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毒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29692083发布日期:2022-04-16 12:02阅读:5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毒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消毒组合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毒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2.植物源消毒产品所使用的材料主要是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所包括的许多有机化合物中具有抗菌活性的物质,如萜烯类化合物、生物碱、酚性化合物等。与传统化学合成类消毒组合物相比,具有可完全分解,对环境友好、安全,可再生,温和,无刺激,不易产生抗药性的优势。
3.本发明人已经在中国专利文献cn106665700a中公开了一种植物源类杀菌剂,该植物源类杀菌剂包括茶树精油、绿花白千层精油、玫瑰草精油、柠檬薄荷精油和山鸡椒精油,各消毒精油相互协同作用,形成多靶点的杀菌功效,杀菌效果好,减少乙醇的使用量的基础上,保证了消毒精油的消毒效果,且制备工艺简单,合理,成本低。因消毒精油中精油组分复杂,稳定性较差,发明人前期研究通过加入吐温80、乙醇、丙二醇和edta二钠盐形成乳液,虽然该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消毒精油的物理稳定性,但是研究发现该乳液化学稳定性较差,放置期间有效成分含量降低,导致消毒效果下降,产品有效期短;而且发明人还发现乳液的杀菌效果低于单纯采用消毒精油的杀菌效果,尤其是辅料加入量较多时,辅料的加入削弱了消毒精油的杀菌效果,而减少辅料的用量,又会使整个体系的稳定性进一步下降,导致放置一段时间的消毒效果大幅度降低。
4.因此,寻求一种化学稳定性好且杀菌作用强的消毒产品是当前植物源消毒产品推广利用中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化学稳定性好且杀菌作用强的消毒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6.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消毒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7.消毒精油2.2-4.8份,聚乙二醇氢化蓖麻油3-8份,植酸0.05-0.5份,柠檬酸0.05-0.5份,c
2-c3的一元醇20-40份,水45-62.1份。
8.可选地,所述聚乙二醇氢化蓖麻油为聚乙二醇40氢化蓖麻油、聚乙二醇60氢化蓖麻油或者它们的混合物。
9.可选地,所述c
2-c3的一元醇为乙醇、异丙醇或者它们的混合物。
10.可选地,所述消毒精油选自茶树精油、绿花白千层精油、玫瑰草精油、柠檬薄荷精油、柠檬香桃木精油和山鸡椒精油中的至少一种。
11.可选地,所述消毒精油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茶树精油0.5-1.0份,绿花白千层精油0.3-1.0份,玫瑰草精油0.3-1.0份,柠檬薄荷精油0.2-1.0份,以及柠檬香桃木精油和/或山鸡椒精油0.3-1.0份。
12.可选地,所述精油组合物还包括0.3-1.0重量份的杜鹃花酸。
13.可选地,所述精油组合物还包括4-6重量份的助溶剂。
14.可选地,所述精油组合物还包括0.3-1.0重量份的杜鹃花酸和4-6重量份的助溶剂。
15.所述助溶剂为1,2-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16.本技术中,水可以为但不局限于为蒸馏水、纯净水、去离子水中的至少一种。
17.可选地,所述消毒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18.茶树精油0.6份,绿花白千层精油0.5份,玫瑰草精油0.5份,柠檬薄荷精油0.2份,山鸡椒精油0.5份,杜鹃花酸0.5份,聚乙二醇40氢化蓖麻油4.3份,植酸0.05份,柠檬酸0.05份,乙醇30份,1,2-丙二醇4份,水58.8份;或,
19.茶树精油0.5份,绿化白千层精油0.3份,玫瑰草精油0.3份,柠檬薄荷精油0.5份,山鸡椒精油0.7份,杜鹃花酸0.5份,聚乙二醇40氢化蓖麻油3.2份,植酸0.05份,柠檬酸0.05份,乙醇30份,1,2-丙二醇4份,水60.4份;或,
20.茶树精油0.7份,绿化白千层精油0.5份,玫瑰草精油0.5份,柠檬薄荷精油0.3份,山鸡椒精油0.4份,杜鹃花酸0.5份,聚乙二醇40氢化蓖麻油4.8份,植酸0.05份,柠檬酸0.05份,乙醇30份,1,2-丙二醇4份,水58.2份;或者,
21.茶树精油0.5份,绿花白千层精油0.5份,玫瑰草精油0.5份,柠檬薄荷精油0.2份,山鸡椒精油0.5份,杜鹃花酸0.5份,聚乙二醇40氢化蓖麻油4.6份,植酸0.05份,柠檬酸0.05份,乙醇30份,1,2-丙二醇4份,水58.6份。
22.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消毒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23.预混步骤:取柠檬酸与水和/或c
2-c3的一元醇混合,或者,取柠檬酸和植酸与水和/或c
2-c3的一元醇混合,得到第一预混物;
24.总混步骤:依次将聚乙二醇氢化蓖麻油、第一预混物与消毒精油混合;或者,取消毒精油与聚乙二醇氢化蓖麻油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取第一混合物与第一预混以及剩余原料混合,即得消毒组合物。
25.可选地,所述制备方法选自如下的方法(1)-(6)中的一种:
26.(1)预混步骤:取柠檬酸、植酸与水混合,得到第一预混物;取助溶剂与聚乙二醇氢化蓖麻油混合,得到表面活性剂;取杜鹃花酸与c
2-c3的一元醇混合,得到含杜鹃花酸的醇溶液;
27.总混步骤:依次将表面活性剂、第一预混物、含杜鹃花酸的醇溶液与消毒精油混合或者依次将表面活性剂、含杜鹃花酸的醇溶液、第一预混物与消毒精油混合,即得;
28.(2)预混步骤:取柠檬酸、植酸、水、杜鹃花酸与c
2-c3的一元醇混合,得到第一预混物,取助溶剂与聚乙二醇氢化蓖麻油混合,得到表面活性剂;
29.总混步骤:依次将表面活性剂、第一预混物与消毒精油混合,即得;
30.(3)预混步骤:取柠檬酸、植酸、水与杜鹃花酸或者取柠檬酸、植酸与水混合,得到第一预混物;取助溶剂与聚乙二醇氢化蓖麻油混合,得到表面活性剂;
31.总混步骤:依次将表面活性剂、第一预混物、c
2-c3的一元醇与消毒精油混合或者依次将表面活性剂、c
2-c3的一元醇、第一预混物与消毒精油混合,即得;
32.(4)预混步骤:取柠檬酸、植酸与c
2-c3的一元醇混合,得到第一预混物;取助溶剂与聚乙二醇氢化蓖麻油混合,得到表面活性剂;取杜鹃花酸与水混合,得到含杜鹃花酸的水溶
液;
33.总混步骤:依次将表面活性剂、第一预混物、含杜鹃花酸的水溶液与消毒精油混合或者依次将表面活性剂、含杜鹃花酸的水溶液、第一预混物与消毒精油混合,即得;
34.(5)预混步骤:取柠檬酸与水混合,得到第一预混物;取助溶剂与聚乙二醇氢化蓖麻油混合,得到表面活性剂;取杜鹃花酸与c
2-c3的一元醇混合,得到含杜鹃花酸的醇溶液;
35.总混步骤:依次将表面活性剂、第一预混物、含杜鹃花酸的醇溶液、植酸与消毒精油混合或者依次将表面活性剂、第一预混物、植酸、含杜鹃花酸的醇溶液与消毒精油混合或者依次将表面活性剂、含杜鹃花酸的醇溶液、植酸、第一预混物与消毒精油混合或者依次将表面活性剂、含杜鹃花酸的醇溶液、第一预混物、植酸与消毒精油混合,即得;
36.(6)预混步骤:取柠檬酸与c
2-c3的一元醇混合,得到第一预混物;取助溶剂与聚乙二醇氢化蓖麻油混合,得到表面活性剂;取杜鹃花酸与水混合,得到含杜鹃花酸的水溶液;
37.总混步骤:依次将表面活性剂、第一预混物、含杜鹃花酸的水溶液、植酸与消毒精油混合或者依次将表面活性剂、含杜鹃花酸的水溶液、植酸、第一预混物与消毒精油混合或者依次将表面活性剂、第一预混物、植酸、含杜鹃花酸的水溶液与消毒精油混合或者依次将表面活性剂、含杜鹃花酸的水溶液、第一预混物与消毒精油混合,即得。
38.可选地,总混步骤之前,还包括取消毒精油的各原料进行混合,得到消毒精油的步骤。
39.可选地,总混步骤之前,还包括取茶树精油、绿花白千层精油、玫瑰草精油和柠檬薄荷精油以及山鸡椒精油或者柠檬香桃木精油混合,得到消毒精油。
40.可选地,预混步骤中,各原料混合后边搅拌边加热至25-45℃,备用。
41.具体地,预混步骤包括:(1)称取配方量茶树精油、绿花白千层精油、玫瑰草精油、柠檬薄荷精油、山鸡椒精油混合,搅拌均匀,边搅拌边加热至25-45℃,得到消毒精油。
42.(2)称取配方量柠檬酸、植酸和水,混合,搅拌均匀,边搅拌边加热至25-45℃,得到第一预混物。
43.(3)称取配方量聚乙二醇40氢化蓖麻油和1,2-丙二醇,混合,搅拌均匀,边搅拌边加热至25-45℃,得到表面活性剂。
44.(4)称取配方量乙醇和杜鹃花酸混合,搅拌均匀,边搅拌边加热至25-45℃,得到含杜鹃花酸的醇溶液,备用。
45.可选地,所述总混步骤中,真空压力不低于0.2mpa,温度为25-45℃,转速为50-150rpm,每加入一种物料混合时的搅拌至少为5min再加入下一种物料进行混合。
46.更可选地,所述总混步骤中,真空压力为0.2mpa,温度为40-45℃,搅拌转速为80-120rpm,每加入一种物料混合时的搅拌为5-10min再加入下一种物料进行混合。
47.可选地,在总混步骤之后还包括将混合液在真空压力不低于0.4mpa,温度为25-45℃,转速为200-500rpm的条件下继续搅拌至少5min。
48.更可选地,在总混步骤之后还包括将混合液在真空压力为0.4mpa,温度为40-45℃,搅拌转速为200-300rpm的条件下继续搅拌5-10min。
49.混合结束后,卸压,降温,过滤除杂、除菌,即得消毒组合物。
50.可以采用本领域常规技术过滤除杂、除菌,本发明将制备得到的混合液过0.25μm滤膜以完成过滤除杂、除菌过程。
51.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任一所述的消毒组合物,或者上述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消毒组合物在消毒中的应用。
52.目前,国内外植物源类抗菌材料的研发大多集中在抗、抑菌作用的层面上,尤以植物精油在抗、抑菌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多。其中,真正能达到消毒效果的研究成果尚未见。抗、抑菌与消毒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国标准ws466-2014《消毒专业名词术语》(实施日期:2015年2月1日)中规定,抑菌(bacteriostasis)是指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抑制或妨碍细菌生长及其活性的过程;抗菌(antibacteial)是指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灭或妨碍细菌生长及其活性的过程;消毒(disinfection)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两者的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均不同:消毒剂依据的是《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抗(抑)菌剂依据的是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及ws/t650-2019《抗菌和抑菌效果评价方法》。具体地,首先,抗、抑菌菌液浓度是1
×
10
4-9
×
104cfu/ml,且由磷酸盐缓冲液配制。消毒菌液细菌繁殖体的浓度为1
×
10
8-5
×
108cfu/ml,且由胰蛋白胨生理盐水溶液(tps)配置;白色念珠菌(真菌)和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分枝杆菌)的浓度为1
×
10
7-5
×
107cfu/ml,且菌液中要加入有机干扰物(3%牛血清白蛋白),极大提高了消毒剂的杀菌难度。其次,评判标准不同:消毒剂杀灭对数值≥5.0(细菌繁殖体)或≥4.0(真菌、分枝杆菌),相当于杀菌率达到99.999%和99.99%以上,而抗菌剂杀菌率≥90%,两者相比,消毒剂评判标准要比抗菌的要求高1000-10000倍;与不加中和剂的抑菌剂抑菌效果(抑菌率≥50%),试验要求相差更远。换言之,作为抗菌产品并不能达到消毒要求的。
53.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任一所述的消毒组合物,或者上述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消毒组合物在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真菌或病毒中的应用。
54.可选地,所述细菌繁殖体包括化脓性球菌、肠道致病菌、医院常见致病菌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真菌包括念珠菌和/或酵母菌;所述病毒为甲型流感病毒a/pr8/34h1n1、冠状病毒hcov-229e。
55.更可选地,所述化脓性球菌包括但不局限于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奈瑟菌属;所述肠道致病菌包括但不局限于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埃希氏菌属、柠檬酸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肠杆菌属;所述医院常见致病菌包括但不局限于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
56.优选地,所述念珠菌为白色念珠菌。
57.优选地,所述葡萄球菌属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
58.所述分枝杆菌包括龟分枝杆菌。
59.所述埃希氏菌属包括大肠杆菌。
60.本发明的消毒组合物可有效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医院常见致病菌、分枝杆菌、念珠菌、酵母菌等,尤其是分枝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等普通消毒组合物难以有效杀灭的细菌对本发明消毒组合物具有特异敏感性。
61.可选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任一所述的消毒组合物,或者上述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消毒组合物在杀灭龟分枝杆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流感病毒a/pr8/34h1n1、冠状病毒hcov-229e中的应用。
62.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任一所述的消毒组合物或者上述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消毒组合物的使用方法,包括或者不包括用水稀释消毒组合物的步骤。
63.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非治疗为目的的消毒的方法,包括施用任一所述的消毒组合
物或者上述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消毒组合物或者施用稀释的所述消毒组合物。
64.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65.1.发明人研究发现,在消毒实验中,当加入吐温类增溶剂后,精油的抗菌效果反而下降,原因可能在于吐温分子对菌体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对精油的增溶作用和对菌体的生长作用同时存在时,后者的作用更为明显。本发明提供的消毒组合物中通过采用消毒精油与聚乙二醇氢化蓖麻油、植酸、柠檬酸、c
2-c3的一元醇和水,并在特定比例范围内联合使用,得到的消毒组合物,不仅具有明显提升的化学稳定性,54℃存放14天以及37℃条件下存放3个月后消毒效果依然良好,而且具有明显增强的消毒效果,缩短达到消毒合格要求的杀菌时间,提高对各种致病微生物的杀灭对数值。
66.2.本发明在研究中还发现,在消毒实验中,小于0.54%的柠檬酸与小于43%的c
2-c3的一元醇虽单独均不具有消毒作用,但是低含量的柠檬酸对低含量的c
2-c3的一元醇具有活化、增效作用;含有低含量的柠檬酸与低含量的c
2-c3的一元醇的水溶液具有明显提升的消毒效果,说明柠檬酸与c
2-c3的一元醇联合使用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使得几乎不具有消毒效果的低含量的c
2-c3的一元醇水溶液具有良好的消毒效果,从而提高消毒组合物整体的消毒效果。其中,c
2-c3的一元醇可以采用乙醇、异丙醇或者它们的混合物。
67.例如,本领域公知乙醇的消毒起效体积百分数为75%,换算为质量百分数是67.8%;柠檬酸在80℃条件下的消毒起效质量百分数为2%;主要用于医疗透析机的消毒。而本发明采用质量百分数小于43%的乙醇和小于0.54%的柠檬酸单独使用均没有杀菌消毒作用,杀菌实验显示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10-40min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对数值均小于0.5,而采用小于43%的乙醇和小于0.54%的柠檬酸联合使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对数值明显提高,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10-40min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对数值可以达到2.26-7.41,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杀灭对数值不断升高,均远高于单独采用25-40%的乙醇和0.05-0.5%的柠檬酸的情况,30min可以达到消毒合格要求(杀灭对数值≥5),说明柠檬酸与乙醇联合使用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可以明显提高杀菌消毒效果,从而有助于提高消毒组合物整体的消毒效果。
68.3.本发明提供的消毒组合物中,采用植酸代替原配方中的edta二钠盐作为稳定剂,能够与配方中的其他成分相互配合,显著提高消毒组合物的稳定性,37℃条件下存放3个月消毒效果仍良好,从而可以延长贮存期。
69.此外,采用上述组成和配比可以得到ph在2.5-4.5之间消毒组合物,在该ph范围内更有利于增强植物精油抗氧化性,维持消毒组合物的稳定性;并提高消毒组合物的杀菌、消毒效果,且可安全地用于人体皮肤或者手部。
70.4.本发明提供的消毒组合物中,所述聚乙二醇氢化蓖麻油为聚乙二醇40氢化蓖麻油、聚乙二醇60氢化蓖麻油或者它们的混合物;其中,实验表明采用聚乙二醇40氢化蓖麻油形成的消毒组合物具有更好的消毒效果和稳定性,对微生物作用时,可以获得更短达到消毒合格要求的杀菌时间,或者更高的杀灭对数值。
71.5.本发明的消毒组合物中,所述消毒精油选自茶树精油、绿花白千层精油、玫瑰草精油、柠檬薄荷精油、柠檬香桃木精油和山鸡椒精油中的至少一种;对于消毒组合物来说,可以选择上述消毒精油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物,在本发明所限定的消毒精油与其他各辅料的配比下均可具有良好的消毒效果。
72.当只采用一种消毒精油时,该种消毒精油占消毒组合物的质量百分数较大,容易对皮肤或者眼睛产生刺激反应,当多种消毒精油进行组合时,调整各消毒精油的质量百分数均小于1.8%,优选为小于1.5%,更优选为小于1%,产生的刺激作用明显降低,甚至不具有刺激作用。本发明优选的消毒精油组合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茶树精油0.5-1.0份,绿花白千层精油0.3-1.0份,玫瑰草精油0.3-1.0份,柠檬薄荷精油0.2-1.0份,柠檬香桃木精油和/或山鸡椒精油0.3-1.0份;采用该配方的消毒精油添加到消毒组合物中,不仅具有良好的消毒效果,而且经口毒性实验和急性吸入性实验评定均无毒,经急性眼刺激和多次皮肤刺激性实验评定均无刺激,微核试验,未见染色体损伤作用。此外,因本发明中柠檬酸与乙醇的增效作用以及聚乙二醇氢化蓖麻油与植酸的使用,使消毒组合物的消毒效果明显提升,使得绿花白千层精油、玫瑰草精油和柠檬薄荷精油的用量可以适当降低,整个消毒组合物仍然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
73.6.本发明提供的消毒组合物中,组合物还包括杜鹃花酸和/或助溶剂,杜鹃花酸和助溶剂均可与消毒精油共用起增效作用,而且具有促渗作用,可以携带消毒精油中的杀菌成分快速渗透过致病菌的外层胞膜在达到杀菌作用的同时缩短了达到消毒合格要求的杀菌时间。
74.7.本发明提供的消毒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预混步骤和总混步骤,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无需进行均质过程,即可获得微乳形式的消毒组合物。
75.8.本发明提供的消毒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在所述总混步骤中,真空压力不低于0.2mpa,温度为25-45℃,转速为50-150rpm,每加入一种物料混合时的搅拌至少为5min再加入下一种物料进行混合;优选地,所述总混步骤中,真空压力为0.2mpa,温度为40-45℃,搅拌转速为80-120rpm,每加入一种物料混合时的搅拌为5-10min再加入下一种物料进行混合,能够显著降低消毒组合物的粒径,更利于缩小消毒组合物的粒径范围,使得消毒组合物的粒径分布窄且均匀,使得制出的乳状液分散性和稳定性佳,这些微小粒径的微乳化液,由于其小尺寸效应、体积效应,提高了消毒液的电吸附性(范德华力)和渗透性,有助于提升杀菌效果。
76.9.本发明提供的消毒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在总混步骤之后还包括将混合液在真空压力不低于0.4mpa,温度为25-45℃,转速为200-500rpm的条件下继续搅拌至少5min,优选地,在总混步骤之后还包括将混合液在真空压力为0.4mpa,温度为40-45℃,搅拌转速为200-300rpm的条件下继续搅拌5-10min,能够显著降低消毒组合物的粒径,更利于缩小消毒组合物的粒径范围,使得消毒组合物的粒径分布更窄且更均匀,使得制出的乳状液分散性和稳定性极佳,这些微小粒径的微乳化液,由于其小尺寸效应、体积效应,进一步提高了消毒液的电吸附性(范德华力)和渗透性,有助于提升杀菌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77.提供下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最佳实施方式,不对本发明的内容和保护范围构成限制,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或是将本发明与其他现有技术的特征进行组合而得出的任何与本发明相同或相近似的产品,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78.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实验步骤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常规实验
步骤的操作或条件即可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试剂产品。
79.其中,无水乙醇、1,2-丙二醇、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以及聚氧乙烯60氢化蓖麻油均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药用辅料的规定,均为医药级;杜鹃花酸,符合usp32标准,含量为95%,级别为化妆品级;柠檬酸,符合gb/t9855-2008标准,含量为99%,级别为分析纯;植酸,符合gb1886.237-2016标准,含量为90%,级别为分析纯;以上原材料均为市购。
80.茶树精油购自广西南宁呈春植物开发有限公司,含量为99%,级别为化妆品级;绿花白千层精油、玫瑰草精油、柠檬薄荷精油、柠檬香桃木精油、白千层精油均购自颇黎芳香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含量均为99%,级别均为化妆品级;山鸡椒精油(食品级)、柠檬香茅精油(化妆品级)和苦橙叶(化妆品级)均购自江西吉安市中香天然植物有限公司,含量均为99%。
81.实施例1
8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消毒组合物,配方如下表1所示:
83.表1消毒组合物的配方
[0084][0085]
本实施例提供的消毒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86]
1、预混步骤:
[0087]
(1)称取配方量茶树精油、绿花白千层精油、玫瑰草精油、柠檬薄荷精油、山鸡椒精油混合,搅拌均匀,边搅拌边加热至40℃,得到消毒精油。
[0088]
(2)称取配方量柠檬酸、植酸和水,混合,搅拌均匀,边搅拌边加热至40℃,得到第一预混物。
[0089]
(3)称取配方量聚乙二醇40氢化蓖麻油和1,2-丙二醇,混合,搅拌均匀,边搅拌边加热至40℃,得到表面活性剂。
[0090]
(4)称取配方量无水乙醇和杜鹃花酸混合,搅拌均匀,边搅拌边加热至40℃,得到含杜鹃花酸的醇溶液,备用。
[0091]
2、总混步骤:
[0092]
(1)将真空反应釜内的真空压力抽至0.2mpa,维持温度为40℃,依次将表面活性剂、第一预混物、含杜鹃花酸的醇溶液与消毒精油混合,具体为先将消毒精油和表面活性剂抽至反应釜中,80rpm的搅拌速度下搅拌10min,制得第一混合物;在80rpm的搅拌速度下,将第一预混物缓慢抽至第一混合物中,继续搅拌10min,制得第二混合物;在80rpm的搅拌速度下,将含杜鹃花酸的醇溶液抽至第二混合物中,制得第三混合物。
[0093]
(2)接着将反应釜的真空压力抽至0.4mpa,维持温度为40℃,在250rpm搅拌速率下,继续搅拌10min,卸压,降温至25℃,过0.25μm滤膜除杂、除菌,即得消毒组合物。
[0094]
对上述消毒组合物的外观和ph进行检测,外观澄清透明,ph在2.5~4.5之间,符合
企业的产品标准。
[0095]
实施例2
[009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消毒组合物,配方如下表2所示:
[0097]
表2消毒组合物的配方
[0098][0099]
本实施例消毒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相同。
[0100]
对上述消毒组合物的外观和ph进行检测,外观澄清透明,ph在2.5~4.5之间,符合企业的产品标准。
[0101]
实施例3
[010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消毒组合物,配方如下表3所示:
[0103]
表3消毒组合物的配方
[0104][0105]
本实施例消毒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相同。
[0106]
对制得的消毒组合物的外观和ph进行检测,外观澄清透明,ph在2.5~4.5之间,符合企业的产品标准。
[0107]
实施例4
[0108]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消毒组合物,配方如下表4所示:
[0109]
表4消毒组合物的配方
[0110][0111]
本实施例消毒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相同。
[0112]
对制得的消毒组合物的外观和ph进行检测,外观澄清透明,ph在2.5~4.5之间,符合企业的产品标准。
[0113]
实施例5
[011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消毒组合物,配方如下表5所示:
[0115]
表5消毒组合物的配方
[0116][0117]
本实施例消毒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总混步骤(1)和(2)的温度均为30℃;其他步骤和参数条件均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相同。
[0118]
对制得的消毒组合物的外观和ph进行检测,外观澄清透明,ph在2.5~4.5之间,符合企业的产品标准。
[0119]
实施例6
[0120]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消毒组合物,配方如下表6所示:
[0121]
表6消毒组合物的配方
[0122][0123]
本实施例的消毒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总混步骤(2)的真空压力为0.5mpa;其他步骤和参数条件均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相同。
[0124]
对制得的消毒组合物的外观和ph进行检测,外观澄清透明,ph在2.5~4.5之间,符合企业的产品标准。
[0125]
实施例7
[012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消毒组合物,配方如下表7所示:
[0127]
表7消毒组合物的配方
[0128][0129]
本实施例的消毒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总混步骤(1)的搅拌转速为150rpm;其他步骤和参数条件均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相同。
[0130]
对制得的消毒组合物的外观和ph进行检测,外观澄清透明,ph在2.5~4.5之间,符合企业的产品标准。
[0131]
实施例8
[013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消毒组合物,配方如下表8所示:
[0133]
表8消毒组合物的配方
[0134][0135]
本实施例的消毒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136]
(1)称取配方量茶树精油、绿花白千层精油、玫瑰草精油、柠檬薄荷精油、山鸡椒精油混合,搅拌20min,得到消毒精油,静置备用。
[0137]
(2)称取配方量杜鹃花酸和5kg无水乙醇混合,融溶后,得到含杜鹃花酸的醇溶液,静置备用。
[0138]
(3)称取配方量聚乙二醇40氢化蓖麻油和1,2-丙二醇混合,得到表面活性剂。
[0139]
(4)称取配方量柠檬酸、植酸和水混合,搅拌20min,得到第一预混物。
[0140]
(5)将消毒精油和表面活性剂混合,80rpm下搅拌20min,得到第一混合物;
[0141]
(6)将第一预混物缓慢加入第一混合物中,80rpm下搅拌20min,得到第二混合物;
[0142]
(7)将含杜鹃酸的醇溶液与所述第二混合物混合,80rpm下搅拌20min,得到第三混合物;
[0143]
(8)将剩余乙醇与第三混合物混合,边加边80rpm下搅拌,至药液呈透明状后静置,将药液泵入微滤器中过滤,取滤液得到消毒组合物。
[0144]
对上述消毒组合物的外观和ph进行检测,外观澄清透明,ph在2.5~4.5之间,符合企业的产品标准。
[0145]
实施例9
[014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消毒组合物,配方如下表9所示:
[0147]
表9消毒组合物的配方
[0148][0149]
本实施例的消毒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相同。
[0150]
对制得的消毒组合物的外观和ph进行检测,外观澄清透明,ph在2.5~4.5之间,符合企业的产品标准。
[0151]
实施例10
[015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消毒组合物,配方如下表10所示:
[0153]
表10消毒组合物的配方
[0154][0155]
本实施例的消毒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将聚乙二醇40氢化蓖麻油替换成聚乙二醇60氢化蓖麻油。
[0156]
对制得的消毒组合物的外观和ph进行检测,外观澄清透明,ph在2.5~4.5之间,符合企业的产品标准。
[0157]
对比例1
[0158]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消毒组合物,配方如下表11所示:
[0159]
表11消毒组合物的配方
[0160][0161][0162]
本对比例消毒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
[0163]
1、预混步骤:
[0164]
(1)称取配方量茶树精油、绿花白千层精油、玫瑰草精油、柠檬薄荷精油、山鸡椒精油混合,搅拌均匀,边搅拌边加热至40℃,得到消毒精油。
[0165]
(2)称取配方量吐温80和1,2-丙二醇,混合,搅拌均匀,边搅拌边加热至40℃,得到表面活性剂。
[0166]
(3)称取配方量无水乙醇和杜鹃花酸混合,搅拌均匀,边搅拌边加热至40℃,得到含杜鹃花酸的醇溶液,备用。
[0167]
2、总混步骤:
[0168]
(1)将真空反应釜内的真空压力抽至0.2mpa,维持温度为40℃,依次将表面活性剂、水、edta二钠盐、含杜鹃花酸的醇溶液与消毒精油混合,具体为先将消毒精油和表面活性剂抽至反应釜中,80rpm的搅拌速度下搅拌10min,制得第一混合物;在80rpm的搅拌速度下,将水缓慢抽至第一混合物中,然后加入edta二钠盐,继续搅拌10min,制得第二混合物;在80rpm的搅拌速度下,将含杜鹃花酸的醇溶液抽至第二混合物中,制得第三混合物。
[0169]
(2)接着将反应釜的真空压力抽至0.4mpa,维持温度为40℃,在250rpm搅拌速率下,继续搅拌10min,卸压,降温至25℃,过0.25μm滤膜除杂、除菌,即得消毒组合物。
[0170]
对比例2
[0171]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消毒组合物,配方如下表12所示:
[0172]
表12消毒组合物的配方
[0173][0174]
本对比例消毒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本对比例中,预混步骤的步骤(4)去掉,并将步骤(2)改为:
[0175]
称取配方量柠檬酸、植酸、杜鹃花酸和水,混合,搅拌均匀,边搅拌边加热至40℃,得到第一预混物。
[0176]
总混步骤的步骤(1)修改为:将真空反应釜内的真空压力抽至0.2mpa,维持温度为40℃,依次将表面活性剂、第一预混物与消毒精油混合,具体为先将消毒精油和表面活性剂抽至反应釜中,80rpm的搅拌速度下搅拌10min,制得第一混合物;在80rpm的搅拌速度下,将第一预混物缓慢抽至第一混合物中,继续搅拌10min,制得第二混合物。其他步骤和参数条件均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相同。
[0177]
对比例3
[0178]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消毒组合物,配方如下表13所示:
[0179]
表13消毒组合物的配方
[0180][0181][0182]
本对比例消毒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本对比例中,预处理步骤的步骤(2)为称取配方量植酸和水,混合,搅拌均匀,边搅拌边加热至40℃,得到第一预混物;其他步骤和参数条件均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相同。
[0183]
实验例1细菌繁殖体
[0184]
1、实验材料与试剂
[0185]
(1)实验菌株:大肠杆菌(8099)第五代、铜绿假单胞菌(atcc 15442)第五代、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第五代;均来源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0186]
(2)有机干扰物:30g/l的牛血清白蛋白。
[0187]
(3)实验样品:分别按照实施例1-10和对比例1-3的方法制备得到的不同成分组合的消毒组合物,直接采用原液测定,无需稀释。
[0188]
(4)中和剂:含2g/l组氨酸、20g/l皂基、80g/l卵磷脂、100g/l吐温80的d/e中和肉汤。
[0189]
(5)培养基:营养琼脂(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0190]
2、实验方法
[0191]
(1)菌悬液制备方法: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1.1.2,并用胰蛋白胨生理盐水溶液(tps)配制浓度为1
×
108cfu/ml-5
×
108cfu/ml的试验用菌悬液。
[0192]
(2)中和剂鉴定试验: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1.1.5中和剂鉴定实验进行试验,试验菌株为大肠杆菌(8099),水浴控制温度为20
±
1℃,试验重复3次。
[0193]
(3)悬液定量杀菌试验:试验在20
±
1℃水浴中进行,试验前将各菌悬液与不同成分组合的消毒组合物原液均恒温5min以上:取消毒试验用无菌大试管,先加入0.5ml试验用菌悬液,再加入0.5ml有机干扰物(30g/l的牛血清白蛋白),置20
±
1℃中5min后,用无菌吸管吸取各组消毒组合物原液4.0ml注入其中,迅速混匀并计时相互作用至0.5min、1min和1.5min后,分别取0.5ml菌药混合液加入到装有4.5ml中和剂的试管中,中和10min。分别吸取1.0ml中和后的样液及其稀释液按照活菌计数法(倾注法)测定存活菌数。同时采用等体积胰蛋白胨生理盐水溶液(tps)代替消毒组合物进行平行试验,作为阳性对照。所有实验样本均在37℃恒温箱中培养48h后,计算各组的活菌浓度(cfu/ml),并换算为对数值,各组试验均重复3次。然后按下式计算平均杀灭对数值:
[0194]
平均杀灭对数值=阳性对照组平均活菌浓度的对数值-试验组平均活菌浓度的对数值。
[0195]
3、试验结果
[0196]
(1)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
[0197]
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满足《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1.1.5.7评定要求,说明中和剂可中和上述各组消毒液中杀菌成分对大肠杆菌的作用,该中和剂产物对大肠杆菌及培养基无影响。
[0198]
(2)杀灭试验结果
[0199]
1)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实验结果
[0200]
不同菌种判定为消毒合格的杀灭对数值要求不同,其中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对数值≥5.0,判定为消毒合格。
[0201]
根据下表的实验结果可知,本发明的实施例1-10的消毒组合物达到消毒合格要求的时间短于对比例1-3,说明本发明的消毒组合物的杀菌效果好于对比例1-3,且均可以在0.5min之内消毒合格,在1.5min杀菌完全。
[0202]
表14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实验结果
[0203]
[0204][0205]
2)大肠杆菌的杀菌实验结果
[0206]
当对大肠杆菌的杀灭对数值≥5.0,判定为消毒合格。根据下表的实验结果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10制得的消毒组合物对大肠杆菌达到消毒合格要求的时间短于对比例1-3,说明本发明的消毒组合物的杀菌效果明显好于对比例1-3,在0.5min杀菌完全。
[0207]
表15大肠杆菌的杀菌实验结果
[0208]
[0209]
3)铜绿假单胞菌的杀菌实验结果
[0210]
当铜绿假单胞菌的杀灭对数值≥5.0,判定为消毒合格。根据下表的实验结果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10制得的消毒组合物对铜绿假单胞菌杀灭率均为100%,且达到消毒合格要求的时间短于对比例1-3,说明本发明的消毒组合物的杀菌效果明显好于对比例1-3,在0.5min杀菌完全。
[0211]
表16铜绿假单胞菌的杀菌实验结果
[0212][0213]
实验例2白色念珠菌
[0214]
1、实验材料与试剂
[0215]
(1)实验菌株:白色念珠菌(atcc10231)第五代,来源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0216]
(2)有机干扰物:30g/l的牛血清白蛋白。
[0217]
(3)实验样品:分别为按照实施例1-10和对比例1-3的方法制备得到的不同成分组合的消毒组合物,直接采用原液测定,无需稀释。
[0218]
(4)中和剂:含2g/l组氨酸、20g/l皂基、80g/l卵磷脂、100g/l吐温80的d/e中和肉汤。
[0219]
(5)培养基:沙氏培养基(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0220]
2、实验方法
[0221]
(1)菌悬液制备方法: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1.1.9.3,并用胰蛋白胨生理盐水溶液(tps)配制浓度为1
×
107cfu/ml-5
×
107cfu/ml的试验用菌悬液。
[0222]
(2)中和剂鉴定试验: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1.1.5中和剂鉴定试验进行试验,试验菌种为白色念珠菌,水浴控制温度为20
±
1℃,试验重复3次。
[0223]
(3)悬液定量杀菌试验:试验在20
±
1℃水浴中进行,试验前将各菌悬液与不同成分组合的消毒组合物原液均恒温5min以上:取消毒试验用无菌大试管,先加入0.5ml试验用菌悬液,再加入0.5ml有机干扰物(30g/l的牛血清白蛋白),置20
±
1℃中5min后,用无菌吸
管吸取消毒组合物原液4.0ml注入其中,迅速混匀并计时相互作用至0.5min、1min和1.5min后,分别取0.5ml菌药混合液加入到装有4.5ml中和剂的试管中,中和10min。分别吸取1.0ml中和后的样液及其稀释液按照活菌计数法(倾注法)测定存活菌数。同时采用等体积胰蛋白胨生理盐水溶液(tps)代替消毒组合物原液进行平行试验,作为阳性对照。所有实验样本均在37℃恒温箱中培养72h后,计算各组的活菌浓度(cfu/ml),并换算为对数值(n),各组试验均重复3次,然后按下式计算平均杀灭对数值:
[0224]
平均杀灭对数值=阳性对照组平均活菌浓度的对数值(no)-试验组平均活菌浓度的对数值(nx)。
[0225]
3、试验结果
[0226]
(1)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
[0227]
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满足《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1.1.5.7评定要求,说明中和剂可中和上述各组消毒液中杀菌成分对白色念珠菌的作用,该中和剂产物对白色念珠菌及培养基无影响。
[0228]
(2)杀灭试验结果
[0229]
不同菌种判定为消毒合格的杀灭对数值要求不同,其中白色念珠菌(真菌)的杀灭对数值≥4.0时,判定为消毒合格。
[0230]
根据下表的实验结果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10制得的消毒组合物对白色念珠菌达到消毒合格要求的时间短于对比例1-3,说明本发明的消毒组合物的杀菌效果明显好于对比例1-3。而且相对于实施例5-7,本发明实施例1通过对工艺条件的优化,进一步提升了杀菌消毒效果。
[0231]
表17白色念珠菌的杀菌实验结果
[0232][0233]
实验例3龟分枝杆菌
[0234]
1、实验材料与试剂
[0235]
(1)实验菌株: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atcc93326)四代,来源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
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0236]
(2)有机干扰物:30g/l的牛血清白蛋白。
[0237]
(3)实验样品:分别为按照实施例1-10和对比例1-3的方法制备得到的不同成分组合的消毒组合物,直接采用原液测定,无需稀释。
[0238]
(4)中和剂:含2g/l组氨酸、20g/l皂基、80g/l卵磷脂、100g/l吐温80的d/e中和肉汤。
[0239]
(5)培养基:分枝杆菌培养基(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0240]
2、实验方法
[0241]
(1)菌悬液制备方法: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1.1.2.3。并用胰蛋白胨生理盐水溶液(tps)配制浓度为1
×
108cfu/ml-5
×
108cfu/ml的试验用菌悬液。
[0242]
(2)中和剂鉴定试验: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1.1.5中和剂鉴定试验进行试验,试验菌种为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水浴控制温度为20
±
1℃,试验重复3次。
[0243]
(3)悬液定量杀菌试验:试验在20
±
1℃水浴中进行,试验前将各菌悬液与消毒组合物原液均恒温5min以上。取消毒试验用无菌大试管,先加入0.5ml试验用菌悬液,再加入0.5ml有机干扰物(30g/l的牛血清白蛋白),置20
±
1℃中5min后,用无菌吸管吸取消毒组合物原液4.0ml注入其中,迅速混匀并计时相互作用至0.5min、1min和1.5min后,分别取0.5ml菌药混合液加入到装有4.5ml中和剂的试管中,中和10min。分别吸取1.0ml中和后的样液按照平板涂布法接种分枝杆菌培养基平板,测定存活菌数。同时采用等体积胰蛋白胨生理盐水溶液(tps)代替消毒组合物原液进行平行试验,作为阳性对照。所有实验样本均在37℃恒温箱中培养1周后,计算各组的活菌浓度(cfu/ml),并换算为对数值,各组试验均重复3次。然后按下式计算平均杀灭对数值:
[0244]
平均杀灭对数值=阳性对照组平均活菌浓度的对数值(no)-试验组平均活菌浓度的对数值(nx)。
[0245]
3、试验结果
[0246]
(1)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
[0247]
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满足《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1.1.5.7评定要求,说明中和剂可中和上述各组消毒液中杀菌成分对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的作用,该中和剂产物对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及培养基无影响。
[0248]
(2)杀灭试验结果
[0249]
不同菌种判定为消毒合格的杀灭对数值要求不同,其中当龟分枝杆菌的杀灭对数值≥4.0,判定为消毒合格。
[0250]
根据下表的实验结果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10制得的消毒组合物对分枝杆菌达到消毒合格要求的时间短于对比例1-3,说明本发明的消毒组合物的杀菌效果明显好于对比例1-3,在0.5min杀菌完全。
[0251]
表18龟分枝杆菌的杀菌实验结果
[0252][0253]
实验例4乙醇与柠檬酸相互作用的考察试验
[0254]
1、实验材料与试剂
[0255]
(1)实验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第五代,来源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0256]
(2)实验样品:分别称取乙醇30kg和纯化水70kg,混合均匀,得到消毒液1,称取乙醇30kg、柠檬酸0.03kg和纯化水69.97kg,混合均匀,得到消毒液2,称取柠檬酸0.03kg和纯化水99.97kg,混合均匀,得到消毒液3。
[0257]
(3)中和剂:含1wt%大豆卵磷脂、3wt%吐温80和1wt%硫代硫酸钠的pbs溶液。
[0258]
2、实验方法
[0259]
实验方法与实验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悬液定量杀菌试验的作用时间为10min、20min、30min和40min。另外还按照下式计算杀灭对数值:
[0260]
杀灭对数值(kl)=阳性对照组活菌浓度的对数值-试验组活菌浓度的对数值。
[0261]
3、实验结果
[0262]
(1)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满足《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1.1.5.7评定要求,说明中和剂可中和上述各组消毒液中杀菌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该中和剂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培养基无影响。
[0263]
(2)杀灭试验结果
[0264]
表21消毒液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效果
[0265][0266]
表22消毒液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效果
[0267][0268]
表23消毒液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效果
[0269][0270]
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对数值≥5.0,判定为消毒合格。从上表可以看出,低剂量的乙醇和柠檬酸单独使用基本上都没有杀菌消毒作用,而柠檬酸与乙醇联合使用具有明显提升的消毒效果,说明柠檬酸与乙醇联合使用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
[0271]
实验例5物理稳定性
[0272]
1、实验方法:
[0273]
(1)采用激光散射光谱法分别测定实施例1、实施例10制得的消毒组合物的平均粒径和pdi。
[0274]
(2)采用分光光度仪测定上述消毒组合物的稳定常数(光密度变化百分率ke值),用以评定上述形成的各乳液的物理稳定性,具体为离心前后测定400-800nm波长下的吸光度值,其中,离心条件为4000rmp速度离心15min,然后按下述公式计算ke。ke=(a0-a)/a
×
100%。其中,a0为未离心乳液的吸光度;a为离心乳液的吸光度,其中ke值愈小,说明乳剂愈稳定。
[0275]
2、实验结果
[0276]
表24物理稳定性实验结果表
[0277]
项目平均粒径(nm)pdike
实施例136.670.183《0.1实施例1037.090.161《0.1
[0278]
由上表可知,实施例1和实施例10制得的消毒组合物的平均粒径均较小,为纳米级,且pdi均小于0.3,ke均小于0.1,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消毒组组合物的物理稳定性良好。
[0279]
实验例6化学稳定性实验
[0280]
1、实验材料与试剂
[0281]
(1)实验菌株:白色念珠菌(atcc10231)第五代,来源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0282]
(2)有机干扰物:30g/l的牛血清白蛋白。
[0283]
(3)实验样品:分别为按照实施例1-10和对比例1-3的方法制备得到的不同成分组合的消毒组合物,直接采用原液测定,无需稀释。
[0284]
(4)中和剂:含2g/l组氨酸、20g/l皂基、80g/l卵磷脂、100g/l吐温80的d/e中和肉汤。
[0285]
(5)培养基:沙氏培养基。
[0286]
2、实验方法
[0287]
(1)菌悬液制备方法:《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1.1.9.3。并用胰蛋白胨生理盐水溶液(tps)配制浓度为1
×
107cfu/ml-5
×
107cfu/ml的试验用菌悬液。
[0288]
(2)中和剂鉴定试验: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1.1.5中和剂鉴定试验进行试验,试验菌种为白色念珠菌,水浴控制温度为20
±
1℃,试验重复3次。
[0289]
(3)稳定性测试: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2.3.3微生物测定法,将各组消毒组合物原液置于pet包装瓶中,分别置于37℃下、相对湿度75%的恒温箱存放三个月和54℃下、相对湿度75%的恒温箱存放14天。
[0290]
(4)悬液定量杀菌试验的实验方法与实验例2实验方法部分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试验菌与消毒组合物的作用时间为1.5min。
[0291]
3、实验结果
[0292]
(1)37℃下存放3个月的稳定性考察结果
[0293]
表25 37℃下存放3个月的稳定性考察结果表
[0294]
[0295][0296]
(2)54℃下存放14天的稳定性考察结果
[0297]
表26 54℃下存放14天的稳定性考察结果表
[0298][0299]
由上表结果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10制得的消毒组合物54℃存放14天前后的杀灭对数值的变化率在0.51%以下,本发明实施例1-10制得的消毒组合物37℃条件下存放3个月前后的杀灭对数值的变化率在1.37%以下,相比于对比例1-3制得的消毒组合物的化学稳定性有明显提高。
[0300]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