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系统及农业大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71648发布日期:2021-12-14 22:13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系统及农业大棚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系统及农业大棚。


背景技术:

2.智慧农业是农业中的智慧经济,或智慧经济形态在农业中的具体表现。智慧农业是智慧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智慧农业是智慧经济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实现后发优势、经济发展后来居上、实现赶超战略的主要途径。智慧农业就是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去,运用传感器和软件通过移动平台或者电脑平台对农业生产进行控制,使传统农业更智慧。除了精准感知、控制与决策管理外,从广泛意义上讲,智慧农业还包括农业电子商务、食品溯源防伪、农业休闲旅游、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3.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系统及农业大棚的发明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各种各样的便利,在现代化的生产生活中,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系统及农业大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现有的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系统及农业大棚,往往不具备夜晚自动保温能力以及不能实现外界能量回收、智能防涝等技术问题,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新型的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系统及农业大棚,能够对上述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有利于发明装置未来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系统及农业大棚,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具备夜晚自动保温能力以及不能实现外界能量回收、智能防涝等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系统及农业大棚,包括有大棚室、第一光伏板、第二光伏板、防涝箱,所述的大棚室的前侧面设置有基板,所述的基板的上侧面设置有能量收集箱,所述的防涝箱的后部伸入到大棚室的内部,所述的第一光伏板的下侧面的左部固定有第二随动箱,所述的第二随动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三端片、第四端片,所述第三端片、第四端片的顶部与第一光伏板的下侧面接触连通,所述的第三端片、第四端片的底端之间通过导线串联有第一蓄电池,所述的第二光伏板的下侧面的左部固定有第一随动箱,所述的第一随动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端片、第二端片,所述第一端片、第二端片的顶部与第二光伏板的下侧面接触连通,所述的第一端片、第二端片的底端之间通过导线串联有液压缸控制器,所述的大棚室的左侧面设置有加热仪、转门。
6.所述的大棚室的右侧面设置有动力箱,所述的动力箱的上侧面设置有上位方孔,所述的动力箱的内部上侧面的左部固定有液压缸底板,所述的液压缸底板的下侧面设置有液压缸,所述的液压缸的底部动力输出端设置有液压杆,所述的液压杆的底端与动作横臂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动作横臂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套环,所述的动作横臂的右部设置有第二套环,所述的第一套环、第二套环的内周分别与第一转臂、第二转臂的上部外周接触,
所述的第一转臂、第二转臂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固定转轴,所述的第一转臂、第二转臂的底端分别固定有第二下位纵臂、第一下位纵臂,所述的第二下位纵臂、第一下位纵臂之间设置有第一回位弹簧,所述的第一下位纵臂的右侧面设置有加热仪控制器,所述加热仪控制器的右侧面设置有启动按钮,所述的第一转臂的顶端通过第一转动半轴与第一光伏板的下侧面连接,所述的第二转臂顶端通过第二转动半轴与第二光伏板的下侧面连接。
7.所述的能量收集箱的左右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所述的能量收集箱的内部后侧面设置有第二固定转轴,所述的第二固定转轴设置在转动杆的底部,所述的转动杆能够环绕第二固定转轴进行转动,所述的转动杆的底端固定有配重块,所述的转动杆的顶端通过第三转动半轴与摆荡板的下侧面连接,所述的摆荡板的下侧面的左右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永磁体、第二永磁体,所述的摆荡板的左右端分别固定有第一斜置承受板、第二斜置承受板。
8.所述的能量收集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感应线圈、第二感应线圈,所述的第一感应线圈、第二感应线圈分别位于第一永磁体、第二永磁体的正下方,所述的第一感应线圈的右侧面设置有第五端片、第六端片,所述的第二感应线圈的左侧面设置有第七端片、第八端片,所述的第五端片、第七端片之间通过导线串联有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所述的第六端片、第八端片之间通过导线串联有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所述的第一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的左侧为正极端,所述的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的右侧为正极端,所述的第一二极管的右侧与第三二极管的右侧之间通过导线串联有第二蓄电池。
9.所述的防涝箱的下侧面设置有泄流管,所述的防涝箱的内部右侧面固定有电动缸底板,所述的电动缸底板的左侧面设置有电动缸,所述的电动缸的左部动力输出端设置有动作杆,所述的动作杆的左端伸入到横向排水管的内部,所述的横向排水管的左端从防涝箱的左侧面伸出,所述的横向排水管的左部与纵向排水管的顶部接触连通,所述的动作杆的左端固定有活塞,所述的横向排水管的下侧面的右部设置有出水孔。
10.所述的防涝箱的内部右侧面固定有侧位支撑板,所述的侧位支撑板的下侧面固定有联网感控箱,所述的联网感控箱的内部设置有导电板,所述的导电板的正上方设置有第九端片、第十端片,所述的第九端片、第十端片的上侧面之间通过导线串联有第一电源、联网警报仪、电动缸控制器,所述的导电板的下侧面固定有感应杆,所述的感应杆的底端从联网感控箱的下侧面伸出,所述的感应杆的底端伸入到配合管的内部,所述的配合管的底端固定有浮力块,所述的浮力块的底面固定有纵向支撑杆,所述的配合管的底部与入流管的右部上侧面连通,所述的入流管的内部下侧面的右部与纵向支撑杆的底端接触,所述的入流管的左端从防涝箱的左侧面伸出。
11.所述的液压缸、第一永磁体、第二永磁体、电动缸、联网警报仪等均为现有设备的组装,因此,具体型号和规格没有进行赘述。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3.1.所提出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系统及农业大棚的各组成部分之间连接可靠,检测维修十分方便,实现成本较低,设备中所涉及液压缸、第一永磁体、第二永磁体、电动缸、联网警报仪等均为现有设备的组装,有助于本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系统及农业大棚在未来农业技术领域的推广应用;
14.2.所提出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系统及农业大棚创新性的通过第一光伏
板、第二光伏板的运动实现了在白天的自动化阳光吸收、夜晚的自动化关闭保温功能,有利于大棚室内部的农业作物更好生长,具体的,本发明中所述的第一光伏板的下侧面的左部固定有第二随动箱,第二随动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三端片、第四端片,所述第三端片、第四端片的顶部与第一光伏板的下侧面接触连通,第三端片、第四端片的底端之间通过导线串联有第一蓄电池,第二光伏板的下侧面的左部固定有第一随动箱,第一随动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端片、第二端片,所述第一端片、第二端片的顶部与第二光伏板下侧面接触连通,第一端片、第二端片的底端之间通过导线串联有液压缸控制器,大棚室左侧面设置有加热仪、转门,大棚室的右侧面设置有动力箱,动力箱的上侧面设置有上位方孔,动力箱的内部上侧面的左部固定有液压缸底板,液压缸底板的下侧面设置有液压缸,液压缸的底部动力输出端设置有液压杆,液压杆的底端与动作横臂的左端固定连接,动作横臂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套环,动作横臂的右部设置有第二套环,第一套环、第二套环的内周分别与第一转臂、第二转臂的上部外周接触,第一转臂、第二转臂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固定转轴,第一转臂、第二转臂的底端分别固定有第二下位纵臂、第一下位纵臂,第二下位纵臂、第一下位纵臂之间设置有第一回位弹簧,第一下位纵臂的右侧面设置有加热仪控制器,所述加热仪控制器的右侧面设置有启动按钮,第一转臂的顶端通过第一转动半轴与第一光伏板的下侧面连接,第二转臂顶端通过第二转动半轴与第二光伏板的下侧面连接,进而,在白天出现阳光时,第一光伏板、第二光伏板吸收光能并转换为电能,电能一方面存入第一蓄电池,另一方面为液压缸控制器供电,液压缸控制器控制液压缸通过液压杆输出动力,向下运动的动作横臂通过第一套环、第二套环带动第一转臂、第二转臂之间形成的夹角增大,进而第一光伏板、第二光伏板之间分离距离增大,阳光可以通过第一光伏板、第二光伏板之间的间距对大棚室内部的农业作物进行照射,促进光合作用,在夜晚阳光消失后,液压缸控制器失电,液压缸停止工作,在第一回位弹簧的弹簧回位力作用下,第一转臂、第二转臂之间形成的夹角减小,进而第一光伏板、第二光伏板之间分离距离减小,第一下位纵臂、第二下位纵臂向彼此靠拢,加热仪控制器右侧面设置的启动按钮受到压迫,加热仪工作以实现夜晚保温作用;
15.3.所提出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系统及农业大棚创新性的设计了能量收集箱以实现对外界能量的回收作用,将外界的风能、雨水动能转换为电能进行存储,具体的,本发明中所述的能量收集箱的左右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能量收集箱的内部后侧面设置有第二固定转轴,第二固定转轴设置在转动杆的底部,转动杆能够环绕第二固定转轴进行转动,转动杆的底端固定有配重块,转动杆的顶端通过第三转动半轴与摆荡板的下侧面连接,摆荡板的下侧面的左右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永磁体、第二永磁体,摆荡板的左右端分别固定有第一斜置承受板、第二斜置承受板,能量收集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感应线圈、第二感应线圈,第一感应线圈、第二感应线圈分别位于第一永磁体、第二永磁体的正下方,第一感应线圈的右侧面设置有第五端片、第六端片,第二感应线圈的左侧面设置有第七端片、第八端片,第五端片、第七端片之间通过导线串联有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六端片、第八端片之间通过导线串联有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一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的左侧为正极端,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的右侧为正极端,第一二极管的右侧与第三二极管的右侧之间通过导线串联有第二蓄电池,进而,当外界刮风或者下雨时,第一斜置承受板、第二斜置承受板带着摆荡板同步运动,配重块的重力作用下使得转动杆在回正位置附近摆动,运动的第一永磁体、第二永磁体的磁感线切割第一感应线圈、第二感应线圈,产生
的感应电流经过二极管的整流作用后存入第二蓄电池的内部;
16.4.所提出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系统及农业大棚能够基于防涝箱实现对大棚室内部水量的监督作用,当水量过多时进行自动化的排出作用,起到防涝作用,具体的,本发明中所述的防涝箱的下侧面设置有泄流管,防涝箱的内部右侧面固定有电动缸底板,电动缸底板的左侧面设置有电动缸,电动缸的左部动力输出端设置有动作杆,动作杆的左端伸入到横向排水管的内部,横向排水管的左端从防涝箱的左侧面伸出,横向排水管的左部与纵向排水管的顶部接触连通,动作杆的左端固定有活塞,横向排水管的下侧面的右部设置有出水孔,防涝箱的内部右侧面固定有侧位支撑板,侧位支撑板的下侧面固定有联网感控箱,联网感控箱的内部设置有导电板,导电板的正上方设置有第九端片、第十端片,第九端片、第十端片的上侧面之间通过导线串联有第一电源、联网警报仪、电动缸控制器,导电板的下侧面固定有感应杆,感应杆的底端从联网感控箱的下侧面伸出,感应杆的底端伸入到配合管的内部,配合管的底端固定有浮力块,浮力块的底面固定有纵向支撑杆,配合管的底部与入流管的右部上侧面连通,入流管的内部下侧面的右部与纵向支撑杆的底端接触,入流管的左端从防涝箱的左侧面伸出,进而,当大棚室内部的水量较多时,水流流入到入流管的内部,在水流浮力的作用下,浮力块推动感应杆向上运动,导电板与第九端片、第十端片接触连通,联网警报仪获电并发出警报,电动缸控制器获电并控制电动缸通过动作杆输出运动,活塞进行往复的左右位移运动,通过纵向排水管、横向排水管吸收大棚室内部的水流,并通过出水孔、泄流管向外排出。
17.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所述装置整体结构组成的轴侧投影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所述装置整体结构组成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发明所述装置整体结构组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发明所述装置整体结构组成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发明所述装置整体结构组成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第一随动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发明所述的第二随动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本发明所述的动力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本发明所述的能量收集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7.图10为本发明所述的防涝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8.图11为本发明所述的联网感控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9.1、大棚室,2、第一光伏板,3、第二光伏板,4、基板,5、能量收集箱,6、防涝箱,7、第一随动箱,8、第二随动箱,9、加热仪,10、转门,11、第一端片,12、第二端片,13、导线,14、液压缸控制器,15、第三端片,16、第四端片,17、第一蓄电池,18、第一转动半轴,19、第二转动半轴,20、第一转臂,21、第二转臂,22、第一固定转轴,23、第一下位纵臂,24、第二下位纵臂,25、第一回位弹簧,26、加热仪控制器,27、启动按钮,28、动力箱,29、上位方孔,30、液压缸底板,31、液压缸,32、液压杆,33、动作横臂,34、第一套环,35、第二套环,36、第一凹槽,37、第
二凹槽,38、第一斜置承受板,39、第二斜置承受板,40、摆荡板,41、第三转动半轴,42、转动杆,43、第二固定转轴,44、第一永磁体,45、第二永磁体,46、第一感应线圈,47、第二感应线圈,48、第五端片,49、第六端片,50、第七端片,51、第八端片,52、第一二极管,53、第二二极管,54、第三二极管,55、第四二极管,56、第二蓄电池,57、泄流管,58、电动缸底板,59、电动缸,60、动作杆,61、活塞,62、横向排水管,63、出水孔,64、纵向排水管,65、侧位支撑板,66、联网感控箱,67、感应杆,68、配合管,69、入流管,70、浮力块,71、纵向支撑杆,72、导电板,73、第九端片,74、第十端片,75、第一电源,76、联网警报仪,77、配重块,78、电动缸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描述:
31.参阅图1至图1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系统及农业大棚包括有大棚室1、第一光伏板2、第二光伏板3、防涝箱6,所述的大棚室1的前侧面设置有基板4,所述的基板4的上侧面设置有能量收集箱5,所述的防涝箱6的后部伸入到大棚室1的内部,所述的第一光伏板2的下侧面的左部固定有第二随动箱8,所述的第二随动箱8的内部设置有第三端片15、第四端片16,所述第三端片15、第四端片16的顶部与第一光伏板2的下侧面接触连通,所述的第三端片15、第四端片16的底端之间通过导线13串联有第一蓄电池17,所述的第二光伏板3的下侧面的左部固定有第一随动箱7,所述的第一随动箱7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端片11、第二端片12,所述第一端片11、第二端片12的顶部与第二光伏板3的下侧面接触连通,所述的第一端片11、第二端片12的底端之间通过导线13串联有液压缸控制器14,所述的大棚室1的左侧面设置有加热仪9、转门10。
32.进一步地,所述的大棚室1的右侧面设置有动力箱28,所述的动力箱28的上侧面设置有上位方孔29,所述的动力箱28的内部上侧面的左部固定有液压缸底板30,所述的液压缸底板30的下侧面设置有液压缸31,所述的液压缸31的底部动力输出端设置有液压杆32,所述的液压杆32的底端与动作横臂33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动作横臂33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套环34,所述的动作横臂33的右部设置有第二套环35,所述的第一套环34、第二套环35的内周分别与第一转臂20、第二转臂21的上部外周接触,所述的第一转臂20、第二转臂21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固定转轴22,所述的第一转臂20、第二转臂21的底端分别固定有第二下位纵臂24、第一下位纵臂23,所述的第二下位纵臂24、第一下位纵臂23之间设置有第一回位弹簧25,所述的第一下位纵臂23的右侧面设置有加热仪控制器26,所述加热仪控制器26的右侧面设置有启动按钮27,所述的第一转臂20的顶端通过第一转动半轴18与第一光伏板2的下侧面连接,所述的第二转臂21顶端通过第二转动半轴19与第二光伏板3的下侧面连接。进而,所述的发明装置能够实现在白天的自动化阳光吸收、夜晚的自动化关闭保温功能,有利于大棚室1内部的农业作物更好生长,在白天出现阳光时,第一光伏板2、第二光伏板3吸收光能并转换为电能,电能一方面存入第一蓄电池17,另一方面为液压缸控制器14供电,液压缸控制器14控制液压缸31通过液压杆32输出动力,向下运动的动作横臂33通过第一套环34、第二套环35带动第一转臂20、第二转臂21之间形成的夹角增大,进而第一光伏板2、第二光伏板3之间分离距离增大,阳光可以通过第一光伏板2、第二光伏板3之间的间距对大棚室1内部的农业作物进行照射,促进光合作用,在夜晚阳光消失后,液压缸控制器14失电,液压缸31停止工作,在第一回位弹簧25的弹簧回位力作用下,第一转臂20、第二转臂21之间形成
的夹角减小,进而第一光伏板2、第二光伏板3之间分离距离减小,第一下位纵臂23、第二下位纵臂24向彼此靠拢,加热仪控制器26的右侧面设置的启动按钮27受到压迫,加热仪9工作以实现夜晚保温作用。
33.参阅图1至图11,进一步地,所述的能量收集箱5的左右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36、第二凹槽37,所述的能量收集箱5的内部后侧面设置有第二固定转轴43,所述的第二固定转轴43设置在转动杆42的底部,所述的转动杆42能够环绕第二固定转轴43进行转动,所述的转动杆42的底端固定有配重块77,所述的转动杆42的顶端通过第三转动半轴41与摆荡板40的下侧面连接,所述的摆荡板40的下侧面的左右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永磁体44、第二永磁体45,所述的摆荡板40的左右端分别固定有第一斜置承受板38、第二斜置承受板39。
34.进一步地,所述的能量收集箱5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感应线圈46、第二感应线圈47,所述的第一感应线圈46、第二感应线圈47分别位于第一永磁体44、第二永磁体45的正下方,所述的第一感应线圈46的右侧面设置有第五端片48、第六端片49,所述的第二感应线圈47的左侧面设置有第七端片50、第八端片51,所述的第五端片48、第七端片50之间通过导线13串联有第一二极管52、第二二极管53,所述的第六端片49、第八端片51之间通过导线13串联有第三二极管54、第四二极管55,所述的第一二极管52、第四二极管55的左侧为正极端,所述的第二二极管53、第三二极管54的右侧为正极端,所述的第一二极管52的右侧与第三二极管54的右侧之间通过导线13串联有第二蓄电池56。进而所述的发明装置能够实现对外界能量的回收作用,对外界的风能、雨水动能转换为电能进行存储,当外界刮风或者下雨时,第一斜置承受板38、第二斜置承受板39带着摆荡板40同步运动,配重块77的重力作用下使得转动杆42在回正位置附近摆动,运动的第一永磁体44、第二永磁体45的磁感线切割第一感应线圈46、第二感应线圈47,产生的感应电流经过二极管的整流作用后存入第二蓄电池56的内部。
35.参阅图1至图11,进一步地,所述的防涝箱6的下侧面设置有泄流管57,所述的防涝箱6的内部右侧面固定有电动缸底板58,所述的电动缸底板58的左侧面设置有电动缸59,所述的电动缸59的左部动力输出端设置有动作杆60,所述的动作杆60的左端伸入到横向排水管62的内部,所述的横向排水管62的左端从防涝箱6的左侧面伸出,所述的横向排水管62的左部与纵向排水管64的顶部接触连通,所述的动作杆60的左端固定有活塞61,所述的横向排水管62的下侧面的右部设置有出水孔63。
36.进一步地,所述的防涝箱6的内部右侧面固定有侧位支撑板65,所述的侧位支撑板65的下侧面固定有联网感控箱66,所述的联网感控箱66的内部设置有导电板72,所述的导电板72的正上方设置有第九端片73、第十端片74,所述的第九端片73、第十端片74的上侧面之间通过导线13串联有第一电源75、联网警报仪76、电动缸控制器78,所述的导电板72的下侧面固定有感应杆67,所述的感应杆67的底端从联网感控箱66的下侧面伸出,所述的感应杆67的底端伸入到配合管68的内部,所述的配合管68的底端固定有浮力块70,所述的浮力块70的底面固定有纵向支撑杆71,所述的配合管68的底部与入流管69的右部上侧面连通,所述的入流管69的内部下侧面的右部与纵向支撑杆71的底端接触,所述的入流管69的左端从防涝箱6的左侧面伸出。进而,所述的发明装置能够实现对大棚室1内部水量的监督作用,当水量过多时进行自动化的排出作用,起到防涝作用,当大棚室1内部的水量较多时,水流流入到入流管69的内部,在水流浮力的作用下,浮力块70推动感应杆67向上运动,导电板72
与第九端片73、第十端片74接触连通,联网警报仪76获电并发出警报,电动缸控制器78获电并控制电动缸59通过动作杆60输出运动,活塞61进行往复的左右位移运动,通过纵向排水管64、横向排水管62吸收大棚室1内部的水流,并通过出水孔63、泄流管57向外排出。
37.所述的液压缸31、第一永磁体44、第二永磁体45、电动缸59、联网警报仪76等均为现有设备的组装,因此,具体型号和规格没有进行赘述。
38.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39.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系统及农业大棚包括有大棚室1、第一光伏板2、第二光伏板3、防涝箱6,所述的大棚室1的前侧面设置有基板4,所述的基板4的上侧面设置有能量收集箱5,所述的防涝箱6的后部伸入到大棚室1的内部,所述的第一光伏板2的下侧面的左部固定有第二随动箱8,所述的第二随动箱8的内部设置有第三端片15、第四端片16,所述第三端片15、第四端片16的顶部与第一光伏板2的下侧面接触连通,所述的第三端片15、第四端片16的底端之间通过导线13串联有第一蓄电池17,所述的第二光伏板3的下侧面的左部固定有第一随动箱7,所述的第一随动箱7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端片11、第二端片12,所述第一端片11、第二端片12的顶部与第二光伏板3的下侧面接触连通,所述的第一端片11、第二端片12的底端之间通过导线13串联有液压缸控制器14,所述的大棚室1的左侧面设置有加热仪9、转门10,所述的大棚室1的右侧面设置有动力箱28,所述的动力箱28的上侧面设置有上位方孔29,所述的动力箱28的内部上侧面的左部固定有液压缸底板30,所述的液压缸底板30的下侧面设置有液压缸31,所述的液压缸31的底部动力输出端设置有液压杆32,所述的液压杆32的底端与动作横臂33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动作横臂33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套环34,所述的动作横臂33的右部设置有第二套环35,所述的第一套环34、第二套环35的内周分别与第一转臂20、第二转臂21的上部外周接触,所述的第一转臂20、第二转臂21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固定转轴22,所述的第一转臂20、第二转臂21的底端分别固定有第二下位纵臂24、第一下位纵臂23,所述的第二下位纵臂24、第一下位纵臂23之间设置有第一回位弹簧25,所述的第一下位纵臂23的右侧面设置有加热仪控制器26,所述加热仪控制器26的右侧面设置有启动按钮27,所述的第一转臂20的顶端通过第一转动半轴18与第一光伏板2的下侧面连接,进而,所述的发明装置能够实现在白天的自动化阳光吸收、夜晚的自动化关闭保温功能,有利于大棚室1内部的农业作物更好生长,在白天出现阳光时,第一光伏板2、第二光伏板3吸收光能并转换为电能,电能一方面存入第一蓄电池17,另一方面为液压缸控制器14供电,液压缸控制器14控制液压缸31通过液压杆32输出动力,向下运动的动作横臂33通过第一套环34、第二套环35带动第一转臂20、第二转臂21之间形成的夹角增大,进而第一光伏板2、第二光伏板3之间分离距离增大,阳光可以通过第一光伏板2、第二光伏板3之间的间距对大棚室1内部的农业作物进行照射,促进光合作用,在夜晚阳光消失后,液压缸控制器14失电,液压缸31停止工作,在第一回位弹簧25的弹簧回位力作用下,第一转臂20、第二转臂21之间形成的夹角减小,进而第一光伏板2、第二光伏板3之间分离距离减小,第一下位纵臂23、第二下位纵臂24向彼此靠拢,加热仪控制器26的右侧面设置的启动按钮27受到压迫,加热仪9工作以实现夜晚保温作用。
40.所述的能量收集箱5的左右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36、第二凹槽37,所述的能量收集箱5的内部后侧面设置有第二固定转轴43,所述的第二固定转轴43设置在转动杆42的底部,所述的转动杆42能够环绕第二固定转轴43进行转动,所述的转动杆42的底端固定有
配重块77,所述的转动杆42的顶端通过第三转动半轴41与摆荡板40的下侧面连接,所述的摆荡板40的下侧面的左右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永磁体44、第二永磁体45,所述的摆荡板40的左右端分别固定有第一斜置承受板38、第二斜置承受板39,所述的能量收集箱5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感应线圈46、第二感应线圈47,所述的第一感应线圈46、第二感应线圈47分别位于第一永磁体44、第二永磁体45的正下方,所述的第一感应线圈46的右侧面设置有第五端片48、第六端片49,所述的第二感应线圈47的左侧面设置有第七端片50、第八端片51,所述的第五端片48、第七端片50之间通过导线13串联有第一二极管52、第二二极管53,所述的第六端片49、第八端片51之间通过导线13串联有第三二极管54、第四二极管55,所述的第一二极管52、第四二极管55的左侧为正极端,所述的第二二极管53、第三二极管54的右侧为正极端,进而,所述的发明装置能够实现对外界能量的回收作用,对外界的风能、雨水动能转换为电能进行存储,当外界刮风或者下雨时,第一斜置承受板38、第二斜置承受板39带着摆荡板40同步运动,配重块77的重力作用下使得转动杆42在回正位置附近摆动,运动的第一永磁体44、第二永磁体45的磁感线切割第一感应线圈46、第二感应线圈47,产生的感应电流经过二极管的整流作用后存入第二蓄电池56的内部。
41.所述的防涝箱6的下侧面设置有泄流管57,所述的防涝箱6的内部右侧面固定有电动缸底板58,所述的电动缸底板58的左侧面设置有电动缸59,所述的电动缸59的左部动力输出端设置有动作杆60,所述的动作杆60的左端伸入到横向排水管62的内部,所述的横向排水管62的左端从防涝箱6的左侧面伸出,所述的横向排水管62的左部与纵向排水管64的顶部接触连通,所述的动作杆60的左端固定有活塞61,所述的横向排水管62的下侧面的右部设置有出水孔63,所述的防涝箱6的内部右侧面固定有侧位支撑板65,所述的侧位支撑板65的下侧面固定有联网感控箱66,所述的联网感控箱66的内部设置有导电板72,所述的导电板72的正上方设置有第九端片73、第十端片74,所述的第九端片73、第十端片74的上侧面之间通过导线13串联有第一电源75、联网警报仪76、电动缸控制器78,所述的导电板72的下侧面固定有感应杆67,所述的感应杆67的底端从联网感控箱66的下侧面伸出,所述的感应杆67的底端伸入到配合管68的内部,所述的配合管68的底端固定有浮力块70,所述的浮力块70的底面固定有纵向支撑杆71,所述的配合管68的底部与入流管69的右部上侧面连通,所述的入流管69的内部下侧面的右部与纵向支撑杆71的底端接触,进而,所述的发明装置能够实现对大棚室1内部水量的监督作用,当水量过多时进行自动化的排出作用,起到防涝作用,当大棚室1内部的水量较多时,水流流入到入流管69的内部,在水流浮力的作用下,浮力块70推动感应杆67向上运动,导电板72与第九端片73、第十端片74接触连通,联网警报仪76获电并发出警报,电动缸控制器78获电并控制电动缸59通过动作杆60输出运动,活塞61进行往复的左右位移运动,通过纵向排水管64、横向排水管62吸收大棚室1内部的水流,并通过出水孔63、泄流管57向外排出。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