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斑东风螺的养殖尾水的回收利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801894发布日期:2021-07-09 12:35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斑东风螺的养殖尾水的回收利用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斑东风螺的养殖尾水的回收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2.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spp.)简称东风螺,俗称旺螺、花螺、凤螺,肉质鲜美、酥脆爽口,是仅次于鲍鱼的名贵海洋经济腹足类动物,在国内外市场十分畅销,市场供不应求。近年来,东风螺养殖具有价值高,风险小,日常饲养管理技术难度不大,操作简单等优点,东风螺养殖面积和养殖产量不断提高,及其带动的相关产业极大地促进了海南沿海渔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现已成为海南、广东和广西海洋贝类养殖新品种。
3.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养殖尾水未经处理直排入海,造成东风螺养殖海区的污染,极大地影响了当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方斑东风螺的养殖尾水的回收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养殖方斑东风螺的过程中,在方斑东风螺的养殖池外设置排水道,排水道尾部设置落沙池,从养殖池内排入落沙池的养殖尾水,30%的水在经过落沙池底的砂砾石层过滤后,被直接抽回砂滤池,砂滤之后的水即可达到养殖用水标准,可直接流回养殖池;其余的水流入沉淀过滤池,经沉淀、过滤之后,再抽入砂滤池进行砂虑,达到养殖用水标准,再进入养殖池;所述的沉淀过滤池中,种植大型藻类,并投放虾苗,在养殖池和沉淀过滤池中均投放地衣芽孢杆菌。
7.进一步,所述的砂滤池的深度为1.5

2m;底部为直径为2cm、厚度为20cm的石子;中间铺设一层40目的筛绢网,上面是直径为0.1cm的粗河砂,厚度为25cm。
8.进一步,所述的沉淀过滤池的面积至少1000平方米;沉淀过滤池的底部全为砂层,厚度达2m;所述的沉淀过滤池设有增氧机。增氧机可以选择市售的用于水产养殖的增氧机即可
9.进一步,所述的沉淀过滤池的池子底部铺设蜈蚣井,所述的沉淀过滤池的池子底部铺设蜈蚣井,所述的蜈蚣井由总管、支管和滤芯组成;所述的总管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汇总管相连通;所述的滤芯围绕所述支管设置,并且上部与所述的支管封闭设置,下部朝向沉淀过滤池底部设置,并且与所述的支管之间设有空隙;滤芯的侧壁设有进水口;所述的支管远离沉淀过滤池底部的一端与所述的总管相连通,靠近沉淀过滤池底部的一端开口于所述的滤芯之内。
10.进一步,所述的地衣芽孢杆菌的培养方法为:糖蜜5kg,麦麸1kg,地衣芽孢杆菌液12l,菌体密度为1
×
10
10
cell/l,水400l,放在一个500l的桶里混均,并不间断地的充气发酵,充气量为5m3/min(气头为三通管),连续发酵48h。
11.进一步,地衣芽孢杆菌的投放量为,养殖池中每天投入地衣芽孢杆菌发酵液200ml,每隔两天在土沙池中投入地衣芽孢杆菌发酵液10l。
12.进一步,所述的沉淀过滤池,深度1.5

2.0m,蜈蚣井铺设在距沉淀过滤池的池底0.5m的位置;每1000平方米铺设5条蜈蚣井,每个蜈蚣井配备100个高度为1m的滤芯;每5条蜈蚣井与1条所述的汇总管相连通,每条汇总管配备清水泵用于将蜈蚣井内的池水抽出。
13.进一步,所述的虾苗为斑节对虾苗;投放密度为:每亩投放规格为1cm斑节对虾苗2万尾。
14.进一步,所述的排水道上面铺设格栅板。所述的格栅板可以采用市售的用于铺设在路面排水沟上的格栅板成品。
15.一种方斑东风螺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6.海区的海水经过砂滤池过滤之后,排入养殖池用于养殖方斑东风螺,方斑东风螺苗种投放之后,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尾水采用以上所述的方法进行回收利用。
17.有益效果:
18.本发明所述的养殖尾水的回收利用方法,在养殖池外设置落沙池和沉淀过滤池,落沙池可以沉淀养殖尾水中的杂质,沉淀之后的养殖尾水一部分经砂滤后直接可以抽回养殖池;另一部分经过沉淀过滤池净化、砂滤池过滤后,再回收进入养殖池,实现养殖尾水的回收利用,既可以降低从海区抽水的费用,又可以有效地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同时东风螺的成活率大大提高,降低养殖成本和养殖风险,实现节能、节水、减排的东风螺新型健康管养模式,促进东风螺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9.沉淀过滤池内栽培大型海藻,并且定期投放地衣芽孢杆菌菌液。养殖池内也定期投放地衣芽孢杆菌菌液。地衣芽孢杆菌液对水体有补充碳源,能有效降解水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促进藻类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改善养殖池的底质,藻类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吸入了水体中的有机质、营养盐,使养殖池底部的有机质减少,病害的发生率由原来的41.54%减少到6.15%,能使东风螺养殖成活率由原来的30.2%提高到89.7%,降低养殖风险。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养殖尾水的流向图,
22.图2为蜈蚣井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蜈蚣井的滤芯、支管、总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方斑东风螺的养殖过程中海水的及尾水的处理流程图。
25.图中,1为养殖池,2为排水道,3为落沙池,31为砂砾石层,4为砂滤池,5为沉淀过滤池,41为石子,42为筛绢网,43为粗河砂,51为砂层,52为蜈蚣井,521为总管,522为支管,523为滤芯,524为汇总管,525为水管,526为水泵,527为空隙,528为进水口;529为支管靠近所述过滤池底部的一端,53为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7.实施例1
28.一种方斑东风螺的养殖尾水的回收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9.养殖方斑东风螺的过程中,在养殖池以合理的放养密度投放方斑东风螺苗种,定期投喂饵料,进行相应的日常管理;并且在养殖池1外设置排水道2,所述的排水道上面铺设格栅板。排水道尾部设置落沙池3,从养殖池内排入落沙池的养殖尾水,30%的水在经过落沙池底的砂砾石层31,砂砾石直径0.3

0.8mm,过滤后,被直接抽回砂滤池4,砂滤之后的水直接流回养殖池;其余的水流入沉淀过滤池5,经沉淀、过滤之后,再抽入砂滤池进行砂虑,达到养殖用水标准,再进入养殖池,养殖尾水的流向如图1所示。所述的沉淀过滤池中,种植大型藻类,并投放虾苗,在养殖池和沉淀过滤池中均投放地衣芽孢杆菌。
30.所述的砂滤池的深度为1.5

2m;底部为直径为2cm、厚度为20cm的石子41;中间铺设一层40目的筛绢网42,上面是直径为0.1cm的粗河砂43,厚度为25cm。
31.所述的沉淀过滤池的面积至少为1000平方米,并且设有增氧机;底部全为砂层51,砂的直径0.3

0.8mm,厚度达2m。
32.所述的沉淀过滤池的池子底部砂层中铺设蜈蚣井52,如图2

3所示。所述的蜈蚣井由总管521、支管522和滤芯523组成;所述的总管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汇总管524相连通;汇总管两端封闭,并且通过水管525与水泵526相连接,利用水泵,将滤芯过滤的水从沉淀过滤池抽入到支管内,再顺着支管一次流经总管、汇总管,最终被抽出沉淀过滤池。所述的滤芯围绕所述支管设置,并且上部与所述的支管封闭设置,下部朝向沉淀过滤池底部设置,并且与所述的支管之间设有空隙527;滤芯的侧壁设有进水口528;所述的支管远离沉淀过滤池底部的一端与所述的总管相连通,靠近沉淀过滤池底部的一端529开口于所述的滤芯之内。
33.为了增加过滤效果,滤芯外壁可加设一层滤网53,预先将一些体积较大的杂物阻挡在滤网之外,避免堵塞滤芯的进水口。
34.所述的地衣芽孢杆菌的培养方法为:糖蜜5kg,麦麸1kg,地衣芽孢杆菌液12l,菌体密度为1
×
10
10
cell/l,水400l,放在一个500l的桶里混均,并不间断地的用三通管为气头充气发酵,充气量为5m3/min,气头选用三通管,连续发酵48h。
35.地衣芽孢杆菌的投放量为,养殖池中每天投入地衣芽孢杆菌发酵液200ml,每隔两天在沉淀过滤池中投入地衣芽孢杆菌发酵液10l。
36.所述的沉淀过滤池,深度1.5

2.0m,蜈蚣井铺设在距沉淀过滤池的池底0.5m的位置;每1000平方米铺设5条蜈蚣井,每个蜈蚣井配备100个高度为1m的滤芯;每5条蜈蚣井与1条所述的汇总管相连通,每条汇总管配备清水泵用于将蜈蚣井内的池水抽出。沉淀过滤池中投放的虾苗为斑节对虾苗;投放密度为:每亩投放规格为1cm斑节对虾苗2万尾。
37.实施例2
38.一种方斑东风螺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9.海区的海水经过砂滤池过滤之后,排入养殖池用于养殖方斑东风螺,方斑东风螺
苗种投放之后,按照方斑东风螺的养殖方法,定期投喂饵料,进行相应的日常管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尾水采用以上所述的方法进行回收利用。进入养殖池、落沙池的海水,为了保证水质,可以预先进行水质测定。沉淀过滤池多余的尾水,或者方斑东风螺收获之后的养殖水,经过处理之后,也可以从沉淀过滤池排入海区。为了避免污染海区环境,在从沉淀过滤池排入海区之前,也需增加水质测定。海水的及尾水的处理流程如图3所示。
40.本发明所述的尾水处理方法对方斑东风螺养殖的影响
41.2020年4月12日至2020年10月1日,在65个15平方的养殖池中,平均每个池投放0.3cm壳长方斑东风螺苗种2.0万粒,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尾水处理方法处理养殖尾水,其余操作与2019年完全相同。经过5个多月的养殖,共产方斑东风螺商品螺7878.0千克,平均148头/千克,平均每池产量121.2千克,养殖成活率达到89.7%。
42.而2019年未进行尾水处理,采用常规的换水养殖,在同一时期,统计在65个养殖池的养殖情况,具体如下:每个池投放0.3cm壳长方斑东风螺苗种2.0万粒,不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尾水处理方法处理养殖尾水,经过5个多月的养殖,共产方斑东风螺商品螺4901.0千克,平均125头/千克,平均每池产量75.4千克,养殖成活率为30.2%。2020年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尾水处理方法进行养殖,方斑东风螺的产量和成活率明显提高。
43.此外,比较2019年和2020年,采用不同的尾水处理方法,方斑东风螺的发病率也存在明显区别。2019年65个养殖池,发病的池子有27个,发病率达41.54%,2020年统计65个养殖池,发病的仅有4池,发病率6.15%。说明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养殖尾水处理方法,可以显著降低方斑东风螺的发病率。具体的数据比较见表1。
44.表1不同尾水处理方法对于方斑东风螺养殖的影响
[0045] 2019年2020年商品螺(千克)4901.07878.0平均重量(头/千克)125148平均每池产量(千克)75.4121.2养殖成活率(%)30.289.7养殖池数目(个)6565发病池数目(个)274发病率(%)41.546.15
[0046]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发明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发明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