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控芍药田间杂草的方法

文档序号:28487838发布日期:2022-01-15 01:45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控芍药田间杂草的方法

1.本发明属于农业作物除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控芍药田间杂草的方法。


背景技术:

2.芍药为宿根草本植物,是一种大宗中药材,地下块茎可入药,但生长周期长,一般4~5年才能采收,占用土地多,且生长旺盛期短,3月初露土,5月下旬即枯黄,全年杂草丛生,生产管理极为繁复。
3.芍药田间杂草直接影响土壤耕作、播种方式、作物产量及质量,进而影响芍药生产的田间收益。所以芍药杂草的有效防控,是芍药高效生产的重要环节。
4.从上个世纪40年代发展用2,4-d作除草剂以来,世界农业传统的耕作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化学除草剂的发展为世界农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除草剂杀灭杂草主要是靠选择性地杀死杂草而不伤害农作物,这无疑增加了除草剂筛选的难度,并且除草剂多为化学药剂,使用时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开发一种防控芍药田间杂草的方法,降低农药的使用量,控制芍药田间杂草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控芍药田间杂草的方法,降低农药使用量,控制芍药田间杂草发生,提高芍药产区的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控芍药田间杂草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8.在芍药种植行间套作玉米,玉米成熟后,将玉米秸秆还田覆盖芍药种植地。
9.优选的,所述芍药种植行间套种玉米的模式包括作物行和空行交替进行,每5行作物空1行,每5行作物包括3行芍药和2行玉米,每5行作物中芍药行和玉米行交替。
10.优选的,每5行作物中最外侧芍药行与空行之间的距离;所述作物行中芍药的株距为30cm,相邻芍药行之间的距离为60~75cm;
11.所述作物行中玉米的株距为30cm,相邻玉米行之间的距离为60~75cm。
12.优选的,所述作物行中芍药和玉米的行距为30~37.5cm。
13.优选的,所述套作玉米的方式包括播种玉米种子,播种深度为3~5cm。
14.优选的,当所述玉米品种为甜玉米或糯玉米时,所述玉米的播种时间为7月5日~8月15日,除甜玉米和糯玉米之外的其他玉米品种的播种时间为7月5日~7月10日。
15.优选的,套作玉米后,还包括依次对玉米进行间苗和定苗;
16.所述间苗的时间为玉米2叶~3叶,所述定苗的时间为玉米4叶~5叶。
17.优选的,所述玉米成熟前,还包括对玉米进行第一次追肥和第二次追肥;
18.所述第一次追肥的时间为玉米8叶1心时,所述第二次追肥的时间为玉米大喇叭口时期。
19.优选的,所述第一次追肥施加2kg~3kg/667m2纯氮;所述第二次追肥施加6kg~
8kg/667m2纯氮。
20.优选的,将玉米秸秆还田覆盖芍药种植地后,直到芍药成熟前,重复在芍药种植行间套作玉米,将玉米秸秆还田覆盖芍药种植地的步骤。
2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控芍药田间杂草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芍药种植行间套作玉米,玉米成熟后,将玉米秸秆还田覆盖芍药种植地。本发明在芍药田间空地套种玉米,利用玉米的遮光性以及玉米收后秸秆覆盖还田,可以控制芍药田杂草,减少人工除草,有效降低了芍药种植地区农药使用量,提高了芍药的品质和产量;并且本发明通过套作粮食作物玉米,能够增加经济收入,降低中药材种植风险,同时玉米秸秆覆盖还具有保墒,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用,增加了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提高了芍药产区的土地利用率。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23.图1~2为本发明芍药-玉米套种栽培模式图;
24.图3为本发明2019年8月2日实施例1芍药和玉米生长情况;
25.图4为本发明2019年8月2日实施例6芍药和玉米生长情况;
26.图5为本发明2019年10月8日实施例4芍药和玉米生长情况;
27.图6为本发明2019年8月15日实施例9芍药和玉米生长情况;
28.图7为本发明2019年8月2日对比例1芍药生长情况;
29.图8为本发明2019年12月10日对比例1未套种玉米组芍药种植区杂草生长情况;
30.图9为本发明2019年12月10日对比例2使用小麦秸秆覆盖芍药种植区杂草生长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3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控芍药田间杂草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2.在芍药种植行间套作玉米,玉米成熟后,将玉米秸秆还田覆盖芍药种植地。
33.本发明优选按照图1所述的种植模式在芍药种植行间套作玉米,具体的,所述芍药套种玉米的模式包括作物行和空行交替进行,每种植5行作物空1行,每5行作物包括3行芍药和2行,所述芍药和玉米交替行种植。如图1和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每5行作物中,芍药行与玉米行交替种植,相邻芍药行之间的距离(如图2中l1所示)优选为60~75cm,进一步优选为65~70cm;相邻玉米行之间的距离(如图2中l2所示)优选为60~75cm,进一步优选为65~70cm;芍药行与玉米行之间的距离(如图2中l3所示)优选为30~37.5cm,进一步优选为32~35cm。每5行作物中最外侧芍药行与空行之间的距离(如图2中d所示)优选为60~75cm,进一步优选为65~70cm。本发明所述空行的左端芍药行与右端芍药行之间的距离优选为120~150cm,进一步优选为130~140cm。在本发明中,芍药种植行芍药的株距优选为30cm,玉米种植行玉米的株距优选为30cm。本发明所述芍药优选为白芍。
34.种植芍药和套作玉米前,本发明优选分别对芍药种植区和玉米种植区进行整地,施加基肥。在本发明中,所述芍药种植区整地的方式优选包括在芍药种植行挖深25cm~28cm的斜沟,压实斜面的土壤,在斜面畦土上种植芍药。本发明所述斜面优选与地面呈35
°
角~40
°
角。在本发明中,所述玉米种植区整地的方式优选浅旋。
35.本发明优选在芍药种植区和玉米种植区分别施加基肥。本发明所述芍药种植区基肥的施用量优选为15000kg/hm2~22500kg/hm2,进一步优选为18000kg/hm2~22000kg/hm2,更优选为20000kg/hm2~21000kg/hm2。本发明所述玉米种植区基肥的施用量优选为375kg/hm2~450kg/hm2,进一步优选为400kg/hm2~425kg/hm2。本发明对芍药种植区和玉米种植区施加的基肥的来源没有严格要求,芍药种植区的基肥与玉米种植区的基肥的来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使用芍药种植和玉米种植使用的肥料即可。如芍药种植区可以使用腐熟的堆肥、油粕或厩肥,玉米种植区可施加有机肥,氮磷钾合理配施,避免偏施氮肥,优选施加含钾、锌、硅、抗逆诱导物质等多种有效成份的叶面肥。本发明所述腐熟的堆肥优选包括腐熟的牛粪。本发明对堆肥的方式优选为盖膜后高温发酵。本发明对发酵的温度和时间没有严格要求,常规操作即可。
36.本发明优选在8月下旬~9月上中旬,于畦土上种植芍药,在芍药种植当年的霜降后施加冬肥。本发明所述冬肥的施用量优选为150kg/hm2~225kg/hm2,进一步优选为175kg/hm2~200kg/hm2。本发明施加冬肥时,氮肥、磷肥和钾肥配合施用。本发明所述冬肥优选与芍药种植区施加的基肥一致,优选使用腐熟的堆肥。
37.本发明优选在芍药种植的当年不套作玉米,种植芍药的第二年开始在芍药种植行间套作玉米。套作玉米时,本发明优选按照图1和图2所述的种植模式,播种玉米种子。本发明所述播种的方式优选包括人工穴播,所述播种的深度优选为3~5cm。本发明对玉米的品种没有严格要求,玉米种子的质量符合gb 4404.1的规定即可。本发明连续两年在芍药种植行间套作玉米后,即可在芍药种植的第4年采收,芍药生长期间无杂草生成。
38.本发明播种玉米种子时,优选根据玉米的品种确定播种的时间。当本发明所述玉米品种为甜玉米或糯玉米时,所述玉米的播种时间优选为7月5日~8月15日。本发明所述甜玉米优选为金中玉,所述糯玉米优选为彩甜糯6号。
39.当本发明所述玉米的品种为除甜玉米或糯玉米之外的其他玉米品种时,所述玉米的播种时间优选为7月5日~7月10日。本发明所述其他玉米品种优选包括郑单958,苏玉系列,所述苏玉系列优选包括苏玉23。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每行套种的玉米品种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40.本发明在芍药田间空地套种玉米,玉米对光有截留作用,增加杂草的遮阴,能够抑制杂草的生成。
41.本发明种植芍药,在种植行间套作玉米后,优选分别对芍药和玉米进行田间管理。在本发明中,所述芍药的田间管理优选包括中耕、施肥管理和水分管理。
42.本发明所述中耕的时间优选为芍药种植后的第二年2月~3月。本发明对深耕除草没有严格要求,挖松封土,不损伤芍药芽体,不要使芽尖过早的裸露于土壤表面即可,如可以在芍药萌芽前采用手推式拖拉机进行一次深耕或春季进行一次人工深锄。本发明在芍药生长期间进行中耕,能够保持土壤疏松,减少杂草的生成。
43.本发明所述施肥管理优选包括在芍药种植的第2~4年,每年进行追肥。具体的,在芍药种植的第2年,本发明优选对芍药进行4次追肥,所述第一次追肥优选为2月至3月追施复混肥或氮磷钾复合肥。当本发明追施复混肥时,所述复混肥的施加量优选为450kg/hm2;当本发明追施氮磷钾复合肥时,所述氮磷钾复合肥的施加量优选为300kg/hm2。本发明在第
一次追肥的同时进行中耕,得到松土和除草的目的。本发明对中耕的方式没有严格要求,常规进行即可。本发明所述第二次追肥优选为5月追施复混肥或氮磷钾复合肥。当本发明追施复混肥时,所述复混肥的施加量优选为300kg/hm2;当本发明追施氮磷钾复合肥时,所述氮磷钾复合肥的施加量优选为225kg/hm2。本发明所述第三次追肥优选为7月套作玉米前追施复混肥或氮磷钾复合肥。当本发明追施复混肥时,所述复混肥的施加量优选为300kg/hm2;当本发明追施氮磷钾复合肥时,所述氮磷钾复合肥的施加量优选为225kg/hm2。本发明所述第四次追肥优选为11月追施复混肥或氮磷钾复合肥。当本发明追施复混肥时,所述复混肥的施加量优选为450kg/hm2;当本发明追施氮磷钾复合肥时,所述氮磷钾复合肥的施加量优选为600kg/hm2。
44.种植芍药的第3年,本发明优选对芍药进行4次追肥,所述第一次追肥和第二次追肥分别3月和5月进行。所述第一次追肥和第二次追肥分别施加复混肥或氮磷钾复合肥。当本发明追施复混肥时,所述复混肥的施加量优选为600kg/hm2;当本发明追施氮磷钾复合肥时,所述氮磷钾复合肥的施加量优选为450kg/hm2。本发明所述第三次追肥优选为7月套作玉米前追施复混肥或氮磷钾复合肥,施肥情况与芍药种植第2年第三次施加追肥的情况相同。本发明所述第四次追肥优选为11月追施复混肥或氮磷钾复合肥,具体施肥情况同当年第一次追肥。
45.种植芍药的第4年,本发明优选对芍药进行2次追肥,所述第一次追肥和第二次追肥分别3月中旬和5月中旬进行。所述第一次追肥和第二次追肥分别施加复混肥或氮磷钾复合肥。当追施复混肥时,所述复混肥的施加量优选为600kg/hm2;当本发明追施氮磷钾复合肥时,所述氮磷钾复合肥的施加量优选为450kg/hm2。
46.在本发明中,在芍药种植的第2~4年,每年进行追肥时所用氮磷钾复合肥中氮、磷和钾的质量比优选为15:15:15。本发明每年芍药种植过程中,优选在芍药生长旺盛期,即每年的5月至6月,采用无人机或者电动喷雾器叶面喷施1次~2次0.3%磷酸二氢钾溶液。本发明在芍药生长旺盛期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能够增加芍药籽产量。
47.本发明对所述复混肥以及氮磷钾复合肥的来源没有严格要求,可通过购买获得。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复混肥优选购买自石家庄农兴肥业有限公司,所述氮磷钾复合肥优选购买自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
48.本发明在芍药种植过程中,优选在每年的7月下旬到8月上旬芍药现蕾期摘除全部花蕾。
49.本发明对水分管理的方式没有严格要求,及时清出多余的积水即可
50.在本发明中,所述玉米的田间管理,优选依次对玉米进行间苗和定苗、施肥管理和除草。
51.本发明套作玉米后,优选对玉米进行间苗和定苗。本发明所述间苗的时间优选为玉米2叶~3叶,所述定苗的时间优选为玉米4叶~5叶。本发明定苗时剔除弱苗、小苗、杂苗,确保苗全、齐、匀、壮,优选保留单株玉米,保证行间玉米苗大小一致。如两株玉米苗之间无法保留单株玉米苗,在缺苗两边留双株玉米苗。
52.本发明所述玉米的施肥管理优选包括所述玉米成熟前,对玉米进行第一次追肥和第二次追肥。本发明所述第一次追肥的时间优选为玉米8叶1心时,所述第一次追肥优选施加2kg~3kg/667m2纯氮。本发明所述第二次追肥的时间优选为玉米大喇叭口时期,所述第
二次追肥施加6kg~8kg/667m2纯氮。
53.玉米抽雄至吐丝期时,本发明优选根据玉米叶片的颜色选择施用花粒肥,具体的当玉米叶片出现褪色时,本发明施用75kg~112.5kg/667m2的花粒肥,反之则不进行此操作。本发明对花粒肥的来源没有严格要求,可购买获得。
54.本发明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对水分管理的方式没有严格要求,及时清出多余的积水即可。
55.玉米成熟后,本发明优选收割玉米,剪除芍药枝叶扒开芍药根前部土壤,露根后,抹去主根上须根。在留好全根芽头同时,剪侧根做种栽,然后按照上述施肥方式施肥,起垄。
56.本发明优选将玉米秸秆还田覆盖芍药种植地,玉米秸秆及玉米秸秆腐烂后降解出的化合物质对杂草有抑制作用,能够进一步抑制芍药种植地区一年生和多年生杂草的发生,尤其能够抑制禾本科杂草和阔叶类杂草,对稗草、牛筋草(eleusine indica)、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醴肠(ecliptaprostrata)、婆婆纳(veronica didyma)的抑制效果更佳,有效降低了芍药种植地区农药使用量,提高了芍药的品质和产量。并且,本发明通过套作粮食作物玉米,提高了种植户的收入,增加了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提高了芍药产区的土地利用率。
57.本发明将玉米秸秆还田覆盖芍药种植地后,直到芍药成熟前,优选重复在芍药种植行间套作玉米,将玉米秸秆还田覆盖芍药种植地的步骤;即在芍药生长期间,每年在芍药种植行套作玉米,玉米成熟后将玉米秸秆还田覆盖芍药种植地。在本发明中,重复进行套作玉米的年份,套作玉米的方式与前述技术方案一致,在此不再赘述;比如,优选按照前述方式对芍药种植区和玉米种植区进行施肥管理、播种套作、间苗、定苗等。
58.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59.实施例1
60.1.栽培地选择和品种选择
61.1.1栽培地:以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陈师百药园的张建虎基地为栽培地,栽培地大小为5亩;
62.1.2芍药品种:亳白芍品种(paeoniapaeitiplora pall);
63.1.3玉米品种:彩甜糯6号;
64.2.芍药种植和玉米种植
65.2.1 2018年8月25日,按栽植株行距为30cm
×
60cm,开挖与地面成35
°
角、深25cm的斜沟,并将斜面的土压实,在准备好的畦土上,按株距为30cm的标准进行密植。芍药栽植前深耕地,并充分腐熟堆肥,按照15000kg/hm2施基肥,霜降后,结合封土施1次冬肥。
66.2.2 2019年7月8日,在玉米栽培地施450kg/hm2施基肥,2019年7月10日,采用人工穴播的方式,在芍药种植行间套种彩甜糯6号,播种的深度为3cm,具体的,每3行芍药之间套种2行玉米,相邻芍药和玉米的行距为30cm,玉米株距为30cm,并且玉米行间不相连(如图1所述,栽培模式为芍药-玉米-芍药-玉米-芍药-空行-芍药循环进行)。
67.3.田间管理
68.3.1松土除草
69.芍药种植后的第二年即2019年2月16日,采用手推式拖拉机萌芽前深耕一次,并挖松封土,避免碰伤芽体,不要使芽尖过早的裸露于土壤表面。
70.3.2间、定玉米苗
71.套种的玉米,在2叶时进行间苗,4叶时进行定苗。定苗时剔除弱苗、小苗、杂苗,确保苗全、齐、匀、壮,留单株,保证苗大小一致。如两株之间缺苗,可以在缺苗两边留双株。
72.3.3芍药地施肥管理
73.2019年2月23日,穴施复混肥450kg/hm2;2019年5月12日,穴施复混肥300kg/hm2;2019年6月10日,按照亩用水量30升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2019年7月4日,穴施复混肥300kg/hm2;2019年11月10日,穴施复混肥600kg/hm2。
74.2020年3月20日,穴施复混肥450kg/hm2;2020年5月11日,穴施复混肥450kg/hm2;2020年6月15日,按照亩用水量30升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2020年7月6日,穴施复混肥300kg/hm2;2020年11月13日,穴施复混肥600kg/hm2。
75.2021年3月24日,穴施复混肥600kg/hm2;2021年5月14日,穴施复混肥600kg/hm2;2020年6月18日,按照亩用水量30升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
76.3.4玉米地施肥管理
77.在玉米八叶一心时,追施纯氮2kg/667m2;在玉米大喇叭口时,追施纯氮6kg/667m2,并每亩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20l,20%氯虫苯甲酰胺wdg7g防治玉米螟。
78.3.5水分管理
79.多雨季节及时清除芍药和玉米地多余的水分。
80.3.6其他管理
81.分别在2019年7月20日,2020年7月30日和2021年8月14日芍药现蕾期,摘除全部花蕾,每年冬至至次年开春清理地块内枯枝、残叶,集中销毁,玉米收割后,离地5cm剪除芍药枝叶,扒开芍药根前部土壤,露根后,抹去主根上须根。在留好全根芽头同时,剪侧根做种栽,然后施肥,覆土清沟起垄。
82.4.覆盖玉米秸秆
83.分别在2019年10月20日,2020年10月22日玉米收割后,将玉米秸秆覆盖在地表,次年重复按照上述步骤2.2的步骤种植玉米。
84.实施例2
85.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步骤2.22019年7月15日,采用人工穴播的方式,在芍药种植行间套种彩甜糯6号。
86.实施例3
87.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步骤2.22019年7月20日,采用人工穴播的方式,在芍药种植行间套种彩甜糯6号。
88.实施例4
89.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步骤2.22019年7月25日,采用人工穴播的方式,在芍药种植行间套种彩甜糯6号。
90.实施例5
91.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将彩甜糯6号替换为金中玉。
92.实施例6
93.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步骤2.22019年7月15日,采用人工穴播的方式,在芍药种植行间套种金中玉。
94.实施例7
95.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步骤2.22019年7月20日,采用人工穴播的方式,在芍药种植行间套种金中玉。
96.实施例8
97.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步骤2.22019年7月25日,采用人工穴播的方式,在芍药种植行间套种金中玉。
98.实施例9
99.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将彩甜糯6号替换为郑单958。
100.实施例10
101.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步骤2.22019年7月15日,采用人工穴播的方式,在芍药种植行间套种郑单958。
102.实施例11
103.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将彩甜糯6号替换为苏玉23。
104.实施例12
105.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步骤2.22019年7月15日,采用人工穴播的方式,在芍药种植行间套种苏玉23。
106.实施例13
107.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步骤2.1按照22500kg/hm2施基肥。
108.实施例14
109.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步骤2.1按照20000kg/hm2施基肥。
110.实施例15
111.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步骤3.2在玉米3叶时进行间苗
112.实施例16
113.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步骤3.2在玉米5叶时进行定苗。
114.实施例17
115.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步骤3.3,将复混肥替换为三元复合肥(n:p:k为15:15:15),具体的:
116.2019年2月23日,穴施三元复合肥(n:p:k为15:15:15)300kg/hm2;2019年5月12日,穴施三元复合肥(n:p:k为15:15:15)225kg/hm2;2019年6月10日,按照亩用水量30升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2019年7月4日,穴施三元复合肥(n:p:k为15:15:15)225kg/hm2;2019年11月10日,穴施三元复合肥(n:p:k为15:15:15)450kg/hm2。
117.穴施复混肥450kg/hm2;穴施复混肥450kg/hm2;穴施复混肥300kg/hm2;穴施复混肥600kg/hm2。
118.穴施复混肥600kg/hm2;穴施复混肥600kg/hm2;
119.2020年3月20日,穴施三元复合肥(n:p:k为15:15:15)450kg/hm2;2020年5月11日,穴施三元复合肥(n:p:k为15:15:15)450kg/hm2;2020年6月15日,按照亩用水量30升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2020年7月6日,穴施三元复合肥(n:p:k为15:15:15)225kg/hm2;
2020年11月13日,穴施三元复合肥(n:p:k为15:15:15)450kg/hm2。
120.2021年3月24日,穴施三元复合肥(n:p:k为15:15:15)450kg/hm2;2021年5月14日,穴施三元复合肥(n:p:k为15:15:15)450kg/hm2;2020年6月18日,按照亩用水量30升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
121.对比例1
122.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不套种玉米,不做任何处理。
123.对比例2
124.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不套种玉米,在实施例1玉米种植的同时人工直接覆盖小麦秸秆5~8cm。
125.测试例1
126.1.1于2019年8月2日检查实施例1和实施例6芍药和玉米生长情况,2019年10月8日检查实施例4芍药和玉米生长情况,2019年8月15日检查实施例9芍药和玉米生长情况,2019年8月2日检查对比例1芍药生长情况。
127.实施例1、实施例6、实施例4、实施例9和对比例1芍药生长情况分别如图3~7。通过对比例图3~7可以看出,本发明在芍药种植区玉米套种后芍药的生长与对比例1中对照区芍药生长无差异,说明本发明在芍药种植地套种玉米不会影响芍药的生长。
128.1.2分别在实施例1~12第一年玉米种植后的第70d,每10个玉米为1组,每次实施例调查10组,分别称量玉米的重量,计算单个甜糯玉米鲜重,根据当时市场批发价格计算亩均收益,不同播种时期、不同玉米品种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如下表1。
129.表1不同时期种植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及其经济效益
[0130][0131]
由表1数据可知,彩甜糯6号亩产值为1156.4~1325.5元,投入成本370元(其中劳动力成本支出60~100元),每亩芍药种植地套种彩甜糯6号经济效益增加786.4~955.5元;金中玉亩产值为1248~1440元,投入成本360元(其中劳动力成本支出60~100元),每亩芍药种植地套种金中玉经济效益增加888~1080元;郑单958亩产值为540~558元,投入成本300~310元(其中劳动力成本支出60~100元),每亩芍药种植地套种郑单958经济效益增加230~250元;苏玉23亩产值为549~561.6元,投入成本300~320元(其中劳动力成本支出60~100元),每亩芍药种植地套种苏玉23经济效益增加229~261.6元。本发明在芍药种植地套种玉米,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了芍药种植地土地的利用率。
[0132]
测试例2
[0133]
分别于2019年12月10日,检查实施例1~12以及对比例1中芍药种植地杂草生长情况,不同处理杂草防治检测结果如下表2,对比例1未套种玉米组芍药种植区杂草生长情况如图8,对比例2使用小麦秸秆覆盖芍药种植区杂草生长情况如图9:
[0134]
表2不同栽培模式对芍药种植地杂草生长的影响
[0135]
种植方式杂草的密度(株/m2)杂草防效(%)实施例17585实施例25090实施例37585实施例45090实施例55090
实施例65090实施例77585实施例87585实施例910080实施例1010080实施例117585实施例1210080对比例15000对比例215070
[0136]
注:杂草防效(%)=100-杂草的密度/对照(对比例1)杂草密度
×
100
[0137]
由表2数据可知,本发明提供的防控芍药田间杂草的方法能够有效防治芍药产区杂草,杂草防效在80%~90%,高于使用秸秆覆盖的方式。
[0138]
由以上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防控芍药田间杂草的方法,能够降低农药使用量,控制芍药田间杂草发生,提高芍药产区的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
[0139]
尽管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做出了详尽的描述,但它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人们还可以根据本实施例在不经创造性前提下获得其他实施例,这些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