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野香优系列优质杂交稻抗倒伏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345858发布日期:2021-06-08 11:51阅读:7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增强野香优系列优质杂交稻抗倒伏栽培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农作物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到一种增强野香优系列优质杂交稻抗倒伏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2.野香优系列优质杂交稻,例如野香优丝苗、野香优油丝、野香优9号、野香优莉占、野香优2号、野香优海丝、野香优航1573等系列品种,具有生育期适合、群体与个体发育协调,穗粒结构均衡,高产稳产的特点,同时叶片、谷壳、米粒等器官会散发出香味物质,在种植野香优的稻田能闻到香味,煮熟的米饭香味感浓,受到种植者和消费者的欢迎。但是,野香优杂交稻种植的地域性很强,在不同地点、不同栽培管理条件下稻谷及米饭的香味和香味物质不同。长江流域7月下旬至8月中旬高温,不利于野香优杂交稻的抽穗灌浆及稻米品质的形成。当气温高于35℃条件下抽开花,会影响授粉受精,降低结实率,增加稻米腹白。栽培管理上加强水肥管理,例如施用钾肥,钙肥、硫肥、镁肥,以及含锌、硼等微肥,有利于提高香味物质含量。另外,野香优系列品种抗倒性不强,在栽培上需要适当控制氮肥、增施钾肥、浅水灌溉等增强其抗倒伏能力的栽培技术。由于香稻的香味物质不仅受遗传基因控制,同时受栽培地点的土壤、气候条件,以及栽培管理措施的影响。在发生倒伏的条件下,不仅降低产量,还会增加稻米直连淀粉、蛋白质含量,降低香味物质含量。生产上,如何增强野香优系列优质杂交稻品种的抗倒性,避免倒伏发生,是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强野香优系列优质杂交稻抗倒伏栽培方法,即是通过对大田栽培管理方法的改进,就能使得优质杂交稻品种在普通栽培环境下保持香稻的香味,避免倒伏,显著提高单产和经济效益。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4.一种增强野香优系列优质杂交稻抗倒伏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5.(1)采用水稻专用种衣剂包衣种子、印刷播种机精准定位播种;
6.(2)采用根肥分层半旱式方法育秧,培育发根力强的秧苗;
7.(3)采用高速插秧机在秧苗4~6叶期,适度深插秧;
8.(4)采用平衡施肥方法一次性施肥,避免在拔节期施肥;在氮磷钾平衡施肥的基础上,配套施用钙硅镁肥,所有肥料在插秧前一次性施用,并与土壤充分混合;
9.(5)在拔节期和始穗期两次叶面喷施生化调节剂及镁肥,缩短基部伸长节间的长度,增强茎秆的弹性;
10.(6)采用干湿交替的间歇灌溉方法:采用深水5~7厘米活蔸,浅水2~4厘米分蘖,落水晒田10~15天控制无效分蘖,干湿壮籽的节水灌溉方法;
11.(7)综合防治病虫害,重点是根治水稻纹枯病保护叶鞘,以防止水稻纹枯病对叶鞘的伤害;
12.(8)适时收割及适温干燥、储藏。稻谷适温45~50℃干燥,低温15~25储藏。
13.步骤(1)中采用种衣剂包衣种子、印刷定位播种,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播种均匀度。
14.步骤(2)中所述的根肥分层半旱式方法育秧,将肥料养分溶解于清洁水,并施用于1.0~1.5厘米厚的农用岩棉,播种后覆盖基质,基质不含肥料,秧苗根系分布在岩棉层和覆盖种子的基质层。
15.步骤(3)中采用高速插秧机大苗适当深度,一般为2~3厘米机插秧苗,避免秧苗漂浮。
16.步骤(4)中所述的平衡施肥方法一次性施肥,将肥料一次性施入稻田,通过耙田、耘田等耕作将肥料养分与土壤充分混合;每亩大田一次性施用氮肥以n计8~12公斤,磷肥以p2o5计和钾肥以k2o计,分别为氮肥的0.5和0.8的用量。
17.步骤(5)中所述的拔节期和始穗期两次叶面喷施生化调节剂及镁肥,缩短茎秆伸长节间的长度。在拔节期叶面喷施调.稀.镁复配剂(或者,喷施调.多.镁复配剂),在始穗期叶面喷施调.镁复配剂,施用时均分别兑水50~70公斤/亩细雾喷施。其中:调.稀.镁复配剂为每亩用5%的调环酸钙30~50克+95%的稀效唑12~15克+硫酸镁(mgso47h2o)280~400克;调.多.镁复配剂为每亩用5%的调环酸钙30~50克+95%的多效唑20~25克+硫酸镁(mgso47h2o)280~400克;调.镁复配剂为每亩用5%的调环酸钙30~50克+硫酸镁(mgso47h2o)280~400克。
18.具体地说,一种增强野香优系列优质杂交稻抗倒伏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9.(1)采用种衣剂包衣种子、印刷定位播种,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播种均匀度。包衣种子的制备:一是可选择含有杀虫剂、杀菌剂、生长调节剂的水稻专用种衣剂,如苗博士水稻专用种衣剂,用普通自动包衣机进行包衣种子;二是选择将已包衣的种子播种到芦苇纸张,如江苏汉德印刷播种机,用玉米淀粉胶将种子与纸张定位固定,种子行间距为14毫米
×
17毫米。对播种好的种子已包衣的种子芦苇播种纸进行打包储藏,待育秧时应用。
20.(2)采用根肥分层旱式方法育秧,培育发根力强的秧苗。具体方法是:选用保水保肥材料作育秧基质,如农用岩棉等,将所需的肥料溶解于清洁水,即按每平方米秧床施用45%的复合肥(15n

15%p2o5‑
15k2o)40克溶解于3公斤清洁水,用洒水壶均匀撒施于岩棉秧床,在湿透水的岩棉上铺放已包衣的种子芦苇播种纸,即每平方米播种约300克,播种后覆盖约0.5厘米厚的基质,浇水湿润基质,喷施土壤杀菌剂,平铺覆盖无纺布。上述基质不添加任何肥料,以粉碎的稻田土壤2公斤与粉碎的稻壳(或稻壳炭)1公斤充分混合均匀。出苗后补水,保持岩棉、基质湿润,直至秧苗移栽到大田。
21.(3)采用高速插秧机大苗适当深度一般为2~3厘米机插秧苗,避免秧苗漂浮。高速插秧机对秧苗的伤害较轻,当秧苗叶龄4~6叶期,将岩棉连同秧苗卷起,机插移栽到已平整2天后的大田。插秧移栽密度为:行距30厘米,株距14厘米;或者行距25厘米,株距17厘米,每穴栽插1~2苗。移栽前4天,每平方米秧床撒施尿素1.5克,磷酸二氢钾1.5克作送嫁肥,撒施后喷水溶解肥料。
22.(4)采用平衡施肥方法一次性施肥,避免拔节期施肥。在氮磷钾平衡施肥的基础上,配套施用钙硅镁肥。移栽前平田整地时,将肥料施入农田,通过耙田、耘田等耕作将肥料养分与土壤充分混合。每亩大田一次性施用氮肥以n计8~12公斤,按照氮(n):磷(以p2o5计):钾(以k2o计)为1:0.5:0.8的比例施用磷肥和钾肥。具体肥料用量则根据稻田土壤肥力水平确定,一般高肥田每亩施氮肥8公斤,中肥田10公斤,低肥田12公斤。同时,每亩大田配
套施用25%钙硅镁多元复合肥30公斤左右。
23.(5)拔节期喷施生化调节剂及镁肥,缩短基部伸长节间的长度。在拔节期,即基部第一节间伸长约2毫米,第一次叶面喷施调.稀.镁复配剂(或者,喷施调.多.镁复配剂);第二次在始穗期,即全田约10%的稻穗伸出剑叶叶鞘2厘米以上,叶面喷施调.镁复配剂。其中,调.稀.镁复配剂为每亩用5%的调环酸钙30~50克+95%的稀效唑12~15克+硫酸镁(mgso47h2o)280~400克,兑水50~70公斤;调.多.镁复配剂为每亩用5%的调环酸钙30~50克+95%的多效唑20~25克+硫酸镁(mgso47h2o)280~400克,兑水50~70公斤;调.镁复配剂为每亩用5%的调环酸钙30~50克+硫酸镁(mgso47h2o)280~400克,兑水50~70公斤。
24.(6)采用干湿交替的间歇灌溉方法,养根保叶增强茎秆的弹性。移栽后2~3天,湿度深水(5~7厘米)灌溉加快返青分蘖;持续15~20天,保持浅水(2~4厘米)灌溉至有效分蘖终止期;落水晒田10~15天,以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和促进根系生长;再持续25~30天,恢复浅水(5~7厘米)灌溉以促进稻穗发育和开花授粉;开花后采用干干湿湿灌溉,以养根保叶促进灌浆结实;成熟前5~7天断水,大田开腰沟、围沟排水干田等待机械收割。
25.(7)综合防治病虫害,根治水稻纹枯病保护叶鞘。按照当地植保部门的病虫情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同时,在最高分蘖期(或稻穗分化始期)、孕穗期、灌浆期(开花后10天),每次每亩用5%的井冈霉素130~150克,兑水60公斤在群体中下部细雾均匀喷施,以防止水稻纹枯病对叶鞘的伤害。
26.(8)适时收割及适温干燥、储藏。野香优系列杂交香稻品种适宜在90%~95%的籽粒黄熟期,采用人工脱粒机收割,或者采用收割机收割。收割后,稻谷可在自然日照条件下泥土晒谷坪晒干,或者利用稻谷烘干机在适温(45~50℃)条件下烘干。稻谷的储藏仍需在适温(15~25℃)条件下进行,储藏期间尽量避免因过高的温度、过长的时间所导致的香味物质挥发和香味减弱。
27.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强野香优系列杂交稻品种抗倒伏能力的栽培方法,通过对上述种子处理、育秧、插秧、施肥、灌溉、生化调控、病虫草防治以及收割、储藏等过程的严格控制,使得稻谷产量、抗倒伏能力及香味物质等指标得到有较大的改善。
附图说明
28.图1为少本密植与多本稀植栽插条件下穗颈节间维管束数比较(2018)。
具体实施方式
29.杂交稻是否发生倒伏主要受遗传基因控制,但也与移栽密度、施肥、灌溉等栽培措施有关。近年来在浏阳永安水稻栽培试验基地进行了不同施肥方法,不同栽插密度及基本苗,不同生化调控等系列试验,研究了栽培措施对杂交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主要试验结果如下:
30.(1)试验结果表明增加栽插密度、减少每穴的基本苗数,即采用少本密植机插栽培杂交晚稻天优华占上部功能叶片的基角、开张角的角度减小,叶长缩短,有利于增强抗倒伏能力。与常规(多本稀植)机插栽培比较,剑叶基角小0.62度,开张角小0.42度,倒2叶分别小0.74度和0.72度,倒3叶分别小1.65度和1.63度;剑叶叶长短2.85厘米,倒2叶和倒3叶分别
短4.20厘米和5.05厘米(表1)。
31.表1不同栽插密度和基本苗数对杂交稻天优华占叶片生长的影响(2017~2018)
[0032][0033][0034]
试验结果还表明采用少本密植机插秧栽培,个体群体发育协调,茎秆粗壮,穗颈节维管束数和面积增加。其中,如图1中1

1所示,杂交早稻株两优819穗颈节大维管束数14个,比常规(多本稀植)机插栽培增加2个;如图1中1

2所示,杂交晚稻天优华占穗颈节大维管束数17个,比常规多本机插栽培增加3个。
[0035]
(2)2019~2020年以野香优2号为材料,研究了拔节期和始穗期喷施不同配比的调节剂对杂交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试验设t1、t2两个处理,以清水为对照。其中,拔节期t1喷施调.稀.镁复配剂(每亩5%的调环酸钙40克+95%的稀效唑15克+硫酸镁320克,t2喷施调.多.镁复配剂(每亩5%的调环酸钙40克+95%的多效唑24克+硫酸镁320克),始穗期分别喷施调.镁复配剂(每亩5%的调环酸钙40克+硫酸镁320克)。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生长调节剂使株高变矮,基部节间缩短,抗倒伏能力增强,产量显著提高。与对照(ck)比较,处理株高由131厘米降低到124~126厘米,茎粗由0.45厘米增加到0.50~0.52厘米,单株抗倒力由602提高到661~676克(表2)。
[0036]
表2不同生长调节剂对杂交稻野香优2号抗倒性指标及产量的影响(2010~2020)
[0037][0038]
(3)2019~2020年以杂交稻野香优丝苗和y两优1号位材料,研究了不同施肥方法对杂交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每亩氮肥用量45%的复合肥80公斤,处理在移栽前整地时将肥料一次施用,对照分50%基肥、20%分蘖肥、30%穗肥分次施用。试验结果表明:抗倒性强
的杂交稻在抽穗前期吸收积累的氮素较多,地上部鲜重增加,抗倒性增强。采用一次性施肥处理,y两优1号和野香优丝苗抽穗前单株氮素吸收量分别为525毫克668毫克,比对照分别增加8%和16%;地上部鲜重分别为191毫克和227毫克,比对照分别增加17%和14%;单株抗倒力分别为364克340克,分别比对照分别提高174%和172%,而倒伏指数分别为3.17和4.41,比对照分别降低56%和54%(表3)。
[0039]
表3杂交稻抽穗期植株氮素吸收量对茎秆抗倒性的影响(2019~2020)
[0040][0041]
实施例1
[0042]
试验地点位于2020年晚季在浏阳市永安镇坪台村进行,以香型优质杂交晚稻野香优丝苗为试验材料。抗倒栽培处理按照上述本发明的如下技术步骤:种子包衣处理、6月3日印刷定位播种、根肥分层半旱式育秧、秧龄25天大苗机插、干湿交替间歇灌溉,中后期两次生化调控,综合防治病虫草害,以及适时收割、适温干燥、低温储藏。每亩大田一次性施用氮肥(n)10公斤、磷肥(p2o5)5公斤,钾肥(k2o)8公斤,配套施用25%的钙硅镁多元复合肥30公斤。其中,调.稀.镁复配剂为每亩用5%的调环酸钙40克+95%的稀效唑15克+硫酸镁320克,在拔节期兑水60公斤细雾喷施;调.镁复配剂为5%的调环酸钙40克+硫酸镁320克,在始穗期兑水60公斤细雾喷施。试验以传统栽培技术管理为对照,采用湿润育秧、手工抛秧,氮磷钾肥料用量与试验处理相同,其中氮肥分基肥(50%)、分蘖肥20%、穗肥(30%)3次施用,磷钾肥一次性施用。其他大田栽培管理与试验处理相同。
[0043]
试验结果表明:(1)增产效果显著,采用本发明技术栽培处理产量为477.2公斤,比对照增产75.3公斤,增产效果显著。不同生化调节剂处理影响稻穗发育,总体趋势表现为每穗总粒数减少,结实率提高,每穗实粒数增加,但对每亩有效穗数和千粒重没有影响。(2)基部节间缩短,抗倒伏能力增强。采用抗倒栽培处理降低了株高及茎节间长度,其中,株高降低了7.5厘米,基部第1、2节间分半缩短了0.32、0.48厘米,第5节间缩短了4.84厘米,穗茎节缩短了2.24厘米。另外,处理茎秆抗折断力增加,倒伏指数降低,其结果倒伏面积减少90个百分点,减幅极显著。
[0044]
实施例2
[0045]
试验地点位于2020年晚季在宁乡县关山镇隆平高科种业科学院试验稻田进行,以优质杂交晚稻野香优9号为供试材料。按照上述本发明的如下技术步骤:种子包衣处理、6月10日印刷定位播种、根肥分层半旱式育秧、秧龄25天大苗机插、干湿交替间歇灌溉,中后期两次生化调控,综合防治病虫草害,以及适时收割、适温干燥、低温储藏。每亩大田一次性施用氮肥(n)10公斤、磷肥(p2o5)5公斤,钾肥(k2o)8公斤,配套施用25%的钙硅镁多元复合肥30公斤。其中,调.多.镁复配剂为每亩用5%的调环酸钙40克+95%的多效唑24克+硫酸镁
320克,在拔节期兑水60公斤细雾喷施;调.镁复配剂为5%的调环酸钙40克+硫酸镁320克,在始穗期兑水60公斤细雾喷施。试验以传统栽培技术管理为对照,采用湿润育秧、手工抛秧,氮磷钾肥料用量与试验处理相同,其中氮肥分基肥(50%)、分蘖肥25%、穗肥(25%)3次施用,磷钾肥一次性施用。其他大田栽培管理与试验处理相同。
[0046]
结果表明:在拔节期喷施多效唑、调环酸钙等生化调节剂明显缩短了杂交水稻野香优9号的基部节间长度,增强了抗倒伏能力,大幅度减少倒伏发生的面积。一是生化处理亩产487.7公斤,比对照增产65.8公斤,增产效果显著。,生化调节剂处理影响稻穗发育,总体趋势表现为每穗总粒数减少,结实率提高,每穗实粒数增加,但对每亩有效穗数和千粒重没有影响。二是生化调节剂处理降低了株高及茎节间长度,其中,株高降低了7.5cm,处理基部第1、2节间分别缩短了0.32厘米和0.64厘米,第5节间缩短了2.47厘米,穗茎节缩短了4.10厘米。处理茎秆抗折断力增加,倒伏指数降低,其结果倒伏面积减少90个百分点,减幅显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