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槟榔落花落果的植物免疫防护调节剂及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25326362发布日期:2021-06-04 17:40阅读:1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槟榔落花落果的植物免疫防护调节剂及使用方法

1.本发明涉及槟榔黄化病防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槟榔落花落果的植物免疫防护调节剂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槟榔药用价值较高,可起到抗菌、健胃、兴奋骨骼肌等功效。槟榔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容易受多种病害的侵袭,其中槟榔黄化病是海南槟榔最为重要的病害,目前没有完全治愈槟榔黄化病的有效药剂。槟榔黄化病传播蔓延速度较快,易造成槟榔落花落果的现象,严重制约槟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槟榔黄化病的症状表现为叶片黄化或植株束顶,发病严重时整个树冠黄化甚至枯死,丧失结果能力。
3.在无有效控制槟榔黄化病的情况下,种植户只能施用市面上已有的药剂进行防治,不但防治效果差,还会导致环境污染,降低了槟榔果实的绿色有机等级。槟榔生理性黄化一般由缺素、干旱、洪涝、大气污染、肥害和药害等引起;而病理性黄化则通常由植原体、病毒和真菌引起。
4.植物免疫防护调节剂主要通过刺激调节植物本身的免疫和代谢系统来增强自身对病原体的抗性,降低对黄化病的感染,即使槟榔感染黄化病后植株自身也会产生抗病能力,改善槟榔可持续发展中黄化病引起的产量降低的瓶颈问题,提高槟榔的坐果率和产量。
5.本发明提出一种防槟榔落花落果的植物免疫防护调节剂,用于预防槟榔黄化病带来的落花落果现象,提高槟榔的坐果率。


技术实现要素:

6.一种防槟榔落花落果的植物免疫防护调节剂,包括:第一调节剂、第二调节剂,第三调节剂,所述第一调节剂包括玉米素、灵芝多糖、钙镁磷肥、水,所述第二调节剂包括99%磷酸二氢钾、1%s诱抗素可溶粉剂、渗透剂t、水,所述第三调节剂包括熟大豆发酵渣、尿素、氯化钾、腐殖酸、石灰粉。
7.优选的,所述防槟榔落花落果的植物免疫防护调节剂,所述第一调节剂中各成分的质量配比为玉米素0.002%~0.004%、灵芝多糖6%~10%、钙镁磷肥15%~30%、剩余为水。第一调节剂中成分的%表示以质量分数计算。
8.优选的,所述防槟榔落花落果的植物免疫防护调节剂,所述第二调节剂包括99%磷酸二氢钾25~45份、1%s诱抗素可溶粉剂10~20份、渗透剂t10~15份、表面活性剂10~15份、水100~200份。第二调节剂中的%表示有效成分含量。
9.优选的,所述防槟榔落花落果的植物免疫防护调节剂,还包括第三调节剂,所述第三调节剂包括熟大豆发酵渣30~80份、尿素20~30份、氯化钾30~50份、腐殖酸20~30份、石灰粉0~30份。
10.一种防槟榔落花落果的植物免疫防护调节剂的使用方法,步骤如下:
11.黄化病发生初期的槟榔植株,在开花前,将第一调节剂稀释后均匀喷洒叶面,稀释
800~1000倍并每隔10~12天喷洒一次;
12.开花后、坐果期,将第一调节剂稀释1000~1200倍并均匀喷洒叶面,每隔8~10天喷洒一次;将第二调节剂稀释1000~2000倍并均匀喷洒在叶面、花苞、果实上,每隔15~25天喷洒一次,共喷洒2~5次。
13.田间日常管理正常进行。
14.优选的,所述防槟榔落花落果的植物免疫防护调节剂,开花后、坐果期,将第三调节剂施用在槟榔根部周围,500g~1000g/株,选择3~5天无雨的天气施用,共施用1次。优选的,第三调节剂包括熟大豆发酵渣30份、尿素20份、氯化钾50份、腐殖酸30份、石灰粉10份,共施用1次。
15.作用机理
16.细胞分裂素是调节植物生长的关键激素,玉米素是最早发现的植物天然细胞分裂素,具有较好的植物生长调节功能,其生理活性远强于激动素,参与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
17.多糖(polysaccharide)是多个单糖通过分子缩合或失水形成,是一类分子结构复杂而庞大的天然高分子,由十个以上的单糖基通过糖普键连接而成,其分子通式为(c6h
12
o6)n,是构成生命的四大基本物质之一。灵芝多糖是多孔菌科灵芝属真菌菌丝体的次生代谢产物,存在于灵芝属真菌的菌丝体和子实体中。灵芝子实体粉碎加入少量培养基发酵,发酵后原料离心,上清液低温真空浓缩,透析,乙醇沉淀,丙酮洗涤,除蛋白,喷雾干燥,最后加入10%水提干粉混合而成。灵芝多糖为浅棕色至棕褐色粉末,可溶于水。具有调节核酸、蛋白质代谢,促进dna合成等生物学特性。
18.钙镁磷肥是用磷矿与硅酸镁矿物配制的原料,在电炉、高炉或平炉中于1350~1500℃熔融,熔体用水骤冷,形成粒度小于2mm的玻璃质物料,经干燥磨细后成为产品。钙镁磷肥又称熔融含镁磷肥fused calcium

magnesium phosphate(fertilizer),是一种含有磷酸根(po
43

)的硅铝酸盐玻璃体。主要成分包括ca3(po4)2、casio3、mgsio3。是一种多元素肥料,镁对形成叶绿素有利(叶绿素分子的重要成分是c
55
h
72
o5n4mg和c
55
h
70
o6n4mg),硅能促进作物纤维组织的生长,使植物有较好的抗病虫害的能力。水溶液呈碱性,可改良酸性土壤,培育大苗时作为底肥效果很好,植物能够缓慢吸收所需养分。
19.磷酸二氢钾能够促进果树和其他作物对氮磷吸收、促进光合作用、提高作物抗逆能力、提高果实品质以及调节作物生长。
20.s诱抗素是具有生理活性的植物内源生长调节物质,具有促进植物早熟、改良品质等功能,是平衡植物内源激素和有关生长活性物质代谢的关键因子,具有促进植物平衡吸收水、肥和协调体内代谢的能力,可有效调控植物的根冠比和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可有效激活植物体内抗逆免疫系统,具有增强植物综合抗性的能力。
21.优势如下:
22.(1)第一调节剂主要是通过提高槟榔植株本身的抗病性,促进植物生长,不通过药剂消杀黄化病病原物,避免病原物产生抗药性;
23.(2)第二调节剂主要是通过改善槟榔植株对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提高植株本身的代谢能力,一方面协同第一调节剂的作用,使第一调节剂的作用能更有效地发挥,另一方面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降低落花落果;
24.(3)第三调节剂主要是通过在开花期、坐果期给槟榔植株适当补充植物生长所需
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来保花保果,其中石灰粉还具有普遍杀菌的作用、中和酸性土壤,进一步提高槟榔坐果率。
25.本发明从提高植株自身抗病性、改善植株的吸收代谢能力和适时适量增加营养元素等三方面来提高槟榔对黄化病的抗病能力、提高槟榔坐果率和产量。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26.试验在海南省定安县龙河镇鸭塘村试验基地进行,药剂的施药器械为高压喷杆,喷头为两个扇形雾喷头,流量约为2l/min,平均喷药量约为1l/株,常规喷雾力求均匀。
27.调查方法
28.于槟榔开花期记录槟榔花序上雌花的数量,最后槟榔采收时槟榔果实量作为最终坐果数。坐果率=最终坐果数/雌花数
×
100%,为了与现有技术中的药剂做对比,以市面上的常用药剂和清水处理作为对照实验,下表表示不同配比组合物对槟榔坐果率的影响。
29.一种防槟榔落花落果的植物免疫防护调节剂的使用方法,步骤如下:
30.黄化病发生初期的槟榔植株,在开花前,将第一调节剂稀释800倍后均匀喷洒叶面并每隔10天喷洒一次;
31.开花后、坐果期,将第一调节剂稀释1000倍并均匀喷洒叶面,每隔9天喷洒一次;将第二调节剂稀释1500倍并均匀喷洒在叶面、花苞、果实上,每隔20天喷洒一次,共喷洒4次;
32.开花后、坐果期,将第三调节剂施用在槟榔根部周围,800g/株,选择3~5天无雨的天气施用。第三调节剂包括熟大豆发酵渣30份、尿素20份、氯化钾50份、腐殖酸30份、石灰粉10份,施用1次。
33.田间日常管理正常进行,第一调节剂中成分的%表示以质量分数计算,第二调节剂中的%表示有效成分含量。
34.一、第一调节剂中三个主要组分的配比研究
35.实施例1
36.按以下质量配比:
37.第一调节剂包括玉米素0.003%、灵芝多糖6%、钙镁磷肥15%、渗透剂t 3%、表面活性剂3%,剩余水。
38.第二调节剂包括99%磷酸二氢钾30份、1%s诱抗素可溶粉剂20份、渗透剂t15份、表面活性剂15份、水100份。
39.实施例2
40.按以下质量配比:
41.第一调节剂包括玉米素0.003%、灵芝多糖6%、钙镁磷肥20%、渗透剂t 3%、表面活性剂3%,剩余水。
42.第二调节剂包括99%磷酸二氢钾30份、1%s诱抗素可溶粉剂20份、渗透剂t15份、表面活性剂15份、水100份。
43.实施例3
44.按以下质量配比:
45.第一调节剂包括玉米素0.003%、灵芝多糖6%、钙镁磷肥25%、渗透剂t 3%、表面
活性剂3%,剩余水。
46.第二调节剂包括99%磷酸二氢钾30份、1%s诱抗素可溶粉剂20份、渗透剂t15份、表面活性剂15份、水100份。
47.实施例4
48.按以下质量配比:
49.第一调节剂包括玉米素0.003%、灵芝多糖7%、钙镁磷肥15%、渗透剂3%、表面活性剂3%,剩余水。
50.第二调节剂包括99%磷酸二氢钾30份、1%s诱抗素可溶粉剂20份、渗透剂t15份、表面活性剂15份、水100份。
51.实施例5
52.按以下质量配比:
53.第一调节剂包括玉米素0.003%、灵芝多糖7%、钙镁磷肥20%、渗透剂3%、表面活性剂3%,剩余水。
54.第二调节剂包括99%磷酸二氢钾30份、1%s诱抗素可溶粉剂20份、渗透剂t15份、表面活性剂15份、水100份。
55.实施例6
56.按以下质量配比:
57.第一调节剂包括玉米素0.003%、灵芝多糖7%、钙镁磷肥25%、渗透剂3%、表面活性剂3%,剩余水。
58.第二调节剂包括99%磷酸二氢钾30份、1%s诱抗素可溶粉剂20份、渗透剂t15份、表面活性剂15份、水100份。
59.实施例7
60.按以下质量配比:
61.第一调节剂包括玉米素0.003%、灵芝多糖8%、钙镁磷肥15%、渗透剂3%、表面活性剂3%,剩余水。
62.第二调节剂包括99%的磷酸二氢钾30份、1%s诱抗素可溶粉剂20份、渗透剂t15份、表面活性剂15份、水100份。
63.实施例8
64.按以下质量配比:
65.第一调节剂包括玉米素0.003%、灵芝多糖8%、钙镁磷肥20%、渗透剂3%、表面活性剂3%,剩余水。
66.第二调节剂包括99%磷酸二氢钾30份、1%s诱抗素可溶粉剂20份、渗透剂t15份、表面活性剂15份、水100份。
67.实施例9
68.按以下质量配比:
69.第一调节剂包括玉米素0.003%、灵芝多糖8%、钙镁磷肥25%、渗透剂3%、表面活性剂3%,剩余水。
70.第二调节剂包括99%磷酸二氢钾30份、1%s诱抗素可溶粉剂20份、渗透剂t15份、表面活性剂15份、水100份。
71.实施例10
72.按以下质量配比:
73.第一调节剂包括玉米素0.003%、灵芝多糖7%、钙镁磷肥30%、渗透剂3%、表面活性剂3%,剩余水。
74.第二调节剂包括99%磷酸二氢钾30份、1%s诱抗素可溶粉剂20份、渗透剂t15份、表面活性剂15份、水100份。
75.实施例11
76.按以下质量配比:
77.第一调节剂包括玉米素0.003%、灵芝多糖8%、钙镁磷肥30%、渗透剂3%、表面活性剂3%,剩余水。
78.第二调节剂包括99%磷酸二氢钾30份、1%s诱抗素可溶粉剂20份、渗透剂t15份、表面活性剂15份、水100份。
79.表1 11种不同组分的免疫防护调节剂对槟榔坐果的影响
[0080][0081]
结论:从上述实验数据可知,本发明的组合物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的提高槟榔坐果率,这些组合物的配比中,以0.003%玉米素、8%灵芝多糖和25%钙镁磷肥的组合效果为最佳。具体实施案例9中的数据是最理想化的,坐果数量多且坐果率很高,虽然实施案例10

11的考察结果也较好,但是考虑药剂用量节省原则,0.003%玉米素、8%灵芝多糖和25%钙镁磷肥的组合效果最佳。
[0082]
二、第二调节剂中三个主要组分的配比研究
[0083]
在第一部分实验的基础上,将第一调节剂的组分定义为0.003%玉米素、8%灵芝多糖和25%钙镁磷肥、渗透剂t 3%、表面活性剂3%,剩余为水。通过改变第二调节剂的含量确定最优范围值。
[0084]
实施例12
[0085]
按以下质量配比:
[0086]
第一调节剂包括玉米素0.003%、灵芝多糖8%、钙镁磷肥25%、渗透剂3%、表面活
性剂3%,剩余水。
[0087]
第二调节剂包括99%磷酸二氢钾25份、1%s诱抗素可溶粉剂10份、渗透剂t15份、表面活性剂15份、水100份。
[0088]
实施例13
[0089]
按以下质量配比:
[0090]
第一调节剂包括玉米素0.003%、灵芝多糖8%、钙镁磷肥25%、渗透剂3%、表面活性剂3%,剩余水。
[0091]
第二调节剂包括99%磷酸二氢钾35份、1%s诱抗素可溶粉剂10份、渗透剂t15份、表面活性剂15份、水100份。
[0092]
实施例14
[0093]
按以下质量配比:
[0094]
第一调节剂包括玉米素0.003%、灵芝多糖8%、钙镁磷肥25%、渗透剂3%、表面活性剂3%,剩余水。
[0095]
第二调节剂包括99%磷酸二氢钾40份、1%s诱抗素可溶粉剂10份、渗透剂t15份、表面活性剂15份、水100份。
[0096]
实施例15
[0097]
按以下质量配比:
[0098]
第一调节剂包括玉米素0.003%、灵芝多糖8%、钙镁磷肥25%、渗透剂3%、表面活性剂3%,剩余水。
[0099]
第二调节剂包括99%磷酸二氢钾35份、1%s诱抗素可溶粉剂15份、渗透剂t15份、表面活性剂15份、水100份。
[0100]
实施例16
[0101]
按以下质量配比:
[0102]
第一调节剂包括玉米素0.003%、灵芝多糖8%、钙镁磷肥25%、渗透剂3%、表面活性剂3%,剩余水。
[0103]
第二调节剂包括99%磷酸二氢钾35份、1%s诱抗素可溶粉剂20份、渗透剂t15份、表面活性剂15份、水100份。
[0104]
实施例17
[0105]
按以下质量配比:
[0106]
第一调节剂包括玉米素0.003%、灵芝多糖8%、钙镁磷肥25%、渗透剂3%、表面活性剂3%,剩余水。
[0107]
第二调节剂包括99%磷酸二氢钾35份、1%s诱抗素可溶粉剂25份、渗透剂t15份、表面活性剂15份、水100份。
[0108]
表2 7种不同组分的免疫防护调节剂对槟榔坐果的影响
[0109][0110]
结论:从上述实验数据可知,具体实施案例16中的数据是最理想化的,坐果数量多且坐果率很高,虽然实施案例17的考察结果也较好,但是考虑药剂用量节省原则,第二调节剂中99%磷酸二氢钾35份、1%s诱抗素可溶粉剂20份的组合效果最佳。
[0111]
三、第三调节剂的使用效力验证
[0112]
在验证了第一调节剂、第二调节剂最优化配比的研究基础上,我们对第三调节剂的效果方面做了初步的研究。
[0113]
在第二调节剂中三个主要组分的配比研究基础上,对各研究组分别增加了以下步骤,即
[0114]
开花后、坐果期,将第三调节剂施用在槟榔根部周围,800g/株,选择3~5天无雨的天气施用。第三调节剂包括熟大豆发酵渣30份、尿素20份、氯化钾50份、腐殖酸30份、石灰粉10份,施用1次。
[0115]
记录的实验结果如下:
[0116]
表3 7种不同组分的免疫防护调节剂对槟榔坐果的影响
[0117][0118]
上述结果表明,在开花期、坐果期施用第三调节剂可实现保花保果的功效,将坐果率提升大概4%~10%。
[0119]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