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28630367发布日期:2022-01-26 15:02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杀虫剂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背景技术:

2.近年来农业生产中农药的广泛应用对农业害虫起到了很好的防治效果,降低了虫害爆发频率,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但由于农药使用过程中,害虫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药效逐年降低,因此技术人员开发了不同种类农药混用的杀虫剂,取得了较好的灭虫效果。
3.乙基多杀菌素是一种大环内酯类生物源农药产品,能够作用于昆虫体内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和γ-氨基丁酸受体,对鳞翅目、双翅目害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氟啶虫胺腈为磺酰亚胺类杀虫剂,作用于昆虫烟碱型胆碱受体内独特的结合位点,能够防治吸汁类害虫。乙基多杀菌素和氟啶虫胺腈具有较低的交互抗性,混合使用后具有较好的杀虫效果。
4.杀虫剂在野外实地使用时,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需要尽可能的在短时间对害虫起到较好的灭杀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升杀虫剂对植被、虫体的渗透效率,提高对害虫的短时灭杀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主要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活性组分a 3-25份、活性组分b 2-10份、四丁基氢氧化铵1.2-3份、助剂5-12份、溶剂50-80份;所述活性组分a由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按质量比为(6-10):(1.5-4)组成,所述活性组分b由多聚磷酸钠、表面活性剂的质量之和与二甲基亚砜按质量比(7-12):(1-3)组成。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乙基多杀菌素和氟啶虫胺腈复配组成的活性组分a对害虫有更强的杀虫活性,能够起到综合防治效果。并且,活性组分b中的多聚磷酸钠可以与活性组分a中的化合物形成离子凝胶,并在表面活性剂的分散、促容作用下对害虫的虫体组织和植被组织起到很好的渗透、粘附效果,以及在四丁基氢氧化铵、助剂和溶剂的增溶和抗团聚作用下,提升组分体系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大大增强了活性组分a的触杀效果。另外,二甲基亚砜的极性非常强,渗透能力很高,能够降低虫体或植被组织细胞膜的跨膜扩散所需活化能,减少脂质分子层的厚度,提升活性组分a、多聚磷酸钠以及表面活性剂形成的离子凝胶的渗透效率,一方面进一步提高杀虫剂的防治效果和触杀效率,提升害虫的短期死亡率。另一方面还可以使一部分活性组分a残留在植物组织内,降低外界环境对活性组分a的影响,提升害虫的长期死亡率,延长杀虫剂的防治时效。
8.优选的,所述活性组分b由多聚磷酸钠、表面活性剂、二甲基亚砜按质量比(2.8-5):(4.2-7):(1-3)组成。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化和调整活性组分b的组成配比,加强多聚磷酸钠、表面活性剂以及二甲基亚砜之间的协同作用,进一步提升对活性组分a的增效作用,提高杀虫剂对害虫的触杀效果。
10.优选的,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酸钠、月桂基氯化胺中的至少一种。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酸钠和月桂基氯化铵能够改善活性组分a的分散、聚集行为,提高杀虫剂对植物叶面的润湿效果。并且降低表面张力,增加渗透性能,提升对害虫的杀虫活性和防治效果。
12.优选的,所述表面活性剂由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酸钠、月桂基氯化胺按质量比(0.15-0.3):(10-15)组成。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试验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酸钠和月桂基氯化胺的不同组成配比,提高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更强,润湿性更好。
14.优选的,所述活性组分a与所述活性组分b的质量比为(1.5-2.5):1。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化和调整活性组分a和活性组分b之间的比例,在提升活性组分a防治效果的同时保持活性组分a的稳定性,提高杀虫剂的长期防治效果。
16.优选的,所述助剂为十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十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可以改善活性组分a的乳化状态,协同活性组分b进一步提升杀虫剂的稳定性,提高活性组分a的截面活性,提升杀虫剂的短时触杀效果。
18.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活性组分a、活性组分b混合均匀制得混合液;s2:将混合液、四丁基氢氧化铵、助剂、溶剂进行超声混合后即得。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活性组分a、活性组分b混合均匀,形成稳定的离子凝胶体系,然后再加入四丁基氢氧化铵、助剂、溶剂一起混合形成各向同性好的稳定分散体。
20.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是以160w的超声功率超声混合10min。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160w的超声功率进行超声分散,进一步提升杀虫剂的稳定状态,长期防治效果更好。
22.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的应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的应用,应用于鳞翅目、缨翅目、双翅目以及刺吸类害虫的防治。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可以用于多种类型的害虫防治,对蚜虫、盲蝽、飞虱、菜蛾等害虫具有很好的灭杀效果。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由于本技术采用多聚磷酸钠、表面活性剂与二甲基亚砜复配协同增强活性组分a的渗透和触杀效果,提升杀虫剂的灭杀效率和防治效果。
25.2、本技术中优选采用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酸钠、月桂基氯化胺复配作为表面活性剂使用,进一步提高了杀虫剂的触杀、灭杀效果。
26.3、本技术中调整和优化活性组分a与活性组分b之间的比例,进一步提升杀虫剂的防治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
28.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活性组分a 3kg、活性组分b 2kg、四丁基氢氧化铵1.2kg、助剂5kg、溶剂50kg。
29.其中,活性组分a由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按质量比6:1.5组成,乙基多杀菌素2.4kg,氟啶虫胺腈0.6kg。乙基多杀菌素为乙基多杀菌素菌素原药,纯度为99%。氟啶虫胺腈为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
30.活性组分b由多聚磷酸钠、表面活性剂的质量之和与二甲基亚砜按质量比7:1组成,多聚磷酸钠0.625kg,表面活性剂1.125kg,二甲基亚砜0.25kg。表面活性剂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31.四丁基氢氧化铵为55%水溶液。助剂为十二烷基磺酸钠。溶剂为乙醇。
32.本实施例的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活性组分a、活性组分b在搅拌罐内以500rpm的搅拌速度混合5min制得混合液;s2:将步骤s1中的混合液与四丁基氢氧化铵、助剂、溶剂混合,以100w的超声功率超声混合3min后即得。
33.本实施例的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的应用,可用于对鳞翅目幼虫、蓟马、潜叶蝇、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豆荚螟、棉花盲蝽、蚜虫、粉虱、飞虱、蚧壳虫等害虫防治。
34.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活性组分a 15kg、活性组分b 6kg、四丁基氢氧化铵2kg、助剂8kg、溶剂65kg。
35.其中,活性组分a由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按质量比9:3组成,乙基多杀菌素11.25kg,氟啶虫胺腈3.75kg。乙基多杀菌素为乙基多杀菌素菌素原药,纯度为99%。氟啶虫胺腈为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
36.活性组分b由多聚磷酸钠、表面活性剂的质量之和与二甲基亚砜按质量比10:2组成,多聚磷酸钠1.786kg,表面活性剂3.214kg,二甲基亚砜1kg。表面活性剂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37.四丁基氢氧化铵为55%水溶液。助剂为十二醇聚氧乙烯醚。溶剂为丙酮。
38.本实施例的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活性组分a、活性组分b在搅拌罐内以500rpm的搅拌速度混合5min制得混合液;
s2:将步骤s1中的混合液与四丁基氢氧化铵、助剂、溶剂混合,以160w的超声功率超声混合10min后即得。
39.本实施例的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的应用与实施例1相同。
40.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活性组分a 25kg、活性组分b10kg、四丁基氢氧化铵3kg、助剂12kg、溶剂80kg。
41.其中,活性组分a由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按质量比10:4组成,乙基多杀菌素17.86kg,氟啶虫胺腈7.2kg。乙基多杀菌素为乙基多杀菌素菌素原药,纯度为99%。氟啶虫胺腈为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
42.活性组分b由多聚磷酸钠、表面活性剂的质量之和与二甲基亚砜按质量比12:3组成,多聚磷酸钠2.86kg,表面活性剂5.14kg,二甲基亚砜2kg。表面活性剂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43.四丁基氢氧化铵为55%水溶液。助剂为十二醇聚氧乙烯醚。溶剂为水。
44.本实施例的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45.本实施例的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的应用与实施例1相同。
46.实施例4本实施例的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活性组分b由多聚磷酸钠、表面活性剂、二甲基亚砜按质量比2.8:4.2:1组成,多聚磷酸钠1.8kg,表面活性剂3.15kg,二甲基亚砜0.75kg。表面活性剂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其余的与实施例2相同。
47.本实施例的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相同。
48.本实施例的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的应用与实施例2相同。
49.实施例5本实施例的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活性组分b由多聚磷酸钠、表面活性剂、二甲基亚砜按质量比4.5:7.5:3组成,多聚磷酸钠2kg,表面活性剂2.8kg,二甲基亚砜1.4kg。表面活性剂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其余的与实施例2相同。
50.本实施例的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相同。
51.本实施例的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的应用与实施例2相同。
52.实施例6本实施例的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表面活性剂为月桂基氯化铵,其余的与实施例2相同。
53.本实施例的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相同。
54.本实施例的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的应用与实施例2相同。
55.实施例7本实施例的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表面活性剂由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酸钠、月桂基氯化胺按质量比0.2:12组成,氟碳表面活性剂0.0459kg,月桂基氯化铵2.755kg,其余的与实施例5相同。
56.本实施例的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5相同。
57.本实施例的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的应用与实施例5相同。
58.实施例8本实施例的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与实施例7的不同之处在于:助剂为十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其余的与实施例7相同。
59.本实施例的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7相同。
60.本实施例的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的应用与实施例7相同。
61.对比例对比例1本对比例的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活性组分a 15kg、活性组分b 6kg、四丁基氢氧化铵2kg、助剂8kg、溶剂65kg。
62.其中,活性组分a由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按质量比9:3组成,乙基多杀菌素11.25kg,氟啶虫胺腈3.75kg。乙基多杀菌素为乙基多杀菌素菌素原药,纯度为99%。氟啶虫胺腈为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
63.活性组分b由多聚磷酸钠、二甲基亚砜按质量比10:2组成,多聚磷酸钠5kg,二甲基亚砜1kg。四丁基氢氧化铵为55%水溶液。助剂为十二醇聚氧乙烯醚。溶剂为水。
64.本对比例的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65.本对比例的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的应用与实施例1相同。
66.对比例2本对比例的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与对比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活性组分b由表面活性剂、二甲基亚砜按质量比10:2组成,表面活性剂5kg,二甲基亚砜1kg。四丁基氢氧化铵为55%水溶液。表面活性剂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67.本对比例的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68.本对比例的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的应用与实施例1相同。
69.对比例3本对比例的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与对比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活性组分b为氧化胡椒基丁醚。
70.本对比例的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71.本对比例的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的应用与实施例1相同。
72.对比例4本对比例的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活性组分b由多聚磷酸钠、表面活性剂、二甲基亚砜按质量比6:3.5:0.5组成,多聚磷酸钠3.6kg,表面活性剂2.1kg,二甲基亚砜0.3kg。表面活性剂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其余的与实施例2相同。
73.本对比例的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相同。
74.本对比例的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的应用与实施例2相同。
75.对比例5本对比例的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活性组分a 15kg、活性组分b 4kg、四丁基氢氧化铵2kg、助剂8kg、溶剂70kg。
76.其中,活性组分a由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按质量比9:3组成,乙基多杀菌素
11.25kg,氟啶虫胺腈3.75kg。乙基多杀菌素为乙基多杀菌素菌素原药,纯度为99%。氟啶虫胺腈为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
77.活性组分b由多聚磷酸钠、表面活性剂的质量之和与二甲基亚砜按质量比7:1组成,多聚磷酸钠1.25kg,表面活性剂0.75kg,二甲基亚砜0.5kg。表面活性剂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78.四丁基氢氧化铵为55%水溶液。助剂为十二烷基磺酸钠。溶剂为乙醇。
79.本对比例的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80.本对比例的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的应用与实施例1相同。
81.性能检测试验检测方法1.防治效果试验方法:选取一处拔节期水稻农田,划分为若干组面积相同的实验区。
82.选择晴朗天气施药,平均气温25.5℃,取实施例1-8以及对比例1-5的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用水稀释后喷雾施药,杀虫剂用量为900ml/hm2,用水量500l/hm2。
83.施药前调查害虫(稻飞虱)基数,调查施药后3d,15d的残留虫头数计算害虫灭杀率(%),害虫灭杀率计算公式如下:害虫灭杀率(%)=(施药前害虫数量-施药后害虫数量)/施药前害虫数量
×
100%。防治效果如表2所示。
84.表2实施例1-8以及对比例1-5的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果试验结果2.活性组分b增强效果计算方法:取若干稻纵卷叶螟划分为13组,每组50只,放置在昆虫培养箱内,在虫身上喷雾杀虫剂稀释液,杀虫剂稀释液由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用水稀释2000倍后制得。统计30min-120min死亡虫头数,试验活性组分b增强效率,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85.表3实施例1-8以及对比例1-5的含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的杀虫剂的增强效果试验结果
序号30min60min120min实施例1202938实施例2253341实施例3182637实施例4263743实施例5283944实施例6304144实施例7314146实施例8334248对比例191528对比例2101930对比例351521对比例4152335对比例5172537分析实施例1-3、对比例5并结合表2和表3可以看出,调整和优化杀虫剂的各组分配比后,实施例2中的组成配比对害虫的防治效果更好,15d后害虫灭杀率能够达到94.6%。
86.分析实施例1-3、对比例1-3并结合表2和表3可以看出,活性组分b中的多聚磷酸钠、表面活性剂以及二甲基亚砜能够起到很好的协同增效作用,提升活性组分a对害虫的触杀效果,120min后的害虫死亡率能达到82%,相较于现有技术的增效物质具有更好的灭害效果。
87.分析实施例4、实施例5、对比例4并结合表2和表3可以看出,进一步调整活性组分b的组成配比,提升对害虫的防治效果和触杀效果。
88.分析实施例1-3、实施例6、实施例7并结合表2和3可以看出,由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酸钠和月桂基氯化胺组成的表面活性剂进一步提升了杀虫剂的触杀效果。
89.分析实施例1-3、实施例8并结合表2和表3可以看出,选用十二烷基二苯醚磺酸钠作为助剂进一步提升了杀虫剂的防治效果,15d的害虫灭杀率能够达到98.2%,120min的灭杀增强效果更好,害虫死亡率达到96%。
90.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