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元复配杀菌剂及其在小麦茎基腐病防治中的应用

文档序号:25518421发布日期:2021-06-18 20:04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元复配杀菌剂及其在小麦茎基腐病防治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农业
技术领域
,特别是一种三元复配杀菌剂及其在小麦茎基腐病防治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小麦茎基腐病是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属于全球性病害,且呈逐年加重的趋势。该病在我国河北、黑龙江、陕西等多个地区均有发生,其发病率高达30.45%~80.02%。目前种植抗病品种、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都可用于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其中化学防治在生产上广泛应用,但长期使用这些药剂会使小麦产生抗药性,为小麦茎基腐病的治理增加了难度,所以急需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小麦茎基腐病。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三元复配杀菌剂,采用氟吡菌胺、霜霉威和腐植酸铜三元复配,不仅能提高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效;同时还能增加小麦营养、提高小麦的生长势,缓解小麦茎基腐病抗药性的发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元复配杀菌剂,包括氟吡菌胺、霜霉威和腐植酸铜三种有效成分,三种成份的质量份数比为6:(6~12):(4~9)。本发明的三元复配杀菌剂在小麦茎基腐病防治中的应用,该应用是将氟吡菌胺、霜霉威和腐植酸铜按质量份数比为6:(6~12):(4~9)配制成三元复配杀菌剂溶液,并于苗期、分蘖期和拔节期喷洒,结果显示,该三元复配杀菌剂在田间表现出一定的增产效果,小麦增产量达609.65kg/667m2,增产率达18.97%;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效达到80.07%,且用药最佳时间在发病初期,该三元复配杀菌剂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控具有较高的参考作用,不影响小麦产量,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本发明的三元复配杀菌剂通过培养基培养得到的含药培养基在小麦茎基腐病防治中的应用,所述含药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为:按质量份数比将氟吡菌胺、霜霉威和腐植酸铜配制成三元复配杀菌剂药液,再从三元复配杀菌剂药液中吸取2ml置于直径9cm的培养皿中,加入已溶解的pda培养基混匀,制备成含药培养基。本发明的三元复配杀菌剂不仅能够提高小麦茎基腐病防效,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效达到80.07%,ec50值为0.81mg/kg;同时还能增加小麦营养,提高小麦的生长势,缓解小麦茎基腐病抗药性的发生,为小麦茎基腐病有效防治和延缓抗药性产生提供理论依据。附图说明图1是不同组合的菌丝生长情况。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三元复配杀菌剂,包括氟吡菌胺、霜霉威和腐植酸铜三种有效成分,且三种成份的质量份数分别为2份、3份、3份。实施例2一种三元复配杀菌剂,包括氟吡菌胺、霜霉威和腐植酸铜三种有效成分,且三种成份的质量份数分别为3份、3份、2份。实施例3一种三元复配杀菌剂,包括氟吡菌胺、霜霉威和腐植酸铜三种有效成分,且三种成份的质量份数分别为2份、2份、3份。实施例4一种三元复配杀菌剂,包括氟吡菌胺、霜霉威和腐植酸铜三种有效成分,且三种成份的质量份数分别为2份、4份、2份。上述实施例所用小麦茎基腐病菌(fusariumpseudogramineagum)由安徽科技学院植保实验室提供,氟吡菌胺购于德国拜耳公司、霜霉菌购于衡水均凯化工有限公司、硝基腐植酸铜购于山东济南克邦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室内毒力测定:1.1、含药培养基配制:分别从实施例1—4的三元复配杀菌剂中吸取2ml置于直径9cm的培养皿中,再加入已溶解的pda培养基中混匀,制备四种含药培养基,分别为a(2-3-3)、b(3-3-2)、c(2-2-3)、d(2-4-2)。1.2、三元复配杀菌剂毒力测定:将上述含药培养基a、b、c、d和对照组(ck)分别放入用打孔器打取的6mm菌饼中,放于培养箱中培养(27±1℃,湿度65%),3次重复处理,用灭菌水作对照,分别在第1、3、5、7天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丝,计算抑菌率、ec50值(concentrationfor50%ofmaximaleffect,半最大效应浓度,指能引起50%最大效应的浓度)和毒力回归方程。不同组合菌丝生长情况如图1所示,四个组合与对照组相比都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其中组合a(2-3-3)的菌落最小,抑菌率可达69.01%,组合b(3-3-2)、c(2-2-3)和组合d(2-4-2)的抑菌率分别为62.43%、58.21%和50.16%。从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1)可以看出,复配组合a(2-3-3)的ec50值是0.81mg/kg,组合b(3-3-2)、c(2-2-3)和d(2-4-2)的ec50值分别为0.76、1.07和1.47mg/kg。表1组合毒力回归方程相关系数ec50(mg/kg)x2a(2-3-3)y=0.652x+4.0620.9680.811.56b(3-3-2)y=0.223x+5.4800.9890.761.26c(2-2-3)y=1.037x+3.8720.8981.072.18d(2-4-2)y=1.223x+4.0170.8691.472.33ck////2、小麦茎基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选择小麦茎基腐病常年发生的安徽省宿州市泗县草沟镇为供试点,北纬33°35′22.06″,东经118°03′10.87″,土壤ph6~7、肥力均匀、地块平整。小麦品种为烟农-19,于2018年10月8日播种,麦田栽培管理与常规管理相同。田间设置五个处理区,分别作为第一供试区(2-3-3)、第二供试区(3-3-2)、第三供试区(2-2-3)、第四供试(2-4-2)和对照区(喷施灭菌水),每个供试区面积为20m2,每处理重复3次,按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处理区边缘设保护行。小麦茎基腐病的喷雾防治分三个阶段进行:苗期、分蘖期和拔节期。采用棋盘式取样法调查(喷药20d后),每点调查10株小麦,根据小麦茎基腐病的病情分级(表2所示)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表2级别症状0级整株无明显症状1级植株第1叶鞘变褐,变褐面积小于叶鞘长度的20%2级植株第1叶鞘变褐,变褐面积约占叶鞘长度的20%~50%3级植株第1叶鞘变褐,变褐面积约占叶鞘长度的50%以上,第2叶鞘开始变褐4级植株第2叶鞘变褐,变褐面积约占叶片长度的20%以下5级植株第2叶鞘明显褐枯,变褐面积约占叶片长度的20~50%6级植株第2叶鞘全部黄化,第3片叶叶尖逐渐褪绿7级植株第3片叶明显变褐结果如表3所示,不同时期的药剂喷雾防效不同,各组合的防效差异显著,苗期的防效为67.83%~80.07%;分蘖期的防效为51.01%~63.39%;拔节期的防效为40.02%~50.09%。可看出该三元复配杀菌剂能有效控制小麦茎基腐病。表33、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在收获期采用对角线取样法,每处理区取30株小麦,重复3次,调查并记录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得出产量及增产率。结果如表4所示,组合a(2-3-3)、b(3-3-2)、c(2-2-3)和d(2-4-2)复配杀菌剂与对照组ck相比,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增产率在14.77%~18.97%。表4上述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的三元复配杀菌剂不仅能够提高小麦茎基腐病防效,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效达到80.07%,同时还能增加小麦营养,提高小麦的生长势,缓解小麦茎基腐病抗药性的发生,为小麦茎基腐病有效防治和延缓抗药性产生提供理论依据。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若干变形或者等同替换,也能达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也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