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自相残杀习性的鳞翅目昆虫的抗药性个体筛选方法

文档序号:27628526发布日期:2021-11-29 15:43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属于昆虫抗药性筛选领域,尤其涉及具有自相残杀习性的鳞翅目昆虫的抗药性个体筛选方法。


背景技术:

2.同种生物间自相残杀的行为在鳞翅目昆虫中比较常见,比如草地贪夜蛾、棉铃虫等均具有自相残杀的习性。这种行为可能会提高其存活率、发育速度及繁殖力,进而使其在种群竞争中获得直接优势、更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和繁殖。一些鳞翅目昆虫,比如草地贪夜蛾即使在食料充足的情况下仍会发生自相残杀,尤其是在较高的饲养密度下的高龄幼虫间这种现象更为普遍。
3.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是制约农药持续应用的关键因素,在研究害虫抗药性时,为避免田间防治过程中多种杀虫剂对目标昆虫的共同影响,通常需要通过室内抗性选育获得抗性种群,并在此基础上对抗性风险、抗性机制和生物适合度等问题进行探讨。
4.目前对于鳞翅目昆虫抗药性种群的筛选,通常使用初孵或3龄幼虫作为试验对象。但对于有自相残杀习性的鳞翅目昆虫,待长至3龄幼虫阶段,已表现出较强的自相残杀行为,需要单头分开饲养,如果在此阶段进行药剂筛选将需要更多的人力和时间。而初孵幼虫通常对药剂的敏感性更强,使用其作为试验对象较难确定药剂使用浓度,浓度过高试验对象极易全部死亡,无法成功继代饲养,浓度过低却又较难获得抗性个体。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具有自相残杀习性的鳞翅目昆虫的抗药性个体筛选方法,使用2龄初期幼虫作为试验对象进行抗药性筛选,整个筛选过程操作简单,大大减少抗性筛选的劳动用工,且有效提高了具有自相残杀习性的鳞翅目昆虫的抗性个体获得率。
6.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7.具有自相残杀习性的鳞翅目昆虫的抗药性个体筛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8.s1,将人工饲料平铺入养虫盒内,铺入厚度为4

6mm,在人工饲料上面插入塑料框架,将人工饲料分隔为2cm
×
2cm的小块,向饲料块中接入已经变黑将要孵化的卵粒,接入量为60

80头/cm2,饲养3d,得到2龄初期幼虫;
9.s2,使用步骤s1中的2龄初期幼虫为试验对象,通过相应生物测定方法,获得药剂作用24

72h的杀虫毒力回归线;
10.s3,按照步骤s1的方法培养得到2龄初期幼虫,根据筛选要求依据毒力回归线获得杀虫40

80%的药剂浓度,将药剂与人工饲料混合,配制成带药人工饲料,将带药人工饲料平铺入养虫盒内,铺入厚度为4

6mm,在带药人工饲料上面插入塑料框架,将带药人工饲料分隔为2cm
×
2cm的小块,并将培养得到的2龄初期幼虫全部转接到带药人工饲料块中,给药饲养24

72h;
11.s4,给药时间结束后,将上述带药饲料中存活的幼虫单头接入装有人工饲料的养虫盒,饲养至幼虫老熟化蛹,得到抗药性的鳞翅目昆虫种群。
12.进一步地,所述人工饲料由如下份量数的原料组成:大豆粉10

15份、玉米粉10

15份、干酪素5

7.5份、酵母粉4

6份、抗坏血酸0.5

1.5份、氯化胆碱0.15

0.3份、肌醇0.01

0.02份、b族维生素4

8份、山梨酸钾0.3

0.5份、琼脂3

5份、去离子水80

110份。
13.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的生物测定方法为胃毒毒力测定。
14.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和步骤s3中养虫盒的长度、宽度、高度分别为10cm、10cm、8cm。
15.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将要孵化的卵粒饲养至2龄初期幼虫的饲养条件为:温度27

29℃、相对湿度50

70%、光周期14l:10d

8l:16d。
16.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中养虫盒的长度、宽度、高度分别为1.5cm、1.5cm、2.0cm。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8.本发明使用2龄初期幼虫作为试验对象进行抗药性筛选,整个筛选过程操作简单,大大减少抗性筛选的劳动用工,且有效提高了具有自相残杀习性的鳞翅目昆虫抗性个体获得率。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0.实施例1
21.具有自相残杀习性的鳞翅目昆虫的抗药性个体筛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2.s1,将人工饲料(大豆粉10份、玉米粉10份、干酪素5份、酵母粉4份、抗坏血酸0.5份、氯化胆碱0.15份、肌醇0.01份、b族维生素4份、山梨酸钾0.3份、琼脂3份、去离子水80份)平铺入养虫盒(长度、宽度、高度分别为10cm、10cm、8cm)内,铺入厚度为4mm,在人工饲料上面插入塑料框架,将人工饲料分隔为2cm
×
2cm的小块,向饲料块中接入已经变黑将要孵化的卵粒,接入量为60头/cm2,饲养3d,得到2龄初期幼虫;
23.s2,使用步骤s1中的2龄初期幼虫为试验对象,通过胃毒毒力测定方法,获得药剂作用24h的杀虫毒力回归线;
24.s3,按照步骤s1的方法培养得到2龄初期幼虫,根据筛选要求依据毒力回归线获得杀虫40%的药剂浓度,将药剂与人工饲料混合,配制成带药人工饲料,将带药人工饲料平铺入养虫盒内,铺入厚度为4mm,在带药人工饲料上面插入塑料框架,将带药人工饲料分隔为2cm
×
2cm的小块,并将培养得到的2龄初期幼虫全部转接到带药人工饲料块中,饲养条件为:温度27℃、相对湿度50%、光周期14l:10d,给药饲养24h;
25.s4,给药时间结束后,将上述带药饲料中存活的幼虫单头接入装有人工饲料的养虫盒(长度、宽度、高度分别为1.5cm、1.5cm、2.0cm),饲养至幼虫老熟化蛹,得到抗药性的鳞翅目昆虫8只,13.3%。
26.实施例2
27.具有自相残杀习性的鳞翅目昆虫的抗药性个体筛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8.s1,将人工饲料(大豆粉13份、玉米粉13份、干酪素6份、酵母粉5份、抗坏血酸1份、氯化胆碱0.2份、肌醇0.015份、b族维生素6份、山梨酸钾0.4份、琼脂4份、去离子水95份)平铺入养虫盒(长度、宽度、高度分别为10cm、10cm、8cm)内,铺入厚度为5mm,在人工饲料上面插入塑料框架,将人工饲料分隔为2cm
×
2cm的小块,向饲料块中接入已经变黑将要孵化的卵粒,接入量为70头/cm2,饲养3d,得到2龄初期幼虫;
29.s2,使用步骤s1中的2龄初期幼虫为试验对象,通过胃毒毒力测定方法,获得药剂作用48h的杀虫毒力回归线;
30.s3,按照步骤s1的方法培养得到2龄初期幼虫,根据筛选要求依据毒力回归线获得杀虫60%的药剂浓度,将药剂与人工饲料混合,配制成带药人工饲料,将带药人工饲料平铺入养虫盒内,铺入厚度为5mm,在带药人工饲料上面插入塑料框架,将带药人工饲料分隔为2cm
×
2cm的小块,并将培养得到的2龄初期幼虫全部转接到带药人工饲料块中,饲养条件为:温度28℃、相对湿度60%、光周期12l:12d,给药饲养48h;
31.s4,给药时间结束后,将上述带药饲料中存活的幼虫单头接入装有人工饲料的养虫盒(长度、宽度、高度分别为1.5cm、1.5cm、2.0cm),饲养至幼虫老熟化蛹,得到抗药性的鳞翅目昆虫10只,成活率为14.3%。
32.实施例3
33.具有自相残杀习性的鳞翅目昆虫的抗药性个体筛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4.s1,将人工饲料(大豆粉15份、玉米粉15份、干酪素7.5份、酵母粉6份、抗坏血酸1.5份、氯化胆碱0.3份、肌醇00.02份、b族维生素8份、山梨酸钾0.5份、琼脂5份、去离子水110份)平铺入养虫盒(长度、宽度、高度分别为10cm、10cm、8cm)内,铺入厚度为6mm,在人工饲料上面插入塑料框架,将人工饲料分隔为2cm
×
2cm的小块,向饲料块中接入已经变黑将要孵化的卵粒,接入量为80头/cm2,饲养3d,得到2龄初期幼虫;
35.s2,使用步骤s1中的2龄初期幼虫为试验对象,通过胃毒毒力测定方法,获得药剂作用72h的杀虫毒力回归线;
36.s3,按照步骤s1的方法培养得到2龄初期幼虫,根据筛选要求依据毒力回归线获得杀虫80%的药剂浓度,将药剂与人工饲料混合,配制成带药人工饲料,将带药人工饲料平铺入养虫盒内,铺入厚度为6mm,在带药人工饲料上面插入塑料框架,将带药人工饲料分隔为2cm
×
2cm的小块,并将培养得到的2龄初期幼虫全部转接到带药人工饲料块中,饲养条件为:温度29℃、相对湿度70%、光周期8l:16d,给药饲养72h;
37.s4,给药时间结束后,将上述带药饲料中存活的幼虫单头接入装有人工饲料的养虫盒(长度、宽度、高度分别为1.5cm、1.5cm、2.0cm),饲养至幼虫老熟化蛹,得到抗药性的鳞翅目昆虫10只,成活率为12.5%。
38.本发明使用2龄初期幼虫作为试验对象进行抗药性筛选,整个筛选过程操作简单,大大减少抗性筛选的劳动用工,且有效提高了具有自相残杀习性的鳞翅目昆虫的抗性个体获得率。
3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4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