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留根茬的玉米与覆盖作物的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26591247发布日期:2021-09-10 20:59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留根茬的玉米与覆盖作物的栽培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玉米与覆盖作物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2.我国玉米收获时,通常将地面以上的2~15cm茎秆及其根系(通常称为根茬)留于田间,在当年秋季或是第二年春季,采用人工或是机械去除根茬操作,这种操作通常是人工将地表以下15~25cm根茬从土壤中取出,或是借助机械,将茎秆及地表以下15~25cm根茬粉碎,然后与土壤混合于田间。这样操作后,重新起垄(均匀垄),在原有根茬的垄上重新种植玉米,玉米苗带位于垄的中间部位。
3.当年秋天或是翌年春季的根茬人工或是机械去除操作,扰动了土壤。特别是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这种操作扰动了土壤,土壤的原有结构被破坏,根茬及其附近的土壤变得疏松,土壤水分极易散失,非常不利于土壤水分的保持,从而导致散墒严重。尤其在春季播种时期,需要土壤具有良好的墒情,但是这种扰动的土壤导致土壤散墒,使土壤保水能力变弱。在春季干燥的气候和大风天气的作用下,土壤干旱时有发生,非常不利于春季玉米出苗。因此,根茬留田是一种春季保水种田的理想选择方式。
4.覆盖作物种植,可以增加田间覆盖度,抑制杂草,增加田间生物多样性,尤其是豆科覆盖作物的种植可以利用豆科覆盖作物的固氮作用,增加土壤中的氮素含量。因此,在玉米田中种植覆盖作物,可以充分发挥覆盖作物的作用,有利于玉米生产中的减施肥料。生产中的覆盖作物,种植时间通常晚于玉米,这样可以保证玉米前期的正常生长,以免覆盖作物生长影响苗期玉米的生长。但在冷凉地区,相对于正常环境来讲玉米生育期较短,如果将覆盖作物的种植晚于玉米的种植,会使覆盖作物的生育期大大缩短,进而限制了覆盖作物生物量的积累,从而减弱了覆盖作物的种植效果。
5.因此,在干旱半干旱的冷凉地区,需要一种保墒的玉米与覆盖作物的栽培方法,在保证玉米正常生长的前提下,尽量提高覆盖作物的生长期。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为了解决干旱半干旱的冷凉地区,现有玉米与覆盖作物的栽培方法无法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而提供了一种留根茬的玉米与覆盖作物的栽培方法。
7.本发明一种留根茬的玉米与覆盖作物的栽培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8.一、垄作玉米收获后,将玉米根茬留在田间,玉米根茬地面以上的茎秆高度为20~80cm;
9.二、翌年春季播种:翌年春季,在玉米根茬一侧、与根茬平行且距离根茬为15~25cm的位置播种玉米,然后在玉米根茬的另一侧,与玉米根茬平行且距离为8~15cm的位置播种覆盖作物,其中覆盖作物由三叶草、毛叶苕子、苜蓿和黄花草木犀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10.三、田间管理:进行施肥、开沟起垄、浇水,玉米生长期内进行除杂草,即完成了留
根茬的玉米与覆盖作物的栽培。
11.进一步,在种植玉米的同侧上一年的垄沟内施肥,肥料用量与当地生产田相同;施肥后,用犁犁地,犁地时,在靠近相邻垄的5~15cm的位置进行开沟,使相邻垄的部分土壤将撒施的肥料覆盖并形成新垄沟。
12.本发明的方法特别适用于干旱半干旱的冷凉地区,本发明的方法将上一年的玉米根茬留在土壤中,用上一年玉米根茬形成的间隔,在播种玉米的同时播种覆盖作物,覆盖作物不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本发明在播种主栽作物玉米的同时播种覆盖作物,由于根茬的间隔,所以前期覆盖作物的生长不影响主栽作物玉米的生长,与常规玉米田间覆盖作物种植比较(常规玉米田间种植覆盖作物是在玉米三叶期至五叶期播种)可以增加覆盖作物的生长时间,生长时间增加了20%以上,本发明覆盖物的生物量提高了35%以上,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很好的实现覆盖作物抑制杂草生长和增加田间生物多样性的作用,从而减施或是不施除草剂;覆盖作物还有固氮的作用,可以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氮素和空气中的氮,且覆盖作物中含氮量较高,其残体有利于次年为玉米提供氮源;本发明的玉米的根茬和覆盖作物的残体还田,大大的节省了人力成本,还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护土壤,且由于玉米根茬原样保留在田间,对土壤扰动小,春季起到了土壤保墒的作用。本发明的方法在干旱半干旱的冷凉地区的使用,有效的保证了玉米的正常生长,提高了覆盖作物的生长期,较春季起垄耕作农田的玉米比较,产量提高了1%。
附图说明
13.图1为实施例1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一种留根茬的玉米与覆盖作物的栽培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5.一、垄作玉米收获后,将玉米根茬留在田间,玉米根茬地面以上的茎秆高度为20~80cm;
16.二、翌年春季播种:翌年春季,在玉米根茬一侧、与根茬平行且距离根茬为15~25cm的位置播种玉米,然后在玉米根茬的另一侧,与玉米根茬平行且距离为8~15cm的位置播种覆盖作物,其中覆盖作物由三叶草、毛叶苕子、苜蓿和黄花草木犀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17.三、田间管理:进行施肥、开沟起垄、浇水,玉米生长期内进行除杂草,即完成了留根茬的玉米与覆盖作物的栽培。
18.本实施方式在种植玉米的同侧上一年的垄沟内施肥,肥料用量与当地生产田相同;施肥后,用犁犁地,犁地时,在靠近相邻垄的5~15cm的位置进行开沟起垄,使相邻垄的部分土壤将撒施的肥料覆盖并形成新垄沟。
19.本实施方式步骤三的杂草不包括三叶草、毛叶苕子、苜蓿和黄花草木犀。
20.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播种玉米的株距10~30cm。其他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21.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二的覆盖物中三
叶草播种的距离为2~10cm,苜蓿和黄花草木犀之间的株距为3~15cm,毛叶苕子播种的距离为3~25cm。其他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22.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三中开沟起垄后每垄中播种玉米的位置距离临近的垄沟为32~33cm,种植覆盖物的位置距离临近的垄沟位置为5~6cm。其他步骤及操作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23.实施例1 2019年在北方辽源地区,利用本发明的方法进留根茬的玉米与覆盖作物的栽培,具体方法如下:
24.一、田间玉米收获:玉米收获后,将玉米根茬留在田间,玉米根茬地面部分的茎秆高度为20~80cm;
25.二、翌年春季播种:翌年春季,在于玉米根茬的一侧,距离为15cm的位置播种玉米,然后在根茬的另一侧,距离为12cm的位置播种覆盖作物,其中覆盖物分别选用三叶草、毛叶苕子、黄花草木犀和苜蓿;
26.三、田间管理:进行施肥、开沟起垄、浇水,玉米生长期内进行除草,即完成了留根茬的玉米与覆盖作物的栽培。
27.本实施例在种植玉米的同侧上一年的垄沟内施肥,肥料用量与当地生产田相同;施肥后,用犁犁地,犁地时,在靠近相邻垄的5~15cm的位置进行开沟,使相邻垄的部分土壤将撒施的肥料覆盖并形成新垄沟。
28.本实施例中步骤二中播种玉米的株距20cm;步骤二的覆盖物中三叶草播种的距离为5~8cm,苜蓿和黄花草木犀之间的株距为9~12cm,毛叶苕子播种的距离为15~18cm,种植覆盖作物的位置距离临近的垄沟位置为5.5cm,每垄宽度为65cm。
29.本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中第一年(2018年)是留玉米根茬的示意图,第二年(2019年)是种植完玉米和覆盖作物的示意图。
30.利用本实施例的方法,其覆盖物的生长情况以及玉米的产量如表1所示。
31.表1
32.名称生长时间生物量2019年玉米产量三叶草12057.40kg/公顷9993kg/公顷苜蓿11885.25kg/公顷10003kg/公顷毛叶苕子11583.78kg/公顷9963kg/公顷黄花草木犀11772.36kg/公顷10012kg/公顷
33.实施例2 2019年在北方辽源地区(与实施例1同一地区、自然环境条件相同的地块),采用常规方法—春季起垄耕作农田的方法种植玉米,即首先播种玉米,待玉米五叶期,再种植覆盖作物,然后进行施肥、浇水,玉米生长期内进行除草,其中所述的覆盖物分别选用三叶草、毛叶苕子、黄花草木犀和苜蓿;田间管理与实施例1一致。
34.利用本实施例的方法,其覆盖物的生长情况以及玉米的产量如表2所示。
35.表2
36.名称生长时间生物量2019年玉米产量三叶草8027.40kg/公顷9782kg/公顷苜蓿7835.25kg/公顷9712kg/公顷毛叶苕子7533.78kg/公顷9735kg/公顷
黄花草木犀7732.36kg/公顷9757kg/公顷
37.经过实施例1和实施例2进行比较可知,本发明的方法将上一年的玉米根茬留在土壤中,用上一年玉米根茬形成间隔,播种玉米的后播种覆盖作物,覆盖作物不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增加了覆盖作物的生长时间,保证覆盖作物抑制杂草生长和增加田间生物多样性的作用,从而减施或是不施除草剂;本实施例玉米的根茬和覆盖作物的残体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护土壤。本发明的方法特别适用于干旱半干旱的冷凉地区,利用本发明的方法,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且在田间的生长情况较好,玉米产量有所提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