排水沟渠来降低涝害发生风险,但这些技术都较单一,预防效果不佳,遇到强降水天气还是不足以控制涝害发生,而针对涝害发生后的应对技术,尚未有明确的报道和完善的技术。

因此,针对常年发生和极易发生涝害的烟田,为避免或降低涝害对烤烟造成的损失,形成一套以烟田涝害防控技术和涝害发生后应对措施技术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仅通过田间排水设施或排水沟渠来降低涝害发生风险的预防效果不佳,以及涝害发生后还没有较好的应对补救措施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完善和有效的烤烟涝害防控及应对综合管理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烤烟涝害防控及应对综合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涝害防控:

①土地翻耕平整:浅耕,翻耕深度20~25cm,翻耕后进行碎垡,将土块碎垡为粒径2~3cm的小土块,碎垡完毕后进行平整;

②增开排水沟:土地平整后,在田块四周开挖排水沟的基础上,再沿田块的宽度方向在田块墒面间隔增加开挖排水腰沟;

③起垄理墒:起垄时,增大行距,缩小株距,行距为130cm,株距55cm,起垄完毕后打烟塘,按常规将垄的四个侧面和垄的上表面均覆盖地膜;

④肥料施用方法:施n:p5o2:k2o质量比为12:6:24烟草专用复合肥,所述烟草专用复合肥的总施肥量为70~75kg/亩,共分4次施入所述烟草专用复合肥,各次施肥量及时期为:底肥于烤烟移栽前1~2天施入,占总施肥量的30%;烤烟移栽后第14~15天施入总施肥量的20%,且将烟草专用复合肥粉碎按每公斤烟草专用复合肥兑100~120kg水浇施烟苗根部;揭膜培土时施总施肥量的30%;烟株进入旺长期封顶打杈前5~7天施入总施肥量的20%;

⑤揭膜培土:于烤烟移栽后第30~第35天揭膜培土,所述揭膜培土是只将垄上表面的地膜揭开,并且保留垄上表面各边缘5~10cm和垄的四个侧面的地膜,然后取两垄之间的土培于垄上表面,同时用土压住垄上表面边缘的地膜;

⑥中耕管理:田间杂草高度超过5cm时清除杂草;

⑦提前封顶打杈:烤烟植株现蕾时进行封顶打杈;

(2)涝害发生后的应对:

①涝害发生后的病害预防措施:在烟田退水24小时后,用混合溶液喷淋烟茎基部,每亩喷淋混合溶液50kg,所述混合溶液由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600~750倍液与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按1:1溶液质量比混合而成,同时每亩叶面喷施2%氨基寡糖素水剂800~1000倍液25kg;每隔5~7天按前述方法同时喷淋所述混合溶液和叶面喷施所述2%氨基寡糖素水剂800~1000倍液各一次;

②涝害发生后的营养调控:在烟田退水48小时后,且烟株叶片无萎焉症状后,使用n:k2o质量比为28:5的硝酸钾肥料进行根部追施,每亩2~3公斤;分别在退水后第5~第7天和第12~第15天每亩叶面喷施50kg磷酸二氢钾溶液各一次,每次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为磷酸二氢钾兑水稀释1000~1200倍液;

③烟株下部叶片的清除:涝害发生退水后,从烟株底部第一片叶片开始,由下而上摘除4~6片底部叶片,摘除时在叶柄距离茎杆1~2cm处掰断,之后,发现有感病叶片,进行清除。

进一步,步骤(1)②增开排水沟中开挖排水腰沟的间隔距离为14.5~15米,所述排水腰沟的深度50cm,宽度30cm;田块四周开挖的排水沟的深度50cm,宽度50cm。

进一步,步骤(1)③起垄理墒中起垄高度为40cm。

进一步,步骤(1)③起垄理墒中打烟塘后,在烟塘内放入干河沙200~300g/烟塘,并与烟塘底部土拌均匀。

进一步,上述一种烤烟涝害防控及应对综合管理方法还包括用萘乙酸灌根和叶面喷施,灌根是在步骤(1)⑤揭膜培土前5~7天,在烟株根部浇施20%萘乙酸粉剂2000~3000倍液,每株烟浇施500~800ml;叶面喷施是在烟株团棵期和旺长期各进行一次,每次叶面喷施时使用20%萘乙酸粉剂8000~10000倍液,团棵期每亩喷施20~30kg,旺长期每亩喷施50~60kg。

进一步,步骤(2)②涝害发生后的营养调控中所述根部追施硝酸钾肥料在烟株根部两侧开穴,穴深5~10cm,将所述硝酸钾肥料施入穴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综合考虑烟田涝害的成因、烤烟受损机理和烤烟田间生长的特性,采用物理调控和化学措施相结合,以烟田涝害防控技术和涝害发生后应对措施技术相结合的生产管理方法,从烟田涝害的预防、涝害发生后的应对、治理全面入手,达到了避免或降低涝害对烤烟造成的损失,保障烤烟产量和质量的目的。在相同涝害情况下,与对照相比,采用本发明方法,烟叶产量提高22.4~29.2%,产值提高1136.4~1402元/亩,上等烟比例增加5.3~14.1个百分点,外观质量得分平均增加8.4分,感官质量得分平均增加5.2分,黑茎病发病率平均下降8.4个百分点、青枯病发病率平均下降6.05个百分点、白粉病发病率平均下降12.2个百分点、烟叶损失比例平均下降10.1个百分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无特殊说明的为常规方法。

实施例1本发明方法

本实施例1在玉溪市澄江市后香村进行。本实施例1与其它对照均设置有田埂,并用塑料膜包裹田埂,防止互相渗漏。

1.涝害防控:

1.1土地翻耕平整:土地翻耕要浅耕,不易过深,翻耕深度20~25cm,翻耕后进行碎垡,将土块碎垡为粒径2~3cm的小土块,更利于透气和透水,不应过细,碎垡完毕后进行平整。而现有技术是深翻40cm以上,认为土壤越深越疏松,土壤越细越好。现有技术的这种措施在旱地是适宜的,而在容易涝害的田块是不适宜的,现有技术的这种措施在涝害淹水后退水更容易土壤板结,不利烤烟生长。

1.2增加开挖排水沟:土地平整后,即可开挖排水沟,在田块四周开挖排水沟的基础上,再沿田块的宽度方向在田块墒面间隔增加开挖排水腰沟,排水腰沟长度方向与田块的宽度方向一致,所述的间隔开挖排水腰沟的间隔距离为15米,即在田块墒面每隔15米开挖一条排水腰沟,排水腰沟的深度50cm,宽度30cm;田块四周开挖的排水沟的深度50cm,宽度50cm。

现有技术仅田块四周开挖排水沟,本发明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排水沟(即排水腰沟),更有利于涝害田块的排水。

1.3起垄理墒:起垄时,增大行距,缩小株距,行距为130cm,株距55cm,起垄高度为40cm,起垄完毕后打烟塘,打烟塘结束后,在烟塘内放入干河沙200~300g/烟塘,并与烟塘底部表面至表面以下10~15cm内土块搅拌均匀,此措施利于后期土壤不板结,涝害田的烟根生长和透水透气。所述干河沙是水分含量≤8%的河沙。然后按常规将垄的四个侧面和垄的上表面均覆盖地膜。

烤烟的常规种植为行距120cm,株距60cm,而本发明采用增大行距、缩小株距这种方式,其增大行距是针对涝害田块设计的,更有利于排水,更适宜涝害田块的烤烟种植,而缩小株距是为确保田块的种植密度。

1.4肥料施用方法:因涝害烟田肥料流失量大而快,为避免后期脱肥,施n:p5o2:k2o质量比为12:6:24烟草专用复合肥,所述烟草专用复合肥的总施肥量为70kg/亩,共分4次施入所述烟草专用复合肥,各次施肥量及时期为:底肥于烤烟移栽前1天施入总施肥量的30%;烤烟移栽后第14天施入总施肥量的20%(作为提苗肥),且将烟草专用复合肥粉碎按每公斤烟草专用复合肥兑100kg水稀释成溶液后浇施烟苗根部;揭膜培土时施总施肥量的30%,于烟株周围距茎基部8~10cm处环施;烟株进入旺长期封顶打杈前5~7天施入总施肥量的20%,于烟株两侧距茎基部8~10cm处穴施。

1.5揭膜培土:于烤烟移栽后第30天揭膜培土,只将垄上表面的地膜揭开,并且揭开到距垄上表面边缘5~10cm处为止,保留垄上表面各边缘5~10cm处的地膜和垄的四个侧面的地膜,然后取两垄之间的土培于垄上表面,同时用部分土压住垄上表面边缘的地膜,这样可防止涝害发生时,烟垄沟内的水浸泡烟墒,同时使烟垄间沟的深度增加,提高排水效率,减轻涝害。然而,常规揭膜培土是将覆盖于烟垄上表面和烟垄四个侧面的地膜全部揭除培土,其烟垄沟内的水易浸泡烟墒,加重涝害。

1.6中耕管理:田间杂草高度超过5cm时清除田间杂草,以免在涝害发生时,对水流形成阻滞作用,造成积水。

现有技术田间清除杂草并无明确要求,一般为揭膜培土时清除一次,而本发明对清除杂草的要求做了明确高度要求。

1.7提前封顶打杈:烤烟植株现蕾时进行封顶打杈。

现有技术在中心花(第一朵花)开放达到整片田块的50%时才进行封顶打杈,而本发明针对容易涝害的田块,采用适当提前时间封顶打杈,在烤烟植株现蕾时进行封顶打杈,可促进烟株营养生长和烟株根系生长,增强烟株抗涝害能力。

1.8萘乙酸的使用:用萘乙酸灌根和叶面喷施,灌根是在步骤1.5揭膜培土前5天,在烟株根部浇施20%萘乙酸粉剂2000倍液,每株烟浇施500ml;叶面喷施是在烟株团棵期和旺长期各进行一次,每次叶面喷施时使用20%萘乙酸粉剂8000倍液,团棵期每亩喷施20kg,旺长期每亩喷施50kg。

2.涝害发生后的应对:

在涝害发生后,烟田受水浸泡后,如不及时采取措施,随之而来的就是大规模病害的发生和营养失调带来的危害,损害和损失极大,本方法在涝害发生后采用化学调控技术和物理措施相结合的应对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涝害带来的损失。

2.1涝害发生后的病害预防措施:

涝害发生后,病原菌或病原体随水传播扩散,导致烟株大面积感染,最终产生爆发性病害,如黑茎病、青枯病和白粉病等,此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方法,具体防治方法是:在烟田退水24小时后且还没有发生病害立即用混合溶液喷淋烟茎基部(此处在在烟田退水24小时后越早采用本措施越好),每亩喷淋混合溶液50kg,所述混合溶液由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与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按1:1溶液质量比混合而成,同时每亩叶面喷施2%氨基寡糖素水剂800倍液25kg;每隔5天按前述方法同时在烟茎基部喷淋所述混合溶液和叶面喷施所述2%氨基寡糖素水剂800倍液各一次;

本发明采用的涝害发生后的病害预防措施是在烟田退水24小时后即进行的措施,此时烟田的病害还没有表现出来,是一种涝害发生后的病害预防措施,而现有技术没有针对涝害发生后的病害预防措施。

2.2涝害发生后的营养调控:涝害发生后,土壤养分大量流失,加之根系吸收能力减弱,烟株易因缺乏营养元素而提前落黄受损,此时应及时进行营养元素调控和补充,具体调控方法为:在烟田退水48小时后,且烟株叶片无萎焉症状后,使用n:k2o质量比为28:5的硝酸钾肥料进行根部追施,每亩3公斤所述硝酸钾肥料,根部追施硝酸钾肥料是在烟株根部两侧开穴,穴深5~10cm,将所述硝酸钾肥料施入穴内即可。分别在退水后第7天和第15天每亩叶面喷施50kg磷酸二氢钾溶液各一次,磷酸二氢钾溶液为磷酸二氢钾兑水稀释1000倍液。

2.3烟株下部叶片的清除:

涝害发生后,烟株下部趋于老化叶片因涝害有些受损呈萎焉状态,以及没有受损的烟株下部叶片,也都因其涝害导致烟株下部叶片抵抗力减弱,增加感病风险,同时该部位的片即使没有受损也容易感病,此时应及时清除烟株下部的叶片,以阻断病菌由下而上传播,并可增加田间通风能力,提高土壤氧含量和加速土壤水分的蒸发。具体方法为:涝害发生退水后,从烟株底部第一片叶片开始摘除,由下而上摘除,摘除4~6片下部叶片,摘除时在叶柄距离茎杆1~2cm处掰断即可,不能由叶柄与茎杆交接处掰除,因叶片尚未成熟,该操作会造成茎杆韧皮的损伤。之后,发现有感病叶片,也应及时进行清除。现有技术中,无对该项措施的明确操作要求。

对照1:

对照1在实施例1同田、相同的涝害发生时间进行,对照1和实施例1均设置有田埂,并均用塑料膜包裹田埂,防止互相渗漏,对照1措施是按常规方法进行,具体如下:

(1)土地翻耕深翻在40cm以上,土壤碎垡致越细越好。

(2)仅在田块四周开挖排水沟。

(3)起垄理墒:种植规格为行距120cm,株距60cm。

(4)肥料施用方法:每亩施n:p5o2:k2o质量比为12:6:24烟草专用复合肥70kg,共分3次施入,各次施肥量及时期为:底肥于烤烟移栽前1天施入,占总施肥量的60%;提苗肥于移栽后第14~15天施入,占总施肥量的20%,且将肥料粉碎兑水浇施烟苗根部,兑水量按每公斤所述烟草专用复合肥兑100kg水比例兑水;揭膜培土时施总施肥量的20%。

(5)揭膜培土:揭膜培土时将覆盖于烟垄上表面和烟垄四个侧面的地膜全部揭除培土。

(6)中耕管理:于揭膜培土时清除杂草一次。

(7)封顶打杈:在中心花(第一朵花)开放达到整片田块的50%时进行封顶打杈。

涝害发生后没有相应应对措施。

试验效果见表1。

实施例2

实施例2除以下措施不同外,其余措施与实施例1相同。以下各步骤中仅指出与实施例1不同的地方。

实施例2在玉溪市澄江市路居村进行。

步骤1.4肥料施用方法:施n:p5o2:k2o质量比为12:6:24烟草专用复合肥的总施肥量为72kg/亩。烤烟移栽后第15天施入所述烟草专用复合肥(作为提苗肥),占总施肥量的20%,且将烟草专用复合肥粉碎按每公斤烟草专用复合肥兑110kg水稀释成溶液后浇施烟苗根部。

步骤1.8萘乙酸的使用:用萘乙酸灌根和叶面喷施,灌根是在步骤1.5揭膜培土前6天,在烟株根部浇施20%萘乙酸粉剂3000倍液,每株烟浇施800ml;叶面喷施是在烟株团棵期和旺长期各进行一次,每次叶面喷施时均使用20%萘乙酸粉剂10000倍液,团棵期每亩喷施30kg,旺长期每亩喷施60kg。

步骤2.1涝害发生后的病害预防措施:在烟田退水24小时后,用混合溶液喷淋烟茎基部,每亩喷淋混合溶液50kg,所述混合溶液由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650倍液与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按1:1溶液质量比混合而成,同时每亩叶面喷施2%氨基寡糖素水剂1000倍液25kg;每隔6天按前述方法同时在烟茎基部喷淋所述混合溶液和叶面喷施所述2%氨基寡糖素水剂1000倍液各一次。

步骤2.2涝害发生后的营养调控:在烟田退水48小时后,且烟株叶片无萎焉症状后,使用n:k2o质量比为28:5的硝酸钾肥料进行根部追施,每亩2公斤;分别在退水后第5天和第12天每亩叶面喷施50kg磷酸二氢钾溶液各一次,磷酸二氢钾溶液为磷酸二氢钾兑水稀释1100倍液。

对照2:对照2除实施地在实施例2同田、相同的涝害发生时间进行,对照2和实施例2均设置有田埂,并均用塑料膜包裹田埂,防止互相渗漏外,其余措施与实施例1中对照1的措施相同。

试验效果见表1。

实施例3

实施例3除以下措施不同外,其余措施与实施例1相同。以下各步骤中仅指出与实施例1不同的地方。

实施例3在玉溪市澄江市望海村进行。

步骤1.4肥料施用方法:施n:p5o2:k2o质量比为12:6:24烟草专用复合肥的总施肥量为75kg/亩。烤烟移栽后第14天施入所述烟草专用复合肥(作为提苗肥),占总施肥量的20%,且将烟草专用复合肥粉碎按每公斤烟草专用复合肥兑120kg水稀释成溶液后浇施烟苗根部。

步骤1.8萘乙酸的使用:用萘乙酸灌根和叶面喷施,灌根是于步骤1.5揭膜培土前7天,在烟株根部浇施20%萘乙酸粉剂2500倍液,每株烟浇施600ml;叶面喷施是于烟株团棵期和旺长期各进行一次,每次叶面喷施时均使用20%萘乙酸粉剂9000倍液,团棵期每亩喷施25kg,旺长期每亩喷施55kg。

步骤2.1涝害发生后的病害预防措施:在烟田退水24小时后,用混合溶液喷淋烟茎基部,每亩喷淋混合溶液50kg,所述混合溶液由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750倍液与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50倍液按1:1溶液质量比混合而成,同时每亩叶面喷施2%氨基寡糖素水剂900倍液25kg;每隔7天按前述方法同时在烟茎基部喷淋所述混合溶液和叶面喷施所述2%氨基寡糖素水剂900倍液各一次。

步骤2.2涝害发生后的营养调控:在烟田退水48小时后,且烟株叶片无萎焉症状后,使用n:k2o质量比为28:5的硝酸钾肥料进行根部追施,每亩2.5公斤;分别在退水后第6天和第13天每亩叶面喷施50kg磷酸二氢钾溶液各一次,磷酸二氢钾溶液为磷酸二氢钾兑水稀释1100倍液。

对照3:对照3除实施地在实施例3同田、相同的涝害发生时间进行,对照3和实施例3均设置有田埂,并均用用塑料膜包裹田埂,防止互相渗漏外,其余措施与实施例1中对照1的措施相同。

试验效果见表1。

表1实施例1至实施例3与对照1至对照3的烟叶产质量情况

注:表1中上等烟比例是指在国家烤烟现行收购标准中,按部位和颜色将烟叶分为42个等级,上等烟等级包括中桔一、中桔二、中桔三、中柠一、中柠二、上桔一、上桔二、上柠一、上红一、完熟一、下桔一共计11个等级,上等烟比例指达到这11个等级的烟叶量占总量的比例;外观质量评分:烟叶外观质量评价按照国家标准gb2635-1992,各项外观指标以10分制进行评分,综合得分满分为100分,各项指标间的比例为:成熟度:颜色:结构:油份:身份:色度=30:15:20:15:10:10。感官质量评分总分100分,包括:香韵10分、香气量15分、香气值15分、浓度10分、刺激性15分、劲头5分、杂气10分、干净度10分、润感5分、回味5分。

上述各实施例表明:在烤烟田块发生涝害的情况下,与常规方法的对照相比,采用本发明方法,产量提高22.4~29.2%,产值提高1136.4~1412.9元/亩,上等烟比例增加5.3~14.1个百分点,外观质量得分平均增加8.4分,感官质量得分平均增加5.2分。

对比试验1:

对比实验1是在实施例1的同田、相同的涝害发生时间进行的对比实验,对比实验1和实施例1均设置有田埂,并均用塑料膜包裹田埂,防止互相渗漏。其措施除不采用实施例1中2.1涝害发生后的病害预防措施外,其余措施与实施例1相同。其试验效果见表2。实施例1与对比实验1相比,采用本发明涝害发生后的病害预防措施后,黑茎病发病率、青枯病发病率、白粉病发病率和烟叶损失比例分别下降9.0、6.8、17.1和11.2个百分点,产量增加37.7公斤/亩,产值增加1255.8元/亩。

表2实施例1与对比实验1的烟叶病害发生及产质量情况

对比实验2

对比实验2是在实施例1的同田、相同的涝害发生时间进行的对比实验,对比实验2和实施例1均设置有田埂,并均用塑料膜包裹田埂,防止互相渗漏。其措施除不采用实施例1中步骤2.2涝害发生后的营养调控的防治外,其余措施与实施例1相同。其试验效果见表3。实施例1与对比实验2相比,本发明采用涝害发生后的营养调控措施后,产量增加19.7公斤/亩,产值增加879.6元/亩,上等烟比例增加9.1个百分点,外观质量得分平均增加1.5分,感官质量得分平均增加4.9分。

表3实施例1与对比实验2的烟叶产质量情况

注:表3中上等烟、外观质量评分、感官质量评分与表1相同。

对比试验3:

对比实验3是在实施例1的同田、相同的涝害发生时间进行的对比实验,对比实验3和实施例1均设置有田埂,并均用塑料膜包裹田埂,防止互相渗漏。其措施除不采用实施例1步骤2.3烟株下部叶片的清除的措施外,其余措施与实施例1相同。

试验效果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本发明采用涝害发生后烟株下部叶片的清除措施后,黑茎病发病率、青枯病发病率、白粉病发病率和烟叶损失比例分别下降7.8、5.3、7.3和9.0个百分点,产量增加26.1公斤/亩,产值增加1101.1元/亩。

表4实施例1与对比实验3的烟叶病害发生及产质量情况

表2-表4中,黑茎病发病率于涝害发生后20天,在试验田间采用5点取样,每点90株,计算黑茎病病株率。青枯病发病率于涝害发生后20天,在试验田间采用5点取样,每点90株,计算青枯病病株率。白粉病发病率于涝害发生后20天,在试验田间采用5点取样,每点90株,计算白粉病病株率。烟叶损失于涝害发生后采收烟叶时,在试验田间采用5点取样,每点90株,统计损失的烟叶产量,并同时统计总产量,损失烟叶的产量÷总产量=烟叶损失比例。

表2-表4表明:采用本发明方法,大幅度减轻了病害的发生,其黑茎病发病率平均下降8.4个百分点、青枯病发病率平均下降6.05个百分点、白粉病发病率平均下降12.2个百分点、烟叶损失比例平均下降10.1个百分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