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猕猴桃植株抗热性的方法

文档序号:25780655发布日期:2021-07-09 09:23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属于农业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猕猴桃植株抗热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2.猕猴桃因其鲜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特别丰富而被誉为“水果之王”,是目前世界上消费量增长较快的水果,特别是我国猕猴桃消费量一直呈现倍增上升趋势,猕猴桃栽培面积和产量稳居世界第一。猕猴桃喜暖怕(炎)热、需冷怕冻、喜光怕晒,适宜生长年均温度11

17℃,夏季不炎热20

30℃,秋季温暖15

25℃,7

8月高温伏旱期,忌≥33℃高温强光照,冬季不冻0

7℃。然而,由于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各地区的平均气温逐渐升高,尤其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夏季日最高气温超过35℃,有的地方高温持续天数30d以上。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导致猕猴桃果园蒸腾作用变大,造成大面积猕猴桃叶片萎蔫,果实灼伤,提前脱落,进而导致未到成熟期果农早采果实,品质下降,甚至最终导致大面积猕猴桃果树死亡,果农经济损失惨重,因此提高猕猴桃耐高温的措施是大面积栽培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猕猴桃植株抗热性的方法,提升猕猴桃植株耐高温胁迫能力,避免高温胁迫影响植株生长及果实采收,降低经济损失。
4.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提高猕猴桃植株抗热性的方法,包括:在猕猴桃果园内套种羽扇豆、紫花苕和油菜,园内喷施稀土镧溶液。
6.优选的是,所述猕猴桃树龄为5年生以下。
7.优选的是,所述套种羽扇豆包括:10月下旬之前,在猕猴桃行间移栽羽扇豆种苗,羽扇豆的株行距为20~30cm
×
30~40cm。
8.优选的是,所述套种紫花苕包括:11月上旬,在猕猴桃行间撒播紫花苕种子,每亩用量1.5~2.0kg。
9.优选的是,所述套种油菜包括:11月上旬,在猕猴桃行间撒播油菜种子,每亩用量0.25~0.5kg。
10.优选的是,所述喷施稀土镧溶液的条件为:连续7天日平均气温超过30℃。
11.优选的是,所述稀土镧溶液为硝酸镧溶液。
12.优选的是,所述喷施为猕猴桃叶面喷施,喷施浓度为50~150mg/l。
13.优选的是,所述喷施稀土镧溶液的时间为6~7月。
14.优选的是,所述稀土镧溶液于晴天上午10点之前进行喷施。
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猕猴桃植株抗热性的方法,猕猴桃果园内套种羽扇豆、紫花苕和油菜,在6~7月园内进一步喷施稀土镧溶液。套种羽扇豆、紫花苕和油菜,可提升猕猴桃果园土壤孔隙度、果园土壤水分含量、降低夏季果园地表温度;在套种基础上喷施稀土
镧溶液,可降低猕猴桃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提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提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提升猕猴桃叶片pn、tr和gs,提升叶片sod、pod、cat、apx和gr平均活性,提升猕猴桃植株的耐高温胁迫能力。
具体实施方式
1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猕猴桃植株抗热性的方法,包括:在猕猴桃果园内套种羽扇豆、紫花苕和油菜,园内喷施稀土镧溶液。通过在猕猴桃果园内间混套作羽扇豆、紫花苕和油菜,改善土壤环境和地表温度;在其基础上喷施稀土镧溶液,影响猕猴桃生理指标,进一步提升猕猴桃的抗高温胁迫能力。
18.本发明优选猕猴桃果园内猕猴桃树龄在5年生以下。羽扇豆、紫花苕和油菜生长都需要充足阳光,猕猴桃树龄过大,使园内空间郁闭,不利于树下羽扇豆、紫花苕和油菜的生长。
19.于果园内套种羽扇豆、紫花苕和油菜,能够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提升土壤肥力,改善果园生态条件,但如果种植不当,易造成套种作物与果树出现相互竞争现象。本发明优选10月下旬之前,在猕猴桃行间移栽羽扇豆种苗,羽扇豆的株行距为20~30cm
×
30~40cm,进一步优选30cm
×
40cm;11月上旬,在猕猴桃行间撒播紫花苕种子,每亩用量1.5~2.0kg,进一步优选1.5kg/亩;11月上旬,在猕猴桃行间撒播油菜种子,每亩用量0.25~0.5kg,进一步优选0.25kg/亩。本发明对紫花苕和油菜的播种方式、顺序没有特殊要求,可分批播种,播种后进行常规管理即可。作为可选方案,待羽扇豆、紫花苕和油菜成熟后,可将羽扇豆、紫花苕和油菜直接进行粉碎返田,也可先将种子采收,再进行粉碎返田,提升园内土壤有机质。
20.本发明在套种的基础上,通过喷施稀土镧溶液进一步提升猕猴桃的抗高温胁迫能力。优选的是,喷施稀土镧溶液的条件为:猕猴桃生育期内连续7天日平均气温超过30℃;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稀土镧溶液为硝酸镧溶液,浓度为50~150mg/l,叶面喷施,更优选喷施浓度为100mg/l。可选的,本发明喷施稀土镧溶液的时间为6~7月,进一步优选的是于晴天上午10点之前进行喷施。更优选的是,喷施至稀土镧溶液在猕猴桃叶片要流下而又未流下的状态。
2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22.实施例1
23.选择1年生猕猴桃果园,于10月中旬,在猕猴桃果树行间移栽羽扇豆种苗,密度为25cm
×
35cm;于11月上旬,在园内均匀撒播紫花苕种子1.75kg/亩,再撒播油菜种子0.45kg/亩。
24.待翌年6~7月,猕猴桃果园连续7天日平均气温超过30℃时,次日上午10点之前叶面喷施100mg/l硝酸镧溶液,喷施至稀土镧溶液在猕猴桃叶片要流下而又未流下的状态。
25.实施例2
26.选择3年生猕猴桃果园,于10月下旬,在猕猴桃果树行间移栽羽扇豆种苗,密度为20cm
×
40cm;于11月上旬,在园内均匀撒播紫花苕种子1.5kg/亩,再撒播油菜种子0.5kg/亩。
27.待翌年6~7月,猕猴桃果园连续7天日平均气温超过30℃时,次日上午10点之前叶
面喷施50mg/l硝酸镧溶液,喷施至稀土镧溶液在猕猴桃叶片要流下而又未流下的状态。
28.实施例3
29.选择5年生猕猴桃果园,于10月中旬,在猕猴桃果树行间移栽羽扇豆种苗,密度为30cm
×
30cm;于11月上旬,在园内均匀撒播油菜种子2.0kg/亩,再撒播紫花苕种子0.25kg/亩。
30.待翌年6~7月,猕猴桃果园连续7天日平均气温超过30℃时,次日上午10点之前叶面喷施150mg/l硝酸镧溶液,喷施至稀土镧溶液在猕猴桃叶片要流下而又未流下的状态。
31.实施例4
32.套种及喷施硝酸镧对猕猴桃园内土壤环境和生理性状的影响
33.在建园第一年,于10月中旬,在猕猴桃果树行间移栽羽扇豆种苗,株行距为30
×
40cm;11月上旬,在猕猴桃果园行间撒播紫花苕种子,每亩用量1.5kg,再撒播油菜种子,每亩用量0.25kg。
34.在6~7月,连续7天日均温度超过30℃后,选择晴天上午10点之前叶面喷施100mg/l稀土硝酸镧溶液,喷施至稀土镧溶液在猕猴桃叶片要流下而又未流下的状态。
35.持续5年。期间选择三个小区作试验组,每个小区不少于200株树且保持一定距离,分别从建园的第一年开始,直至第五年,每年测定土壤相关指标,求得平均值;每个小区随机选取10棵果树,喷施硝酸镧溶液后24h、120h和240h后采集剪碎混匀,测定叶片生理指标,求得平均值。对照组不套种,不喷施镧溶液,其他管理方式与试验组相同。结果如下:
36.套种羽扇豆、紫花苕和油菜,猕猴桃果园土壤孔隙度提高了4~8%,果园土壤水分平均含量提高了1~3%,夏季果园地表温度降低了6~11℃,冬季果园地表温度提高了3~8℃。叶片的平均相对电导率降低了18%~27%,平均丙二醛(mda)含量降低了3%~9%,可溶性蛋白平均含量提高了14%~24%,可溶糖平均含量提高了21%~35%,脯氨酸平均含量提高了7%~15%,叶片的叶绿素a平均含量提高了4%~10%,叶绿素b平均含量提高了26%~44%,叶绿素a+b平均含量提高了11%~27%,类胡萝卜素平均含量提高了13%~18%,叶片平均净光合速率(pn)提高了6%~13%,平均蒸腾速率(tr)提高了10%~23%,平均气孔导度(gs)提高了5%~9%,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平均活性提高了7%~35%,过氧化物酶(pod)平均活性提高了10%~130%,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了4%~18%,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平均活性提高了11%~30%,谷胱甘肽还原酶(gr)平均活性提高了11%~39%。
37.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