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叶兰果荚消毒及无菌播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877840发布日期:2022-10-21 22:13阅读:91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属于药用植物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叶兰果荚消毒及无菌播种方法。


背景技术:

2.民间认为血叶兰(ludisia discolor a.rich.)是“公金线莲”,金线莲为“母金线莲”,二者主要却别在于叶形、叶面金线的稀疏、节间的长短、茎段的粗细等,其学名及分类学地位目前尚有争议,有研究表明其与金线莲为同一科属,即兰科开唇兰属(anoectochilus b1.)植物,也有研究认为二者为同种植物,从外观形态上二者差异极为显著,洗净的漳州野生血叶兰单株重量可达30多克,是福建野生金线莲的4-5倍,前者茎粗可达1.5厘米,是后者的3倍左右,二者的亲缘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二者的营养价值目前市场上认为血叶兰较金线莲差,但有这样的观念可能是因为外观上血叶兰卖相较差(野外采摘、运输过程造成的断杆、掉叶等)、价格较低、加上企业的宣传,多重原因造成血叶兰往往只能以“假冒金线莲”的名义长期存在着,但据资料检索发现,尚未有血叶兰与金线莲营养成分对比、功效对比的相关报道。
3.在闽南及广东地区市场,销售商及消费者对血叶兰往往按绿杆和红杆两种进行区分,红杆价格较绿杆高,血叶兰长期以来在民间有很广的认识度,民间应用史长达百年,但由于野生资源也长期比较充足,因此没有受到很大的重视,但近年来因大量盗挖、盗采,其野生存量锐减、价格飙升,人工规模化繁育、开发应用、示范推广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应一种血叶兰果荚消毒及无菌播种方法。
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血叶兰果荚消毒及无菌播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1)从野外收集血叶兰野生种质的活体植株;
8.(2)将上述活体植株用自来水冲洗和洗洁精浸泡后,将其茎段、叶片以及根部清洗干净,用吸水纸将表面的水分吸干,获得清洁植株;
9.(3)将清洁植株的果荚用无菌器械切下后,将该果荚完全浸没于70%酒精中,20秒后夹出,无菌水过洗3遍,然后浸入0.1%升汞溶液,15min后取出进行切段,每段长度1-1.5厘米,至少保留一个芽点,然后置于诱导培养基中进行诱导培养,得具有2-3片叶、高度为6-7cm的瓶苗;
10.(4)将步骤(1)所得的瓶苗进行炼苗15-20d后进行移栽至移栽基质中;
11.(5)对移栽后的瓶苗用40-50%的甲霜恶霉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洒。
12.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诱导培养基由如下比例的原料组分组成:ms培养基∶蔗糖∶卡拉胶∶胡萝卜泥∶蛋白胨∶香蕉泥∶活性炭=1l∶25g∶6g∶20g∶2g∶100g∶1.0g,其中每升ms培养基中含有6-ba 2mg、naa 1.0mg和kt 0.2mg。
13.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3)中的诱导培养的条件为:生长温度为5-35℃,光照强度为15001x-40001x,15-30d消毒一次,其中光照具体为:夏季昼光照,冬季夜光照,时长均为10-12h。
14.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的诱导培养的光照强度为35001x。
1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的诱导培养的生长温度为15-28℃。
1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的诱导培养的光照强度为35001x,生长温度为15-28℃。
17.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4)中的炼苗时不能有阳光直射,以漫射光为主,光照强度不高于200001x。
18.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4)中的移栽的当日浇定根水,移栽的株行距为1.8-2.2cm
×
4.5-5.5cm,深度为0.8-1.2cm。
19.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移栽基质包括重量比为5.5~6.5∶1.5~2.5∶1.5~2.5的泥炭土、腐熟木屑和细沙,且每公斤移栽基质中含有5~7.5kg熟石灰或适量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2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移栽基质包括重量比为6∶2∶2的泥炭土、腐熟木屑和细沙,且每公斤移栽基质中含有6kg熟石灰或适量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2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采用血叶兰果荚作为外植体的来源,配合特定组分的诱导培养基能够实现血叶兰的一步成苗快速繁殖及无菌播种,实现了血叶兰的人工培植,解决了血叶兰的产业化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和描述。
23.实施例1
24.(1)从漳州地区野外(南靖、华安、平和等地)、民间收集不同表型的血叶兰野生种质,尽可能在采摘当天带回实验室进行外植体建立或移栽到资源圃保存备用,获得活体植株;
25.(2)将上述活体植株用自来水冲洗和洗洁精浸泡后,将其茎段、叶片以及根部清洗干净,用吸水纸将表面的水分吸干,获得清洁植株;
26.(3)将清洁植株的果荚用无菌器械切下后,将该果荚完全浸没于70%酒精中,20秒后夹出,无菌水过洗3遍,然后浸入0.1%升汞溶液,15min后取出进行切段,每段长度1-1.5厘米,至少保留一个芽点,然后置于诱导培养基中进行诱导培养,得具有2-3片叶、高度为6-7cm的瓶苗;
27.诱导培养基由如下比例的原料组分组成:ms培养基∶蔗糖∶卡拉胶∶胡萝卜泥∶蛋白胨∶香蕉泥∶活性炭=1l∶25g∶6g∶20g∶2g∶100g∶1.0g,其中每升ms培养基中含有6-ba 2mg、naa 1.0mg和kt 0.2mg;该诱导培养基的配制方法为:a、将蔗糖、卡拉胶、胡萝卜泥、蛋白胨、香蕉泥和活性炭加入到ms培养基中,加热同时搅匀;b、将步骤a所得的物料分装后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再于室温冷却至凝固;c、将步骤b所得的物料于夏季时放置4d或于冬季时放置6d,排除污染的培养基后,即得.
28.所述步骤(3)中的诱导培养的条件为:生长温度为15-28℃,光照强度为35001x,
15-30d消毒一次,其中光照具体为:夏季昼光照,冬季夜光照,时长均为10-12h;
29.(4)将步骤(1)所得的瓶苗进行炼苗15-20d后进行移栽至移栽基质中;炼苗时不能有阳光直射,以漫射光为主,光照强度不高于200001x;移栽的当日浇定根水,移栽的株行距为5cm
×
5cm,深度为1cm;移栽基质包括重量比为6∶2∶2的泥炭土、腐熟木屑和细沙,且每公斤移栽基质中含有6kg熟石灰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移栽环境具体如下:血叶兰在长期的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了喜阴凉、潮湿的生态习性。栽培血叶兰最好选择地势开阔、座北朝南、周围有高大阔叶林、远离污染源的地段。大棚种植应尽量模拟类似野生环境,大棚南北走向,棚顶及四周先覆盖薄膜再盖上遮阳网,便于人工控制棚内温度、光照、湿度,有条件的要安装空调、抽风机、水帘系统及微喷灌系统;
30.(5)对移栽后的瓶苗用45%的甲霜恶霉灵可湿性粉剂9000倍液喷洒。
31.(6)移栽一星期后,每隔7d喷洒一次10%氨基酸800倍液,并于采收前15d停止喷洒,移栽15d内的温度为20~27℃,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如果温度明显偏高,可以覆盖遮阳网并开启微喷灌设施降温增湿,以免高温造成叶片烧伤,移栽基质的湿度为70~75%;移栽期间大棚四周围上防虫网,利用糖醋液诱杀小地老虎,或利用细菌、真菌、病毒、植物浸提液、抗生素等生物农药杀灭病虫,化学防治需选用高效、低度、低残留农药;
32.(7)移栽4个月后,至单株重8~10g,植株高度15~20cm,有5~6片叶,叶宽3~4cm,叶长4~6cm,茎粗0.6~0.8cm,叶背呈紫红色,叶面金黄脉网明显,茎呈绿色时即可采收。采收时抖净根部泥土,再用清水洗净植株,置于塑料筐中沥干即为成品,也可进行烘干密封、避光保存。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