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水虻幼虫自然收集方法及其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26138207发布日期:2021-08-03 14:21阅读:10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黑水虻幼虫自然收集方法及其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黑水虻养殖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黑水虻幼虫自然收集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黑水虻(hermetiaillucens)是一种腐生性的水虻科昆虫,能够取食禽畜粪便和生活垃圾,生产高价值的动物蛋白饲料,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处理鸡粪、猪粪及餐厨垃圾等废弃物。黑水虻幼虫加工后可以作为优质的饲料原料,或直接作为活体饵料,饲喂家禽、其他经济动物,且养殖效果佳,经济价值高。现有技术中对黑水虻进行收集的方法主要有:黑水虻养殖到预蛹期会自动爬出,但该阶段虫体体色变黑,太老熟,且营养价值降低,经济效益低。利用机械化收集装置,例如,专利cn112119981a中公开了:通过一种黑水虻幼虫养殖盒,包括盒体和用于收集盒体中的废料残渣的废料斗,所述盒体放置在废料斗中,该盒体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幼虫转移出去的养殖出口;所述盒体的底部设有用于实现幼虫与废料残渣分离的筛网。通过人工或者自动化机构对筛网进行抖动或振动,使得筛网上的饲料残渣从筛孔中落下,与幼虫分离。但该种机械化装置投入成本高,对操作要求高,且黑水虻养殖环境对设备的运行影响大,分离收集效果不能达到预期。以上现有方法成本高,操作不简便,收集效果不理想,使得黑水虻收集受到了限制。技术实现要素: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黑水虻幼虫自然收集方法,本发明方法操作简便,养殖料和虫体分离彻底,收集效率高。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黑水虻幼虫自然收集方法,贴近黑水虻幼虫养殖料上方依次覆盖收集网和遮盖层,收集网上布有孔隙,用于虫体爬出,遮盖层为遮光、不透气层。遮盖层在遮光、隔绝空气的同时能够提高养殖料的温度。采用本发明提供的黑水虻幼虫收集方法,通过遮盖层的遮光、隔绝空气、提升养殖料温度的综合影响,黑水虻在此条件下被迫由孔隙自行爬出,聚集在收集网,从而完成收集和虫料分享。本发明提供的黑水虻幼虫收集方法在养殖地就可以实现收集,见效快。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孔隙恰好允许黑水虻幼虫的爬出。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孔隙的直径为5~10毫米。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遮盖层和收集网的四角均设置固定部件,用以固定遮盖层和收集网。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遮盖层完全覆盖收集网。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收集黑水虻时,控制以下环境条件之一或任意组合:收集黑水虻时,控制以下环境条件之一或任一环境条件进行组合:收集网孔隙直径为5~10毫米、遮光程度为半遮光至全遮光、养殖料的含水量为70%以上。以上条件促使黑水虻更快爬出,达到快速大量收集的目的。相比较于调节氧气浓度来达到收集的操作,以上条件的控制更加简单。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黑水虻幼虫为10-14日龄。此阶段营养价值高,作为商品虫出售经济价值高。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日龄的黑水虻幼虫。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一种黑水虻幼虫收集装置,包括固定杆、收集网和遮盖层,收集网设置在遮盖层的下方,所述固定杆穿过收集网和遮盖层,用于固定收集网和遮盖层,固定杆的尾端与黑水虻养殖槽体进行连接固定,同时,固定杆上设置有高度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收集网和遮盖层固定的高度。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中收集操作也可采用机械自动化进行,例如,在黑水虻幼虫爬出后,通过机械装置将收集网上的虫体统一收集。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虫料分离方法,在混有昆虫的养殖料上方依次覆盖收集网和遮盖层,收集网上布有孔隙,遮盖层为避光、隔绝空气层。上述虫料分离方法适用于多种昆虫,例如:黑水虻、蝇蛆或黄粉虫。本发明提供的虫料分离方法不限制任何饲喂原料,例如,粘稠或蓬松的养殖料上均可进行。昆虫自行爬出与养殖料实现分离,收集后的虫体干净,携带养殖料少,无需进行二次筛选操作,对解决昆虫养殖过程中虫料分离的难题提供了一种极佳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直接在黑水虻养殖料上进行虫体收集和分离,操作简易,成本低、见效快,短时间内能够满足大量收集黑水虻的效果。此方法同时也适用于其他类似昆虫的分离和收集。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采用的收集网和遮盖层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黑水虻养殖槽;2-养殖料3-收集网;4-遮盖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图1中展示了收集网和遮盖层的结构,本发明黑水虻幼虫收集方法,主要包括:(1)在原黑水虻幼虫饲养地养殖料上进行收集,将带有孔隙的筛网(市售防尘网等)覆盖在黑水虻养殖料2的上方,紧贴养殖料作为收集网3,筛网颜色和遮光性能不限制。筛网的直径大小为5~10毫米。(2)在步骤(1)的筛网上覆盖一层不透气不透光的薄膜,该薄膜作为遮盖层4,可采用市售黑色高分子不透气薄膜。(3)0.5~1小时后,此时料温已升高到40~50度,掀开薄膜,收集筛网上的黑水虻。其中,步骤(1)操作中对饲养地的环境条件无限制,室内室外都可。饲养黑水虻幼虫的场地无限制。为实现更好的黑水虻幼虫分离收集效果,适当调高空气湿度,例如调节空气相对湿度为80%以上,或者调节养殖料含水量70%以上,可达到加速爬出的效果。以下结合更具体的实验例对本发明方案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中采用的黑水虻均为黑水虻幼虫,幼虫为10~14日龄。实施例1黑水虻幼虫收集方法操作如下:广州教学基地,将预先收集的黑水虻幼虫,按照相同的重量平均分配,重新投喂到黑水虻养殖料中,黑水虻养殖箱规格为80cm×60cm×28cm。以筛网尺寸、遮光程度、养殖料含水量、环境温度作为调控因素,进行试验。试验一:集中堆料(该养殖料中混有黑水虻),料层厚度为8~10cm,将筛网(筛网孔隙直径为5mm)覆盖在黑水虻幼虫养殖料表面,然后将黑色(全遮光)不透气薄膜覆盖在筛网上,控制环境温度25℃,养殖料湿度65%。30分钟后收集筛网上的黑水虻幼虫,记录重量。收集完成后,再将黑水虻养殖箱体中余下的黑水虻幼虫与养殖料分离,记录余下的黑水虻幼虫重量,实验进行三次,取平均值。结果见表1。表1:30分钟内本实施例1收集的黑水虻幼虫情况表处理对象重量(kg)虫体附带饲养殖料情况黑水虻幼虫收集重量1.25±0.02干净,较少养殖料附着箱体余下黑水虻幼虫重量0.63±0.04干净,较少养殖料附着试验二:在试验一基础上,单因素调整筛网尺寸、遮光条件,考察两因素对黑水虻幼虫自行爬出的影响。实验操作同上黑水虻幼虫收集方法,同样。调整的因素条件为:筛网孔隙直径为20毫米,遮光条件为采用半遮光,采用的是半透明的不透气薄膜,实验进行三次,取平均值。结果见表2。表2不同因素条件下黑水虻幼虫收集情况表通过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单因素改变筛网尺寸或透光程度条件上,筛网尺寸的改变影响更大。试验三:继续对环境条件进行改变,在试验一基础上,不改变其他条件,增加单因素实验条件,尝试获得黑水虻幼虫爬出的影响,实验操作同上黑水虻幼虫收集方法操作,单因素条件如下:单因素指标采用该指标数值养殖料含水量50%、85%实验进行三次,取平均值。结果见表3。表3不同因素条件下黑水虻幼虫收集情况表以上黑水虻幼虫爬出时,虫体表面干净,同样较少养殖料附着,从表3中可以看出,养殖料含水量能够显著加速黑水虻幼虫的爬出,可能是养殖料含水量与氧气浓度相关,调节养殖料含水量的同时,起到了调控氧气浓度的效果。实施例2一种黑水虻幼虫的收集方法,首先在黑水虻养殖池内,预先准备已经收集好的黑水虻幼虫50kg,重新投喂到黑水虻饲喂原料中。环境温度25℃,养殖料含水量65%,将筛网(孔隙直径5mm)覆盖在养殖料表面,然后将黑色不透气薄膜覆盖在筛网上,30分钟后将筛网上的黑水虻幼虫进行统一收集,记录重量。实验进行三次,取平均值,得黑水虻幼虫收集重量为36.85±0.06kg,虫体表面干净,较少养殖料附着。实施例3一种黑水虻幼虫的收集方法,首先在黑水虻养殖池内,预先准备已经收集好的黑水虻幼虫50kg,重新投喂到黑水虻饲喂原料中。将筛网(孔隙直径10mm)覆盖在养殖料表面,然后将黑色不透气薄膜覆盖在筛网上,环境温度25℃,养殖料含水量85%。30分钟后将筛网上的黑水虻幼虫进行统一收集,记录重量。实验进行三次,取平均值,黑水虻幼虫收集重量为44.36±0.03kg,虫体表面干净,较少养殖料附着。实施例4一种黑水虻幼虫的收集方法,首先在黑水虻养殖池内,预先准备已经收集好的黑水虻幼虫50kg,重新投喂到黑水虻饲喂原料中。将筛网(孔隙直径5mm)覆盖在养殖料表面,然后将黑色不透气薄膜覆盖在筛网上,环境温度25℃,养殖料含水量80%。30分钟后将筛网上的黑水虻幼虫进行统一收集,记录重量。实验进行三次,取平均值,黑水虻幼虫收集重量为41.25±0.05kg,虫体表面干净,较少养殖料附着。实施例3的收集效果比实施例2和实施例4更好,能够显著提高黑水虻幼虫从筛网孔隙爬出的效率。实施例5一种虫料分离收集方法(1)堆料:先将养殖池中养殖料集中堆砌,养殖料堆砌厚度为12~15cm。(2)覆盖收集网和遮盖层:在养殖料覆盖收集网(孔隙直径5~10mm),然后采用黑色不透气塑料膜将收集网层完全覆盖,覆盖时间为20~40分钟。(3)收虫:掀开黑色不透气塑料膜,对收集网上的鲜虫进行收集。(4)重复以上堆料、覆膜和收虫操作2~3次。夏季操作时,覆盖时间不超过30分钟,尽快收集完鲜虫。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