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玉米氮效率的方法

文档序号:28566407发布日期:2022-01-19 17:28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检测玉米氮效率的方法

1.本发明涉及玉米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检测玉米氮效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2.玉米是禾本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玉米与传统的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相比,玉米具有很强的耐旱性、耐寒性、耐贫瘠性以及极好的环境适应性。玉米的营养价值较高,是优良的粮食作物。作为中国的高产粮食作物,玉米是畜牧业、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等的重要饲料来源,也是食品、医疗卫生、轻工业、化工业等的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研究玉米在减少氮肥投入条件下,充分利用作物生长季中的矿化氮,提高对土壤氮素的高效吸收利用率,对于化肥污染的防治至关重要。在粮食作物的氮效率研究中,氮效率的检测至关重要,但是现有的检测玉米氮效率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使得玉米产量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检测玉米的氮效率不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检测玉米氮效率的方法,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检测玉米氮效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s1:在封闭实验场所内设置种植区域,种植区域设置为四块;
6.s2:播种前测定以及土壤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
7.s3:将玉米播种在种植区域内;
8.s4:在玉米生长期间,对于四块种植区域均实行相同的日照时间、浇水以及除草;
9.s5:记录四块种植区域种植得到的待检测玉米品种的产量;
10.s6:根据检测的数据计算得到玉米的氮效率。
11.可选的,所述s1在封闭实验场所内设置种植区域,种植区域设置为四块,两块种植区域为一组,将四块种植区域设置为两组对照组。
12.可选的,所述s1在封闭实验场所内设置种植区域的步骤中生成的两组对照组,每一组对照组中设置有低氮水平种植区域与正常氮水平种植区域,正常氮水平种植区域内均施加有氮肥。
13.可选的,所述在低氮种植区域种植得到的待检测玉米品种的低氮产量等为低氮条件指标。
14.可选的,所述正常氮水平种植区域种植得到的待检测玉米品种的正常氮条件产量等为正常氮条件指标。
15.可选的,所述氮效率指标包括氮效率低氮胁迫强度、耐低氮系数、氮敏感系数、相对氮效率指数、相对耐低氮指数。
16.检测玉米氮效率装置,包括实验房,所述实验房内部开设有实验腔,所述实验腔内
部设置有四个实验室,所述实验室内部均开设有室腔,所述室腔内腔的底部均设置有种植皿,所述实验腔内腔的底部且位于实验室的一侧均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的顶部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一端均延伸至室腔内部并设置有喷管,所述实验房的顶部且位于实验室的上方均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的一端延伸至实验室内部,所述实验房的顶部且位于实验室的一侧均设置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的一端均延伸至室腔内部,所述室腔内腔的顶部均设置有光照模拟灯,所述实验房内部且位于实验室的下方均开设有调整腔,所述实验房内部且位于调整腔的上方均设置有液泵,所述实验室的内部且位于室腔的外侧均开设有液腔,所述液泵的一端均延伸至液腔内部,所述液泵的另一端均延伸至调整腔内部,所述调整腔内部均设置有电热杆,所述实验室内部且位于液腔的下方均设置有排管,所述排管的一端均延伸至调整腔内部。
17.本发明提供了检测玉米氮效率的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8.该检测玉米氮效率的方法,在封闭实验场所内设置种植区域,种植区域设置为四块,从而设置两个对照组,每一组对照组中设置有低氮水平种植区域与正常氮水平种植区域,低氮水平种植区域不施加氮肥,正常氮水平种植区域施加氮肥,使得在玉米的生长周期内不会受到病虫害的损伤,影响氮效率的检测,降低其他因素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使得检测玉米的氮效率更加精准。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步骤图;
20.图2为本发明装置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图2的a处放大图;
22.图4为本发明图2的b处放大图。
23.图中:1、实验房;2、实验腔;3、实验室;4、室腔;5、种植皿;6、调整腔;7、电热杆;8、液泵;9、液腔;10、排管;11、水箱;12、喷管;13、光照模拟灯;14、风机;15、通气管;16、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5.实施例一
26.请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检测玉米氮效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7.s1:在封闭实验场所内设置种植区域,种植区域设置为四块;
28.s2:播种前测定以及土壤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
29.s3:将玉米播种在种植区域内;
30.s4:在玉米生长期间,对于四块种植区域均实行相同的日照时间、浇水以及除草;
31.s5:记录四块种植区域种植得到的待检测玉米品种的产量;
32.s6:根据检测的数据计算得到玉米的氮效率。
33.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检测玉米氮效率的方法,首先在封闭实验场所内设置种植区域,种植区域设置为四块,从而设置两个对照组,每一组对照组中
设置有低氮水平种植区域与正常氮水平种植区域,低氮水平种植区域不施加氮肥,正常氮水平种植区域施加氮肥,然后通过检测设备测定土壤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然后将玉米播种在四块种植区域内,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因处于封闭实验场所,使得在玉米的生长周期内不会受到病虫害的损伤,同时可以控制每块种植区域的温度、浇水量、除草以及光照均为一致,降低其他因素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在收获时,首先计算正常氮水平种植区域收获的全部果穗风干后脱粒称重,即为籽粒产量,以籽粒产量除以收获株数,计算得到单株平均产量,以单株平均产量代表玉米品种的产量,通过这些数值计算氮效率低氮胁迫强度、耐低氮系数、氮敏感系数、相对氮效率指数、相对耐低氮指数,从而得到玉米样本的氮效率。
34.进一步,s1在封闭实验场所内设置种植区域,种植区域设置为四块,两块种植区域为一组,将四块种植区域设置为两组对照组。
35.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为,通过设置有两个对照组,从而计算两个对照组中的玉米样品的氮效率,进行比对,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36.进一步,s1在封闭实验场所内设置种植区域的步骤中生成的两组对照组,每一组对照组中设置有低氮水平种植区域与正常氮水平种植区域,正常氮水平种植区域内均施加有氮肥。
37.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为,从而能够获得低氮水平种植区域玉米样本以及正常氮水平种植区域玉米样本。
38.进一步,在低氮种植区域种植得到的待检测玉米品种的低氮产量等为低氮条件指标。
39.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为,通过低氮条件指标来进行玉米氮效率计算。
40.进一步,正常氮水平种植区域种植得到的待检测玉米品种的正常氮条件产量等为正常氮条件指标。
4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为,通过正常氮条件指标来进行玉米氮效率计算。
42.进一步,氮效率指标包括氮效率低氮胁迫强度、耐低氮系数、氮敏感系数、相对氮效率指数、相对耐低氮指数。
43.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为,通过计算氮效率低氮胁迫强度、耐低氮系数、氮敏感系数、相对氮效率指数、相对耐低氮指数得到的氮效率指标。
44.实施例二
45.请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检测玉米氮效率装置,包括实验房1,其特征在于:实验房1内部开设有实验腔2,实验腔2内部设置有四个实验室3,实验室3内部均开设有室腔4,室腔4内腔的底部均设置有种植皿5,实验腔2内腔的底部且位于实验室3的一侧均设置有水箱11,水箱11的顶部设置有水泵16,水泵16的一端均延伸至室腔4内部并设置有喷管12,实验房1的顶部且位于实验室3的上方均设置有风机14,风机14的一端延伸至实验室3内部,实验房1的顶部且位于实验室3的一侧均设置有通气管15,通气管15的一端均延伸至室腔4内部,室腔4内腔的顶部均设置有光照模拟灯13,实验房1内部且位于实验室3的下方均开设有调整腔6,实验房1内部且位于调整腔6的上方均设置有液泵8,实验室3的内部且位于室腔4的外侧均开设有液腔9,液泵8的一端均延伸至液腔9内部,液泵8的另一端均延伸至调整腔6内部,调整腔6内部均设置有电热杆7,实验室3内部且位于液腔9的下方均设置有排管10,排管10的一端均延伸至调整腔6内部。
46.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检测玉米氮效率装置,将个种植皿5分成两个对照组,每一组对照组中将一个种植皿5设置为低氮水平种植区域,将另一个种植皿5设置为正常氮水平种植区域,低氮水平种植区域不施加氮肥,正常氮水平种植区域施加氮肥,然后通过检测设备测定种植皿5内部土壤的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然后进行播种,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因处于室腔4中,使得在玉米的生长周期内不会受到病虫害的损伤,通过电热杆7,使得调整腔6内部导热液加热,然后液泵8的一端将调整腔6内部的导热液吸入,然后液泵8的另一端将导热液排入至液腔9内部,使得室腔4内腔加热,从而调整室腔4内腔的温度,通过水泵16,使得水泵16将水箱11内部的水吸入,然后排入至喷管12内部喷出,从而对玉米进行浇水,通过控制光照模拟灯13开启的时间,控制玉米的光照时间,通过风机14,将外界空气吸入,然后排入至室腔4内部,使得室腔4内腔的空气通过通气管15排出,进行通风,同时可以控制每块种植区域的温度、浇水量、除草以及光照均为一致,降低其他因素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在收获时,首先计算正常氮水平种植区域收获的全部果穗风干后脱粒称重,即为籽粒产量,以籽粒产量除以收获株数,计算得到单株平均产量,以单株平均产量代表玉米品种的产量,通过这些数值计算氮效率低氮胁迫强度、耐低氮系数、氮敏感系数、相对氮效率指数、相对耐低氮指数,从而得到玉米样本的氮效率。
4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