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系选育和群体选育相结合的混合选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703563发布日期:2021-09-18 03:10阅读:1280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牡蛎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家系选育和群体选育相结合的混合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2.牡蛎俗称海蛎子、蚝等,隶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珍珠贝目,是世界上第一大养殖贝类,是人类可利用的重要海洋生物资源之一,为全球性分布种类,牡蛎不仅肉鲜味美、营养丰富,而且具有独特的保健功能和药用价值,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海产珍品,牡蛎的含锌量居人类食物之首。
3.目前,牡蛎多是通过人工进行养殖,而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对牡蛎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了养殖出高品质的牡蛎,人们会通过选育方式培育出优良的品种。
4.相关技术中,牡蛎的选育方法一般为家系选育,即从牡蛎群体中选出的某一个个体自交或由于两个个体杂交产生的优良后代,但是对于培育出特定的隐性的牡蛎来说,使用家系选育使其培育范围降低,性状表现遗传不够稳定,使得在培育过程中难以快速获得稳定性状表现的优良品种。
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家系选育和群体选育相结合的混合选育方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提供一种家系选育和群体选育相结合的混合选育方法,解决了传统的牡蛎家系培育方法难以快速获得稳定性状表现的优良品种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家系选育和群体选育相结合的混合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s1、亲贝选择:根据需要培育牡蛎的类型,从对应类型的牡蛎群体中挑选两年以上,生物学特征正常、壳型规整、活力强的个体,并对所挑选的个体进行称重,将体重大于平均体重15

20%的雌雄个体作为第一亲贝;
9.s2、精卵获取:分别对s1中挑选的亲贝个体进行解剖,并轻挤压性腺团,然后吸取少量挤压出的液体,再按常规方法辨别雌雄后分开放置,之后将性腺发育良好的亲贝分别进行洗卵或洗精、过滤;
10.s3、精卵分组:将s2中获取的精液与卵液各等量分成两份并分开放置,并将一份卵子与一份精子作为一组,分为个体交配组和群体交配组,其中个体交配组精子与卵子的数量相同,群体交配组的精子与卵子按照1:5

10的比例设置;
11.s4、人工受精:
12.s41、群体交配:将所述s3中群体交配组的精液与卵液混合在一起,同时加入量分数28%氨水溶液,用显微镜观察一个卵子周围精子数是否在5

10范围内,当超过50%卵细胞符合,则立即将混合液投放繁育容器中进行孵化;
13.s42、个体交配:对所述s3中的个体交配组进行雌雄个体一对一交配,形成受精卵后,分为多组进行标记,再将其分开放置在繁育容器中进行孵化;
14.s5、幼虫培育:当所述s41和s42中的受精卵发育至d型幼虫时,采用虹吸方法收集每组的幼虫,分别置于新的繁育容器中,每日换水两次,每次换水30%

50%,直至幼虫转变成稚贝;
15.s6、单体养殖:将s5中培育得到的稚贝分别进行标记,然后转移至同一养殖海域进行分区养殖,获得两种子一代选育系,9

12个月后子一代发育至性成熟状态;
16.s7、培育品系稳定化:从所述s6中两种性成熟的牡蛎中选择壳型整齐、大小近似的个体、与所需类型表现符合的个体,分别作为二代亲本的雌性与雄性,分多组进行标记,然后重复步骤2

6操作2

3次,最终选取牡蛎性状表现最稳定的作为所需育种。
17.优选的,所述s5中d型幼虫培育密度控制在5

8个/ml,随着幼虫生长逐渐降低密度,至匍匐幼虫密度降至2

3个/ml。
18.优选的,所述s5中幼虫培育期间水温22

28℃,盐度20

25,ph值为7.5

8.0。
19.优选的,所述s6中在单体养殖期间需要定期清理附着生物,并测量生长情况。
20.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家系选育和群体选育相结合的混合选育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1.本发明提供一种家系选育和群体选育相结合的混合选育方法,通过将家系选育和群体选育结合使用,同时进行牡蛎个体自交以及多种牡蛎杂交,能够同时培育出多种不同性状表现的子代,再经过不同性状表现的二代亲本母本与父本分别交换交配培育,使得隐性性状稳定遗传,在花费相同的培育时间的同时,能够快速的获得所需稳定的优良育种。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一种家系选育和群体选育相结合的混合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3.s1、亲贝选择:根据需要培育牡蛎的类型,从对应类型的牡蛎群体中挑选两年以上,生物学特征正常、壳型规整、活力强的个体,并对所挑选的个体进行称重,将体重大于平均体重15

20%的雌雄个体作为第一亲贝;
24.s2、精卵获取:分别对s1中挑选的亲贝个体进行解剖,并轻挤压性腺团,然后吸取少量挤压出的液体,再按常规方法辨别雌雄后分开放置,之后将性腺发育良好的亲贝分别进行洗卵或洗精、过滤;
25.s3、精卵分组:将s2中获取的精液与卵液各等量分成两份并分开放置,并将一份卵子与一份精子作为一组,分为个体交配组和群体交配组,其中个体交配组精子与卵子的数量相同,群体交配组的精子与卵子按照1:5

10的比例设置;
26.s4、人工受精:
27.s41、群体交配:将所述s3中群体交配组的精液与卵液混合在一起,同时加入量分数28%氨水溶液,用显微镜观察一个卵子周围精子数是否在5

10范围内,当超过50%卵细胞符合,则立即将混合液投放繁育容器中进行孵化;
28.s42、个体交配:对所述s3中的个体交配组进行雌雄个体一对一交配,形成受精卵后,分为多组进行标记,再将其分开放置在繁育容器中进行孵化;
29.s5、幼虫培育:当所述s41和s42中的受精卵发育至d型幼虫时,采用虹吸方法收集每组的幼虫,分别置于新的繁育容器中,每日换水两次,每次换水30%

50%,直至幼虫转变成稚贝;
30.s6、单体养殖:将s5中培育得到的稚贝分别进行标记,然后转移至同一养殖海域进行分区养殖,获得两种子一代选育系,9

12个月后子一代发育至性成熟状态;
31.s7、培育品系稳定化:从所述s6中两种性成熟的牡蛎中选择壳型整齐、大小近似的个体、与所需类型表现符合的个体,分别作为二代亲本的雌性与雄性,分多组进行标记,然后重复步骤2

6操作2

3次,最终选取牡蛎性状表现最稳定的作为所需育种。
32.所述s5中d型幼虫培育密度控制在5

8个/ml,随着幼虫生长逐渐降低密度,至匍匐幼虫密度降至2

3个/ml。
33.所述s5中幼虫培育期间水温22

28℃,盐度20

25,ph值为7.5

8.0。
34.所述s6中在单体养殖期间需要定期清理附着生物,并测量生长情况。
35.本发明提供的家系选育和群体选育相结合的混合选育方法的工作原理如下:
36.s1、亲贝选择:根据需要培育牡蛎的类型,从对应类型的牡蛎群体中挑选两年以上,生物学特征正常、壳型规整、活力强的个体,并对所挑选的个体进行称重,将体重大于平均体重15

20%的雌雄个体作为第一亲贝;
37.s2、精卵获取:分别对s1中挑选的亲贝个体进行解剖,并轻挤压性腺团,然后吸取少量挤压出的液体,再按常规方法辨别雌雄后分开放置,之后将性腺发育良好的亲贝分别进行洗卵或洗精、过滤;
38.s3、精卵分组:将s2中获取的精液与卵液各等量分成两份并分开放置,并将一份卵子与一份精子作为一组,分为个体交配组和群体交配组,其中个体交配组精子与卵子的数量相同,群体交配组的精子与卵子按照1:5

10的比例设置;
39.s4、人工受精:
40.s41、群体交配:将所述s3中群体交配组的精液与卵液混合在一起,同时加入量分数28%氨水溶液,用显微镜观察一个卵子周围精子数是否在5

10范围内,当超过50%卵细胞符合,则立即将混合液投放繁育容器中进行孵化;
41.s42、个体交配:对所述s3中的个体交配组进行雌雄个体一对一交配,形成受精卵后,分为多组进行标记,再将其分开放置在繁育容器中进行孵化;
42.s5、幼虫培育:当所述s41和s42中的受精卵发育至d型幼虫时,采用虹吸方法收集每组的幼虫,分别置于新的繁育容器中,每日换水两次,每次换水30%

50%,直至幼虫转变成稚贝;
43.s6、单体养殖:将s5中培育得到的稚贝分别进行标记,然后转移至同一养殖海域进行分区养殖,获得两种子一代选育系,9

12个月后子一代发育至性成熟状态;
44.s7、培育品系稳定化:从所述s6中两种性成熟的牡蛎中选择壳型整齐、大小近似的个体、与所需类型表现符合的个体,分别作为二代亲本的雌性与雄性,分多组进行标记,然后重复步骤2

6操作2

3次,最终选取牡蛎性状表现最稳定的作为所需育种。
45.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家系选育和群体选育相结合的混合选育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46.本发明提供一种家系选育和群体选育相结合的混合选育方法,通过将家系选育和
群体选育结合使用,同时进行牡蛎个体自交以及多种牡蛎杂交,能够同时培育出多种不同性状表现的子代,再经过不同性状表现的二代亲本母本与父本分别交换交配培育,使得隐性性状稳定遗传,在花费相同的培育时间的同时,能够快速的获得所需稳定的优良育种。
4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