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拔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09183发布日期:2021-07-09 13:19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拔杆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拔杆器。


背景技术:

2.竹木结构的塑料大棚是由立柱、拉杆、拱杆和压杆组成骨架,其中,立柱取材于毛竹或杂木,其下端削有尖头,深埋于土中20~30厘米进行固定;目前,农户对个别立柱进行更换或拆除时,大多是依赖人工来完成,费时费力且效率低下,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适用于农户使用的拔杆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拔杆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拔杆器,包括:框体;转杆,呈水平状态设于所述框体内,所述转杆与所述框体转动连接,所述转杆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延伸至框架的外部;摇把,设于所述框体外侧,并与所述转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翘杆,设于所述框体外侧,并与所述转杆的第二端传动连接;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上端与所述转杆的中部固定连接;卡套,与所述连接带的下端固定连接。
5.所述转杆包括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端部设有一号键,所述一号键后方设有一号限位环,所述第二转杆的前端固设有一号套筒,所述一号套筒内表面的后端设有与一号键相匹配的二号键,所述套筒内表面的前端设有二号限位环,所述二号限位环和二号键之间为支撑段,所述第一转杆的后端设有三号键,所述第一转杆上套装有二号套筒,所述二号套筒内表面设有与所述三号键相匹配的四号键,所述二号套筒通过轴承与所述的框体侧面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带的上端与所述的第一转杆固定连接。
6.所述翘杆的端部设有第一踏板。
7.所述框体的一侧设有第二踏板。
8.所述框体外侧设有棘轮,所述棘轮与所述转杆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棘轮上远离所述框体的一侧设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与所述棘轮转动连接,所述翘杆与所述安装杆垂直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杆上朝向所述棘轮的一侧设有与其相匹配的棘爪。
9.所述翘杆与框体之间还设有复位机构。
10.所述复位机构包括:竖板,设于所述框体一侧;斜板,设于所述翘杆上,并与所述竖板相对应设置;扭力弹簧,设于所述竖板和斜板之间,所述扭力弹簧的两端均设有延长段,所述延
长段套设于u型连接件内,所述u型连接件有两个,两个所述的u型连接件分别设于所述竖板和斜板上。
11.所述框体上方设有提手。
12.所述卡套包括第一弧形卡,所述第一弧形卡前端设有与之呈径向对称的第二弧形卡;所述第一弧形卡下端固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滑槽;所述第二弧形卡下表面设有与所述滑槽相匹配的滑块;所述第二弧形卡上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调整杆,所述调整杆的前端与所述第一弧形卡转动连接。
13.所述框体的一侧设有盖体,所述盖体上设有长条形通槽,所述长条形通槽与所述的翘杆相匹配。
14.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通过转动调整杆可以改变第二弧形卡与第一弧形卡之间的间距,进而使其能够适用于对不同直径的杆件拔出;因此,本发明具有较好的普适性;在使用前,将框体放置于待拔杆件一侧,水平外拉摇把,使得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脱离啮合状态,然后转动摇把,释放连接带,水平推进摇把,使得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恢复啮合状态,将卡套套住待拔杆件,使用者一只脚踩住第二踏板,另一只脚踩住第一踏板,翘杆下压的过程中,棘爪拨动棘轮依次带动第二转杆、第一转杆转动,由于连接带的上端固定于第一转杆上,因此,在此过程中,连接带会卷起,当停止第一踏板下压时,扭力弹簧恢复形变,斜板和竖板之间的角度增大,棘爪沿着棘轮反方向移动,然后再对第一踏板进行第二次下压,如此循环往复,由于第一弧形卡、第二弧形卡套在待拔杆件的下端,其与待拔杆件存在一定的摩擦力,在其随着连接带上移时,可将待拔杆件拔出,使用本发明可以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的局部分解图。
16.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17.图3为本发明另一个角度的局部分解图。
18.图4为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19.图5为扭力弹簧的立体图。
20.图6为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的示意图。
21.图7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22.图中:1、提手;2、二号套筒;3、框体;4、第一踏板;5、翘杆;6、第二踏板;7、卡套;8、连接带;9、第一转杆;10、一号套筒;11、长条形通槽;12、盖体;13、安装杆; 14、竖板;15、u型连接件;16、扭力弹簧;17、斜板;18、第一弧形卡;19、第二弧形卡;20、调整杆;21、底板;22、棘轮;23、棘爪;24、把手;104、一号键;103、支撑段;102、二号键;105、二号限位环;106、一号限位环;201、三号键;203、四号键。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倒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24.如图所示,一种拔杆器,包括:框体3;转杆,呈水平状态设于所述框体3内,所述转杆与所述框体3转动连接,所述转杆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延伸至框架的外部;摇把,设于所述框体3外侧,并与所述转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翘杆5,设于所述框体3外侧,并与所述转杆的第二端传动连接;连接带8,所述连接带8的上端与所述转杆的中部固定连接;卡套7,与所述连接带8的下端固定连接。
25.所述框体3为方形。
26.所述转杆包括第一转杆9和第二转杆,所述第一转杆9的端部设有一号键104,所述一号键104后方设有一号限位环106,所述第二转杆的前端固设有一号套筒10,所述一号套筒10内表面的后端设有与一号键104相匹配的二号键102,所述套筒内表面的前端设有二号限位环105,所述二号限位环105和二号键102之间为支撑段103,所述第一转杆9的后端设有三号键201,所述第一转杆9上套装有二号套筒2,所述二号套筒2内表面设有与所述三号键201相匹配的四号键203,所述二号套筒2通过轴承与所述的框体3侧面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带8的上端与所述的第一转杆9固定连接。
27.所述翘杆5的端部设有第一踏板4。
28.所述框体3的一侧设有第二踏板6。
29.四号键203的长度大于三号键201的长度,一号套筒10的长度大于二号键102的长度,第一转杆9的前端位于一号套筒10内部,一号限位环106位于一号套筒10内,并被二号限位环105限位,当对第一转杆9向前推进时,一号键104和二号键102啮合,下压第一踏板4时,能够带动第一转杆9转动,使得连接带8卷起,当使用完以后,通过把手24将第一转杆9外拉,一号键104和二号键102脱离,第一转杆9的前端被支撑段103支撑,转动把手24,可以将卷起的连接带8释放,在推进或外拉第一转杆9过程中,三号键201和四号键203始终处于啮合状态,因此,第一转杆9与框体3始终为转动连接状态。
30.所述框体3外侧设有棘轮22,所述棘轮22与所述转杆的第二端(第二转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棘轮22上远离所述框体3的一侧设有安装杆13,所述安装杆13与所述棘轮22转动连接,所述翘杆5与所述安装杆13垂直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杆13上朝向所述棘轮22的一侧设有与其相匹配的棘爪23。
31.所述翘杆5与框体3之间还设有复位机构。
32.所述复位机构包括:竖板14,设于所述框体3一侧;斜板17,设于所述翘杆5上,并与所述竖板14相对应设置;扭力弹簧16,设于所述竖板14和斜板17之间,所述扭力弹簧16的两端均设有延长段,所述延长段套设于u型连接件15内,所述u型连接件15有两个,两个所述的u型连接件15分别设于所述竖板14和斜板17上。
33.所述框体3上方设有提手1方便提拿。
34.所述卡套7包括第一弧形卡18,所述第一弧形卡18前端设有与之呈径向对称的第二弧形卡19;所述第一弧形卡18下端固设有底板21,所述底板21上设有滑槽;所述第二弧形卡19下表面设有与所述滑槽相匹配的滑块;所述第二弧形卡19上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调整杆20,所述调整杆20的前端与所述第一弧形卡18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35.为了避免第二弧形卡19与底板21脱离,可以将滑槽的横截面设置为倒t字形结构,滑块的横截面同样为倒t字形结构。
36.通过转动调整杆20,可以改变第二弧形卡19和第一弧形卡18之间的间距,以便卡套7可以适用于不同规格的杆件拔出。
37.所述框体3的一侧设有盖体12,所述盖体12上设有长条形通槽11,所述长条形通槽11与所述的翘杆5相匹配。
38.工作原理:在使用前,将框体3放置于待拔杆件一侧,水平外拉摇把,使得第一转杆9和第二转杆脱离啮合状态,然后转动摇把,释放连接带8,再水平推进摇把,使得第一转杆9和第二转杆恢复啮合状态,卡套7套住待拔杆件,使用者一只脚踩住第二踏板6,另一只脚踩住第一踏板4,翘杆5下压的过程中,棘爪23拨动棘轮22依次带动第二转杆、第一转杆9转动,由于连接带8的上端固定于第一转杆9上,因此,在此过程中,连接带8会卷起,当停止第一踏板4下压时,扭力弹簧16恢复形变,斜板17和竖板14之间的角度增大,棘爪23沿着棘轮反方向移动,然后再对第一踏板4进行第二次下压,如此循环往复,由于第一弧形卡18、第二弧形卡19套在待拔杆件的下端,其与待拔杆件存在一定的摩擦力,在其随着连接带8上移时,可将待拔杆件拔出。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