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综合整治农田建设工程虫害自动化检测装置及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95342发布日期:2021-09-29 00:50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土地综合整治农田建设工程虫害自动化检测装置及应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农业辅助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土地综合整治农田建设工程虫害自动化检测装置及应用。


背景技术:

2.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人口大国,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病虫害防治更是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危害农作物的有害生物有1600多种,其中害虫830多种、病害720多种、杂草60多种、鼠害20多种。田间杀灭害虫主要依靠喷洒农药,但是喷洒农药对农作物产生一定的危害,并且存在食品安全隐患,长期撒药也会使部分害虫产生耐药性,减小灭虫效果。部分地区利用害虫的趋光性,采用灭虫灯的形式诱杀害虫,传统的灭虫灯位置固定,不能自动移动,无法诱杀在不同高度下飞行的害虫;同时也不能够检测田间各部位的害虫数量,更不能控制灭虫灯自动移动至害虫数量多的地方进行害虫的诱杀,影响了整体的灭虫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土地综合整治农田建设工程虫害自动化检测装置及应用,该装置可以自动检测田间害虫数量,并根据检测结果控制灭虫灯在水平及竖直方向上移动至害虫数量多的地方进行诱杀,灭虫效果优良。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土地综合整治农田建设工程虫害自动化检测装置,包括立柱、灭虫灯、红外摄像头及控制系统;所述立柱均匀间隔分布设置在农田边;在所述立柱的侧面根据位置布局情况设有竖直轨道;所述立柱的上部设有提升装置;所述提升装置向下连出钢索ⅰ;所述钢索ⅰ的端部设有固定环ⅰ;在所述提升装置的下方设有与立柱连接的连接环;在所述连接环上设有横向的支撑柱;在所述支撑柱上匹配设有横向移动装置;每相邻两组所述立柱相对的支撑柱之间均连有钢索ⅱ;所述钢索ⅱ穿过横向移动装置;所述横向移动装置与钢索ⅱ活动连接;所述横向移动装置的底部设有电缸;所述电缸推杆的端部设有固定环ⅱ;所述灭虫灯的顶部设有顶板;在所述顶板的侧面设有滑轮,所述顶板的顶部设有自动扣合夹ⅰ及自动扣合夹ⅱ;所述滑轮与竖直轨道活动套接;所述自动扣合夹ⅰ与固定环ⅰ对应;所述自动扣合夹ⅱ与固定环ⅱ对应;所述立柱的顶部还设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灭虫灯、红外摄像头、横向移动装置、提升装置及太阳能电池板均连接控制系统。
5.所述立柱如果设置在最边或最角上,即只有三个或两个方向设有其他所述立柱,则该位于边角的所述立柱上只布局有三组或两组轨道,所述轨道上设有的灭虫灯均对应相应方向的立柱;所述提升装置通过钢索ⅰ及固定环ⅰ连接自动扣合夹ⅰ,从而悬吊所述灭虫灯,使所述灭虫灯沿着竖直轨道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所述连接环的作用是避让钢索ⅰ,所述钢索ⅰ可从连接环中穿过;所述支撑柱的作用是支撑横向移动装置,并连接所述钢索ⅱ;所
述横向移动装置可以带动灭虫灯灯沿着钢索ⅱ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所述电缸为三段式电缸,可以向下伸出出,使所述灭虫灯在被横向移动装置带着做横向移动后再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所述自动扣合夹ⅱ可以与固定环ⅱ扣合连接,使所述灭虫灯悬挂在横向移动装置下方;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为整个装置提供电能;所述红外摄像头用于检测田间害虫数量多的部位,并将信息传送给所述控制系统,并由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提升装置或横向移动装置带动灭虫灯移动。
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横向移动装置的内部设有主动轮及稳定套,侧面设有套管;两组所述主动轮分别位于穿过横向移动装置的钢索ⅱ两侧,并接触所述钢索ⅱ;所述稳定套套在钢索ⅱ上;所述钢索ⅱ从套管穿过横向移动装置。所述主动轮内设有轮毂电机,能够带动所述横向移动装置在钢索ⅱ上移动;所述套管与连接环上的支撑柱匹配,所述套管插入支撑柱后能够固定横向移动装置。
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横向移动装置内还设有可充电电池组件ⅰ;所述套管内设有导电片ⅰ;所述套管内设有导电片ⅱ;所述导电片ⅰ与导电片ⅱ对应;所述导电片ⅰ连接可充电电池组件ⅰ;所述导电片ⅱ连接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可充电电池组件ⅰ内包括电池及充电器,可以进行充电;所述横向移动装置的套管与连接环上的支撑柱匹配套合后,所述导电片ⅰ与导电片ⅱ贴合,将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能传输到可充电电池组件ⅰ内,实现充电。
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提升装置内部设有提升轮及可充电电池组件ⅱ;所述提升轮连有提升电机;所述钢索ⅰ缠绕在提升轮上,并从所述提升装置的底部伸出;所述可充电电池组件ⅱ连接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可充电电池组件ⅱ也包括电池及充电器,可以进行充电;所述提升轮由提升电机带动转动,通过所述钢索ⅰ提升灭虫灯;所述可充电电池组件ⅱ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充电。
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自动扣合夹ⅰ包括夹片及椭圆凸轮;所述夹片为两个弧面相反的圆弧连接而成;所述两组夹片相互交叉铰接并在铰接部位设有回位弹簧;所述椭圆凸轮设置在两组夹片之间,并未于两组所述夹片的铰接位置下方;所述椭圆凸轮的中心连有开夹电机。所述椭圆凸轮在开夹电机的带动下转动,当所述椭圆凸轮内径大的一侧顶住两组夹片时,所述自动扣合夹ⅰ打开;当所述椭圆凸轮内径小的一侧顶住两组夹片时,所述自动扣合夹ⅰ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闭合;所述自动扣合夹ⅰ与自动扣合夹ⅱ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相同。
1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灭虫灯还包括引虫部、吸虫部及装虫部;所述引虫部的外部设有竖直支撑杆,所述引虫部通过竖直杆支撑连接顶板;所述引虫部的内部设有引虫灯;所述吸虫部连接在引虫部的下方;所述吸虫部内设有向下吸气的风扇;所述装虫部可拆卸的连接在吸虫部的下方;所述装虫部内设有电虫丝;所述竖直轨道内设有充电接口;所述灭虫灯的顶板内设有可充电电池组件ⅲ;所述顶板侧面设有与充电接口匹配的充电部;所述充电接口连接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充电部连接可充电电池组件ⅲ。所述引虫灯的作用是吸引害虫;所述风扇的作用是将害虫吸入装虫部;所述电虫丝通有电,可以将害虫电死并装在装虫部内;所述可充电电池组件ⅲ内设有电池及充电器,可通过所述竖直轨道内的充电接口连接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充电。
1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相邻每组所述立柱之间的距离为40m

60m。
12.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红外摄像头上设有由电机带动的摇摆装置;所述钢索ⅰ从连接环中穿过。所述摇摆装在可以带动红外摄像头转动。
13.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所述立柱的底部设有鼠药屋。所述鼠药屋内放置老鼠药,可以进行灭鼠。
14.以上所述的土地综合整治农田建设工程虫害自动化检测装置的使用方法:一般灭虫:夜晚打开灭虫灯,将农田里的害虫吸引至引虫部;此时吸虫部内的风扇将害虫向下吸引进入装虫部;害虫被装虫部内的电虫丝电死,并且虫尸保留在装虫部内;害虫检测:红外摄像头自动摇摆,检测农田附近害虫较多的位置,并将信号发送给控制系统;纵向移动灭虫:如红外摄像头检测到害虫较多的部位位于立柱附近,则提升装置通过钢索ⅰ将灭虫灯提升至相应的高度,便于更好吸引害虫;横向移动灭虫:如红外摄像头检测到害虫较多的部位位于农田内部,则提升装置通过钢索ⅰ将灭虫灯提升至最高位置,此时灭虫灯从竖直轨道的顶部被拉出;自动扣合夹ⅱ打开,电缸的推杆向下推出,使得固定环ⅱ进入自动扣合夹ⅱ内;随后自动扣合夹ⅱ闭合,使得自动扣合夹ⅱ与固定环ⅱ牢固匹配扣合;随后自动扣合夹ⅰ打开,灭虫灯与固定环ⅰ分离;最后横向移动装置沿着钢索ⅱ带着灭虫灯移动至害虫较多部位的上空,随后电缸将灭虫灯向下推出至害虫较多位置附近,以此加强对害虫的诱捕;多灯合捕:如红外摄像头检测到害虫的数量比较多,控制系统预判一盏灭虫灯不能满足完全诱捕,则相邻两组立柱之间共用同一组钢索ⅱ的两组横向移动装置将带着各自相应的灭虫灯以上一步骤中横向移动灭虫的方式移动到害虫聚集的部位进行害虫诱捕;充电:白天时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直接给提升装置内的可充电电池组件ⅱ充电;横向移动装置移动到立柱边上,使套管套到支撑柱上,此时导电片ⅰ与导电片ⅱ接触,即可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对横向移动装置内的可充电电池组件ⅰ充电;灭虫灯通过插入竖直轨道内的顶板上的充电部与竖直轨道内的充电接口接触的形式进行充电。
15.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备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通过红外摄像头及控制系统能够自动检测田间害虫多的部位,并控制灭虫灯移动至相应部位进行灭虫,提高了害虫的灭虫效果。
16.2.本发明装置通过提升装置及横向移动装置可以带动灭虫灯做纵向移动及横向移动,适用于诱捕不同位置的害虫。
17.3.本发明装置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及巧妙的充电机构对本装置进行自动充电,节约了电能,也方便了使用。
18.4.本发明装置可以根据害虫数量情况,实现多灯聚集诱捕,增强了害虫的诱杀效果。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装置在田间布局的示意图。
21.图3为横向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排乳管及集乳袋的示意图。
23.图5为自动扣合夹ⅰ及自动扣合夹ⅱ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1

立柱,2

灭虫灯,3

红外摄像头,4

横向移动装置,5

提升装置,6

顶板,7

引虫部,8

吸虫部,9

装虫部,10

自动扣合夹ⅰ,11

固定环ⅰ,12

连接环,13

电缸,14

可充电电池组件ⅱ,15

支撑柱,16

竖直轨道,17

太阳能电池板,18

鼠药屋,19

钢索ⅰ,20

钢索ⅱ,21

农田,22

主动轮,23

稳定套,24

套管,25

导电片ⅰ,26

导电片ⅱ,27

可充电电池组件ⅰ,28

固定环ⅱ,29

提升轮,30

夹片,31

椭圆凸轮,32

开夹电机,33

自动扣合夹ⅱ。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26.实施例1:如图1

5所示,一种土地综合整治农田建设工程虫害自动化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1、灭虫灯2、红外摄像头3及控制系统;所述立柱1均匀间隔分布设置在农田21边;在所述立柱1的侧面根据位置布局情况设有竖直轨道16;所述立柱1的上部设有提升装置5;所述提升装置5向下连出钢索ⅰ19;所述钢索ⅰ19的端部设有固定环ⅰ11;在所述提升装置5的下方设有与立柱1连接的连接环12;在所述连接环12上设有横向的支撑柱15;在所述支撑柱15上匹配设有横向移动装置4;每相邻两组所述立柱1相对的支撑柱15之间均连有钢索ⅱ20;所述钢索ⅱ20穿过横向移动装置4;所述横向移动装置4与钢索ⅱ20活动连接;所述横向移动装置4的底部设有电缸13;所述电缸13推杆的端部设有固定环ⅱ28;所述灭虫灯2的顶部设有顶板6;在所述顶板6的侧面设有滑轮,所述顶板6的顶部设有自动扣合夹ⅰ10及自动扣合夹ⅱ33;所述滑轮与竖直轨道16活动套接;所述自动扣合夹ⅰ10与固定环ⅰ11对应;所述自动扣合夹ⅱ33与固定环ⅱ28对应;所述立柱1的顶部还设有太阳能电池板17;所述灭虫灯2、红外摄像头3、横向移动装置4、提升装置5及太阳能电池板17均连接控制系统。
27.所述横向移动装置4的内部设有主动轮22及稳定套23,侧面设有套管24;两组所述主动轮22分别位于穿过横向移动装置4的钢索ⅱ20两侧,并接触所述钢索ⅱ20;所述稳定套23套在钢索ⅱ20上;所述钢索ⅱ20从套管24穿过横向移动装置4。
28.所述横向移动装置4内还设有可充电电池组件ⅰ27;所述套管24内设有导电片ⅰ25;所述套管24内设有导电片ⅱ26;所述导电片ⅰ25与导电片ⅱ26对应;所述导电片ⅰ25连接可充电电池组件ⅰ27;所述导电片ⅱ26连接太阳能电池板17。
29.所述提升装置5内部设有提升轮29及可充电电池组件ⅱ14;所述提升轮29连有提升电机;所述钢索ⅰ19缠绕在提升轮29上,并从所述提升装置5的底部伸出;所述可充电电池组件ⅱ14连接太阳能电池板17。
30.所述自动扣合夹ⅰ10包括夹片30及椭圆凸轮31;所述夹片30为两个弧面相反的圆弧连接而成;所述两组夹片30相互交叉铰接并在铰接部位设有回位弹簧;所述椭圆凸轮31设置在两组夹片30之间,并未于两组所述夹片30的铰接位置下方;所述椭圆凸轮的中心连有开夹电机32。
31.所述灭虫灯2还包括引虫部7、吸虫部8及装虫部9;所述引虫部7的外部设有竖直支撑杆,所述引虫部7通过竖直杆支撑连接顶板6;所述引虫部7的内部设有引虫灯;所述吸虫部8连接在引虫部7的下方;所述吸虫部8内设有向下吸气的风扇;所述装虫部9可拆卸的连
接在吸虫部8的下方;所述装虫部9内设有电虫丝;所述竖直轨道16内设有充电接口;所述灭虫灯2的顶板6内设有可充电电池组件ⅲ;所述顶板6侧面设有与充电接口匹配的充电部;所述充电接口连接太阳能电池板17;所述充电部连接可充电电池组件ⅲ14。
32.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如下:一般灭虫:夜晚打开灭虫灯2,将农田21里的害虫吸引至引虫部7;此时吸虫部8内的风扇将害虫向下吸引进入装虫部9;害虫被装虫部9内的电虫丝电死,并且虫尸保留在装虫部9内;害虫检测:红外摄像头3自动摇摆,检测农田21附近害虫较多的位置,并将信号发送给控制系统;纵向移动灭虫:如红外摄像头3检测到害虫较多的部位位于立柱1附近,则提升装置5通过钢索ⅰ19将灭虫灯2提升至相应的高度,便于更好吸引害虫;横向移动灭虫:如红外摄像头3检测到害虫较多的部位位于农田21内部,则提升装置5通过钢索ⅰ19将灭虫灯2提升至最高位置,此时灭虫灯2从竖直轨道16的顶部被拉出;自动扣合夹ⅱ33打开,电缸13的推杆向下推出,使得固定环ⅱ28进入自动扣合夹ⅱ33内;随后自动扣合夹ⅱ33闭合,使得自动扣合夹ⅱ33与固定环ⅱ28牢固匹配扣合;随后自动扣合夹ⅰ10打开,灭虫灯2与固定环ⅰ11分离;最后横向移动装置4沿着钢索ⅱ20带着灭虫灯2移动至害虫较多部位的上空,随后电缸13将灭虫灯2向下推出至害虫较多位置附近,以此加强对害虫的诱捕;多灯合捕:如红外摄像头3检测到害虫的数量比较多,控制系统预判一盏灭虫灯2不能满足完全诱捕,则相邻两组立柱1之间共用同一组钢索ⅱ20的两组横向移动装置4将带着各自相应的灭虫灯2以上一步骤中横向移动灭虫的方式移动到害虫聚集的部位进行害虫诱捕;充电:白天时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直接给提升装置5内的可充电电池组件ⅱ14充电;横向移动装置4移动到立柱1边上,使套管24套到支撑柱15上,此时导电片ⅰ25与导电片ⅱ26接触,即可通过太阳能电池板17对横向移动装置4内的可充电电池组件ⅰ27充电;灭虫灯2通过插入竖直轨道16内的顶板6上的充电部与竖直轨道16内的充电接口接触的形式进行充电。
33.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相邻每组所述立柱1之间的距离为40m

60m。
34.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35.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红外摄像头3上设有由电机带动的摇摆装置;所述钢索ⅰ19从连接环12中穿过。
36.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37.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相邻每组所述立柱1之间的距离为40m

60m。所述红外摄像头3上设有由电机带动的摇摆装置;所述钢索ⅰ19从连接环12中穿过。
38.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39.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
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