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禽畜养殖舍的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32706发布日期:2021-07-06 18:41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禽畜养殖舍的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禽畜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禽畜养殖舍的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畜牧业正处于快速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正向着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态化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方向迅速发展,其生产水平也相应的提高。冬天时,养殖舍棚大多采用全封闭式以达到保温的目的,改善禽畜的生活环境。除此之外,全封闭式养殖舍棚在夏天由于光照的因素导致内部温度较高,温度是禽畜生长的关键影响因素,如何实现冬暖夏凉、保证舍棚最佳温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但与此同时,由于全封闭式所带来的通风问题无法避免,畜粪会产生恶臭,这些恶臭成分为挥发性脂肪酸、醇类、酚类、酸类、醛类、酮类、胺类、硫醇类以及含氨杂环化合物等9类有机化合物和氨、硫化氢两种无机物,这些有害气体的产生,影响了空气质量,产生了异味,当通风不利时,有害气体含量就会超标,氨气、硫化氢等气体易溶解在动物呼吸道粘膜和眼结膜上,使粘膜充血水肿,引起结膜炎、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如处理不好,则影响禽畜的生长。

针对上述问题,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种种不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提出一种用于禽畜养殖舍的通风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禽畜养殖舍的通风系统,包括设置于禽畜养殖舍内的舍内风道和用于向舍内风道送风的多条地热交换风道,所述地热交换风道设置于地下用于与地热进行热交换,所述地热交换风道与所述舍内风道通过过渡风道连接,所述舍内风道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向禽畜养殖舍内送风的进风口,所述禽畜养殖舍设置有多个用于出风的排风口,舍外新风经地热交换风道与地热进行热交换后进入舍内风道经进风口送入禽畜养殖舍内实现禽畜养殖舍内的温度及空气质量均满足养殖需求。

优选的,所述禽畜养殖舍为封闭式养殖舍,所述进风口处设置有单向进风窗,所述排风口处设置有单向出风窗。

优选的,所述舍内风道设置于禽畜养殖舍的上部,所述舍内风道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的一端与所述过渡风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风道连接,所述第二风道沿平行于禽畜养殖舍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单向进风窗设置于第二风道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风道设置于禽畜养殖舍宽度方向的中部,多个单向进风窗间隔分布于第二风道水平方向的两侧,位于同一侧的相邻的两个单向进风窗的间距为2000-5000mm。

优选的,位于某一侧的单向进风窗设置于另一侧相邻两个单向进风窗之间。

优选的,所述禽畜养殖舍设置于山上。

优选的,所述地热交换风道与禽畜养殖舍的垂直距离为2500-4000mm,所述地热交换风道为地热交换管道,地热交换管道的管径为300-500mm,地热交换管道的管道间距为900-1500mm。

优选的,所述地热交换风道呈“<”形排布。

优选的,所述地热交换风道向进风端放坡0.05-2%。

优选的,所述过渡风道包括地下水平风道和与所述地下水平风道连通的垂直风道,所述地热交换风道与所述地下水平风道连通,所述舍内风道与所述垂直风道连通。

优选的,还包括正压空气过滤系统,所述过渡风道的一端与地下水平风道连接,另一端与正压空气过滤系统连接,所述舍内风道连接于正压空气过滤系统上,经热交换后的舍外新风经正压空气过滤系统过滤后进入舍内风道。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禽畜养殖舍的通风系统,该通风系统设置有地热交换风道,地热交换风道设置于地下,禽畜养殖舍为封闭式养殖舍,禽畜养殖舍设置有用于出风的排风口,舍外新风经地热交换风道与地热进行热交换后进入舍内风道经进风口送入禽畜养殖舍内,禽畜养殖舍内通入舍外新风,禽畜养殖舍内的气压增大,禽畜养殖舍内的空气自排风口排除,实现禽畜养殖舍内的气体交换,实现禽畜养殖舍内通风良好,保证禽畜养殖舍内空气质量满足养殖需求,另一方面,舍外新风经地热交换风道与地热进行热交换后进入舍内风道经进风口送入禽畜养殖舍内,地热对舍外新风有加热或降温的预处理作用,地下温度常年较为稳定,温度在20℃左右,当舍外新风温度较低时,地热对其加热,当舍外新风温度较高时,地热对其降温,实现利用地热保持禽畜养殖舍内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满足养殖需求,利用地热调节禽畜养殖舍内温度的方式,极大的节约了能源,减少了电力的使用,减少了加热降温设备的投入及检修费用,降低了养殖成本的投入,提升了禽畜养殖舍的养殖节能环保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于禽畜养殖舍的通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地热交换风道;2、地下水平风道;3、垂直风道;4、正压空气过滤系统;5、第一风道;6、第二风道;7、单向进风窗;8、单向出风窗;9、禽畜养殖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类同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用于禽畜养殖舍的通风系统包括正压空气过滤系统4、设置于禽畜养殖舍9内的舍内风道和用于向舍内风道送风的多条地热交换风道1,地热交换风道1与舍内风道通过过渡风道连接,地热交换风道1设置于地下用于与地热进行热交换,禽畜养殖舍9为封闭式养殖舍,舍内风道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向禽畜养殖舍9内送风的进风口,进风口处设置有单向进风窗7,禽畜养殖舍9的墙壁上设置有用于出风的排风口,排风口处设置有单向出风窗8,舍外新风经地热交换风道1与地热进行热交换后进入舍内风道经单向进风窗7送入禽畜养殖舍9内实现利用地热保持禽畜养殖舍9内温度满足养殖需求,同时,禽畜养殖舍9内通入舍外新风,禽畜养殖舍9内的气压增大,禽畜养殖舍9内的空气自单向出风窗8排除,实现禽畜养殖舍9内的气体交换,实现禽畜养殖舍9内通风良好,保证禽畜养殖舍9内空气质量满足养殖需求。

过渡风道的一端与地下水平风道2连接,另一端与正压空气过滤系统4连接,舍内风道连接于正压空气过滤系统4上,经热交换后的舍外新风经正压空气过滤系统4过滤后进入舍内风道,实现送入禽畜养殖舍9内的舍外新风的满足养殖需求,不会出现因通入禽畜养殖舍9的舍外新风的污染而影响禽畜的养殖。

过渡风道包括地下水平风道2和垂直风道3,地热交换风道1与地下水平风道2连通,垂直风道3的一端与地下水平风道2连通,另一端与正压空气过滤系统4连接,地下水平风道2设置于地下,与地热交换风道1位于同一深度,地下水平风道2用于汇集多条地热交换风道1送来的舍外新风,然后通过垂直风道3送入正压空气过滤系统4过滤,地热交换风道1的一端与地下水平风道2连通,另一端与大气连通并且通过风机向地热交换风道1内输送空气。

舍内风道设置于禽畜养殖舍9的上部,舍内风道包括第一风道5和第二风道6,第一风道5的一端与正压空气过滤系统4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风道6连接,第二风道6沿平行于禽畜养殖舍9的长度方向设置,单向进风窗7设置于第二风道6上。

进一步的,第二风道6设置于禽畜养殖舍9宽度方向的中部,多个单向进风窗7间隔分布于第二风道6水平方向的两侧,位于其中一侧的单向进风窗7设置于另一侧相邻两个单向进风窗7之间,即两侧的单向进风窗7相间设置,优选为,位于其中一侧的单向进风窗7设置于另一侧相邻两个单向进风窗7之间的中部,位于同一侧的相邻的两个单向进风窗7的间距为2000-5000mm,优选为3000mm,此设置能够保证舍外新风能够均匀的通入禽畜养殖舍9,使禽畜养殖舍9内的空气质量均匀,利于禽畜养殖舍9的养殖环境均一,更高效的养殖禽畜。进一步的,位于同一侧的相邻的两个单向进风窗7的间距要合适,配合两侧的单向进风窗7相间设置,位于同一侧的相邻的两个单向进风窗7的间距过大难以达到禽畜养殖舍9内的空气质量均匀的效果,位于同一侧的相邻的两个单向进风窗7的间距过小,并不会明显增加通风效果,但是会致使舍内风道加工难度增加,增加单向进风窗7的使用量,增加资源浪费,增加安装难度。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禽畜养殖舍的通风系统用于养猪舍,其能够实现对养猪舍内的空气交换即通风及保持养猪舍内的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符合养猪的要求。

实施例2

本具体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用于禽畜养殖舍的通风系统,本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系统与实施例1提供的通风系统基本相同,不同的是:禽畜养殖舍9设置于山上,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禽畜养殖舍9设置于山顶,其也可以设置于山腰上,将禽畜养殖舍9设于山上便于地热交换风道1的设置。

地热交换风道1呈“<”形排布,此设置使得地热交换风道1大于地热交换风道1的进风端与出风端的直线距离,增加了地热交换风道1在地下的长度,使得进入地热交换风道1内的舍外新风能够在地下移动更长的距离,热交换的时间更长,距离更长,热交换的效果更好;另一方面,“<”形排布的方式使得进入地热交换风道1的空气能够产生搅动,实现进入地热交换风道1的空气能够均匀的与地热进行热交换,实现进入舍内风道的舍外新风的温度均一,不会产生冷热不均的现象。

进一步的,地热交换风道1向进风端放坡0.05-2%,优选为1%,此设置能够防止地热交换风道1中的舍外新风与地热进行热交换的过程中,地热交换风道1中形成的冷凝水回流造成管道堵塞。

进一步的,地热交换风道1与禽畜养殖舍9的垂直距离为2500-4000mm,优选为3000mm,地热交换风道1为地热交换管道,地热交换管道的管径为300-500mm,优选为350mm,地热交换管道的管道间距为900-1500mm,优选为1050mm,根据地热交换风道1设置的深度,计算获得在地热交换管道的管径为350mm,地热交换管道的管道间距为1050mm时,能够满足地热交换管道与地热交换的需求,在寒冷的冬天或炎热的夏天舍外新风经热交换后的温度能够满足禽畜养殖舍9内的养殖需求。地热交换管道的管径过大,地热交换管道内部的空气热交换不彻底,地热交换管道管径过小,输送的空气量又有限;地热交换管道的管道间距过大,在设置区域固定的情况下,地热交换管道设置的数量不足,难以满足输送足够舍外新风的要求,地热交换管道管道间距过小,则相邻地热交换管道间的热交换会相互影响,地热难以满足地热交换管道热交换的需求。

进一步的,地热交换管道和过渡管道在禽畜养殖舍建设时,预埋于回填土区域,地热交换管道为ppr管。

本具体实施例中,将禽畜养殖舍建于山顶,一方面便于该通风系统的设置,另一方面,山中远离居民区,养殖舍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被山中树木隔离,不会对居民区产生影响。

实施例3

本具体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用于禽畜养殖舍的通风系统,本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系统与实施例2提供的通风系统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本具体实施例中的用于禽畜养殖舍的通风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调温装置、控制器和第一报警器,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垂直风道3内临近正压空气过滤系统4的一端用于检测进入舍内风道的温度,调温装置设置多个,调温装置设置于地热交换风道1的进风端处,调温装置在进入舍内风道的温度不满足需求时,对进入地热交换风道1的空气进行加热或者降温,调温装置对空气进行加热或者降温的精准度无需精准控制,舍外新风经调温装置加热或者降温后还会进入进入地热交换风道1进行热交换,实现温度调整。

温度传感器、调温装置和第一报警器分别与控制器通讯连接,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进入舍内风道的温度,当进入舍内风道的温度低于设定值时,调温装置对进入地热交换风道1的空气进行加热,经加热后的空气进入地热交换风道1与地热进行热交换使得进入舍内风道的空气的温度满足需求;当进入舍内风道的温度高于设定值时,调温装置对进入地热交换风道1的空气进行制冷降温,经降温后的空气进入地热交换风道1与地热进行热交换使得进入舍内风道的空气的温度满足需求,此设置更好的保证了进入舍内风道的舍外新风的温度满足禽畜养殖舍的养殖需求。

进一步的,当进入舍内风道的温度不满足需求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报警器报警,提醒养殖人员注意,随时观察环境变化并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实施例4

本具体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用于禽畜养殖舍的通风系统,本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系统与实施例2提供的通风系统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本具体实施例中的用于禽畜养殖舍的通风系统还包括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和第二报警器,控制器通讯连接用于实时监测禽畜养殖舍内各项空气指标,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和第二报警器分别与控制器通讯连接,地热交换风道1进风端的风机与控制器通讯连接,当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监测的空气质量不达标时,控制器控制风机加大频率输送空气,增加禽畜养殖舍内的气体交换,同时控制器控制第二报警器报警,提醒养殖人员注意,随时观察环境变化并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第一报警器与第二报警器的报警声音不同,此设置便于养殖人员辨别报警原因。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均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