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风控温温室系统及其控温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7612118发布日期:2021-11-29 11:37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循环风控温温室系统及其控温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花卉温室控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循环风控温温室系统及其控温方法。


背景技术:

2.现在园艺生产中,温室已经成为一种花卉培植的必需基本设施。温室花卉的栽培其生产过程,基本是在人为控制环境下进行,受自然条件特别是外界气象条件变化的影响较小。即可以维持温室内部良好的微气候,营造出最适宜花卉生长的环境条件。
3.现有兰花培植大棚中,温度控制管理较为粗放,温度低时往往采用内置多处暖气管片进行加热增温,温度高时大多通过风扇配合湿帘方式进行冷却降温。这种调温方式往往存在滞后性,温室内空气流动速度慢,温度分布不均匀,影响兰花育苗培植的正常生长。
4.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循环风控温温室系统及其控温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循环风控温温室系统,通过循环管路的设置,能够增加温室内空气均匀流动循环,温室内温度可控性好,有利于花卉培育生长。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本发明一种循环风控温温室系统,包括主温室、调温室、回风室、湿帘、空调盘管和循环管道,所述主温室内设置放置盆栽的支架,所述调温室设置在所述主温室的长侧墙体外侧下方,所述回风室设置在所述调温室内;所述循环管道包括多组平行设置的循环单元,所述循环单元包括出风管、回风进口管和回风管,所述出风管设置在所述主温室顶部,所述出风管上设置有引风的风扇和多个出风的布风孔,所述出风管根部通过竖直引风管连通到所述调温室;所述回风进口管设置在主温室内且远离所述调温室一端,所述回风进口管根部通过地下敷设的所述回风管连通到所述回风室,所述回风室的出风口上设置所述湿帘和空调盘管。
8.进一步的,所述回风管包括第一回风管,所述第一回风管外包裹有保温绝缘层,所述第一回风管底部设置有用于排放冷凝积水的第一排水管。
9.进一步的,所述回风管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回风管并联设置的第二回风管,所述第二回风管位于所述第一回风管下方且埋设深度不小于两米,所述第一回风管的进风端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回风管进风端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回风管底部设置有用于排放冷凝积水的第二排水管。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回风管具体采用不锈钢管或者镀锌钢管,所述第二回风管的外壁上设置有散热翅片。
11.进一步的,所述回风室的外侧壁采用保温墙体,所述保温墙体同时充当所述调温室侧壁。
12.进一步的,所述调温室的顶壁上设置有引入新风的天窗,所述调温室与所述主温
室之间的长侧墙体上设置有检修门。
13.进一步的,还包括排风管和热泵房,所述排风管埋地设置在所述回风进口管根部且与所述回风管连通,所述排风管的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热泵房内,所述热泵房内设置有空气源热泵,所述空气源热泵的热端连通到所述空调盘管。
14.进一步的,所述主温室的内部上方设置有室内遮光帘,所述主温室外部上方设置有外遮光帘。
15.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循环风控温温室系统控温方法,利用上述任一项所述循环风控温温室系统温度控制,通过在主温室一侧设置调温室,通过循环管道引入回风到调温室内进行温度调整后,再循环流动均布到主温室内。
16.进一步的,将循环流动的部分排风引入到空气源热泵冷端,充分利用废气余热。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
18.本发明一种循环风控温温室系统,通过在主温室的一侧设置调温室和回风室,能够将温度调整环节引出到主温室的外部,降低了对室内培植空间的占用,同时避免了局部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整体均匀循环布风,温度更加均匀;通过地下敷设所述回风管,避免对培植空间的占用,不影响温室内地面的完整性,便于通行;通过湿帘和空调盘管的设置,便于带走或者加入热量。本发明循环风控温温室系统,通过循环管路的设置,能够增加温室内空气均匀流动循环,温室内温度可控性好,有利于花卉培育生长。
19.此外,通过在第一回风管外包裹保温绝缘层,能够降低回风通过时与周围土壤之间的热交换,避免在寒冷季节内造成热量损失;通过第一排水管的设置,便于排出回风流过时冷凝形成的冷凝水,避免管道堵塞。通过第二回风管的设置,在炎热的夏季,回风通过第二回风管时,能够传递热量到周围土壤中进而向大地散去,进行了初步降温,再次回到回风室后通过湿帘进行二次降温,降温效果显著,而且节约了制冷能源;通过散热翅片的设置,散热翅片充分与周围的土壤接触,增大了散热面积,提高了热交换效果。通过回风室的外侧壁设置为保温墙体,便于降低热量或者冷量损失,确保温度控制效果;通过天窗的设置,能够引入新风,新风与温度调整后的回风在调温室内初步混合且在竖直引风管内再次混合,避免了过热或者过冷的新风对盆栽的温度冲击。通过排风管的设置,将需要排放的部分回风引入到热泵房内,提高所述空气源热泵冷端周围空气温度,提高了空气源热泵的运行效率,余热重复利用后排放,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内遮光帘和外遮光帘的设置,在阳光强盛的天气中,进行双重遮阳,避免主温室受到阳光辐射后温升过快,同时遮挡强光对盆栽的灼伤。
20.本发明循环风控温温室系统控温方法,通过循环布风的方式,并且在主温室外进行回风温度调整,保证了温度控制精度和均匀性;通过深埋的回风管,利用大地对较热的回风进行初步冷却,降低了水帘冷却的工作负荷,节约了能源;通过废弃排风引出到空气源热泵冷端,废气热量利用后排放,进一步节约了能源。
附图说明
21.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循环风控温温室系统俯视平面示意图;
23.图2为图1中a

a立面示意图;
24.图3为本发明调温室部位放大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1、主温室;101、长侧墙壁;102、检修门;2、调温室;201、天窗;3、热泵房;4、出风管;401、竖直引风管;402、布风孔;403、风扇;5、回风进口管;501、过滤器;6、第一回风管;601、第一排水管;602、第一阀门;7、第二回风管;701、第二阀门;702、翅片;703、第二排水管;8、回风室;801、保温墙体;9、湿帘;10、空调管;11、排风管;12、室内遮光帘;13、外遮光帘;14、支架;15、盆栽。
具体实施方式
26.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循环风控温温室系统及其控温方法,通过循环管路的设置,能够增加温室内空气均匀流动循环,温室内温度可控性好,有利于花卉培育生长。
2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9.参考附图,图1为本发明循环风控温温室系统俯视平面示意图;
30.图2为图1中a

a立面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调温室部位放大示意图。
31.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本发明循环风控温温室系统,包括主温室1、调温室2、回风室8、湿帘9、空调盘管10和循环管道。主温室1为钢结构框架且覆盖保温板进行封闭。主温室1内设置多个排列整齐的支架14,支架14上放置培植的盆栽15。调温室2设置在主温室1的一侧长侧墙体101外侧下方,回风室8设置在调温室2内。所述循环管道包括多组平行设置的循环单元,所述循环单元包括出风管4、回风进口管5和回风管,出风管4吊设在主温室1顶部,出风管4上设置有引风的风扇403和多个出风的布风孔402,布风孔402均匀排布在出风管4上。出风管4根部通过竖直引风管401连通到调温室2。回风进口管5竖直设置在主温室1内且远离调温室2一端,回风进口管5顶部设置有过滤器501,过滤器501对进入的回风进行过滤,避免杂物进入到回风进口管5和所述回风管。回风进口管5根部通过地下敷设的所述回风管连通到回风室8,回风室8的出风口上设置湿帘9和空调盘管10。湿帘9和空调盘管10沿着长侧墙体101通长设置,湿帘9用于降温,空调盘管10用于加热通过的空气。
32.通过在主温室1的一侧设置调温室2和回风室8,能够将温度调整环节引出到主温室1的外部,降低了对室内培植空间的占用,同时避免了局部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整体均匀循环布风,温度更加均匀;通过地下敷设所述回风管,避免对培植空间的占用,不影响温室内地面的完整性,便于通行;通过湿帘9和空调盘管10的设置,便于带走或者加入热量。本发明循环风控温温室系统,通过循环管路的设置,能够增加温室内空气均匀流动循环,温室内温度可控性好,有利于花卉培育生长。
33.在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回风管包括第一回风管6,第一回风管6外包裹有保温绝缘层,保温绝缘层可以采用聚氨酯发泡保温层或者岩棉包覆。第
一回风管6底部设置有用于排放冷凝积水的第一排水管601。第一排水管601连接排水管路到排水沟。
34.通过在第一回风管6外包裹保温绝缘层,能够降低回风通过时与周围土壤之间的热交换,避免在寒冷季节内造成热量损失;通过第一排水管601的设置,便于排出回风流过时冷凝形成的冷凝水,避免管道堵塞。
35.在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回风管还包括与第一回风管6并联设置的第二回风管7,第二回风管7位于第一回风管6下方且埋设深度不小于两米。第一回风管6的进风端设置有第一阀门602,第二回风管7进风端设置有第二阀门701,第一阀门602和第二阀门701均设置在室内地面上挖制的阀井中。第二回风管7底部设置有用于排放冷凝积水的第二排水管703,第二排水管703连接排水管路到排水沟。
36.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第二回风管7具体采用不锈钢管或者热浸镀锌钢管,第二回风管7的外壁上设置有散热翅片702,散热翅片702充分与周围的土壤接触。
37.通过第二回风管7的设置,在炎热的夏季,回风通过第二回风管7时,能够传递热量到周围土壤中进而向大地散去,进行了初步降温,再次回到回风室8后通过湿帘9进行二次降温,降温效果显著,而且节约了制冷能源;通过散热翅片702的设置,散热翅片702充分与周围的土壤接触,增大了散热面积,提高了热交换效果。
38.在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回风室8的外侧壁采用保温墙体801,保温墙体801同时充当调温室2侧壁。保温墙体801可以采用保温板材料砌筑,也可以采用多层中空玻璃或者真空玻璃板覆盖成型。
39.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调温室2的顶壁上设置有引入新风的天窗201,调温室2与主温室1之间的长侧墙体101上设置有检修门102。
40.通过回风室8的外侧壁设置为保温墙体801,便于降低热量或者冷量损失,确保温度控制效果;通过天窗201的设置,能够引入新风,新风与温度调整后的回风在调温室2内初步混合且在竖直引风管401内再次混合,避免了过热或者过冷的新风对盆栽15的温度冲击。
41.在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本发明循环风控温温室系统还包括排风管11和热泵房3,排风管11埋地设置在回风进口管5根部且与所述回风管连通,排风管11的出风口设置在热泵房3内,热泵房3内设置有空气源热泵,所述空气源热泵的热端连通到空调盘管10。
42.通过排风管11的设置,将需要排放的部分回风引入到热泵房3内,提高所述空气源热泵冷端周围空气温度,提高了空气源热泵的运行效率,余热重复利用后排放,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43.在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主温室1的内部上方设置有室内遮光帘12,室内遮光帘12位于出风管4上方;主温室1外部上方设置有外遮光帘13。
44.通过内遮光帘12和外遮光帘13的设置,在阳光强盛的天气中,进行双重遮阳,避免主温室1受到阳光辐射后温升过快,同时遮挡强光对盆栽15的灼伤。
45.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循环风控温温室系统控温方法,利用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的循环风控温温室系统进行温度控制,通过在主温室一侧设置调温室,通过循环管道引入回风到调温室内进行温度调整后,再循环流动均布到主温室内。
46.具体而言,循环流动的部分排风引入到空气源热泵冷端,充分利用废气余热。通过
深埋的回风管,将回风经过回风管时与周围土壤进行热量交换冷却,提高了冷却效果。
47.通过循环布风的方式,并且在主温室外进行回风温度调整,保证了温度控制精度和均匀性;通过深埋的回风管,利用大地对较热的回风进行初步冷却,降低了水帘冷却的工作负荷,节约了能源;通过废弃排风引出到空气源热泵冷端,废气热量利用后排放,进一步节约了能源。
48.本发明循环风控温温室系统,通过在主温室1的一侧设置调温室2和回风室8,能够将温度调整环节引出到主温室1的外部,降低了对室内培植空间的占用,同时避免了局部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整体均匀循环布风,温度更加均匀;通过地下敷设所述回风管,避免对培植空间的占用,不影响温室内地面的完整性,便于通行;通过湿帘9和空调盘管10的设置,便于带走或者加入热量。本发明循环风控温温室系统,通过循环管路的设置,能够增加温室内空气均匀流动循环,温室内温度可控性好,有利于花卉培育生长。此外,通过在第一回风管6外包裹保温绝缘层,能够降低回风通过时与周围土壤之间的热交换,避免在寒冷季节内造成热量损失;通过第一排水管601的设置,便于排出回风流过时冷凝形成的冷凝水,避免管道堵塞。通过第二回风管7的设置,在炎热的夏季,回风通过第二回风管7时,能够传递热量到周围土壤中进而向大地散去,进行了初步降温,再次回到回风室8后通过湿帘9进行二次降温,降温效果显著,而且节约了制冷能源;通过散热翅片702的设置,散热翅片702充分与周围的土壤接触,增大了散热面积,提高了热交换效果。通过回风室8的外侧壁设置为保温墙体801,便于降低热量或者冷量损失,确保温度控制效果;通过天窗201的设置,能够引入新风,新风与温度调整后的回风在调温室2内初步混合且在竖直引风管401内再次混合,避免了过热或者过冷的新风对盆栽15的温度冲击。通过排风管11的设置,将需要排放的部分回风引入到热泵房3内,提高所述空气源热泵冷端周围空气温度,提高了空气源热泵的运行效率,余热重复利用后排放,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内遮光帘12和外遮光帘13的设置,在阳光强盛的天气中,进行双重遮阳,避免主温室1受到阳光辐射后温升过快,同时遮挡强光对盆栽15的灼伤。
49.本发明循环风控温温室系统控温方法,通过循环布风的方式,并且在主温室外进行回风温度调整,保证了温度控制精度和均匀性;通过深埋的回风管,利用大地对较热的回风进行初步冷却,降低了水帘冷却的工作负荷,节约了能源;通过废弃排风引出到空气源热泵冷端,废气热量利用后排放,进一步节约了能源。
50.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