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体断肢机械灌注保存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45933发布日期:2021-06-25 17:16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离体断肢机械灌注保存箱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灌注保存箱,具体为一种离体断肢机械灌注保存箱,属于灌注保存箱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使人的肢体断裂,尤其是交通事故和意外伤害,当发生意外断肢事故时,大多数人都会紧张无措和现场的混乱,知道抢救生命为先,往往会忽略离断的肢体的保存,但关键的是分离后的断肢一般需要在最短时间内送到医院,进行断肢再植术,而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就是要保存断肢的神经、血管、肌腱的活性。没有通过合适的方法处理容易致使离断肢体没有得到及时的保护,有可能导致离断的肢体组织坏死,大大降低了断肢再植的成活率。短肢再植手术越早越好,应分秒必争,方能保存离断肢体的生物活性,利于早期恢复,减少并发症。一般临床上离断肢体保存不超过6~8小时,一方面是出于对离断肢体功能恢复需求的考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长时间缺血环境下,肌细胞等生物组织坏死,会释放出大量代谢产物和有毒物质,集聚在离断肢体的组织液和血液中,再植后,这些有毒物质进入全身会引起全身毒性反应,甚至死亡。现实生活中,从发生意外后施救、转运伤者到有救助条件的医院等种种原因,短肢保存的时限显得尤为局促,甚至对于多发伤、复合伤的患者在抢救之后往往错失了短肢再植的宝贵时间。
3.因此,则需要一种离体断肢机械灌注保存箱来解决现状,既延长离体短肢的保存时限,也减少毒性物质的集聚。虽然现在已经存在了多种离体断肢机械灌注保存箱,但是却仍然存在着许多通病,其一,现有的离体断肢机械灌注保存箱上未做到很好的密封性,在使用过程中对断肢可能造成污染;其二,现有的离体断肢机械灌注保存箱没有考虑到温度影响因素;其三,现有的部分离体断肢机械灌注保存箱功能不全面,过于单一,不能很好地保存断肢。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离体断肢机械灌注保存箱。
5.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离体断肢机械灌注保存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盖板、密封层、卡扣、万向轮、固定螺丝、滤菌器、循环液导管、开关、小型泵、氧合器、电线、插头、活塞、握把、制冷管、空腔、观察窗和水阀;所述箱体构成该离体断肢机械灌注保存箱的主体支撑结构,盖板一端固定在合页上,通过合页固定连接在箱体顶部,密封层位于盖板内侧表面,卡扣分别固定在盖板正面底部和箱体正面顶部,万向轮位于箱体底部四角,固定螺丝位于箱体右侧面,滤菌器通过循环液导管贯穿固定在箱体右侧顶部,循环液导管位于箱体右侧,开关位于小型泵顶部,小型泵通过循环液导管贯穿固定在箱体右侧居中区域,氧合器箱体通过循环液导管贯穿固定在箱体右侧底部,电线位于箱体背面,插头固定在电线顶端,活塞贯穿在盖板顶部,握把位于盖板顶部,所述制冷管嵌入式固定在箱体侧面内壁中,所述空腔位于箱体内部,观察窗位于箱体正面,水阀固定在箱体左侧底
端。
6.优选的,为了保证离体断肢机械灌注保存箱上的密封性,保证内部断肢避免被细菌感染,所述盖板顶部固定装有握把,底部内壁贴接密封橡胶组成密封层。
7.优选的,为了方便后期维修人员对该设备中的部件进行维修,所述循环液导管顶端为螺母柱,通过固定螺丝与箱体呈可拆卸式连接。
8.优选的,为了使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更加直观的观察内部保存断肢的健康及保存情况,所述观察窗采用透明玻璃材质制成,呈嵌入式固定在箱体表面。
9.优选的,为了便于该离体断肢机械灌注保存箱在使用过程中便与移动,并保证该设备的稳定性,所述万向轮呈对称分别排布在箱体底部四角,且万向轮的顶端设置有轴承,万向轮通过轴承与箱体在水平方向上呈万向转动连接,箱体通过万向轮与地面呈滚动式连接。
10.优选的,为了保证离体断肢保存的健康情况,循环液通过小型泵进行加压在循环液导管中持续循环流动,并通过氧合器进行循环氧合,通过滤菌器过滤杂质和细菌,所述滤菌器、小型泵和氧合器依次通过循环液导管连接。
11.优选的,为了通过制冷管控制箱体内部的温度,保证离体断肢保存在0

4摄氏度的最佳温度环境中,所述制冷管共设置有八根,且每四根构成一组分别固定在箱体的两侧侧壁空腔中,并呈并联式与插头电性连接。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离体断肢机械灌注保存箱设计合理,盖板顶部固定装有握把,底部内壁贴接密封橡胶组成密封层,保证离体断肢机械灌注保存箱上的密封性,保证内部断肢避免被细菌感染,循环液导管顶端为螺母柱,通过固定螺丝与箱体呈可拆卸式连接,方便后期维修人员对该设备中的部件进行维修,观察窗采用透明玻璃材质制成,呈嵌入式固定在箱体表面,使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更加直观的观察内部保存断肢的健康及保存情况,万向轮呈对称分别排布在箱体底部四角,且万向轮的顶端设置有轴承,万向轮通过轴承与箱体在水平方向上呈万向转动连接,箱体通过万向轮与地面呈滚动式连接,便于该离体断肢机械灌注保存箱在使用过程中便与移动,并保证该设备的稳定性,滤菌器、小型泵和氧合器依次通过循环液导管连接,保证离体断肢保存的健康情况,循环液通过小型泵进行加压在循环液导管中持续循环流动,并通过氧合器进行循环氧合,通过滤菌器过滤杂质和细菌,制冷管共设置有八根,且每四根构成一组分别固定在箱体的两侧侧壁空腔中,并呈并联式与插头电性连接,通过制冷管控制箱体内部的温度,保证离体断肢保存在0

4摄氏度的最佳温度环境中。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发明整体三维示意图;
14.图2为本发明侧面三维示意图;
15.图3为本发明顶部三维示意图;
16.图4为本发明剖面示意图。
17.图中:1、箱体,2、盖板,3、密封层,4、卡扣,5、万向轮,6、固定螺丝,7、滤菌器,8、循环液导管,9、开关,10、小型泵,11、氧合器,12、电线,13、插头,14、活塞,15、握把,16、制冷管,17、空腔,18、观察窗和19、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9.请参阅图1~4,一种离体断肢机械灌注保存箱,包括箱体1、盖板2、密封层3、卡扣4、万向轮5、固定螺丝6、滤菌器7、循环液导管8、开关9、小型泵10、氧合器11、电线12、插头13、活塞14、握把15、制冷管16、空腔17、观察窗18和水阀19;所述箱体1构成该离体断肢机械灌注保存箱的主体支撑结构,盖板2一端固定在合页上,通过合页固定连接在箱体1顶部,密封层3位于盖板2内侧表面,卡扣4分别固定在盖板2正面底部和箱体1正面顶部,万向轮5位于箱体1底部四角,固定螺丝6位于箱体1右侧面,滤菌器7通过循环液导管8贯穿固定在箱体1右侧顶部,循环液导管8位于箱体1右侧,开关9位于小型泵10顶部,小型泵10通过循环液导管8贯穿固定在箱体1右侧居中区域,氧合器11箱体1通过循环液导管8贯穿固定在箱体1右侧底部,电线12位于箱体1背面,插头13固定在电线12顶端,活塞14贯穿在盖板2顶部,握把15位于盖板2顶部,所述制冷管16嵌入式固定在箱体1侧面内壁中,所述空腔19位于箱体1内部,观察窗18位于箱体1正面,水阀19固定在箱体1左侧底端,所述滤菌器7的型号为stv6,所述小型泵10的型号为snjj051,所述氧合器11的型号为tsy7

m1。
20.所述盖板2顶部固定装有握把15,底部内壁贴接密封橡胶组成密封层3,保证离体断肢机械灌注保存箱上的密封性,保证内部断肢避免被细菌感染,所述循环液导管8顶端为螺母柱,通过固定螺丝6与箱体1呈可拆卸式连接,方便后期维修人员对该设备中的部件进行维修,所述观察窗18采用透明玻璃材质制成,呈嵌入式固定在箱体1表面,使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更加直观的观察内部保存断肢的健康及保存情况,所述万向轮5呈对称分别排布在箱体1底部四角,且万向轮5的顶端设置有轴承,万向轮5通过轴承与箱体1在水平方向上呈万向转动连接,箱体1通过万向轮5与地面呈滚动式连接,便于该离体断肢机械灌注保存箱在使用过程中便与移动,并保证该设备的稳定性,所述滤菌器7、小型泵10和氧合器11依次通过循环液导管8连接,保证离体断肢保存的健康情况,循环液通过小型泵10进行加压在循环液导管8中持续循环流动,并通过氧合器11进行循环氧合,通过滤菌器7过滤杂质和细菌,所述制冷管16共设置有八根,且每四根构成一组分别固定在箱体1的两侧侧壁空腔中,并呈并联式与插头13电性连接,通过制冷管16控制箱体1内部的温度,保证离体断肢保存在0

4摄氏度的最佳温度环境中。
21.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离体断肢机械灌注保存箱时,先将此离体断肢机械灌注保存箱固定放置,打开盖板2将需要保存的离体断肢放入先箱体1内部空腔17中,关闭盖板2,旋转打开活塞14,灌入循环液,待灌满之后,插头13通电,打开小型泵10,氧合器11、小型泵10和滤菌器7依次对循环液进行氧合、加压和过滤,内壁制冷管16降温,使断肢保存在较好的温度下,最后断肢取出后,打开水阀19,将剩余的循环液通过阀门排出。
22.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
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23.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