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杂交谷子双垄沟覆膜穴播栽培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92829发布日期:2021-11-03 12:16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农作物栽培方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杂交谷子双垄沟覆膜穴播栽培技术。


背景技术:

2.张杂谷系列品种是由河北省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通过光(温)敏两系法选育而成的杂交谷子新品种。该品种保持了以前杂交谷子高产特性,具有大多数谷子品种不具备的分蘖自调能力,可以根据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自动调整分蘖数,雨丰高产,雨少稳产,也更加适应覆膜穴播的高效栽培模式。近几年的示范推广过程中,该品种表现米质优、产量稳、适应机械化规模种植,已经成为杂交谷子的主推品种。
3.杂交谷目前在全国种植面积达到300万亩以上,占谷子总产量的40%。宁夏南部山区因干旱少雨,主要以小杂粮为主,近年来张杂谷种植面积逐年递增,目前推广面积达30万亩,占到谷子总产量的80%。
4.张杂谷在宁夏南部山区的推广,因其产量高、品质优、抗逆性强,价格高,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张杂谷的种植是当地建档立卡户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在推广过程中发现,现有的四行覆膜栽培模式和三行覆膜栽培技术不适合宁夏南部山区气候特征,出现亩苗数过大(20000株/亩左右),亩穴数过多即亩穴数12000穴/亩以上,到了生长后期灌浆不满,千粒重下降,严重影响了张杂谷的产量和品质。为此,急需探索一种适宜本地环境,改变已有栽培模式,降低种植密度,提高杂交谷子播种质量的覆膜穴播栽培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张杂谷在栽培技术推广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杂交谷子双垄沟覆膜穴播栽培技术。
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杂交谷子双垄沟覆膜穴播栽培技术,具体栽培流程如下:(1)整地、施肥:深翻上年的留槎地,翻地前施入基肥900

1000公斤/亩,同时施氮磷钾复合肥30

40kg/亩,其中,n:p:k比例为12:9:4(高氮、中磷、低钾);氮肥60%用120天控释肥,所有肥料一次性施入,全生育期不再施肥),基肥完成后,深翻地,深翻后7天左右进行碾压一次,3天后待地有墒情开始覆膜穴播一次完成;(2)播期和播种:播期为4月中下旬

5月上日(平均地温稳定在10℃);播种量为0.25

0.3公斤/亩;播种深度一般应掌握在3

4cm为宜;选择包衣种子,膜选择宽120cm,厚0.005mm的普通聚氯乙烯地膜;(3)播种机选择双垄沟覆膜穴播机,在此基础上,调整鸭嘴式排种器到6个,机械覆膜穴播一次完成,每条膜(垄)上播种2行,每行上采取穴播,保持窄行50cm,宽行70cm,穴距24cm,保证每穴5

9粒种子,6000

8000穴/亩,苗数降到10000

12000株/亩;(4)田间管理:(1)间苗定苗:两叶一心期空穴大于25%要及时补苗,小于25%不再补
苗,留苗10000—12000株/亩,保证稀植大穗的特点;出苗前注意破板结,间苗定苗同时排土;(2)除草:烯禾啶(拿捕净)加2,4

d在3~5叶期喷雾,兼治单、双子叶杂草,如马唐、稗草、狗尾草、牛筋草、马齿苋、藜、苋等;一般在播后苗前土壤喷施或者在谷苗3~5叶期、杂草幼苗幼芽期或刚顶士时喷施除草剂;(3)病虫害防治;(5)收获:80%成熟即可收割,选择晾晒的方式收割,能有效提高产量和品质。
7.有益效果:本发明解决宁夏南部山区杂交谷子栽培技术不成熟,影响杂交谷子产量和品质的难题,通过双垄沟覆膜穴播栽培技术,降低苗间密度,保持了土壤水分,提高了保苗率,有效解决了以往常规播种苗间密度过大,灌浆不满、播种品质下降等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8.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1.自然条件:杂交谷子在宁夏南部山区的海拔要求1750m以下,有效积温≥2345℃,地表坡度≤30度,降雨量≥200mm;播种时地表温度达到10℃的条件。
9.2.整地、施肥:3月份土解冻后,4月上旬至4月中旬间,深耕深翻,施肥,待降雨后进行机械覆膜穴播一次完成;具体做法是:翻地前施入基肥900

1000公斤/亩,同时施氮磷钾复合肥30

40kg/亩,其中,n:p:k比例为12:9:4(高氮、中磷、低钾);氮肥60%用120天控释肥,所有肥料一次性施入,全生育期不再施肥),基肥完成后,深翻地,深翻后7天左右进行碾压一次,3天后待地有墒情开始覆膜穴播一次完成;3.备种和机型选择:确保种子杂交率≥34%,播种前进行包衣,播种机型选择:双垄沟覆膜穴播机;4.膜的选择:宽120cm,厚0.005mm,普通聚氯乙烯地膜白膜。
10.5.播种:4月中下旬至5月上播种,最迟在5月10日前播种完成,播量为0.25

0.35kg/亩(根据降雨量、海拔和坡度调整);6.密度:保苗10000

12000株/亩,6000

8000穴/亩;7.除草:(1)72%的2.4

滴丁脂,亩用量25
‑‑
45克,兑水25公斤喷雾;(2)20%二甲四氯水剂,亩用量200
‑‑
300克,兑水25公斤喷雾;(3)50%的稗草烯乳油,亩用500
‑‑
700毫升,兑水25公斤喷雾;(4)烯禾啶(拿捕净)加2,4

d在3~5叶期喷雾,兼治单、双子叶杂草,如马唐、稗草、狗尾草、牛筋草、马齿苋、藜、苋;一般在播后苗前土壤喷施或者在谷苗3~5叶期、杂草幼苗幼芽期或刚顶士时喷施,根据地里杂草情况,选择适用除草剂;8.病虫害防治:(1)病害:病害主要防白发病和谷瘟病。针对白发病,每100 kg种子拌70 g~105 g的可用45%代森铵水剂180~360倍液或35%甲霜灵种子处理干粉剂;针对谷瘟病,可用敌瘟磷40%乳油500~800倍液、或50%四氯苯酞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防治叶瘟在始发期喷药,防治穗颈瘟可在始穗期和齐穗期各喷药1次;(2)虫害:主要是粘虫,1~2龄幼虫取食叶片造成孔洞,3龄以上幼虫危害叶片后呈现不规则的缺刻,暴食时,可吃光叶片,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防治务必掌握在幼虫3龄期以前,施药以上午或傍晚为宜,重点喷洒植株上部;2.5%高效氯氟氰菊酯40

80ml/亩,5%高效氯氟氰菊酯12

18克/亩,20%辛硫灭多威乳油80

100克/亩,48%毒死蜱(乐斯本)乳油30—40ml/亩,兑水40

50kg均匀喷雾;(3)草害:化学除草,据当地气候和种植方式确定。谷
田常用除草剂为2,4

d、2甲4氯、扑灭津、稗草稀、灭草松;苗期叶面喷雾时,可选用2,4

d和2甲4氯等防治阔叶杂草及莎草;方法是在谷苗4~6叶时每亩喷酒2,4

d33克或2甲4氯27~35克,药剂稀释液用量30~50升;杂草数量大时,须喷2次,一次在3~4叶时,用药量每亩15~18克,隔7~10天喷第2次,用药25~35克。选择无露水的晴天,气温20℃上下进行喷施;9.收获:80%成熟开始收获,采用晾晒方式收割,待晾干进行脱粒,减少损耗,提高产量。
11.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结构等同替换,仍属于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