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楼仿野生栽培方法及重楼仿野生栽培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25348028发布日期:2021-06-08 12:39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楼仿野生栽培方法及重楼仿野生栽培设备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中药材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重楼仿野生栽培方法及重楼仿野生栽培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重楼是百合科重楼属植物的统称,别名灯台七、王孙、蚤休、七叶一枝花等。全世界有24种,在19中,其中有10个变种,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四川、贵州、云南等省,《神农本草经》与《本草纲目》均对其药用情况有较详细的记载,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抽搐惊风、咽喉肿痛、跌扑伤痛、毒蛇咬伤等疾病。
3.目前,针对重楼仿野生栽培技术报道较多。申请号201610905364.3、201510329413.9、201410161672.0、201610 291151.6、201710185304.3、201910068477.6、201611222019.6、201811551886.3,、201811573026.x、201510110879.x、201610035256.5、201511010698.6、201610101106.x、201511010404.x、201310064661.6、201610992876.8等发明专利均选用的是单一林分或人工林(钩藤、华山松、黄柏、山核桃、桦木、茶园、柑橘、竹林、板栗等),且其不管是海拔、郁闭度、腐殖层厚度、坡度、病虫害防治所用药剂均与本发明不同。专利号201210126732.6,发明名称:多芽重楼的仿野生化种植技术,该技术介绍了多芽虫卵林下套种及露地遮阴两种种植模式,其中林荫地的荫蔽度选择70%

75%,后同修枝砍伐保持在60%

65%,而土壤消毒采用了70%的敌克松、50%多菌灵混合雾化喷雾;申请号201510766884.6,发明名称:一种滇重楼原生态规模化种植方法,该方法通过对生长区的选取,整理,合理密植和水肥管理等进行滇重楼的种植,其中在带伤口的块茎上涂抹多菌灵或草木灰或紫外线消毒;申请号201511010345.6,发明名称:滇桂木莲树下仿野生种植重楼,该方法是在解决滇桂木莲树下仿野生种植重楼的问题,其中描述了需要铺盖遮阳网、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申请号201610632916.8,发明名称:滇重楼原生态规模化种植方法,该方法从选择种植地、人工种植林地、翻耕、整地、滇重楼种植、苗期管理、灌溉施肥、除草、摘蕾、留种、采收等方面详述了滇重楼的种植方法,但该法海拔选择为2000

2500米,年降水800mm以上,未对年降水有上限限制,事实上,年降水越高对重楼生长不利,重楼为浅根系药用植物,根系不发达,需水量并不高,过多的雨水易导致重楼根部腐烂;申请号201710306522.8,专利名称:仿野生林下种植滇重楼方法,该方法所述林地为松林地而非本发明所述针阔混交林,所述重楼块茎切口处理采用了侧柏叶碳粉,所述石灰处理为表面撒入。
4.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现有的重楼栽培方法不能进行有效的病虫害防治,且不利于重楼的生长,重楼根部腐烂现象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楼仿野生栽培方法及重楼仿野生栽培设备。主要针对喀斯特山区重楼仿野生栽培。
6.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重楼仿野生栽培方法,包括:
7.步骤一,选择海拔800

2000m、年降雨量800

1500mm、郁闭度0.2

0.7的针阔混交林下腐殖层较厚的斜坡林地;
8.步骤二,将林地去除小灌丛和杂草后洒上生石灰并喷洒混合农药a,用旋耕机反复旋耕腐殖层至完全分散后起垄,用黑地膜覆盖3

5个月后再揭除地膜;
9.步骤三,挑选3年生健壮重楼种苗采用混合农药b浸泡10

20min后定向移栽;移栽后每年4月、6月、8月、10月中耕除草后追肥管理。
10.进一步,步骤一中,所述针阔混交林中阔叶落叶树占比大于等于60%。
11.进一步,所述腐殖层较厚的斜坡林地为腐殖层厚度大于等于40cm,坡度小于等于20的坡林地。
12.进一步,步骤二中,所述生石灰的用量为20

40kg/亩。
13.进一步,步骤二中,所述混合农药a为辛硫磷与蛇床子素按照每亩40

60:150

200的比例混合而成。
14.进一步,步骤三中,所述混合农药b为:50%代森铵可湿性粉剂200

300倍、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

5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

600倍混合液。
15.进一步,所述重楼仿野生栽培方法还包括:移栽后前2年待重楼即将结果时摘除顶端,从第三年开始再采收种子销售;移栽后第五年可将重楼根茎芽头2

3cm以外切割,芽头继续种植生长,其余部分作为药材出售。
16.进一步,所述切割包括:芽头切面利用混合农药b喷洒后立即用草木灰包裹。
17.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实施所述重楼仿野生栽培方法的重楼仿野生栽培设备。
18.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发明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19.本发明结合贵州省海拔落差大、典型的喀斯特山区地貌、针阔混交林下较多且腐殖层极其丰富、气候垂直分布等独特优势,提出了重楼仿野生栽培的技术,并根据腐殖层病虫害的情况提出了混合农药a对土壤的前处理和混合农药b对种苗的前处理,最大程度上控制和预防了仿野生栽培病虫害的发生,有效利用了林下闲置土地,形成了较好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对促进农民增收和促进林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本发明通过黑地膜覆盖增加垄的温度,配合混合农药a强化杀虫杀菌效果,彻底清除土壤中的病菌和虫卵,同时通过生石灰和黑地面的高温进一步清除草害,对遗留在土壤中的草类种子具有极好的灭活作用。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重楼仿野生栽培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楼仿野生栽培方法,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描述。
25.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喀斯特山区重楼仿野生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6.s101,选择海拔800

2000m、年降雨量800

1500mm、郁闭度0.2

0.7的针阔混交林下腐殖层较厚的斜坡林地;
27.s102,将林地去除小灌丛和杂草后洒上生石灰并喷洒混合农药a,用旋耕机反复旋耕腐殖层至完全分散后起垄,用黑地膜覆盖3

5个月后再揭除地膜;
28.s103,挑选3年生健壮重楼种苗采用混合农药b浸泡10

20min后定向移栽;移栽后每年4月、6月、8月、10月中耕除草后追肥管理;
29.s104,移栽后前2年待重楼即将结果时摘除顶端,从第三年开始再采收种子销售;移栽后第五年可将重楼根茎芽头2

3cm以外切割,芽头继续种植生长,其余部分作为药材出售。
30.步骤s101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针阔混交林中阔叶落叶树占比大于等于60%。
3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腐殖层较厚的斜坡林地为腐殖层厚度大于等于40cm,坡度小于等于20的坡林地。
32.步骤s102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生石灰的用量为20

40kg/亩。
33.步骤s102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农药a为辛硫磷与蛇床子素按照每亩40

60:150

200的比例混合而成。
34.步骤s103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农药b为:50%代森铵可湿性粉剂200

300倍、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

5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

600倍混合液。
3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切割包括:芽头切面利用混合农药b喷洒后立即用草木灰包裹。
3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描述。
37.实施例1:
38.一种喀斯特山区重楼仿野生栽培技术,包括如下步骤:
39.(1)选择海拔800m、年降雨量1500mm、郁闭度0.7的含壳斗科和松科下的混交林,其中壳斗科林分占比70%,林下腐殖层厚度大于50cm,种植地坡度为5。

10。。
40.(2)林地去除小灌丛和杂草后,在腐殖层上洒30kg生石灰同时并喷洒辛硫磷(60ml/亩)与蛇床子素(150ml/亩)的混合液,用旋耕机反复旋耕腐殖层至完全分散后起垄,旋耕深度不高于50cm,用黑地膜覆盖5个月后揭除地膜。
41.(3)挑选3年生健壮重楼种苗采用50%代森铵可湿性粉剂(200倍)、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混合液浸泡20min后定向移栽;
42.(4)移栽后每年耕除草并适当翻表层土,不要伤到根部,前2年待重楼即将结果时
摘除顶端,从第三年开始再采收种子销售;
43.(5)移栽后第五年可将重楼根茎芽头2

3cm以外切割,芽头继续种植生长,其余部分作为药材出售,其中芽头切面用50%代森铵可湿性粉剂(200倍)、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的混合液喷洒后立即用草木灰包裹。
44.实施例2:
45.一种喀斯特山区重楼仿野生栽培技术。
46.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47.(1)选择海拔800

2000m、年降雨量800

1500mm、郁闭度0.2

0.7的针阔混交林下腐殖层较厚的斜坡林地。
48.(2)将林地去除小灌丛和杂草后洒上生石灰并喷洒混合农药a,用旋耕机反复旋耕腐殖层至完全分散后起垄,用黑地膜覆盖3

5个月后再揭除地膜。
49.(3)挑选3年生健壮重楼种苗采用混合农药b浸泡10

20min后定向移栽;
50.(4)移栽后每年4月、6月、8月、10月中耕除草后追肥管理前2年待重楼即将结果时摘除顶端,从第三年开始再采收种子销售;
51.(5)移栽后第五年可将重楼根茎芽头2

3cm以外切割,芽头继续种植生长,其余部分作为药材出售,其中芽头切面用步骤(3)中所述混合农药b喷洒后立即用草木灰包裹。
52.所述针阔混交林为阔叶落叶树占比为≥60%。
53.所述腐殖层较厚是指腐殖层厚度≥40cm。
54.所述斜坡林地是指坡度为≤20。的坡林地。
55.所述生石灰的用量为20

40kg/亩。
56.所述混合农药a为辛硫磷(40

60ml/亩)与蛇床子素(150

200ml/亩)的混合液。
57.所述黑地膜的作用在于通过黑地膜覆盖增加垄的温度,配合混合农药a强化杀虫杀菌效果,彻底清除土壤中的病菌和虫卵,同时通过生石灰和黑地面的高温进一步清除草害,对遗留在土壤中的草类种子具有极好的灭活作用。
58.所述混合农药b为50%代森铵可湿性粉剂(200

300倍)、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

5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

600倍)混合液。
59.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的不同:
60.专利号201210126732.6,发明名称:多芽重楼的仿野生化种植技术,该技术介绍了多芽虫卵林下套种及露地遮阴两种种植模式,其中林荫地的荫蔽度选择70%

75%,后同修枝砍伐保持在60%

65%,而土壤消毒采用了70%的敌克松、50%多菌灵混合雾化喷雾;
61.申请号201510766884.6,发明名称:一种滇重楼原生态规模化种植方法,该方法通过对生长区的选取,整理,合理密植和水肥管理等进行滇重楼的种植,其中在带伤口的块茎上涂抹多菌灵或草木灰或紫外线消毒,与本发明对伤口处理的不同点在于本发明采用的是50%代森铵可湿性粉剂(200

300倍)、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

5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

600倍)混合液处理后用草木灰包裹;
62.申请号201511010345.6,发明名称:滇桂木莲树下仿野生种植重楼,该方法是在解
决滇桂木莲树下仿野生种植重楼的问题,其中描述了需要铺盖遮阳网、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而本发明所述仿野生种植选取的是天然的针阔混交林,无需遮阳网处理,且由于选取了腐殖土较好的林地,无需额外施底肥,在病虫害防治方面采取了防的办法,主要对林地腐殖土和种苗进行处理,且所用混合农药不同;
63.申请号201610632916.8,发明名称:滇重楼原生态规模化种植方法,该方法从选择种植地、人工种植林地、翻耕、整地、滇重楼种植、苗期管理、灌溉施肥、除草、摘蕾、留种、采收等方面详述了滇重楼的种植方法,但该法海拔选择为2000

2500米,年降水800mm以上,未对年降水有上限限制,事实上,年降水越高对重楼生长不利,重楼未浅根系药用植物,根系不发达,需水量并不高,过多的雨水易导致重楼根部腐烂,而本发明选择800

2000m、年降雨量800

1500mm、郁闭度0.2

0.7的针阔混交林下腐殖层较厚的斜坡林地,对海拔、降雨量、郁闭度、林分情况均做了限制,更有利于重楼的生长;
64.申请号201710306522.8,专利名称:仿野生林下种植滇重楼方法,该方法所述林地为松林地而非本发明所述针阔混交林,所述重楼块茎切口处理采用了侧柏叶碳粉而非本发明所述混合农药b,所述石灰处理为表面撒入,而非本发明所述洒上生石灰并喷洒混合农药a后用旋耕机反复旋耕腐殖层至完全分散。
6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